高粱秸内部发红是什么病害
一、高粱黑穗病
高粱黑穗病是辽宁高粱上发生普遍的病害,它包括丝黑穗病、散黑穗病、坚黑穗病。
症状识别:丝黑穗病在抽穗后症状明显,病株一般较矮,抽穗前病穗的下部膨大苞叶紧实,内有白色棒状物,抽穗后散出大量黑粉。
散黑穗病一般为全穗受害,但穗形正常,籽粒却变成长圆形小灰包,成熟后破裂,散出里面的黑色粉末。
坚黑穗病通常全穗籽粒都变成卵形的灰包,外膜坚硬,不破裂或仅顶端稍裂开,内部充满黑粉。
发生特点:高粱丝黑穗病通过种子和土壤传病,主要是土壤传染,厚垣孢子在土内存活3年左右,在高粱种子露白尖到芽长1—1.5厘米时,侵染高粱幼芽。高粱散黑穗,坚黑穗病菌主要是以厚垣孢子在种子表面附着,带病种子播种后,病菌与种子同时发芽,侵入寄主组织。病菌侵入后,菌丝蔓延到幼苗生长锥,以后随着植株生长点向上生长而伸长,最后在穗部形成冬孢子。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良种。
(2)药剂处理种子是防治高粱黑穗病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的粉法。①2%立克秀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米汤拌种)或50%禾穗胺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子。②用20%粉锈宁乳油100毫升,加少量水,拌种100公斤,力求混凝土拌均匀,摊开晾干后播种。③用20%萎锈灵乳油(或可湿性粉剂)0.5公斤,加水3公斤拌种40公斤,闷种4小时,晾干后播种。
(3)实行3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土中菌量,是防治黑穗病的重要措施。
(4)提倡适期晚播,争取早出苗、出全苗。及时砍倒病株,在灰包破裂之前,将病株砍倒拉出地外集中销毁。
二、高粱蚜
在高粱上为害的蚜虫主要是高粱蚜,其次还有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玉米蚜、禾谷缢管蚜、榆四条蚜、统称高粱蚜。
为害特点:高粱蚜寄生在寄主作物叶背吸食营养,初期多在下部分叶片为害,逐渐向植株上部叶片扩散,并分泌大量蜜露,滴落在下部叶面和茎上,油光发亮,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长,造成叶色变红、“秃脖”、“瞎尖”穗小粒少,影响高粱的产量和品质。
发生特点:高粱蚜发生世代短、繁殖快。以卵在荻草上越冬,当6月高粱出苗后,迁入高粱田繁殖为害,苗期呈点片发生。在此期间若持续两旬平均气温在22℃以上,降雨均在25毫米以下(高温多湿)高粱蚜即可能大发生,反之若在此期间降雨量较多,气温偏低,就不利于蚜虫发生。
防治方法:
(1)早灭中心蚜株(即窝子蜜),方法可轻剪有蚜底叶,带出田外销毁。点片施药用0.5乐果粉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
(2)每亩用40%乐果乳油50克,对等量水均匀拌入10—13公斤细砂土内,配制成乐果毒土,在抽穗前扬撒在高粱株上。
(3)5%甲拌磷颗粒剂熏杀,每亩用甲拌磷200克,对沙土5—10公斤,撒入垄沟,每隔12条垄撒1垄,有特效。
三、高粱立枯病
症状 主要为害幼苗。多发生在2—3叶期,病苗根部红褐色,生长缓慢。病情严重时,幼苗枯萎死亡,引致缺苗。7—8月生育中后期个别地块也有发生,为害根部,引致高粱烂根。
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u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初生菌丝无色,后为黄褐色,具隔,粗8——12um,分枝基部缢缩,老熟菌丝常呈一连串桶形细胞。茵核近球形或无定形,0.1—0.5mm,无色或浅褐至黑褐色。担孢子近圆形,大小6—9×5—7(um)。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s (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壤中存活,以菌丝体或苗核在土壤中越冬,是土壤传播病害。除为害高粱外,还可为害玉米、大豆、甜菜、陆稻等多种作物的幼苗或成株,引致立枯病或根腐病。5、6月份多雨的地区或年份易发病,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参见玉米苗期根腐病。
高粱秸
农民互联网:在咱农村人口中所说的锅排,其实也就是盖锅的锅盖儿,而农村家家户户的锅排大部分又都是用高粱秸秆缝制而成的。
尽管近年来,农村人也有购买铝锅排的现象发生,但由于铝锅排造价大,加上也容易变型,甚至还有金属物质并对人体健康不好,所以大多数农户还是对高梁秸秆的锅排情有独衷。
咱们农村高梁秸锅排(盖)
图 来自网络
我家大锅上就有一个九英锅的高梁秸秆锅排,而且还已经使用了二十多年,因为那个锅排既是一种爱的延续又是一个念想。
之所以在使用过二十年仍然没有什么损坏,还源于每次使用过之后,都会用清水清洗干净了再晾晒干,既避免了损坏而且还越来越经久耐用。
而在我的一生中之所以会对高梁秸秆的锅排情深似海,其实完全是因为对已故姥姥的那份深深的缅怀与追忆。
而家里使用最长久的那个锅排,便是姥姥那年“清明节”前临终时的最后一件“大作”,而且还是指定要送给我大婚时使用的锅排。
三岁那年,由于家里穷,加上弟妹又多,母亲便在照顾不过我们来的情况下,迫于无奈便将我送到了姥姥家,跟寡居多年的姥姥一起生活。
尽管当时的姥姥家也很清贫,但只要家里有了好吃的、好穿的,姥姥宁愿自己饿着肚子都会尽量尽让给我吃穿,令我对姥姥感恩戴德的同时,也总会有一份浓浓的亲情在令我魂牵梦绕之际,并在心里根深蒂固。
记得儿时的时候,每年的农田里姥姥都会种上很多很多的高梁。用姥姥的话来说,之所以会种植那么多的高梁,除了我村耕地都是贫瘠的旱地之外,种植抗干旱的农作物时便只能选择又抗旱又可以高产的高梁了,而且高梁浑身都是宝,高梁仁儿可以吃,高梁穗可以缚笤帚,高梁叶可以喂牛羊,高梁秸秆可以缝制锅排,甚至连高梁根都可以当柴烧呢!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农村人的生活是“农忙大半年,剩下半年闲”。但在我的记忆里,姥姥不但是一个一年四季忙不完的人,而且还是一个乐于助人为乐的人。
因为农闲之后,姥姥就会缝制锅排,将积攒了一整年的高梁秸秆从一间闲置的厢房屋子里搬运到院子里,并一边晾晒一边缝制。
一个个的锅排都是姥姥一针一线密密咂咂的缝制出来的,缝制完了自己家的,便给亲朋好友家缝制,接下来便是给左邻右舍与父老乡亲们缝制,所以说,儿时的全村人家家户户都用过姥姥亲手缝制的锅排。
也是在那个时候,也让我好像发现姥姥也特别的喜欢缝制锅排,除了每天都要缝制之外,还会加班加点、废寝忘食的赶着缝制。
也是后来的日子里才让我明白了姥姥之所以会那么“拼”的良苦用心。原来她老人家是知道了自己年老体衰与时日不多的同时,想多为那些活着的人多缝制几个锅排,也好少给自己留一份遗憾。
特别是她临终前为进入***期的我缝制锅排时,更是那么的细致与用心,而且姥姥还在给我缝制的锅排上绣出了“鸳鸯戏水”的图案。
记得在为我准备大婚时,绣制那个锅排时,时日不多的姥姥更是加班加点,甚至她还在晚上忙碌,实在疲惫不堪时,便起身活动活动麻木的手脚,并用凉水洗把脸。
也正是在姥姥的身上让我看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拭干”的那种忘我的牺牲精神。
直到如今,满头白发的姥姥佝偻着微胖的身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缝制锅排时的样子,以及姥姥病故后,临发丧那天,当我拉着即将下葬的她的左手时,那因为缝制高梁锅排而手上被针线刺出来的密密麻麻的针眼儿与勒出来的血口子,顿时便模糊了我的视线,在我难于自抑并悲痛欲绝的嚎啕大哭声中,更是令我泪如雨下。
虽然近年来,在液化气、电磁炉的普及下,使用大锅做饭的次数已经越来越少了,但对于姥姥的缅怀却随着岁月的流失而与日俱增着,特别是每当每年的“清明节”来临之际,当年姥姥出殡时,全村人都从家里出来送姥姥最后一程的情景,更是令我记忆犹新的同时,并终生难忘。
而姥姥留给我的那个高梁锅排,更是成为了我如今幸福生活中一段最美好与最甜蜜的难忘记忆,每每看到与想起都会让我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