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腹链蛇】资料品种简介,草腹链蛇(学名:Amphiesma stolata)为蛇亚目游蛇科腹链蛇属下的一种无毒蛇,俗名黄头蛇、花浪蛇、土地公蛇、草尾仔蛇。
草腹链蛇是无毒的小型蛇类,体长最大约90公分,体色为灰褐色和黄褐色花纹交错,身体前半部有明显的黑色横纹,横纹两端各有一白色斑点。全身由链状花纹交织,体背侧有两条黄色的线纵贯到尾端。幼体头和颈部是红色,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成黄色,最后和身体其他部分一样变成灰色。
日行性,性情温和,体冷。特别喜食蛙类、树蛙,偶尔也吃昆虫。卵生。主要生活于水域附近,栖息于平原、高原、盆地、低海拔山区以及河边、溪流、山坡、路边、水田边、农垦地、草生地。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215至1880米。
半水栖日行性为主,好出现在及干净的沟渠,近年来由于农药的使用,数量大幅减少。体型不大最大约90公分,全身由链状花纹交织,体色斑驳。
中文学名 草腹链蛇
拉丁学名 Amphiesma stolatum
别
称 黄头蛇、草游蛇、花浪蛇、斑背蛇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 爬行纲亚
纲双孔亚纲
目有鳞目
亚
目蛇亚目
科游蛇科
属 腹链蛇属分布区域中南半岛,中国浙江、福建、河南、香港、海南、云南、台湾等
繁殖方式卵生
毒
性无毒1、外形特征大者可达600毫米。头侧及喉部均呈黄色,故俗称黄头蛇。背面淡灰色,有黑色波浪横纹,横纹两侧为浅色点,这些斑点仿佛看来象两条灰色纵纹。背鳞仅最外一行光滑;颈部19行,体中部19行,肛前17行。腹鳞143~155;肛鳞二枚;尾下鳞68~82对。生活于平原、丘陵及高山的潮湿地区。卵生,每产4~14枚。此蛇是具有开发前途的中小型蛇,浸酒称黄头蛇,可供药用。2、主要物种黄头蛇、草游蛇、花浪蛇、斑背蛇 、花子蛇、土地公蛇、白链蛇3、主要分布生活于平原、丘陵及高山的潮湿地区。以小型蛙类为食。主要分布地区有分布于[1] 台湾、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泰国等中南半岛国家以及中国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台[2] 湾、香港、澳门等地。4、外形特征无毒的小型蛇类,体长最大约90公分,体色为灰褐色和黄褐色花纹交错,身体前半部有明显的黑色横纹,横纹两端各有一白色斑点。全身由链状花纹交织,体背侧有两条黄色的线纵贯到尾端。幼体头和颈部是红色,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成黄色,最后和身体其他部分一样变成灰色。5、文化草腹链蛇在台湾被称为「土地公蛇」,因为传说草腹链蛇是土地公儿子的化身,因此早期务农的人若是发现草腹链蛇通常都不会打死。6、繁殖方式卵生,卵生,每产4~14枚。7、食性小型蛙类为食,有时也吃鱼,幼蛇也捕食昆虫。8、饲养方法此蛇容易开食,用蛙类鱼类均可。价格30~100不等(部分变异品种更高)。此蛇活动量比较大,所以箱子长度最好能比蛇长,对环境要求一般,为了蛇蛇的习性(可以增加开食率)可以用草和石头铺垫其箱子的一半,另一半加水(水不要没过草地),在水中加点小鱼。但是国内宠物蛇业还尚未成熟,一般市场上的都是野生的蛇,所以不适合新手饲养。9、毒性此蛇是无毒蛇,被咬后为了防止,细菌感染请立刻将血水挤出,此蛇咬一口就松口,牙齿比较锋利。野生草腹链蛇不会主动攻击人,看见人会拼命逃窜,所以遇到此蛇切记不要慌张。10、保护级别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1、特征大者可达600毫米。头侧及喉部均呈黄色,故俗称黄头蛇。12、生活习性主要以:生活在南方农村的采地、水田边、鱼塘边、主宰附近、水质较清草较密的地方,常在早上中午出现,在路边或用石头磊起的墙基上晒太阳。13、草腹链蛇能长多大?草腹链蛇体型并不是很大,最大也就是1米左右。重量大约2斤左右。14、草腹链蛇图片15、草腹链蛇视频
© 2017-2024 探索揭秘网 http://www.tzaj.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