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中对性能的规定这部分怎么写啊?
对性能的规定1、精度说明对该软件的输入、输出数据精度的要求,可能包括传输过程中的精度。2、时间特性要求说明对于该软件的时间特性要求,如对:a、响应时间;b、更新处理时间;c、数据的转换和传送时间;d、解题时间;等的要求。3、灵活性说明对该软件的灵活性的要求,即当需求发生某些变化时,该软件对这些变化的适应能力,如:a、操作方式上的变化;b、运行环境的变化;c、同其他软件的接口的变化;d、精度和有效时限的变化;e、计划的变化或改进。对于为了提供这些灵活性而进行的专门设计的部分应该加以标明。4、输入输出要求解释各输入输出数据类型,并逐项说明其媒体、格式、数值范围、精度等。对软件的数据输出及必须标明的控制输出量进行解释并举例,包括对硬拷贝报告(正常结果输出、状态输出及异常输出)以及图形或显示报告的描述。5、数据管理能力要求说明需要管理的文卷和记录的个数、表和文卷的大小规模,要按可预见的增长对数据及其分量的存储要求作出估算。6、故障处理要求列出可能的软件、硬件故障以及对各项性能而言所产生的后果和对故障处理的要求。7、其他专门要求如用户单位对安全保密的要求,对使用方便的要求,对可维护性、可补充性、易读性、可靠性、运行环境可转换性的特殊要求等。扩展资料:软件需求分析所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它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它有效性需求。进行需求分析时,应注意一切信息与需求都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尽量避免分析员的主观想象,并尽量将分析进度提交给用户。在不进行直接指导的前提下,让用户进行检查与评价。从而达到需求分析的准确性。分析员通过需求分析,逐步细化对软件的要求,描述软件要处理的数据域,并给软件开发提供一种可转化为数据设计、结构设计和过程设计的数据和功能表示。在软件完成后,制定的软件规格说明还要为评价软件质量提供依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软件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
3.2.2.1 业务管理的互联互通建立统一的业务管理规范,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把分布在劳动保障、民政、社会保险及各个部门密切相关的业务要素连接起来,形成有机的业务链条,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实现社会保障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1)劳动保障业务系统。主要功能是为政府机构提供劳动、人事、工资分配、职业、劳动政策所需的信息,以适用及时准确的各种信息为基础进行定量分析,以客观科学分析为手段,制定各种计划和规划,实现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最终建成完备高效的与社会保障业务发展相适应、与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相衔接的应用系统。(2)民政业务系统。民政业务系统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安置,社会机构、团体、社区以及费用结算管理等功能。(3)社会保险业务系统。社会保险服务对象是社会全体劳动者,主要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个方面对社会劳动者提供基本保障,享受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缴纳保险费和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最终实现保障的目标。其主要功能是: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管理、费用划拨管理、资格审核、待遇发放、个人账户管理、基金会计核算等功能。(4)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社会保障各业务部门需要共享和交换数据,以办理失业救济金为例进行说明:劳动保障部门提供人员的失业证明、社会保险部门依据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失业证明信息进行失业资格审核,并发放失业救济金,人员的失业信息由劳动保障业务部门提供,为社会保险的业务使用。建立社会保障各业务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合理设定数据的存取权限和访问权限,使社会保障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可以共享和交换,从而实现各业务系统的统一和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5)社会保障金支付系统。社会保障金支付系统,充分考虑社会保障卡的支付功能,通过持卡人在申请社会保障业务时,指定一个银行账户参与社会保障业务的支付应用,通过银行实现社会保障金跨区的支付。(6)科学的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在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借助数据仓库、信息网络、精算等科学技术手段,实现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政策咨询、统计、监测、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等功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有效地利用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所包括的数据,通过汇总、分析等手段,从中挖掘出业务的内在规律,为决策层和管理层提供详尽、科学、及时的统计分析、预测监督及决策支持等信息,保障及监控社会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优质、科学的服务。3.2.2.2 信息发布和咨询服务系统主要功能包括:①常规静态信息的发布;②参保情况和待遇支付信息的发布;③各种统计分析决策信息发布;④各类信息的查询;⑤通过呼叫中心为公众提供电话、传真、自动语音应答等各类社会化的咨询服务。3.2.2.3 社会保障卡系统社会保障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卡的管理,使社会保障卡起到公民卡(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和安全卡(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计算机操作人员)与社会保障各业务系统之间网络及信息沟通的桥梁作用,围绕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劳动保障、民政事业、社会保险三大核心业务系统的应用,并逐步扩展到其他相关业务系统中使用,支持社会保障各业务系统所开展的主要业务,并能跨区域、跨业务系统、跨平台地在线使用和脱机使用。在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各项服务和管理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IC卡作为工具和手段,统一服务和规范管理,提高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3.2.2.4 通用的网络平台支撑建立省级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网络通信平台,网络系统应提供高效、可靠、便于管理的网络平台。网络主要功能如下。(1)为各种社会保障业务服务。(2)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做好基础。(3)可以成为以后开发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4)当该网络联入互联网之后,广大用户还可以通过它接入国际互联网。(5)支持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和有效运行,并为支持其他政府业务管理系统留下可扩充的余地。3.2.2.5 CA中心CA中心负责整个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认证,CA中心负责直接给最终用户发放支持各种应用的数字证书,并管理其所发证书。CA系统安全可靠,以保证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可靠和系统安全。CA中心应具有可扩充性,以便扩展为将来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CA中心。
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这三个阶段要完成的任务
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的任务1.问题识别
功能需求:明确所开发的软件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功能。
性能需求:明确待开发的软件的技术性能指标。
环境需求:明确软件运行时所需要的软、硬件的要求。
用户界面需求:明确人机交互方式、输入输出数据格式。
2. 分析与综合,导出软件的逻辑模型
分析人员对获取的需求,进行一致性的分析检查,在分析、综合中逐步细化软件功能,划分成各个子功能。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建立起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3. 编写文档
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把双方共同的理解与分析结果用规范的方式描述出来,作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基础。
编写初步用户使用手册,着重反映被开发软件的用户功能界面和用户使用的具体要求,用户手册能强制分析人员从用户使用的观点考虑软件。
编写确认测试计划,作为今后确认和验收的依据。
修改完善软件开发计划。在需求分析阶段对待开发的系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所以能更准确地估计开发成本、进度及要求,因此对原计划要进行适当修正。逻辑设计的任务是将概念结构转换成特定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的过程。从此开始便进入了“实现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具体的DBMS的性能、具体的数据模型特点。 物理设计的任务1、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 2、设计数据的存取路径 3、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 4、确定系统配置 数据库物理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时间效率、空间效率、维护代价和各种用户要求进行权衡,选择一个优化方案作为数据库物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