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礼物

时间:2024-11-22 08:13:02编辑:揭秘君

幼儿园小朋友互换礼物,换的到底是沟通还是攀比?

偶然在网页上面看到一篇报道,

描述的内容如下:

新年临近,幼儿园老师一条微信让王女士犯了难。原来,幼儿园要举行新年联欢会,老师请孩子们每人准备一份礼物,联欢会上抽签互换。

“老师特别提示,礼轻情意重,别买贵重礼物。”王女士琢磨着让孩子画张贺卡作为新年礼物。

几天后,老师的又一条微信,让她有点蒙。微信中有班级礼物交换角的图片,“好多礼物啊,都包装精美,一看大小就知道不便宜,我们孩子的贺卡肯定拿不出手。”

王女士赶紧改变计划,匆匆到商场买了百元左右的乐高恐龙。




我认为活动的目的旨在于培养小孩子们之间的沟通能力,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通过手工制作,沁入真诚以彰显礼物的心意,培养伙伴情谊,使得双方收货幸福感。

然而现实却变成了不走心的攀比,家长要从忙碌的日常中抠出一部分时间去选购“体面”礼物。

情况一:小孩一用廉价二手玩偶换来了小孩二限量版变形金刚后大呼“太值了”,而拿到二手玩偶的小孩面露沮丧。

情况二:双方交换的都是新玩具,同样因价值的不平等带来了心里不平衡。

礼尚往来没有错,但不能违背初衷。希望学校能够提倡心意礼物互换,还能提升动手能力,让所谓的淘宝爆款礼物不再成为主流。


幼儿园很多小朋友都会互换礼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家长该如何对待?

孩子有了自己的朋友之后,也有了自己的小世界,和朋友有自己的空间。像提问中讲到的那样,“进入幼儿园以后,随着熟悉,关系增进,小孩子之间开始赠送礼物、交换玩具,以加深彼此的友谊”,这种事情也会时有发生。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以积极的想法来看。这件事情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很难的。因为通常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他们已经习惯了周围的一切属于自己。大人和孩子的需求不同,又对孩子充满关爱,自然不会争抢孩子的东西,也不会要求孩子把东西分出来给自己。因此,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在外面和别人玩耍,本来玩得好好的,却总是因为争抢玩具闹得不欢而散。发生类似的事情时,家长觉得面上无光,只会批评孩子“太自私”。但是却忽略了“分享”不是天生的本能,而要靠后天的培养。有了朋友之后,孩子自然而然地想要与他一起拥有美好的事物,懂得了“分享”。孩子不会压制自己的欲望,他想要什么就会主动向大人提出。当然,不是所有的需求,家长都会满足。孩子喜欢玩具,遇见喜欢的就要买回家,可是在家长眼里,这是一种浪费。明明买回家也不会稀罕几天,家里一样的东西又一大堆,买了又买实在是浪费金钱。但是孩子在交了朋友之后,遇见喜欢的玩具,第一反应不再是“妈妈,我要这个”,而是“朋友,我要和你换”。虽然不是在主动节约,但客观上,确实是不再浪费。此时,家长再进行引导,相信可以帮助小朋友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朋友,是让孩子珍惜的存在。在孩子的眼里,喜爱的玩具大概是他最珍贵的东西,他愿意拿出他的珍藏和朋友分享。这说明孩子已经知道朋友是什么了,已经长大了。愿意交换,也说明孩子知道不能夺人所爱,不能白白地拿别人东西,需要进行等价交换。不再像以前一样,随意占为己有。在家长看来,这是多么令人欣慰。提问中也说到“有些孩子的玩具贵,会把贵的与其他孩子便宜的交换”,问“父母会让孩子再换回来吗”?我想说,如果是我的话,是不会要求孩子这样做的。因为在孩子的眼里,这些玩具的价值不是按照价格来界定的,而是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家长可能会很心疼,但孩子对这些是不理解的,如果强制让孩子换回来,孩子可能会认为交换这个举动是不被父母认可的、是不对的,也就不再交换了。当然,家长用辛辛苦苦赚的钱,给孩子买的昂贵玩具,完全有理由不让孩子送给别人。但是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提前将玩具区分好,哪些可以带去幼儿园,哪些只能在家玩,或者是,哪些是可以用于分享的,哪些是需要珍藏的。再比如,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树立金钱观,让孩子明辨这些玩具的价格,在赠送和交换的时候,要有所选择。

上一篇:studenttimes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