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灰雀》教学设计
导语:《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下面是课文的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及小男孩的认识过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质疑。 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为什么用“灰雀”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发生了什么事?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胸脯面包渣惹人喜爱 (2)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的灰雀来理解。) 4.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媒体演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 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4)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代表发言。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为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第5课课文,由金锋朗读。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以下是我整理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灰雀教学设计1 教学理念: 循着统编版教材的编排理念,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语文教学原则,着力于儿童的言语学习出发,创设有情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从单元整体编排上去系统分析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新旧教材对比中明晰老课的新使命,促成统编教材体系下的老课文教学新价值、课时核心新目标的有效落实。 教材分析: 《灰雀》是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以“美好的品质”为人文主题,落实“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这一语文素养。文本中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犹如温暖的阳光,给我们希望和力量,文本在表达上主要通过列宁和男孩的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基于这一文本特色引导学生借助提示语读好对话,采用“小侦探”破案这一阅读策略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落实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这一人文素养,文中描写时间的词语为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感受故事发展顺序,为“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识字和分角色朗读对话已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蜜蜂引路》一文的学习,对列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对于文本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文本中的小男孩和学生年龄相仿,对于灰雀是否男孩抓走充满好奇,利用“小侦探”破案这一阅读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阅读推理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宁、胸”等十个生字,理解“婉转、自言自语、肯定”等词,会写“雀”等字。 2、分角色朗读对话,借助提示语读好对话。 3、学习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内心想法,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男孩的诚实。 教学重点: 借助提示语读好对话;揣摩人物内心想法,体会列宁和男孩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带着问题边默读边联系上下文来揣摩人物心理。 教学准备: 1、设计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小侦探奖章”若干。(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学习单的预习部分。(学生) 教学过程: 板块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1、教学“雀”:出示雀:一种小小的短尾巴鸟,“隹”指短尾巴鸟。师范写“雀”字,生书写“雀”字。 2、揭题:雀一般指麻雀,麻雀欢蹦乱跳就叫“欢呼雀跃”,教室里静得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这叫“鸦雀无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样学习汉字多有趣。文中的雀不是麻雀,而是灰雀。(板书:灰)生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 (1)出示第一题,生校对,强调“胸脯”的“脯”读第二声,生读词,拍拍胸脯,胸脯跟身体有关,两个字都是月字旁。生齐读第一题。 (2)出示第二题,生边读边校对,齐读句子。 (3)出示第三题:判断灰雀是不是男孩抓走的。 (设计意图:抓“雀字进行字理教学,让学生理解“雀”的同时体会学习汉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趣味。检查预习,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板块二:借理由圈,查找证据。 过渡:灰雀到底是不是男孩抓走的?口说无凭,让我们来当一回小侦探,从文中找找证据吧。出示: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灰雀是或不是男孩抓走的证据。 2、小组合作,抓关键词填写理由圈。 3、侦查小队上台展示理由。 (设计意图:创设小侦探破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借助理由圈这种可视化学习方式读懂课文内容。学生在默读、筛选、概括、合作等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语文能力。) 板块三:借助提示语,分角色读好对话。 过渡:大家的证据大都来自人物语言,让我们走进对话。出示: 1、默读3-10自然段,划出对话。指名读列宁和男孩的话,出示课件校对。 2、同桌分角色朗读。 3、指名同桌读第一组对话,评价、交流朗读经验。 4、添加提示语读好对话:(板书:提示语) (1)指名学生添加不同的提示语读好对话。 (2)引读:师读提示语,生齐读对话。 (3)分角色朗读:男女分角色读好对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带着问题默读对话,划出对话分角色朗读,利用提示语这个抓手读懂人物情感,朗读指导尊重学生真实感受。) 板块四:借案情推理,揣摩心理。 1、揣摩列宁心理 过渡:读完对话,你觉得灰雀是不是男孩抓走的?列宁知道真相吗?他又是怎么想的?再读对话,边默读边揣摩列宁的心思。(板书:揣摩心理:) (1)学生默读对话。 (2)揣摩列宁心理:列宁每次说话时都是怎么想的?四人一小组选择一处揣摩列宁的内心想法。 (3)交流反馈:预设:列宁找灰雀看见男孩会怎么想?听到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列宁心里会怎么想?男孩想告诉列宁什么?列宁见到男孩欲言又止时是怎么想的?男孩看看列宁在犹豫什么?男孩说一定会飞回来时,列宁怎么想? (4)师生配合读列宁心理和言语,发现想的和说的不一样,探讨不一样原因。 2、揣摩男孩心理。 (1)男孩又是怎么想的?请再默读对话,借评价标准完成《作业本》五(1)。 (2)再次确认:灰雀是不是男孩捉走的? 3、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当了回小侦探,学会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到是男孩捉走灰雀的证据,学会抓提示语和揣摩人物心理读懂对话。小侦探们,带着这份认真与执着,在语文的世界里你可以解更多的言语密码。 (设计意图:学生在情境中带着问题默读对话,联系上下文揣摩列宁的`心理,理解列宁的心理变化过程,习得方法后再自主揣摩男孩的心理,学生思维在推理、反思、创造中进一步得到锻炼。) 教学反思: 教学首先应该让生命在场,让儿童在场,教师应以儿童的潜在状态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是认知活动,更是生命活动,没有基于学情的教学目标,就是虚目标;没有基于学情的教学,就是虚教学。基于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基于学情,适时调整教学预案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三年级学生对于识字已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蜜蜂引路》一文的学习,对列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对于文本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舍去原先的生字笼统教学,改为借助课前学习单,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检查预习时只抓易错字进行教学。三年级孩子对于分角色朗读对话也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因此,舍去原先逐句朗读,逐句引导分析体会人物情感的教学设计,放手让学生交流朗读对话的方法后直接引导学生添加提示语,借助提示语分角色读出语气,读好对话,落实本课的朗读目标。基于学情,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预案,落实本课教学的一般性教学目标。 从三年级儿童阅读的年段目标出发,初知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对三年级起始段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怎么降低难度?学习“概括”要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支架,把概括文本主要内容从第一课时移到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接着思考这三个时间点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最后引导学生把三个时间段的内容连起来。如此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既尊重学情降低难度,又让学生感受故事发展顺序,习得方法为续写故事和“学写一件简单的事”的习作奠定基础。 灰雀教学设计2 教材简说: 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这是让孩子的心灵受到启迪、升华的一篇美文。 首先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场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灰雀的美,身临其境地说说看到这般情景会说什么。再而读读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的喜爱之情。其次,抓住列宁和小孩的对话,着重引导学生揣摩两个人的神情和心理活动,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再现列宁的爱鸟之情。 最后通过列宁和小男孩的爱鸟之行为对比,让孩子对爱护动物有了更高层次的启示——正是这种感染和熏陶,使孩子受到震撼,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终于放鸟回自然。最后一段话意味深长,教学时,采用学生质疑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有价值的问题再次感受列宁不但爱鸟还爱孩子。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师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情感升华。再让学生把自己想对列宁和小男孩说得话写下来,就是让孩子把心灵美的洗礼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 2、理解课文,学习小男孩诚实的美德。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是难点。因为课文并没有明确写出小男孩告诉了列宁灰雀哪儿去了,他怎么知道“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必须在学习全文后联系上下文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因此有一定难度。 课前 准 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认识图片上的鸟儿吗?对,它叫灰雀。板书(灰雀)请静静地听,边听边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播放课件) 2、谁来说说你刚才听到了什么,好象又看到了什么? 3、多么惹人喜爱的灰雀啊!自己去读读这段话吧。(自由读——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这几只活泼的灰雀不仅惹我们喜爱,连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也非常喜欢它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灰雀》。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好小节序号,难读的或者喜欢的部分可以多读几次,注意课文里的泡泡。 2、检查词语。 还见过什么渣状的东西?(饼干渣、煤渣、苹果渣、豆腐渣、甘蔗渣) 3、出示三个难读的句子。 昨天老师读课文,发现课文中有3句话很相似,而且特别难读,你们敢挑战吗?自己先练练吧!(自由读)指名读,发现什么?(标点不同,语气也不同。)你读出了三种不同的语气,真棒。齐读。 4、开火车读课文,谁来当火车头?他要是读对了,就让他一直读下去,要是读错就另请一位同学接着读,比一比,看谁的火车开得稳、开得久。 5、小结:读书也像开车,练得多,练得熟,就开得稳,开得好。 三、感知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同学们,刚才放声朗读课文,可以让我们读在口里,听到耳里,对课文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不出声地默读课文,可以让帮助我们静静地思考问题。现在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哪些句子写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划出来, 2、交流读。(师评价:哦,他每次都要停下来仰望,看来真的很喜欢;他还经常带东西给它们吃,就像喂养自己的宝宝一样!多么真挚的爱啊!)齐读。 四、探究灰雀的下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教育无痕。 1、引读:可是,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灰雀到底哪儿去了?聪明的小朋友,你能找出灰雀的下落吗?请大家读读3—10小节,然后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秘密就藏在其中。 2、交流,你发现灰雀的下落了吗?(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哪里读出来?根据学生的反馈,出示写小男孩的句子,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看出来的? 3、看来,小男孩说自己没看见是在撒谎啊!这小小的谎言连我们都看出来了,又怎么瞒得了列宁这位伟人的眼睛呢。那么面对男孩的不诚实,列宁是怎么做的呢?谁来读读列宁的话? 出示句子: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1)从列宁的话里里你读出了什么?(列宁对鸟儿的关心、担忧、喜爱)看来,列宁是希望用自己对鸟儿的爱来打动小男孩呀! (2)我听出了你的可惜,你在为什么而可惜?(为再也看不到可爱的灰雀,为灰雀的伙伴失去了好朋友,为那只被抓的灰雀永远失去了自由,为小男孩不敢承认错误……允许多元解读。)把你的可惜读出来吧!指导朗读。 4、引读: 听到这里,男孩再也忍不住了,他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问:“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同学们,这时的男孩心里在想些什么?(决定放鸟归林,他想:……)尽管男孩没有公开承认自己抓走了灰雀,但我们从他的话语中知道,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改正过来。 5、同桌分角色读: 列宁真不愧是个伟人,没有一句批评的话,却让小男孩知错想改。这段对话写得真精彩,里面藏着秘密,也含着真情。让我们好好地去读读吧!同桌两人分角色读读对话,看谁读得像,读得好。 6、指名分角色读。 7、存疑:列宁对小男孩的教育成功了吗?小男孩到底有没有知错就改,真的把灰雀放回来?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现在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写字园,看看这节课我们要写哪些生字。出示第一行生字。指导写“胸脯”,(因为表示身体的一部分,所以都是“月字旁”,在古代,月字旁表示肉的意思。其他自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 二、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有没有把灰雀放回树林?(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想象说话:如果你就是那只灰雀,你能给大家讲讲你这两天来奇特的经历吗?(提示学生当时怎么被抓走,后来小男孩准备放你走的时候会怎么说怎么做?) 三、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这一老一小多有意思啊,你想对列宁和小男孩说几句什么话?把它写下来吧! 四、写字 五、作业 日记《灰雀历险记》 课后反思: 上课前学生准备了部分关于各个名人的故事,所以课前主要以交流有关于列宁的资料为主,结果发现学生找的并不多,后来我只好给他们介绍一下,看来学生还是不太会抓住重点进行预习。在教学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写事情经过的段落最后落到第一段时指导读。然后学生分别练读列宁和小男孩的话交流自已的体会,这时就解决了列宁说话的技巧和爱鸟的真心,最后思想问题列宁为什么对灰雀问,却没问小男孩呢,简单叫了几个学生回答。 在指导读第一段时时间用得太多,学生对课文不熟,以后教学设计还是将识字和课文穿在一起每课时都分配一部分,我想这样的话可能学生会好消化一点,否则课文读起来不是很流利,学生练读时读了很长时间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是很熟练。
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讲的是列宁与小男孩都喜欢灰雀,但表达方式不同。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统编版灰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课文内容分析: 一、课文内容解说 本文讲述的是发生在列宁、小男孩和灰雀之间的一个温暖的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灰雀颜色漂亮,歌声动听,列宁很喜欢它们。第二至十自然段讲述列宁寻找灰雀,用温和的语言感化男孩。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写失踪的灰雀重新回到公园。 课文语言简洁朴实,给人以想象空间。如“每次”“经常”“找遍”等词句中,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与关心。从承认灰雀“还活着”,承诺“一定会飞回来”等词句中,也能感受到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课文对话丰富,从中能读出细腻的人物内心活动。如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灰雀;列宁的自言自语,担心灰雀会被冻死;男孩回应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都可透过这些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 本课教学以图画为支架,通过三幅图梳理内容,对话阅读中读出男孩抓鸟、放鸟的故事,由3幅图变成5幅图,通过小组合作,重新整合,课文的故事变成孩子的故事,故事更丰盈,学习更有趣。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要依据文本内容,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地分析还不到位。因此本课教学抓住对话文体特点,紧扣单元要素,以各种任务情境布置孩子寻找灰雀失踪跟男孩有关的线索,推进阅读,发展思维,进行阅读策略指导,了解对话外的含义,读出文本中未曾写出来的故事,理解故事里的故事。 学情分析: 1.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通过《掌声》的学习,学生对本单元教学要点之一“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已有了尝试,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通过《掌声》的学习,学生还“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心情变化”,也为本课“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做了铺垫。 2.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要依据文本内容,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地分析还不到位。因此本课教学抓住对话文体特点,紧扣单元要素,以各种任务情境布置孩子寻找灰雀失踪跟男孩有关的线索,推进阅读,发展思维,进行阅读策略指导,了解对话外的含义,读出文本中未曾写出来的故事,理解故事里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三、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3.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四、教学流程: 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排序触摸课文中的事 1.直接导入,学习生字。 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灰雀 (1)学习生字“雀”。雀是上下结构,上面小字去钩,下面部分写时注意三横短,最后一横长。演示“雀”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隶书),加深印象。 (2)你们见过灰雀吗?是呀,书本上就有三只可爱的灰雀,出示图片。 (3)他们长什么样呢?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出示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4)随文学习词语。 认读“胸脯”,第二声,轻轻拍一拍我们的胸脯。 认读“婉转”,正音。 理解“惹人喜爱”:你知道惹人喜爱是什么意思吗?让人生气就可以说——惹人生气,伤心,让人疼爱可以说——惹人疼爱 小结:学词语举一反三,积累就越来越丰富了。 (5)朗读句子,读出对灰雀的出喜爱之情。 2.梳理故事要素:你还记得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吗? (1)随文教学“郊外”,郊外是指哪里? ①出示字典上的意思。 ②通过看图片进行选择,理解郊外的意思。 (2)故事除了时间、地点、人物,更要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大声读一读课文吧! 3.初读课文,借助图片感知内容 (1)列宁与灰雀的故事场景,老师画成3幅连环画,你能按照故事的顺序排一排吗? (2)出示图片,指名同学排一排并说明排列依据。 (3)同学们,(圈出)这只灰雀去哪儿啦? (4)让我们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灰雀究竟去哪儿了? (5)交流:你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整合字词学习,多种方式学习词语。以图片排序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文本故事有初步的了解。以本单元“带着问题默读”语文要素为教学手段,初次默读课文,思考灰雀究竟去哪了?有目的的阅读,有意识的联结前后内容,初步明确灰雀失踪与男孩有关这个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信息,并把注意力指向列宁与男孩的对话内容,为下一环节教学做准备。 (二)阅读侦查发现故事中的“事” 1.学做“阅读侦察兵” 大家都从对话中发现灰雀被男孩抓走了?我们当一回阅读侦察兵,看看小伙伴是如何做阅读侦察兵的?出示微课: 小朋友们好,我在阅读《灰雀》这篇课文时跟你们一样认为灰雀的失踪跟男孩有关,究竟是不是男孩抓的呢?我就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找线索,当我读到第4自然段这句话时,我停下来想,男孩说话结结巴巴,心里肯定有问题,他在撒谎,他可能看见过灰雀,这肯定是一条重要线索,我就把这句话用横线画出来。 同学们,一名优秀的阅读侦察兵,会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寻找线索,画出横线后停一停,根据线索想一想,赶紧来阅读吧! 创设情境:挑战3星级阅读侦察兵。 (1)学生根据挑战目标利用学习单自主学习,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 A.同桌两人交流。把你找到的线索和想法跟同桌交流,交流中可以补充,讨论。 B.汇报分享,代表同桌两人的讨论,可以这样说:“我和同桌经过讨论,发现……” C.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学生倾听并补充。 (2)小结:大家都把男孩说的话作为线索,知道是他抓了鸟,后来这只鸟呢? (3)(出示男孩抓雀、放雀的图片)真不愧是阅读侦查兵,会一边读一边思考,想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 【设计意图】创设“阅读侦察兵”的学习情境,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以寻找男孩抓走灰雀的线索为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找到对话中男孩说的话,男孩抓鸟的思路一步步在学习,交流、倾听过程中清晰起来。三年级孩子喜欢带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把学习方法和路径融合在挑战的任务中,教无“痕”,学有“迹”。通过学习单相互分享补充的过程让学生学习充分展开,让课堂的学习在发生,学生学习过程清晰可见。 2.整合故事里的故事 (1)现在,课文已经有5幅图,男孩抓雀、放雀2幅图片应怎么放呢? (2)小组赶紧讨论一下,派两名代表排序并说明理由。 (3)代表汇报。我们小组认为…… (4)这个故事真有趣,课文中的故事与对话中读出来的故事重新组合,成为一幅连环画。 【设计意图】从课文内容读出3幅图,再从对话默读中读出文本没有写出来的故事画成2幅图,最后把5幅图重组,学生的思维得以激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在讨论学习中,故事的'来龙去脉展现在学生眼前。图片重组是把文本内容与文本外的内容进行整合,学习任务充满趣味性,小组汇报的内容有凭据,合作学习任务落地,成效显现。 (三)读写思考走进故事里的男孩 1.再当阅读侦察兵,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1)结合课堂作业本89页第5题第(1)小题 (2)小男孩在说这些话时在想什么呢?联系上下文思考,并写下来。 (3)汇报交流,通过触摸男孩的心理,体会男孩抓雀是因为喜爱,放雀是因为心中有爱,善良体贴,对灰雀的爱更高尚。 2.读出小男孩的语气 (1)自由练习朗读,读出男孩的语气变化:心虚——肯定——笃定、坚定。 (2)师生合作读,师读列宁的话,生读小男孩的话,读中进行朗读指导。 (3)男孩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是你们却读出了语气的不同变化,已经走进男孩心里了。 3.聚焦男孩的品质,书写生字“诚”。 现在,你对这位抓雀又放雀的男孩留下什么样印象? 【设计意图】当故事中的事被揭晓之后,故事中的人物就走进学生的视野,从男孩前后语言的变化出发思考,说话时心里在想什么?把语言与内心建立联结,因为这样说才这样想,因为这样想才这样说,借助课堂作业本练习,把男孩内心想法写出来,把学生的思考可视化,让思考看得见,让思维深入,是统编教材阅读教学实施的努力方向。 (四)结课设疑引出故事中的列宁 我们都知道男孩抓走了灰雀,列宁知道吗?列宁明明知道这一切却没有直接说,他在与男孩对话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故事中的列宁。 第二课时 (一)聚焦对话走进列宁内心世界 1.升级阅读侦察力,体会列宁的话中话。 (1)再读列宁的话,随文学习“或者”“可惜”。 (2)追问:列宁真的是说给自己听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可能在想些什么?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是问一只鸟儿? (3)结合课堂作业本89页第5题第(1)小题:列宁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内心又在想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2.再读列宁说的话,感受列宁的善解人意。 【设计意图】与男孩的心理活动相比,列宁的心理活动更加复杂,单凭上下文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可能较难揣摩。通过教师的适时追问,学生一步步深入体会,慢慢接近并触摸到列宁的心理,体会到列宁不愿直接拆穿男孩,是对小男孩的尊重与呵护。学生的思维力可以通过这样一次次深度思考,得以长足发展。 (二)再读对话体会人物心情变化 1..添加表示心情的提示语,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列宁:焦急——担心、难过——惋惜——故作疑惑、惊讶——欣喜 男孩:吞吞吐吐、心虚、紧张——肯定——笃定、坚定 预设: 第四自然段:男孩(吞吞吐吐地)说、男孩(心虚地)说、男孩(紧张地)说; 第九自然段:列宁(故作疑惑地)问、列宁(故作惊讶地)问。 2.恢复课文原貌,同桌分角色朗读,互相评议。 3.全体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尝试加上合适的表情动作。 【设计意图】列宁与男孩的对话是前后关联、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在学生对男孩和列宁的内心想法有了一定体会、对他们的话分别进行了练习之后,我们开始进行对话的朗读指导,既降低了难度,又确保了对话的连贯性、完整性。采用添加提示语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人物的语气。再恢复课文原貌,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好人物对话便可水到渠成。 (三)深入探究体会人物爱的不同 1.再次默读课文,画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句子,交流。 (1)列宁喜爱灰雀: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的话。 (2)男孩喜爱灰雀:男孩的话,以及男孩抓雀、放雀的行为。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小男孩和列宁都很喜欢灰雀。那么,他们的喜欢有什么不同呢? (1)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机学习“诚实”。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喜爱一个事物时会有多种表现,有时会将注意力都放在它身上,有时会称赞它,还有的时候想把它据为己有。 (3)你觉得灰雀会喜欢怎样的爱?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在体会小男孩和列宁都很喜爱灰雀的基础上,提问“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欢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思考,这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再一次尝试,学生从而体会到:喜爱一个事物时会有多种表现,有时会将注意力都放在它身上,有时会称赞它,还有的时候想把它据为己有。继而追问:你觉得灰雀会喜欢怎样的爱?为什么?通过这样的辨析,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与全面。 (四)课堂作业巩固运用所学知识 1.写字。 2.完成课堂作业本。
三年级语文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灰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材简说: 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这是让孩子的心灵受到启迪、升华的一篇美文。 首先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场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灰雀的美,身临其境地说说看到这般情景会说什么。再而读读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的喜爱之情。其次,抓住列宁和小孩的对话,着重引导学生揣摩两个人的神情和心理活动,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再现列宁的爱鸟之情。最后通过列宁和小男孩的爱鸟之行为对比,让孩子对爱护动物有了更高层次的启示——正是这种感染和薰陶,使孩子受到震撼,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终于放鸟回自然。最后一段话意味深长,教学时,采用学生质疑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有价值的问题再次感受列宁不但爱鸟还爱孩子。以议悟情,以情 *** 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师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情感升华。再让学生把自己想对列宁和小男孩说得话写下来,就是让孩子把心灵美的洗礼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 2、理解课文,学习小男孩诚实的美德。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是难点。因为课文并没有明确写出小男孩告诉了列宁灰雀哪儿去了,他怎么知道“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必须在学习全文后联系上下文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因此有一定难度。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认识图片上的鸟儿吗?对,它叫灰雀。板书(灰雀)请静静地听,边听边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播放课件) 2、谁来说说你刚才听到了什么,好象又看到了什么? 3、多么惹人喜爱的灰雀啊!自己去读读这段话吧。(自由读——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这几只活泼的灰雀不仅惹我们喜爱,连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也非常喜欢它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灰雀》。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好小节序号,难读的或者喜欢的部分可以多读几次,注意课文里的泡泡。 2、检查词语。 还见过什么渣状的东西?(饼干渣、煤渣、苹果渣、豆腐渣、甘蔗渣) 3、出示三个难读的句子。 昨天老师读课文,发现课文中有3句话很相似,而且特别难读,你们敢挑战吗?自己先练练吧!(自由读)指名读,发现什么?(标点不同,语气也不同。)你读出了三种不同的语气,真棒。齐读。 4、开火车读课文,谁来当火车头?他要是读对了,就让他一直读下去,要是读错就另请一位同学接着读,比一比,看谁的火车开得稳、开得久。 5、小结:读书也像开车,练得多,练得熟,就开得稳,开得好。 三、感知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同学们,刚才放声朗读课文,可以让我们读在口里,听到耳里,对课文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不出声地默读课文,可以让帮助我们静静地思考问题。现在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哪些句子写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划出来, 2、交流读。(师评价:哦,他每次都要停下来仰望,看来真的很喜欢;他还经常带东西给它们吃,就像喂养自己的宝宝一样!多么真挚的爱啊!)齐读。 四、探究灰雀的下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教育无痕。 1、引读:可是,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灰雀到底哪儿去了?聪明的小朋友,你能找出灰雀的下落吗?请大家读读3-10小节,然后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秘密就藏在其中。 2、交流,你发现灰雀的下落了吗?(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哪里读出来?根据学生的反馈,出示写小男孩的句子,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看出来的? 3、看来,小男孩说自己没看见是在撒谎啊!这小小的谎言连我们都看出来了,又怎么瞒得了列宁这位伟人的眼睛呢。那么面对男孩的不诚实,列宁是怎么做的呢?谁来读读列宁的话? 出示句子1: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1)从列宁的话里里你读出了什么?(列宁对鸟儿的关心、担忧、喜爱)看来,列宁是希望用自己对鸟儿的爱来打动小男孩呀! (2)我听出了你的可惜,你在为什么而可惜?(为再也看不到可爱的灰雀,为灰雀的伙伴失去了好朋友,为那只被抓的灰雀永远失去了自由,为小男孩不敢承认错误……允许多元解读。)把你的可惜读出来吧!指导朗读。 4、引读: 听到这里,男孩再也忍不住了,他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问:“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同学们,这时的男孩心里在想些什么?(决定放鸟归林,他想:……)尽管男孩没有公开承认自己抓走了灰雀,但我们从他的话语中知道,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改正过来。 5、同桌分角色读: 列宁真不愧是个伟人,没有一句批评的话,却让小男孩知错想改。这段对话写得真精彩,里面藏着秘密,也含着真情。让我们好好地去读读吧!同桌两人分角色读读对话,看谁读得像,读得好。 6、指名分角色读。 7、存疑:列宁对小男孩的教育成功了吗?小男孩到底有没有知错就改,真的把灰雀放回来?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现在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写字园,看看这节课我们要写哪些生字。出示第一行生字。指导写“胸脯”,(因为表示身体的一部分,所以都是“月字旁”,在古代,月字旁表示肉的意思。其他自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 二、烘托 *** ,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有没有把灰雀放回树林?(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想象说话:如果你就是那只灰雀,你能给大家讲讲你这两天来奇特的经历吗?(提示学生当时怎么被抓走,后来小男孩准备放你走的时候会怎么说怎么做?) 三、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这一老一小多有意思啊,你想对列宁和小男孩说几句什么话?把它写下来吧! 四、写字 五、作业 日记《灰雀历险记》 课后反思: 上课前学生准备了部分关于各个名人的故事,所以课前主要以交流有关于列宁的资料为主,结果发现学生找的并不多,后来我只好给他们介绍一下,看来学生还是不太会抓住重点进行预习。在教学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写事情经过的段落最后落到第一段时指导读。然后学生分别练读列宁和小男孩的话交流自已的体会,这时就解决了列宁说话的技巧和爱鸟的真心,最后思想问题列宁为什么对灰雀问,却没问小男孩呢,简单叫了几个学生回答。在指导读第一段时时间用得太多,学生对课文不熟,以后教学设计还是将识字和课文穿在一起每课时都分配一部分,我想这样的话可能学生会好消化一点,否则课文读起来不是很流利,学生练读时读了很长时间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是很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