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地九州”是哪些地方?明朝和清朝的国土分别有多大?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明朝和清朝的国土分别有多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一起看一看。 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分别为大明和大清。明朝从1368年建立,1644年被清朝攻灭;清朝从1644持续到1912,从各自的统治时间上看,两者都没有逃过三百年王朝的宿命。但如果从各自版图上看,清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明朝。 明朝建立后,其管辖范围主要集中在汉地。汉地是什么意思呢?汉地又被称作汉土、汉境、汉内等。从本义上看,汉地一开始指的是汉朝的领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又逐渐演变为汉族居住地区的代名词,有人曾以“汉地九州”来形容这一区域。 因此具体到明朝,这一王朝的主要管辖范围,东北方向到达日本海、大兴安岭一带,后逐步缩小为辽河流域一带;北部一带,一开始覆盖阴山区域,但后又退缩到长城一线;西边曾达到新疆哈密附近,但也和北部一样,退守到嘉峪关一线;西南方向,曾远达缅甸,不过也逐渐收缩,退守到云南边境一带。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明朝中后期,为了抵御蒙古和女真的袭扰,大明沿长城一线,设立了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辽东、蓟州、太原、固原等九个军事重镇,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九边”,明王朝的实际管辖范围,也就局限在了九边之内,也即大家所熟知的“两京十三省”。 故而综合而言,明朝的国土,虽然在建立之初有所扩大,但到了明朝中后期之后,面积缩水不小,不到四百万平方公里,那么后来大清的国土又有多少呢? 清王朝建立后,不仅迅速拿下了原先明朝所管辖的地区,同时将自身起家之地的东北一带也顺势纳入了大清的版图之内;与此同时,清朝又积极对外扩张,而对手也给予了这一王朝很大的机会。 噶尔丹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噶尔丹建立准噶尔汗国之后,主动挑衅清王朝,康熙帝也顺应时势积极迎敌,最终在1696年平定噶尔丹叛乱,由此使得清王朝的版图得到了空前的扩大。而到了1717年,准噶尔汗国新可汗策妄阿拉布坦继续兴风作浪,在康熙的统一调度下,十四皇子胤禵领兵平定了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1727年,清王朝在 *** 设立驻藏大臣,标志着这一王朝对 *** 正式管辖的开始。 在经历了康熙、雍正两位皇帝开疆拓土的努力下,继任的乾隆,在前两位皇帝的基础上,不仅平定了大小金川的战乱,同时又彻底攻灭了准噶尔汗国,至此清朝版图在乾隆的手上,达到了全盛的历史时期,其直接控制的国土,约有1300多万平方公里,足足比明王朝大了三倍不止。 不过在清朝后期,因为落后于西方文明的发展,大清也成为了列强眼中的肥肉,割地赔款不一而足,仅仅沙俄就强占了将近二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所谓成也大清,败也大清,历史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九州汉地”有哪些地方?明朝和清朝的土地分别有多大?
今天,边肖带给你明朝和清朝的土地分别有多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和边肖一起看看。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分别是大明和大庆。明朝建立于1368年,1644年被清朝灭亡;清朝从1644年延续到1912年,从各自的统治时间来看,都没有逃脱三百年王朝的命运。但如果从各自的疆域来看,清朝的疆域远远大于明朝。明朝建立后,其管辖范围主要集中在汉地。“Handi”是什么意思?汉地又称汉土、汉境、汉内政等。从本义上看,汉地最初是指汉朝的疆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汉族聚居区的代名词。有人曾形容这一带为“汉地九州”。所以到了明朝,这个王朝的主要管辖范围达到了东北的日本海和大兴安岭,之后逐渐缩小到辽河流域。北部地区起初覆盖阴山地区,但后来撤退到长城。曾经西至新疆哈密附近,但和北方一样,退到了嘉峪关。西南,一度远达缅甸,但也逐渐萎缩,退守到云南边境地区。这里有一个简单的例子。明朝中后期,为了抵御蒙古和女真的进攻,大明在长城沿线设置了傅玄、大通、燕绥、宁夏、甘肃、辽东、冀州、太原、固原等九大军事重镇。这就是著名的“九边”,明朝的实际管辖范围仅限于九边,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所以一句话,明朝建立之初疆域扩张,但明朝中后期以后,面积萎缩到不足400万平方公里。那么清朝后来有多少土地呢?清朝建立后,不仅迅速接管了明朝管辖的地区,还顺势把它起家的东北地区纳入了清朝的版图。同时,清朝积极对外扩张,对手也给了这个王朝很大的机会。高尔丹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加尔丹建立准噶尔汗国后,积极挑战清朝,康熙帝紧跟时代,积极迎敌。终于在1696年平定了噶尔丹的叛乱,使清朝的疆域空前扩大。1717年,准噶尔汗新可汗在阿拉波坦作乱,在康熙的统一调度下,十四世子尹坦领兵平定了阿拉波坦叛乱。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大臣,标志着这个朝代开始正式管辖西藏。经过康熙帝和雍正帝的努力扩张疆域,继位的乾隆在前两任皇帝的基础上,不仅平定了金川战事,还彻底消灭了准噶尔汗国。至此,清朝的疆域在乾隆手里,达到鼎盛时期。乾隆直接控制的疆域约1300万平方公里,比明朝大3倍多。但是到了晚清,因为落后于西方文明的发展,清朝也成了列强眼中的肥肉,割地赔偿五花八门。仅俄国就夺取了近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所谓成功也是清朝,失败也是清朝。历史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九州是指哪九州呢?
九州是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而自汉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尔雅》中有幽州与营州,没有青州和梁州。《周礼》中有幽州与并州,没有徐州和梁州。来源初期“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又有 一说,为黄帝始创“九州”之说),于是九州就成了古代汉地的代名词。九州区域范围划分也不同。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因此,“九州方圆”,即“中国这块地方”。 即九州方圆、地大物博、气势磅礴的一种景象。《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禹贡》所叙述的九州的范围,北有燕山山脉、渤海湾和辽东,南至南海,西至甘肃接西域,东至东海。九州也是当时学者对未来统一国家的一种规划,反映了他们的一种政治理想。
在中国古代有九州,分别是指的哪九州?
根据《尚书·龚宇》的记载,大禹治水时,当时的领土分为九个州。所以从那以后,古人用九州来指代中国。这就是为什么每个朝代的建立都被称为“定九洲”。但是因为每个朝代的疆域会不一样,所以地理范围和名称也会不一样。例如,大禹被划分时,九州分别指:禹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凉州、永州、冀州、兖州。中国古代的九州是指哪个九州?但是到了周朝,九州的地理范围和名称都变了。其中徐州、凉州这两个名字没了,但尤州、并州更多。扬州、荆州、禹州、青州、兖州、永州、冀州、幽州、并州。这是因为周武王把徐州并入青州,把凉州并入雍正。同时由于冀州面积太大,分为幽州和并州。春秋战国时期,九州的划分与周武王大致相同。只不过据鲁《春秋》记载,兵败之后徐州又出现了。具体来说:禹州,周也。冀州,晋也。兖州,魏也。青州,齐也。徐州,鹿野。扬州,更。荆州,楚也。雍州,秦也。幽州,颜也。其实九州的地理范围直到汉代才确定。只是此时的九州,从地理上来看,并不局限于中国这块土地,还有一点看世界的意思。根据《淮南子地形训》中的记载,具体是:东南深州、正南次州、西南荣州、正西兖州、钟政冀州、西北台州、正北崀州、东北亳州、郑东东阳。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也被称为中国的土地。可见,如果定义九州,中国古代疆域的划分是指禹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永州、幽州。其地理范围基本包括北部的燕山山脉、渤海湾和辽东,南部的南海,西部的陇西与西部地区和东海相接。
大禹分的九个州有哪些?
1、冀州:在今山西、河北两省西部和北部地区,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地区。2、兖州:在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东北部地区。3、青州:东至大海、西至泰山,在今山东东部地区。4、徐州:在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北部地区。5、扬州:在今江苏、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地区,还有浙江、江西两省部分地区。6、荆州:在今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贵州一带。7、梁州:在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以及四川省以南一些地区。8、雍州:在今陕西中部北部,青海东南部和宁夏一带地区。9、豫州:在今河南省大部、山东省西部和安徽省北部地区。扩展资料:“九州”是中国的别称,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是记载于先秦时期的古籍《尚书·禹贡》之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在战国时期九州就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到晋朝“九州”又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称为“汉地九州”。一般意义的九州是《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这是大禹划分的九州。不过不同的古籍对于九州名称有不同的记载,比如《尔雅·释地》中记载的九州就是冀州、兖州、幽州、徐州、扬州、荆州、营州、雍州、豫州,将《尚书·禹贡》中的青州、梁州换成了幽州、营州。《周礼·职方》中又将徐州、梁州换成了幽州、并州。《吕氏春秋·有始览》中将梁州换成了幽州。虽然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记载,但这也都是为了体现当时人们的地域概念。《尚书》体现的是夏朝人们的地域概念,《尔雅》体现的是商朝人们的地域概念,《周礼》体现的是西周人们的地域概念,《吕氏春秋》则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地域概念。最初大禹为把天下划分为九州是因为在远古时期人们都是要依靠大河居住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发源于河流流域。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对于河流是极度依赖的,当然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人们一方面受河流的帮助,一方面又饱受水患的威胁。大禹治水时中国还处于部落联盟制度,所以大禹就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以便于更好的统筹管理。
大禹是怎么划分九州的?古代的九州到底是哪些地方?
“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上古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并制作九鼎镇压气运。根据《禹贡》记载,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囊括了传统中国大部分区域,北有燕山山脉、渤海湾和辽东,南至南海,西至甘肃接西域,东至东海。《左传》中提及,大禹在鼎上刻画有九州图,象征天下九州都是夏朝的,如此雄心豪迈的气魄就让九鼎成了夏朝的镇国之宝。然而,这就令人难以理解了,因为直到商纣王时期,才将国土开拓到淮河长江一带,夏朝疆域更是狭小,大禹何以划分九州?且,以夏朝的生产力,根本没办法控制九州这么庞大的区域。既然如此,大禹划分九州之说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关于夏朝疆域,根据现代学者研究,大致是西起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东至河南、山东和安徽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北部,北及河北南部,大约210万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地带大约是在如今的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关于夏初疆域面积,学术界观点不一,有4万平方公里、50万平方公里、100万平方公里等说法,应该是直属领地、臣服区域和影响区域之别,4万平方公里应该仅是夏初直属领地。不过,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大禹时代的疆域,肯定远不到我们熟知的九州这么大,只能算九州中的一隅。正因如此,不少历史研究者认为子虚乌有,比如著名学者的顾颉刚先生在《禹贡注释》中指出,九州之说是战国时代出现的,根据战国诸雄分野托古假设出来的,其地理知识仅限于公元前280年战国七雄所达到的疆域,因为夏商周时国家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地盘,分成九州更不用说了。按照我们熟知的九州划分,的确与战国七雄疆域比较吻合,那么大禹划分九州真是战国古人的一场别有用心的伪造?欲探究此事,我们有必要先看一下大禹为何要划分九州。按照《禹贡》解释,大禹根据山川形势、物产状况、风俗习惯等,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主要是为了征税,所谓“贡”即为“税”,区别出各地出产哪些物品,然后要求当地进贡。当然,这里应该还包含便于管理天下的意思。那么,大禹究竟为何划分九州呢?学者邵望平提出一个观点,认为九州与考古学文化相关,比如《禹贡》中的青州和徐州地界,与考古学上划分的4000余年时的大汶口——龙山文化系统的主要分布区,海岱文化区相符合。换言之,大禹划分九州时,是根据不同势力分布来划分的,这些势力形成的独特标记,就成了考古学文化,比如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众所周知,根据考古发现来看,在距今7000余年到4000余年时,大禹划分的九州范围之内,存在着大量的考古遗迹,比如距今7000余年的湖南常德城头山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古城,还有距今5000余年的良渚古城等,这些文化遗址又存在着互相交流的证据,比如城头山遗址就存在龙山文化因素,良渚文明又散播到四川、山东、陕西等地区。换言之,通过这些文化交流的证据,可见大禹对天下地理的认识,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博的多,并非局限于一隅之地。不过,这些证据只能说明大禹有可能划分九州,并不能证明大禹划分过,因为考古学上缺乏证据。那么,九州会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考古学的发现证明,周朝的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等及其分支,说明周朝人的地理知识已经突破了九州范围,证明九州之说的存在至少已有3000年,周朝人不可能提出一个明显落后的地理知识。考古发现的商朝遗迹佐证了这一点。从商式铜器和含有商文化的遗址来看,西起陇东、陕南,北至辽西,东渐于海,南至浙北、赣中、湘中、四川等地,几乎已经超出了九州的范围。显然,就商朝这些考古发现而言,至少3000年前的商朝人提出九州概念不足为奇。综上,大禹是否提出过九州,如今无法给予100%的证明,不过从《禹贡》和考古发现来看,大禹时代夏朝疆域虽然不大,但所知晓的地理知识却完全可能包括九州范围。至少从周朝情况来看,周朝人只会划分更多的州,而不会认为天下只有九州,说明中国的九州之说至少已经流传3000多年。令人奇怪的是,如今不少学者对西方历史坚信不疑,根本不加辨别,由此证明西方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但对中国历史却不断质疑,用怀疑的眼光不断审视。其实,如果用同一标准衡量,西方很多令人赞叹的历史根本经不起推敲,而中国历史却能形成一条条严谨的证据链,就以大禹划分九州而言,虽然缺乏100%证据,但却能证明商朝时已经流传九州之说。3000年前,中国就有九州如此庞大的地理概念,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谁能与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