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南皮
三国时候的男的南皮就是今天河北省沧州市的南皮县。
南皮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沧州市南部,南运河畔,东南与山东省相邻。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南皮县,属巨鹿郡,为全国首批设县之一。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设勃海郡,辖南皮。东汉延光元年(122年),勃海郡府迁到南皮。三国时,南皮属魏国。晋代南皮先属冀州勃海国治辖,西晋咸宁三年(277年)改勃海国为郡。
<三国>中荆襄九郡,江东八十一县,西川四十一郡,冀青幽并四大州分别指现在哪里
荆襄九郡是现在的湖北中部和南部、湖南中部、陕西的东南,江东八十一县是现在的湖北东部、江苏的苏南、浙江的北部,西川四十一郡就是四川中部、东部、北部、湖南西北部、陕西南部,冀州是河北南部和中部,青州是山东中部、西部和江苏北部,幽州是河北北部、并州是河北西部。一般认为,东汉时期荆州原下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荆襄九郡是原有荆州七郡加上先后新置的章陵郡和南乡郡的合称。亦有人认为是荆襄九郡是“原有的荆州七郡加上从南阳郡和南郡两郡各分出一部分县设置的襄阳郡和章陵郡”。实际上,“荆襄九郡”是元明时期杂剧、小说等文学作品中臆造出的历史地理概念,此概念并不成立。汉末三国时期,荆州从未下辖过九郡,史籍上只有“荆州八郡”的称谓。扩展资料:史书中几乎找不到一个荆襄九郡的提法,一般是七郡 。《后汉书》说,七郡是南阳、南郡、江夏、长沙、武陵、零陵、桂阳这七郡。有人说,后来曹操从南郡、南阳郡中分出襄阳郡、南乡郡(一说章陵郡),合称"荆襄九郡"。但是感觉这个说法有点牵强附会。因为在曹操之前,就有了荆襄九郡的说法。刘表占领荆州的时候,就有荆襄九郡之说。但是后来为啥实际只有七郡呢。可能是江夏以东那一带被东吴占领了,虽然称九郡,但是有两郡在东吴。就像现在的俄罗斯,很多领土在清朝时属于我们中国的。赤壁之战后,刘备占了荆州南方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外加江夏一部分,曹操占领了荆州北部的南阳郡、襄阳郡、南乡郡三郡再加江夏一部分,孙权占据南郡外加江夏一小部分;于是荆州彻底被瓜分。刘备屯兵公安后,感觉不利于自身发展,便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的南郡,东吴鲁肃劝说孙权暂时将南郡借给了刘备,于是刘备便有了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建立了蜀汉基业。后来,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可是孙权并不满足一直想要回南郡,于是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被俘杀,江夏、桂阳、长沙、南郡、零陵、武陵归东吴。南阳郡、襄阳郡、南乡郡三郡再加江夏一部分归曹操。这三家为何要为荆州大打出手争得头破血流,这要从荆州的战略性说起。荆州,是三国时期的军事战略要地。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因失荆州而使统一中国的霸业不能实现;刘备因借荆州而立,取得西蜀之地而与魏、吴共为三国,但因为荆州的归属问题,导致吴蜀联盟破裂。刘备因失去荆州,被魏所灭。吴也因强攻荆州,杀死关羽,差点亡国,最后虽有荆州,却失去蜀国同盟,唇亡齿寒,因而被司马氏所灭。荆州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荆襄九郡
三国时期冀州是现在哪里
三国冀州包括现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北部、及辽宁省与内蒙部分地区。在九州的排列次序中,冀州位列首位。相传唐尧的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县南)、虞舜的都城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夏禹的都城安邑(山西省夏县)都在古冀州境内。冀州是汉地九州之一,在绵长的历史中,曾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传说远在四千年之前,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轩辕氏黄帝在征服蚩尤、炎帝两个部落之后,定居晋南,依山川大势,“割地布九州”。在唐尧时,洪水为害,淹没九州。大禹又“随山浚川”“疆理天下,奠九州而正五服”。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职务。据《左传》记载,夏启即位以后,将夏的统治地区划为“九州”,并铸九鼎“象征九州”。设置九州是为了管理居民;铸造九鼎是为了记载夏王朝的功德,象征夏王为九州之主。《隋史》称,冀州人民“性多敦厚,务农桑”。“范志”中说,“冀州肥硗相半,男力稼穑,女勤耕织”。它说明种养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称,冀州信都地势平坦,土田饶衍,在历史上种养业都很发达。如棉花的种植在冀州信都就有较长的历史。
三国冀州是现在的哪里
三国冀州包括现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北部、及辽宁省与内蒙部分地区。
在九州的排列次序中,冀州位列首位。相传唐尧的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县南)、虞舜的都城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夏禹的都城安邑(山西省夏县)都在古冀州境内。
《隋史》称,冀州人民“性多敦厚,务农桑”。“范志”中说,“冀州肥硗相半,男力稼穑,女勤耕织”。它说明种养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称,冀州信都地势平坦,土田饶衍,在历史上种养业都很发达。如棉花的种植在冀州信都就有较长的历史。
三国演义的故事概括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白帝城托孤:刘备逃到白帝城后,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便派人请诸葛亮来嘱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 马谡言过其实,不能重用;并说诸葛亮才干高于曹丕十倍,如果刘禅可以帮助就帮助,实在不行,就取而代之。诸葛亮发誓尽力辅助刘禅。刘备嘱咐刘禅要对诸葛亮事之如父,最后嘱咐赵云照顾刘禅。
七擒孟获(第八十七——九十回):诸葛亮受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这时,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双方首战诸葛亮巧用反间计,设下伏兵,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孟获被放回,坚守不战,诸葛亮派马岱偷渡泸水,董荼做内应,二擒孟获;孟获被放回,派弟弟孟优往蜀军诈降,被诸葛亮识破,三擒孟获;孟获被放回后又领兵来战,诸葛亮诱敌深入,突发奇兵,四擒孟获;孟获获释后投奔朵思,将蜀军骗入绝境,蜀军得到隐者指示,顺利进军,五擒孟获;诸葛亮挥师南进三江城,孟获与祝融夫人前来诈降,被诸葛亮识破,六擒孟获;孟获再次被放回,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诸葛亮诱烧藤甲兵,七擒孟获,孟获终于心服。
三国演义120回故事梗概
建于公元265年--亡于公元420年。西晋 265-317年, 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晋 317-420年,定都 建康 ,今江苏南京。 公元263年邓艾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邓艾率先进入成都,灭亡蜀汉。 公元265年(魏咸熙二年)司马炎为相国、晋王 ,同年十二月代魏称帝 ,建立晋。 公元280年西晋六路并进,灭亡东吴,三国归晋。 公元前403年,晋国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分裂晋国。周威烈王赐三家为诸侯,于是韩国、赵国、魏国三国分晋,晋国灭亡。 263年司马昭为了建立赫赫军功,以做好篡夺准备,命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最后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进逼成都。最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史称魏灭蜀之战。及后钟会、姜维意图叛变,但被司马昭立即平定。不久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最后于265年篡位,曹魏灭亡。司马炎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当时孙吴局势混乱,吴帝孙皓不修内政又穷极奢侈。270年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叛乱,直至279年方平定。司马炎在此时先做好伐吴准备,他派羊祜守襄阳与孙吴名将陆抗对峙,派王浚于益州大造船舰。274年陆抗去世,次年羊祜提议伐吴,遭贾充反对而作罢。经过多年准备,279年王浚、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则以“西北未定”的理由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浚军、中游杜预等军、下游王浑等军共六路并进。最后于280年逼近建业,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