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事例有哪些?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事例有:岳飞抗金、愚公移山、夸父逐日,诸葛亮北伐。1,知其不可而为之[拼音] :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zhī[释义] : (1)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 (2)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译文] :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出处] :《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2,岳飞抗金[拼音] :yuè fēi kàng jīn [释义] :一般指岳飞北伐,1127年靖康耻,金兵攻破开封,北宋覆亡。[典故] :1134年(绍兴四年)春,岳飞卜书宋廷请求北伐,收复失地。1136年(绍兴六年)再次北伐,占伊阳、洛阳,后因孤军作战而被迫撤回鄂州。岳飞在是次北伐中壮志未酬,写下《满江红》。1140年(绍兴十年),金兀术南侵,岳飞出兵大破金兵,收复郑州、洛阳,进至朱仙镇,离开封只有四十五里。岳飞退兵前,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1141年(绍兴十一年),结果岳飞的北伐因为政治原因而失败,岳飞亦被杀害。高宗和秦桧竟以“临军征讨稽期”和“指斥乘舆”等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风波亭。岳飞死时,年仅39岁。[评价] :岳飞抗金是在女真贵族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地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利益,是 正义的,功绩不可磨灭。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因此岳飞应该是一位具有优秀品质的杰出的抗金英雄。2,愚公移山[拼音] :yú gōng yí shān [释义] :《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3,夸父逐日[拼音] :kuā fù zhú rì [释义] :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们的心里面,于是就开始逐日。他口渴的时候喝干了黄河、渭水,准备往北边的大湖(或大海)去喝水,奔于大泽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邓林,成为桃花园;而他的身躯化作了夸父山。4,诸葛亮北伐[拼音] :zhū gě liàng běi fá [释义] :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长安),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从228年春至234年冬,七年间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古今中外事例
愚公移山 ( yú gōng yí shān )
解 释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 处 《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用 法 主谓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示 例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的精神.
近义词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始终不渝
反义词 虎头蛇尾、有头无尾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使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遇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上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高山阻隔了.
这个故事从前也和别的普通寓言一般,鲜为人知.自从毛泽东毛主席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这个故事后,就变得家喻户晓.
夸父追日
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有一座巍峨雄伟的成都载天山,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领叫做夸父,他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坚强,气概非凡.那时候,世界上荒凉落后,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了本部落的人产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引以为荣.
有一年,天大旱.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人们热得难受,实在无法生活.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仅打盹.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离太阳越来越近,红彤彤、热辣辣的太阳就在他自己的头上啦.
夸父又跨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条条大河,终于在禺谷就要追上太阳了.这时,夸父心里兴奋极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阳的时候,由于过度激动,身心憔悴,突然,夸父感到头昏眼花,竟晕过去了.他醒来时,太阳早已不见了.
夸父依然不气馁,他鼓足全身的力气,又准备出发了.可是离太阳越近,太阳光就越强烈,夸父越来越感到焦躁难耐,他觉得他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当务之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于是,夸父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伏下身子,猛喝黄河里的水,黄河水被他喝干了,他又去喝渭河里的水.谁知道,他喝干了渭河水,还是不解渴.于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个大泽的水.可是,夸父实在太累太渴了,当他走到中途时,身体就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夸父山”,据说,位于现在河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一样的桃林.桃林的地势险要,后人把这里叫做“桃林寨”.
夸父死了,他并没捉住太阳.可是天帝被他的牺牲、勇敢的英雄精神所感动,惩罚了太阳.从此,他的部族年年风调雨顺,万物兴盛.夸父的后代子孙居住在夸父山下,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生活是非常幸福.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126452.html?si=4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
【原文】
子路宿于石门①.晨门②曰:“奚自?”子路日:“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
石门:鲁国都城的外门.②晨门:早晨看守城门的人.
【译文】
子路在石门过夜.守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 孔氏那里来.”守门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 吗?”
【读解】
“明知不可而为之”,这对孔子的概括真是入木三分,深刻得 很.显然,这个守城门的人并不是一个等闲之辈,而是一个修养 很高却隐身于市朝的大隐士.
回到“明知不可而为之”这句话本身来看,这是一个理想主 义者的形象勾画.一个人知道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是可望成功的,于
是坚持干下去,最后果然取得成功他固然是一个成功的人,但 说来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了不起.而一个人明智自己所从事的事情
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还可能取得成功,但他不是一丝不苟地坚持 做下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自己的信念和
理想而献身.这就非常不易而难能可贵了.就像愚公移山,又像 西绪福斯把石头推上山坡,圣人何尝不知道“克己复礼”任重而
道远,但却周游列国,“累累如丧家之犬”而精神不改,晚年退居 讲学,仍然以礼乐文化为核心内容,为推行“仁道”而贡献力量.
正如曾子所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正是这一方面的精神,突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特征,与知其 不可而不为的道家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