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中的打通任督二脉是怎么回事
任督二脉,即任脉和督脉,属于中医理论中的奇经八脉。
任脉是以人体正下方双腿间的会阴穴为起点,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浆穴。
督脉是由会阴穴向后沿着脊椎往上走,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
任脉掌血,督脉主气。
一般来讲这两脉打通后可以促进循环,增强体质。在武侠小说里这两脉打通后武功则可以突飞猛进。
武侠小说中的武功分内外,内就是内力,外就是筋骨皮。
任督二脉不通,则内力的积蓄是在丹田,如果不坚持练习,会慢慢发散,所以在武侠小说中高手们总是要打坐吐纳,来积蓄内力。
而如果任督二脉打通,则内力游走全身,循环往复,不会发散,还能自然而然对自身给予保护。
但小说就是小说,这种东西不太现实,如果脉络中有气,那离sShi也不远了。
武侠小说里常说的任督二脉是什么?
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自然都是虚构的居多,但并不是毫无基础。中国的武术讲究内外兼修,而所谓的内功则是与人体的气血运行相关。通过掌握气血运行的窍门,使得人的身体机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搏击中对敌人造成更大的杀伤。气血就与任督二脉有关,任脉主血,督脉主气。《黄帝内经》里对于任督二脉的原文描述是:“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简单明了地说,任脉就是贯通了人体正面的纵轴线,从下巴到会阴;而督脉就是贯通了人体脊背的纵轴线,从长强上到头顶百会再到嘴唇。道家的阴阳说中,任脉在前腹主阴,而督脉在后脊主阳,任督二脉代表了人体的阴阳运转。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人体的正面和背面的两条轴线构成了大循环,是人体供血的最主要循环。因为这条循环线路,不仅经过了人的中枢大脑,而且覆盖了几乎所有的主要脏器。如果这个循环出现问题,会影响大脑中枢的供血,以及各个主要脏器的供血,那么人体就会丧失最基本的机能,甚至会造成死亡。相反,如果能够提高这条大循环的运行效率,就能够有效地增加大脑中枢和主要脏器的供血供氧,这样就可以提高人体的基本机能:包括视觉、嗅觉、听觉、敏捷度、反应力等等。中国的武术工夫,不仅仅对体力有要求,对于技巧同样有要求,需要做到眼疾手快,反应敏捷。体力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大循环的基本供血,而反应力则是需要大脑中枢神经的供血得到保证。从医学上看,这些内容恰好就是任督二脉的主要功能。可见武侠中提到的打通任督二脉,虽然没有小说里那样夸张,但确实有事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