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是现在哪里人?
辽国灭亡后,契丹人逐渐融入了其他各民族,还有少部分演变为今日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2004年以来,在有关专家用DNA技术认定达斡尔族及云南阿、莽、蒋姓“本人”为契丹族后裔。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用兵的契丹人被征服,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族作为民族续存保留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后者是最难寻找的,因为,契丹族一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外婚制”,所以纯粹意义上的契丹人已不复存在了。经过不断地迁徙、隔离和融合,多数契丹人如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样融化了,用一个专业术语命名即“分子意义上的后裔”。契丹人:契丹族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 [1] 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此后百年间,契丹人一直为回纥所统治。 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916年)称帝,国号契丹。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 [3] 统和二年(984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辽。天庆五年(1115年),女真族建立金朝。在金军的进攻下,辽朝于保大五年(1125年)灭亡。西辽延庆九年(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又称“哈喇契丹”,成为当时中亚地区的强国。西辽于金兴定二年(1218年)为蒙古所灭。契丹人髡发,服装通常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契丹人住所为毡帐,皇帝的御帐称为捺钵。随着辽国的灭亡,契丹人逐渐融入了其他各民族,还有少部分演变为今日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契丹族
契丹是现在的哪个省
古代的契丹包括了现在的东北三省,内蒙古一半,天津省,河北省,山西省,整个蒙古国和俄罗斯的一半。可见契丹辽阔的土地。契丹全盛时,疆域东北到今库页岛,北至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涿州、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与当时统治中原的宋朝相对峙,形成南北朝对峙之势,《辽史》称“幅员万里”。契丹初期的疆域在今辽河流域上游一带,在辽太祖及辽太宗时期不断对外扩张,辽太祖时征服奚(今河北北部)、乌古、黑车子室韦(今内蒙古东部呼伦湖东南)、鞑靼、回鹘与渤海国。契丹会同元年(938年,后晋天福三年)辽太宗时取得燕云十六州,并一度占有中原。统和二十四年(1005年,北宋景德二年)辽圣宗与北宋签定澶渊之盟,最后确定了与宋的边界。相关说明契丹建立的大辽帝国虽然说有着非常辽阔的区域版图,但是这些地区大部分都是人口稀少,这就直接导致了辽国无法再进一步向外扩张。因为人口的基数小,人少地方大,人均占地面积大,影响了大辽帝国的持续输出,也就暂停了征战四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就算是强大的大辽帝国的在版图上占有一定得优势,也完全有实力碾压中原,但是也一直没有办法真正的消灭或是征服宋朝,只是在进行一次有一次的侵略战争而已,以至于在辽国最巅峰的时候,居然输给宋朝皇帝。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契丹(五代时期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一般指辽朝
辽宁人是不是契丹人
辽宁人不是契丹人,但他们有一定的关系。契丹人可以说和现在的辽宁人有一定的关系,现在的一部分辽宁人是有契丹人血统的,但是笼统的说契丹人是辽宁人就不对,只能说现在的辽宁人有一部分契丹人的后裔。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河上游,以游牧为主,最早见于《魏书》,一千多年前的契丹人与今天的辽宁人都是喝“辽河水”长大的。契丹早期分为八部,分别是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洁部、黎部、吐六于部等。契丹人的后代契丹人的后代其实挺多的,关于契丹人后裔,国内大概有两处: 其一是生活在大兴安岭、嫩江和呼伦贝尔草原交汇处的达斡尔人;其二是云南的本人。本人,生活在云南省保山地区,有10余万人,为阿、莽、蒋姓,现在分属10多个民族。
契丹人是中国人吗
契丹人是中国人,契丹人即契丹族,契丹族发源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一带,主要生活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辽国灭亡后契丹人大多与其他民族融合,后代多为达斡尔族和随元朝蒙古军队迁居云南的人民。
契丹是大体位置在今天的辽宁、吉林和内蒙古三省相邻的西部地区。契丹人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契丹”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公元554年编写的《魏书》。当时的契丹只不过是从鲜卑众多部落中分裂出来的一个小部落。在经过几百年的艰难发展后,直到唐朝末期,契丹才从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转变成为北方草原的新一代霸主。之后,在契丹传奇领袖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契丹人在中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辽国。
契丹族的面貌特征
契丹族的面貌特征如下:
1,前额较窄
2,脸型尖细,而非圆脸
3,鼻梁高且直,大部分有个特征“鹰钩鼻”
4,肤色不是很深
5,大部分是单眼皮【摘要】
契丹族的面貌特征【提问】
契丹族的面貌特征如下:
1,前额较窄
2,脸型尖细,而非圆脸
3,鼻梁高且直,大部分有个特征“鹰钩鼻”
4,肤色不是很深
5,大部分是单眼皮【回答】
颅骨具有短而阔的颅型和显著的低颅性质,以及高而阔的面形,因此显示出典型的北亚蒙古人种性状。【回答】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哦[大笑]【回答】
契丹族身体特征
契丹人是黄皮肤黑头发的黄种人,即华夏人,他们与汉族人没什么区别,突出特点是髡发,服装的主要特点是窄袖、短衣、著靴、左衽、佩蹀躞带。契丹人男女皆佩戴耳环,并同乌桓、鲜卑人一样,也有髡发的习惯。其发式不一,有的只剃去颅顶发,颅四周发下垂并向后披,有的在颅两侧留两绺长发,自然或结辫下垂,有的留双鬓上两绺,自然或结辫下垂,或使其从耳环中穿过再下垂。即沈括所说的,“其人剪发,妥其两髦”。辽墓壁画提供了髡发的形象资料,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豪欠营出土女尸又提供了不见于文献记载的契丹女性髡发样式。契丹族(英语:Khitay)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初期以畜牧业为主,到辽代中叶以后主要为半农半牧。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此后百年间,契丹人一直为回纥所统治。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916年)称帝,国号契丹。居住饮食游牧的契丹人“随阳迁徙,岁无宁居”,居住的是便于迁徙的穹庐式毡帐,类似内蒙古牧区牧民居住的蒙古包。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二八地辽墓的石棺上所绘的契丹住地小景,提供了这种毡帐的形制,门多东向。车马是迁徙、游牧不可缺少的运载工具。契丹人迁徙地,夏日选择高阜处,秋、冬、春季则选择背风向阳临水处。食物以乳肉为主,也有少量粮食。肉类可煮成“濡肉”,也可制成“腊肉”,牛、羊乳和乳制品是他们的食物和饮料。粮食则有“糜粥”。果品有桃、杏、李、葡萄等,常用蜜渍成“果脯”,夏日有西瓜,冬天有风味果品“冻梨”。饮料有乳和酒,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的酿酒业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建国后,汉人、渤海人的食品也传入了契丹,辽朝皇帝过端午节时就有渤海厨师制作的艾糕。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契丹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