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期权定价模型的优缺点
亲,很高兴为您解答,bs期权定价模型的优点是简化了期权定价的计算,并增加了直观性,缺陷是交易成本总是客观存在的,波动率本身就是一个随机变量,完全无法在市场观察到,也无法预测,资产价格常常出现跳跃。【摘要】
bs期权定价模型的优缺点【提问】
亲,很高兴为您解答,bs期权定价模型的优点是简化了期权定价的计算,并增加了直观性,缺陷是交易成本总是客观存在的,波动率本身就是一个随机变量,完全无法在市场观察到,也无法预测,资产价格常常出现跳跃。【回答】
bs期权定价模型是布莱克—斯克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可以对利率期权、汇率期权、互换期权以及远期利率协定的期权进行定价,也可以在相应品种的远期和期权间进行套利,这些套利在海外的场外衍生品市场也较为流行。【回答】
BS与其他资产定价模型区别【提问】
BS是期货期权定价模型,标的资产是期货,其他资产定价模型标的资产是现货,标的资产所服从的随机过程是不一样的,PDE也是不一样的,由于现货做空成本比较高,机构更多是用相应的期货来对冲的,计算隐含波动率的话要用Black模型,或者用合成现货价格带入BSM模型。【回答】
用 bs 模型求期权价格
Black-Scholes(BS)模型是用于计算欧式期权价格的一种数学模型。它基于一些假设,包括市场是有效的、资产价格服从几何布朗运动、无套利机会等。BS模型的期权定价公式如下:C = S * N(d1) - X * e^(-r * T) * N(d2)P = X * e^(-r * T) * N(-d2) - S * N(-d1)其中,C 表示看涨期权的价格,P 表示看跌期权的价格,S 表示标的资产的当前价格,X 表示期权的行权价,r 表示无风险利率,T 表示期权的剩余期限(年数),N(d1) 和 N(d2) 分别表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中对应的值。公式中的 d1 和 d2 计算如下:d1 = (ln(S / X) + (r + 0.5 * σ^2) * T) / (σ * sqrt(T))d2 = d1 - σ * sqrt(T)其中,ln 表示自然对数,σ 表示标的资产的波动率。需要注意的是,BS模型是基于一些假设和前提条件的,实际市场中可能存在偏离这些假设的情况。此外,BS模型对于欧式期权适用,对于其他类型的期权可能需要使用其他定价模型。在使用BS模型计算期权价格时,需要输入标的资产价格、行权价、无风险利率、剩余期限和波动率等参数。同时,该模型只是对期权价格的一个估计,实际的市场价格可能会受到供需关系、市场情绪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投资者应该结合市场情况和其他分析工具,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
期权定价公式是什么
期权定价公式是:期权价格=内在价值+时间价值。期权定价模型,由布莱克与斯科尔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该模型认为,只有股价的当前值与未来的预测有关;变量过去的历史与演变方式与未来的预测不相关 。模型表明,期权价格的决定非常复杂,合约期限、股票现价、无风险资产的利率水平以及交割价格等都会影响期权价格。期权是购买方支付一定的期权费后所获得的在将来允许的时间买或卖一定数量的基础商品的选择权。期权价格是期权合约中唯一随市场供求变化而改变的变量,其高低直接影响到买卖双方的盈亏状况,是期权交易的核心问题。在国际衍生金融市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期权的合理定价是困扰投资者的一大难题。随着计算机、先进通讯技术的应用,复杂期权定价公式的运用成为可能。
期权定价公式
一、C=S·N(D1)-L·(E^(-γT))*N(D2)其中:D1=(Ln(S/L)+(γ+(σ^2)/2)*T)/(σ*T^(1/2))D2=D1-σ*T^(1/2)C—期权初始合理价格L—期权交割价格S—所交易金融资产现价T—期权有效期γ—连续复利计无风险利率Hσ2—年度化方差N()—正态分布变量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在此应当说明两点:第一,该模型中无风险利率必须是连续复利形式。一个简单的或不连续的无风险利率(设为γ0)一般是一年复利一次,而γ要求利率连续复利。γ0必须转化为r方能代入上式计算。两者换算关系为:γ=LN(1+γ0)或γ0=Eγ-1。例如γ0=0.06,则γ=LN(1+0.06)=0583,即100以583%的连续复利投资第二年将获106,该结果与直接用γ0=0.06计算的答案一致。第二,期权有效期T的相对数表示,即期权有效天数与一年365天的比值。如果期权有效期为100天,则T=100/365=0.274。拓展资料:一、期权是购买方支付一定的期权费后所获得的在将来允许的时间买或卖一定数量的基础商品(underlying assets)的选择权。期权价格是期权合约中唯一随市场供求变化而改变的变量,它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买卖双方的盈亏状况,是期权交易的核心问题。早在1900年法国金融专家劳雷斯·巴舍利耶就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期权定价的文章。此后,各种经验公式或计量定价模型纷纷面世,但因种种局限难于得到普遍认同。70年代以来,伴随着期权市场的迅速发展,期权定价理论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国际衍生金融市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期权的合理定价是困扰投资者的一大难题。随着计算机、先进通讯技术的应用,复杂期权定价公式的运用成为可能。在过去的20年中,投资者通过运用布莱克——斯克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将这一抽象的数字公式转变成了大量的财富。二、期权定价是所有金融应用领域数学上最复杂的问题之一。第一个完整的期权定价模型由Fisher Black和Myron Scholes创立并于1973年公之于世。B—S期权定价模型发表的时间和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标准化期权合约几乎是同时。不久,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就推出了装有根据这一模型计算期权价值程序的计算器。现在,几乎所有从事期权交易的经纪人都持有各家公司出品的此类计算机,利用按照这一模型开发的程序对交易估价。这项工作对金融创新和各种新兴金融产品的面世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三、斯克尔斯与他的同事、已故数学家费雪·布莱克(Fischer Black)在70年代初合作研究出了一个期权定价的复杂公式。与此同时,默顿也发现了同样的公式及许多其它有关期权的有用结论。结果,两篇论文几乎同时在不同刊物上发表。所以,布莱克—斯克尔斯定价模型亦可称为布莱克—斯克尔斯—默顿定价模型。默顿扩展了原模型的内涵,使之同样运用于许多其它形式的金融交易。瑞士皇家科学协会(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of Sciencese)赞誉他们在期权定价方面的研究成果是今后25年经济科学中的最杰出贡献。四、1979年,约翰·考克斯(John Carrington Cox)、斯蒂芬·罗斯(Stephen A. Ross)、马克·鲁宾斯坦(Mark Rubinstein)的论文《期权定价:一种简化方法》提出了二项式模型(Binomial Model),该模型建立了期权定价数值法的基础,解决了美式期权定价的问题。
期权价格计算
期权涉及的价格比较多,比如期权本身的价格、行权价、标的物的价格等。打开期权的行情界面后,会看到有三处显示价格信息。最上面显示的是标的上证50ETF的信息,是方便一边浏览期权合约信息,一边对照标的50ETF信息。下面的部分就是期权的合约信息,左边是看涨认购期权,右边是看跌认沽期权。对期权开仓的话,用的价格是图中框出来的竖排的价格。比如,我们要作为买方买入行权价27000的看涨期权,截图中显示它的最新价是683,那我们买一手所需要的权利金,就是683*10000,也就是683元。10000就是橡胶期权的合约单位。期权的合约单位和对应的50ETF标的的合约单位是一样的。如果想要做期权卖方除了支付权利金外,还需要支付保证金。保证金的计算公式如下图所示:
期权定价模型中的隐含波动率如何反映市场对未来波动率的预期?
在期权定价模型中,隐含波动率是指通过反向计算期权价格得到的波动率值,其反映了市场对未来波动率的预期。
当市场对未来波动率的预期增加时,期权的买方会愿意支付更高的期权费用,因为高波动率增加了期权收益的可能性。这将导致期权价格上涨,并且反向计算隐含波动率时,也会得到较高的值。相反,当市场对未来波动率的预期减少时,期权价格下跌,并且反向计算得到的隐含波动率也会下降。
因此,隐含波动率可以看作是市场对未来波动率的预期,通常是由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行为决定的。通过观察隐含波动率的变化,可以了解市场对未来波动率的预期变化,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在期权定价中,如何准确估计波动率的参数?
在期权定价中,准确估计波动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对期权合同的价格产生重大影响。以下是一些方法和考虑因素,可用于帮助准确估计波动率的参数:
1.历史波动率:历史波动率是根据标的资产的历史价格数据计算的。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的价格波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计算出历史波动率。然后,这个历史波动率可以用来估计未来波动率。
2.隐含波动率:隐含波动率是根据市场上期权合同的价格反推出来的。它代表市场参与者对未来波动性的预期。隐含波动率通常用来确定期权的实际价格,因此也可以提供一个有用的波动率估计。
3.波动率模型:有各种数学模型可用于估计波动率,其中最常用的是Black-Scholes模型和类似的变种。这些模型使用其他已知的期权参数,如期权价格、行权价、无风险利率和期权时间,来计算波动率。根据这些参数,模型可以通过试错法或数值方法来反推波动率。
4.GARCH模型: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是一种统计模型,专门用于估计资产价格的波动率。它可以根据时间序列数据来估计波动率,包括未来的波动率。
5.波动率指数:有一些波动率指数,如CBOE波动率指数(VIX),它们测量了市场对未来波动性的预期。这些指数可以作为市场情绪和波动率的参考。
6.历史数据的频率:波动率的估计也取决于所使用的历史数据的频率。较短的数据频率(如每日数据)可能导致更短期的波动率估计,而较长的数据频率(如每周数据)可能导致更长期的波动率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