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红高粱》有何艺术特色?
(一)《红高粱》的整个符号系统就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审美范畴,其中的人物语言是粗话、脏话、野话、荤话、骂人话、调情话等粗俗污秽的乡村用语,是典型的高密农民在说话,这种在旁人看来近乎疯癫的语言在小说的环境中却有一种独特的美感,这种语言风格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趣味。(二)《红高粱》中的人物对白是作品的一大亮点。个性化的民间口语贯穿于故事的始终,在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中,读者既能感受到民间口语原汁原味的“粗俗”,又能听到粗俗背后那份源自生命底层最原始、最崇高力量的呐喊。(三)《红高粱》中的场面描写是莫言的拿手好戏,莫言在场面描写中喜欢使用通感,而且想象离奇大胆,语言汁液横流,饱满生动,给人一个更广阔的想象世界和更复杂的感觉空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创作者要有天马行空的狂气和雄风。无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必须有点邪劲儿。扩展资料《红高粱》电影于1988年该片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中国电影 。《红高粱》电视剧女主角周迅获第21届上海电视节颁发的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1987年11月,香港出版《八十年代中国大陆小说选》,香港作家西西负责编选的第一辑就推出了莫言的《红高粱》。1993年,维京出版社出版了由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教授翻译的《红高粱》。1989年,日本翻译家井口晃翻译出版了《红高粱》,1990年又出版了《红高粱》(续)。2014年10月23日,莫言《红高粱家族》的爱沙尼亚语版也在爱沙尼亚的塔尔图举行了首发。2018年9月,《红高粱》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高粱 (莫言创作长篇小说)
莫言《红高粱》的 生命意识
莫言的《红高粱》系列作品,特别是《红高粱》这部代表作,以其强烈的生命意识而著称。在这部作品中,莫言通过描绘一幕幕充满暴力和血腥的场景,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首先,作品中的角色都有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例如,“我奶奶”在出嫁后就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但她凭借坚强和果敢,闯过了许多难关,最终获得了自己的爱情和事业。罗汉大叔在面临酷刑时,虽然自知没有生存的希望,却并不绝望,依然以自己的忍耐力与极刑斗争到底,他的英雄气概被后人传为佳话。这些角色的生命意识,体现了他们强烈的求生欲望和为了生存而不惜一切的决心。其次,作品中的植物也有着生命意识。在莫言的笔下,红高粱不仅是农作物,更是有着生命质感的存在。它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有喜怒哀乐,会“肃然默立”、“感情激荡”,会向苍天呼吁。这些植物与“我爷爷”、“我奶奶”已经融为一体,山川河流、蓝天白云、风雨雷电都是通灵的,它们都有感觉有感情。这种将植物赋予生命意识的写法,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生命的张力。最后,作品中的死亡也被描绘得自然且充满生命意识。例如,在罗汉大叔被活剥皮的场景中,莫言将死亡过程本身酣畅淋漓地展示出来,把生命结束的瞬间无限拉长,从而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价值。这种描写并不代表作者受过或者执行过类似的经历,而是通过艺术想象虚构出的真实,其目的正是为了展示在极端情况下人的生命感觉和生命存在状态本身,即生命本身。总之,莫言的《红高粱》以其强烈的生命意识而著称,通过描绘人物、植物和死亡等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这种生命意识不仅是对莫言自身经历的总结和表达,更是对人类生命的一种深刻反思和思考。
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红高粱》电视剧开播了,请问编辑是谁呀?
山东台携手78创业商机网首播的《红高粱》编辑是: 赵冬苓
赵冬苓其他作品
《中国地》《大地缘》《军嫂》《孔繁森》《民警程广泉》《小小飞虎队》《回归爱的世界》《我的同桌老玉米》《一滴阳光》
《天边有个威海卫》《至高荣誉》《爱情帮你办》《倩女奇冤》《仗义执言》《天降大任》《非常警示》《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21天》《开盘》原名《海市蜃楼》《新闻启示录》《希望之城》《坐庄》《沂蒙》《南下》《北方有佳人》《雾都》《叶落长安》《母亲,母亲》《我的父亲母亲》
莫言有多少部小说作品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 《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
更加具体的可以去百度百科看看~
http://baike.baidu.com/view/51704.htm
莫言有多少作品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
1、《红高粱》《红高粱》改编自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由郑晓龙执导,由周迅、朱亚文 、黄轩、秦海璐、于荣光、徐光宇、解惠清、曹征、韩童生等主演。该剧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初,九儿在充满生命力的山东高密大地上,用生命谱写的一段关于爱与恨、征服与被征服,充满生命力的近代传奇史诗巨制。已于2014年10月27日登陆北京卫视、山东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四大卫视黄金档首播,该剧先后获得国剧盛典年度十佳电视剧、华鼎奖百强电视剧第一名,并入围飞天奖优秀电视剧。2、《幸福时光》《幸福时光》改编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创作的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由张艺谋执导,赵本山、董洁,李雪健等主演的电影。该片讲述了经济拮据的退休工人老赵为了娶妻借钱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该电影于2000年12月31日上映。3、《暖》电影《暖》,2003年由导演霍建起执导,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白狗秋千架》。 影片讲述了一个很青春、很含蓄的爱情故事,在北京工作的林井河(郭晓冬饰)请假回到10年没有回过的农村老家,他在家乡的桥头遇到了昔日的初恋情人暖(李佳饰),就此展开了一段他和曾经的恋人暖之间的回忆。4、《白棉花》《白棉花》是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者莫言的同名作品改编。由导演李幼乔执导,苏有朋、宁静、庹宗华主演。是一部反映中国农村现状的影片。《白棉花》讲述一对加工棉花的青年男女,在棉花工厂里发生的悲欢离合。5、《太阳有耳》《太阳有耳》由威宝娱乐有限公司于1995年出品。该片改编自莫言所著小说《姑奶奶披红绸》,由严浩执导,张瑜、尤勇、高强、马精武、姜艳嫱等领衔主演。影片描述了一个无知、传统的农家妇女油油在饥饿求生存的绝境中,竟被自己的丈夫为了两个馒头拱手“借给”土匪潘好,受尽羞辱。然而在潘好身上,油油却意外地得到了从未在丈夫身上得到过的爱和对一个女人的尊重。
莫言有多少作品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不仅图书市场火爆,公众讨论也在升温,很多领域都刮起了“莫言热”,不少影视公司也在蠢蠢欲动准备乘热打铁,将莫言先生的作品搬上银幕。据我国内地莫言作品唯一授权出版方―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透露,已经有多家影视公司找上门来洽谈拍摄版权。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指出,对于莫言的著作能否成功改编成影视作品,业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支持者表示,莫言小说是一座影视题材富矿,故事性比较强,相比其他作家的作品,他的小说改编成为卖座的电影、电视剧比较具有可行性;反对者则认为,文学名著改编成电影作品是非常难的事,周期也很长,对导演、制作的要求,对作品本身与市场本身的要求都很高。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耗时10年筹备与拍摄,投资近两亿元,但上映后票房仅为1.3亿,没能收回成本。
沈哲彦表示,莫言的著作改编成影视作品是必然之势,改编后的影视作品能否获得观众的认可,则与编剧、导演和中国的影视制度密切相关。
编剧,是连接文学著作与影视作品的桥梁,对影视作品的成功有重要作用。现阶段,观众对于电影、电视剧之类的文化娱乐消费认知程度日益提高,逐渐趋向理性化,所以对影视作品忠实于原著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为编剧带来了很大挑战,需要编剧文字功底深厚而且对原著有深刻的理解。不过莫言曾发话说:如果导演们能把《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等作品搬上银幕,他愿意担任编剧。这降低了文学著作改编的风险。
导演,作为影视片创作的领导人和摄制组的总领导人,是影视作品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导演应该与编剧甚至原著作者对剧本进行深入探讨,尊重原著的思想内涵,充分展现作者笔下的世界,而不要哗众取宠,只借用著作的名气。前段时间,由郭敬明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小时代》,在拍摄过程中,就是因为导演不尊重原创,而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导演如果选中莫言的小说题材,应该最大程度地呈现小说内涵的原貌。
电影体制,目前我国的电影体制监管较严,而莫言作品反映的东西比较敏感,很多是社会阴暗面,这对其改编的影视作品的商业运作有一定影响。《白鹿原》由于在审片阶段删掉了许多片段,影响了影片的连续度,造成了观众对电影看不明白,影片的艺术价值大打折扣。我国应该不断完善电影体制,为优秀的电影题材作品创造良好的环境,与国际水平进一步接轨。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莫言小说改编成的影视作品,在近一两年内拍摄成功的概率较小,需要更长时间的准备和筹划。莫言的名气一夜骤升,为影视业提供了一大商机,但制片公司应考虑影视作品拍摄的质量和观众认可度,只有各方面的时机成熟后,莫言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才能在浮躁的电影业,凸显出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