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财富

时间:2024-11-02 00:58:08编辑:揭秘君

世界第四富艾里森

  在美国耶鲁大学300周年校庆之际,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甲骨文”的行政总裁、世界第四富豪艾里森应邀参加典礼。

  艾里森当着耶鲁大学校长、教师、校友、毕业生的面,说出了一番惊世骇俗的言论。他说:“所有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的师生都自以为是成功者,其实你们全都是失败者,因为你们以在有过比尔.盖茨等优秀学生的大学念书为荣,但比尔.盖茨却并不以在哈佛读过书为荣。”


  这番话令全场听众目瞪口呆。至今为止,像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从来都是令几乎所有人敬畏和神往的,艾里森也太狂了点儿吧,居然敢把那些骄傲的名校师生称为“失败者”。这还不算,艾里森接着说:“众多最优秀的人才非但不以哈佛、耶鲁为荣,而且常常坚决地舍弃那种荣耀。世界第一富比尔.盖茨,中途从哈佛退学;世界第二富保尔.艾论,根本就没有上过大学,世界第四富,就是我艾里森,被耶鲁开除;世界第八富戴尔,只读过一年大学;微软总裁斯蒂夫.鲍尔默在财富榜上大慨排在十名开外,他与比尔.盖茨是同学,为什么成就差一些呢?因为他是在读了一年的研究生后才恋恋不舍地退学的......”


  艾里森接着“安慰”那些自尊心受到一点伤害的耶鲁毕业生,他说:“不过在座的各位也不要太难过,你们还是很有希望的,你们的希望就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学习,终于赢得了为我们这些人(退学者、未读大学者、被开除者)打工的机会。”


  艾里森的话当然偏激,但并非全无道理。几乎所有的人,包括我们自己,经常会有一种强烈的“身份荣耀感”。我们常常以出生于一个良好的家庭为荣。以进一所名牌大学读书为荣,以有机会在国际大公司工作为荣。不能说这种荣耀感是不正当的,但如果过分迷恋这种仅仅是因为身份带给你的荣耀,那么人生的境界就不可能太高,事业的格局就不可能太大。

  当我们陶醉于自己的所谓“成功”的过去时,我们已经被真正的成功者看成了失败者。

  尤其自己也常会迷恋过去的身份或过去的成功和辉煌,而沾沾自喜!

  有的朋友也会每日常常怀念过去点点滴滴好处和成就,而対现在生活、家庭、事业不顺而耿耿于怀。

  当然成功不能以钱为标准。常常有人以自身的学历、家世、身份为荣还好,骄傲则不必!看不起别人!那才是最大悲哀!

  应从另一角度看自己,例如:是否真的发挥现在所长,是否让自己不满於安于现状,不自以为是,知道自己过去为荣耀,都已过去。

  不是以学校、家世、公司和过去种种身份为傲。过去李嘉诚初中没毕业、王永庆只有小学毕业,台湾郭台铭是普通大专毕业,完全都没背景!

  而是接受过去,肯定现在,而面向未来。

  未来是靠自己奋斗和辛勤努力,让自己看到你的现在的努力和付出。因为你的每一分努力都会拉近与未来成功目标之间的距离!

  ------------------------------------------------------------------------------------------------------------


  ★硅谷坏男孩拉里·艾里森
  拉里·艾里森(LarryEllison)

  他生性张扬,目中无人,喜欢与人争斗。当甲骨文来势汹汹地宣布向他的竞争对手仁科进行敌意收购时,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他的惊人手笔还不止这些,他曾经想花2000万美元购买一架俄罗斯米格战斗机,令美国海关手足无措

  ●他曾开着一架意大利产战斗机在太平洋上空和别人进行模拟空战

  ●他还因冒险玩命多次住进医院,上大学踢球时弄断过鼻梁骨

  ●在夏威夷冲浪时扭伤过颈骨,在快艇比赛中遭遇风暴险些丧命

  当甲骨文来势汹汹地宣布向他的竞争对手仁科进行敌意收购时,硅谷的同行们费尽思量也猜不透甲骨文老板拉里·艾里森(LarryEllison)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他们却也一点都不觉得奇怪。拉里·艾里森原本就是硅谷有名的“坏孩子”,他生性张扬,目中无人,总是虚张声势,喜欢与人争斗,只不过他们私下认为,这一次他似乎玩得有点过火了。

  没有大学文凭的软件业巨子

  1962年艾里森高中毕业,进入伊利诺斯大学就读,二年级时离开学校。《商业周刊》报道他离开的原因是因为平均成绩不及格,艾里森不置可否。过了一个夏天他又进入芝加哥大学,同时还在西北大学学习。在这三个大学里,艾里森没得到任何毕业文凭。

  1966年艾里森离开家乡,来到加州的伯克莱,准备就读研究生,同时开始工作。他学习了电脑编程,为IBM开发大型电脑。他并非想投身高科技,只不过想赚点生活费。他给一些大公司开发应用程序,那时的软件开发意味着:挂上磁带,备份数据,工作单调,也没什么挑战性,远不能和现在的程序员相比。32岁以前,他一事无成,换了十几家公司。

  1977年6月,艾里森与人合伙出资1200美元成立了软件开发研究公司,他拥有60%的股份。“当我创立甲骨文时,我想建立一个让我喜爱的工作环境,这是最主要的目的。当然,我也要通过公司养家糊口,但没想到会像现在这么富有。钱不是最主要的,我真的是想和我喜欢或者佩服的人一起工作。甲骨文招聘有一个原则:如果这个人你不喜欢一周有三次和他一起午餐,就不要让他加入。”

  关于学位,这个口无遮拦的人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说得甚为精彩:我,艾里森,这个行星上第二富有的人,是个退学生。比尔·盖茨,这个行星上最富有的人,是个退学生。艾伦,这个行星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了学。再来一点证据吧,戴尔,这个行星上第九富有的人,他的排位还在不断上升,也是个退学生。

  注定与人争斗

  这个大器晚成的软件业巨子似乎命里注定要与人争斗。他常引用成吉思汗的名言:“只有其他人都失败,才是真正的成功。”他总是把竞争看作一场个人较量。

  和比尔·盖茨一样,艾里森先生承蒙了IBM公司的“好意”,他抓住契机,事业突飞猛进。两个巨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微软与甲骨文同一年成立,上市时间只差一天。虽然公司产品、理念、文化完全不同,但创立时却有着同样的模式:一个有梦想精神的技术企业家加一个技术天才:比尔·盖茨有保罗·艾伦,拉里·艾里森有鲍勃·迈纳。


  比尔·盖茨是IT界中惟一一位比艾里森更具影响的人物,他是艾里森的心腹之患。艾里森在甲骨文拥有的股份市值为185亿美元,不及盖茨拥有的310亿美元资产。他毫不讳言地说,他就是想打败微软这“重量级拳手”,他想成为软件界的新霸主。当比尔·盖茨退居幕后,他却决定重回舞台,亲自领军坐镇,他狂妄地对媒体说:“谁能比我为甲骨文创造更大的利润?”他相信:“罗马帝国都会垮,凭什么微软不

  从1977年创立甲骨文这26年来,他只要是指名一个对手,公开放话要消灭对方,他就会集中全力作战,而他也总是说到做到。他会说“这一季度我们将在他们的喉咙上插入尖刀”或是“把他们的小命干掉”。他曾与圣约瑟机场对簿公堂,认为过了晚上11点的宵禁时间,他仍有权把私人喷气式飞机降落在机场。对于甲骨文的老板来说,胜利就是一切,他赢了那起机场诉讼案。

  他的惊人手笔还不止这些,他曾经想花2000万美元购买一架俄罗斯米格战斗机,令美国海关手足无措。他曾开着一架意大利产战斗机在太平洋上空和别人进行模拟空战。他还因冒险玩命多次住进医院,上大学踢球时弄断过鼻梁骨,在夏威夷冲浪时扭伤过颈骨,在快艇比赛中遭遇风暴险些丧命。

  现在,他出其不意地偷袭了仁科。一位赞赏艾里森所作所为的竞争对手表示,他出手的时机极佳。正当仁科要以几十亿美元的价格兼并规模略小JDEdwards时,艾里森攻其不备,令仁科的收购计划付诸东流。钦佩他的人赞赏他打击对手决不手软,而谴责他的人说则痛骂他“行径恶劣”。

  收购究竟为哪般

  现在,硅谷人士普遍认为,这个被大家直呼为“拉里”的家伙这次是故伎重演。如果他成功收购仁科,那么华尔街的投资商们将因为这起并购案而源源不断。就算并购不成功,人们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甲骨文会击倒仁科,令其一蹶不振。“他的手段的确强硬。”斯坦福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杰弗里·普费弗说。

  艾里森究竟为何要收购仁科?作为谷中之王,也许他不愿看到硅谷不断涌现出新人,来替代他的霸主地位。他收购可不是为了仁科的产品,因为他根本不打算再把仁科的产品销售给新的客户。其实答案很简单:艾里森觊觎的是仁科产品的维护业务———一个来自现有客户的的利润源泉。维护业务的收入就像房东收取的租金,赚来轻而易举。如果拉里·艾里森在过去一个月教会我们什么的话,那就是软件公司即使没有很强劲的销售增长,也可能创造利润,具有非凡价值。

  现在惟一的问题是,这位甲骨文的老板在向对方下手时刀捅得略深了些。如果他不收购仁科,而只是令它元气大伤的话,那么等待他的可能会是支付巨额法律赔偿金的下场。无论如

  ,在事情了结之前,拉里·艾里森仍然会是闪光灯下耀眼的明星人物。


耶鲁大学建校300周年校长致辞

我只找到了翻译出来的

耶鲁校长的全文翻译

“今天,我们不要只说耶鲁的历史上出了五位美国总统,包括近几十年来接踵入主白宫的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也不要只说耶鲁是造就首席执行官最多的大学摇篮。我们更应该记住,耶鲁的毕业生中有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五位诺贝尔化学奖、八位诺贝尔文学奖和八十位普利策新闻奖、葛莱美等奖项的获奖者。耶鲁,我们的耶鲁,自始至终坚持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服务的理念!”


金钱与人生的论文

关于金钱和幸福:金钱远不是生活的全部

钱,不能买到幸福(为什么金钱不能买到幸福),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虽然这是绝对正确的,但是贫穷同样也不能换来幸福。有些人很有钱,然而还是苦于得不到幸福;相反,另一些人只有很少的钱却也满意地度过了一生,那是因为他们懂得最大限度的享受他们所拥有的。

还是既拥有财富又拥有幸福最让人满意,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推荐如下步骤:

珍惜简单朴素的生活

生活的目的不是拼命积累钱财,我们必须学会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并且感恩已有的生活。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把房间里不必要的杂物扔去,房间就会让人感觉很空很自由。

如果你认为幸福来自对财产的占有的话,那你就错了,要是一点儿财产就能让你感到满足,你也能获得幸福。我们的幸福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而是在于我们内心的满足感。

不要成为钱的奴隶

你会不会因为花钱而心痛,如果那些是为了买一些有用的东西?甚至像比尔盖茨先生也会因为花钱而感到不高兴,有人说他乘飞机时都选择经济舱而不是头等舱。然而实际问题是:倘若你不愿意花钱,那就失去了挣钱的全部意义了。

看待金钱的一个好的态度是把它看成是循环流动的——也就是说,去花钱会把更多的钱带进我们的生活,不要像修个水坝一样把所有的钱存在里面;我们应该把钱花出去,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蓄水没有意义,除非我们用它来发电;同样的,如果我们存钱是因为花钱太痛苦的话,那也同样是没有意义的。

尽可能的不去担心钱的问题

如果我们仅仅把钱当作我们生活当中很小的一部分,几乎不去想钱的问题,我们会变得很快乐。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必须尽量避免欠债,因为通常身负债务会很难摆脱。学会按你的计划而不是冲动消费,如果你确实要借债,首先得有一个完善的计划,然后选择一个可以接受的合理的贷款项目。

尽量避免复杂的高风险的投资计划,这种投资可能有高回报,可是同样有很大的失败的风险。一个好的财政计划应该是简单的能保持平衡的,这样你就不会因为收益的问题而担心了。所以应该找一个比较安全的投资方式,这样就可以放手不管了,也不用害怕深陷其中。

不要嫉妒

不管你有多少钱,你是不是仍然非常嫉妒那些有更多钱的人呢?最近的一项调查是询问人们是否愿意选择一份比国家平均水平高的薪水,他们本可以选择在某 个国家获得一份较高的工资,但是这份工资是低于该国平均水平的,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们绝大多数都选择在一个平均水平较低的国家拿一份并不是那么高的薪水, 只是这份薪水高于平均水平而已。

我觉得这个没有道理,别人比你富裕不应该成为你不幸福的理由。别人过得很充实那是一件好事情,不要仅仅因为自己没有超过自己身边的人就感到痛苦不堪。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你是不是经常在晚上和周末加班?如果你花费所有的时间在工作上,那你用什么时间去消费你赚的钱呢?不要因为放下手边额外的工作而有罪恶感,休闲时间和工作时间同等重要。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的确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我们只是埋头工作的话,我们的生活会失去应有的平衡。

理解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很穷

我知道很多人都有一些爱抱怨钱的朋友,不管什么情况下他们的钱总是不够花,他们总是诉苦,缺钱让他们很不开心,但他们不知道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即使给他们钱也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因为他们在财政方面总是在做错误的决定。

部分的问题来源于他们的潜意识,他们很容易就习惯了贫穷,甚至潜意识里有点希望贫穷的到来,带着这个想法,很难挣到钱,却很容易感到自我怜悯和后悔。不过,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干可能还是会倒霉,所以解决问题的秘诀是尝试让他改变习惯和想法。当然,尝试改变别人的习惯是要谨慎一些,因为这很容易失败。

置之不理不能解决问题

另外一种对钱的态度是置之不理,我们不理会欠债问题,不理会账单问题,我们经常不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而是选择拖延支付影响信誉度,其实这样的态度,只会给我们将来添更多麻烦。

因为,当我们在拖延时实际上是把问题放在了脑子里,脑子里全都是这种头疼的问题会让我们不得安宁,所以,我们还是尽快的处理好这种事情吧,这样就可以忘掉它们了。

重新审视金钱

下面这些与钱有关的问题是你应该问一问自己的:

我对我现在的财政状况满意吗? 再多点钱我能活得更快乐吗? 我的脑子里是不是始终有财政的问题? 钱一直是我生活最重要的东西吗? 对钱的追求一直让我感到不安吗? 我会舍弃原则去挣更多的钱吗?

只要你认认真真地回答以上的问题,可能就会改变对钱的看法。



LZ我也在找论文,这个是多出来的。可以论证金钱不是生活的全部。不知能不能帮上忙。


金钱与人生论文

世界上从没有一刀切的贫富,总会有贫富之差距的,在人们的生活中,财富确实能够给人带来名誉、地位、权利、荣耀等很多好处,但是当一个人要不惜一切去追求财富时,财富就会变成危险的陷阱。其实,穷与富不单以物质财物作为标尺,精神层面也是相当重要的,中国朴素的古代哲学就倡导隐忍惜富。即是权倾朝野富可敌国,也不可张扬、嚣张、横行、霸道,为此许多名贵之家立下家书、家训、告诫子孙———惜富怜贫。如今,这种朴素的传统观念被许多人弃而忘之,取而代之的是石崇斗富、暴殄天物之心态。老子主张“使民无可争之货”。说白了就是绝不要破坏文明社会和谐的心理平衡,优其应保持精神世界的共融合一。可惜,这种古老的传统文明与智慧被庸俗哲学冠以消极颓废。于是追逐财富的欲望纵使百万人卷入一个永无休止的战争中,造成精神虚脱和危机,泛行世俗的主张越来越高———很不幸“,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批评是非的标准速转化为物欲时髦,尽管多有倡导平等、公平论调,但在物俗横瘀的环境下,根本难谈精神做主宰的主张。奢谈穷富不分家,也不现实,纯属一厢情愿,也是痴人说梦。你想大凡都是平民、深知生活之艰难,必不可缺的用钱买房、求医冶病、上学求职,都恨自己不是比尔盖次,说实话天下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富有,更没有毫无理由的贫穷,成为富有,也是人家从小到大一点点积赞起来的。也是辛勤干出来的。说到底,贫与富并不重要,关键是社会制度必须更大限度地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表面上争尊严,其实内心的失衡与混乱,远大于钞票乱飞所带来的精神危机,现在许多人很难回到古道热肠的过去。只有物欲膨张,贪婪,彻底催毁了中华古典文明的平和与中庸。失掉了真诚的感情。结果造成穷人暗地里咬牙,怨天尤人,寻机报复。富人更疯狂地追求更多更美的财富,致使精神世界完全商品化,以使这些人丧失了起码的扶危挤贫之良知。也验证了《箴言》中“信赖自己财富之人,必致哀落”这句话(箴11:28)善行圣德是一面功利性很强的旗帜是弘扬提高广大国民素质的理论基础。实际上,道德素质的兴衰均来自金钱的诱惑。金钱本身在道德上属中性,谈不上善恶。可怕的不是金钱,而是致命的贪欲。贪与否表现在人的素质之上及处世观的正确与否。它的界线就表现在一个人如果以金钱本身或者由它带来奢侈之生活,为人生的主要目的,他就是一个被贪欲制服又被金钱控制的人;相反,不贪之人,只把金钱作为保证基本生活质量的手段,或者在这个要求满足之后,把金钱当作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理念的手段。贪的本质就是痛苦之源,正如爱比克泰特说的“:导致痛苦的不是贪劣,而是贪欲”。苦与乐取决于所求与所得的比例,与所得的大小无关,以金钱和奢侈为目的,钱多了终归可以更多,生活奢侈了终归可以更奢侈,这样恶意之循环,争逐与烦恼永无休止。永无宁日。贪欲是万恶之源,在贪欲的驱使下,是官必贪,只要有权有势就拼命的纳财剑财,多不为怪。为商者奸,只要有利可图就不惜草菅人命,可见,贪欲可使人目无法纪,丧尽良知,败坏世风。如今社会上腐败滋生,不仁不义,皆源于今贪欲之膨胀。贪欲又使人堕落,它多表现在攫取金钱时的不择手段,又表现在攫取金钱后的纵欲无度。大多贪得无厌之人,多为享乐,而他的享乐理念就是放纵肉欲色情,淫秽无度玩弄花样,寻找刺激,这样势必造成生活糜烂,禽曾不如,称他为金钱的奴隶一点也不为过,整个人生的金钱所役,又以金钱所毁,以臭名扬世。落的子孙骂名。有个故事说有位靠采金矿,发了横财,当他陶醉在获享财富给他带来的舒适平静满足感官享乐的人生时,一天偶然在镜子中发现自己已是满脸皱纹,发现自己已经衰老,也发现为了财富几乎消耗了他的一生,在此他意识到财富享乐,给他精神带来灾难,于是,他心中充满对财富享乐的厌恶。但是,为此一切有关属灵的生命之光却熄灭了。保禄说:“待人接物不应爱钱;对现状应知足”因为天主曾亲自说过“:我决不离开你,也决不弃舍你“。(希13:5-7)可见,做人要作金钱的主人,关键是要根除对金钱的占有欲,将钱看作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这就是基督徒的处世观,不管是到手的还是没有到手的,都要与之拉开距离,随时即可放弃。只有这样才能在金钱面前保持自由的心态,才能做一个自由人。变成为金钱奴隶之人就如古希腊哲学家彼翁所说“:他并没有得到财富,而是财富得到了他”。我想,出身贫苦,不可丧志;艰苦创业,不可奢侈;努力不懈,不可安逸。能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而补余不足;以“骄“”奢“”逸”三字为终身之诚。而成为一个健全之国民,则余愿足矣!


上一篇:美国黄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