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坏处
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一是征伐高丽,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
还有奢侈现象增多了。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
还有一个大的错误就是看史官所写的起居注,这是专门写皇帝日常生活和言论的,皇帝无权干涉,这是历来的传统,历来的皇帝都没有看,尊重史官的职权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书,从不掩饰什么,从不害怕皇帝打击报复。但唐太宗这个名君却犯了一个大的历史错误,他看起居注给唐朝后来的皇帝开了个坏先例,破坏了这个制度。
不过,唐太宗毕竟是个名君,在晚年他还能反省自己的错误,很难能可贵。他对太子李治教诲时反省了自己的一生:“你应该从历史中找古代的贤明帝王为学习的典范,像我这样的不足以效法。我做了许多错事,比如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常有兴造,犬马鹰隼没有不去的地方,行游四方又劳民伤财,这都是大错,你不要以为这都是好事,总想学着去做。”
在636年(贞观十年),辽东战役回来时,唐太宗得了痈疮,此后一直调养,开始服用金石丹药。先前唐太宗还曾经嘲笑秦始皇和汉武帝用丹药,现在自己也不由自主地陷进去了。到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又得了“风疾”,烦躁怕热,便让人在骊山顶峰修翠微宫,第二年,派人从中天竺求得方士那罗迩娑婆寐,吃了这个外国骗子的“延年之药”,结果使病情恶化。649年(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丹药的毒性发作,终于不治身亡。享年仅五十岁。
李世民为什么能成功?
1. 领袖能力:李世民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他有出色的领导能力和智慧,能够有效地组织和领导军队,制定战略计划,以及管理国家事务。
2. 军事才能:李世民在战争和军事策略方面表现出色。他领导的军队经常取得胜利,包括在战役中战胜敌对势力。他善于运用兵法,善于策划战略,这使他在战场上有着重要的优势。
3. 民众支持:李世民得到了广泛的民众支持。他的政策和统治方式相对温和,使人民生活更加稳定和繁荣,因此受到了广大百姓的拥护。
4. 父亲的基础: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建立了唐朝的基础,为他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固的国家基础。这使得李世民能够在较为有序的环境中执政,而不需要从零开始建立一个国家。
5. 能干的官员团队:李世民聘用了一支能干的官员团队,他们协助他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制定政策,并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