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01 省长或省委书记 巡抚是古代地方军政大臣职称,官职等级相当于现今的省长或省委书记。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巡抚,就是“巡察抚慰”的意思,尊称抚台。巡抚最早作为特派员,原本代皇帝巡管地方。所以,清初巡抚不是按省设置的,到乾隆时才固定每省一个。后来巡抚逐渐演变为省级“一把手”,主管全省政务。清代巡抚如果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为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就为正二品。不过总督比巡抚官阶更高,管辖范围更大,职权更重。 总督,意思为“总理督察”。最早是因为军事需要,由中央特派,跟巡抚一样,都是中央派下来的官。 所以,理论上无论是总督,还是巡抚,他们实际上都是中央的官,但又长期在地方上主持工作,并且后来干预地方行政,以至于总督和巡抚渐渐成了半中央半地方的省之上级官员。总督兼都察院都御史,官阶正二品,兼兵部尚书衔,就是从一品。所以,总督的级别比巡抚要高。但巡抚不是总督的下属官员,二者原则上是平等的。不过因为总督管辖的范围广,而且掌管多省军政。所以,我们通常认为总督比巡抚大。 总督偏军事,巡抚偏民事,总督地位高,廵抚实权大,总督重在协调,巡抚重在执行,乱世年看总督,太平年看巡抚。明时总督权力小,清时总督权力大。总督相对于大军区司令 ,巡防相当于省委书记。
总督和巡抚相当于什么官职
总督,巡抚其官职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总督是指可以管理一省或者多省的民政军事,但由于一些总督可以统辖二、三个省(如两江总督、东三省总督),因此其实际权力要比现在的省委书记更大。巡抚,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则为正二品。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主要侧重于明政。
按照权力大小来排列,顺序应该是,总督,巡抚,提督,道台,知府,按照品级高低来排列应该是,总督,提督,巡抚,道台,知府。总督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等衔高配至从一品,统辖着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但侧重于军事,被尊称为督宪、制台。巡抚起初也是临时性的,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这点和总督的性质差不多。但到嘉靖时,巡抚逐渐地方化。巡抚虽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因出抚地方,节制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实际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
巡抚和总督的区别
巡抚与总督的区别:职能不同、品级不同、来历不同、管辖不同、权力不同。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都是从明朝开始设置的。那时政府派大臣处置地方军政事务,两种头衔的全称分别是“总督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和“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前者是总督,后者是巡抚,都属于临时性质事罢还朝。一、巡抚与总督的区别具体如下:(一)职能不同1、两江巡抚: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2、两江总督:总管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二)品级不同1、两江巡抚官阶为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上升为正二品。2、两江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级长官,正二品(若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位在从二品的巡抚之上。通常总督又兼兵部尚书衔,因此高配至从一品。(三)来历不同1、两江巡抚:明巡抚之名,始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当时命令懿文太子视察陕西省,这也是一项临时任务。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始设巡抚。2、两江总督:由于清初江苏(含今上海市)和安徽两省辖地同属江南省,因此初时该总督管辖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务,因此号两江总督。(四)管辖不同1、两江巡抚主管一省。2、两江总督管辖一省或多省。(五)权力不同1、两江巡抚位于总督之下。2、两江总督权力较巡抚大。二、总督和巡抚的介绍1、总督通常指一个国家的某片相对自主的区域中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清朝时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此外明清也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官职。2、巡抚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清代,地方大员的品级为: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从一品,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正二品;巡抚,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总督官衔略高于巡抚,前期督权远过于抚,如两江总督按例兼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而末期安徽、江西两抚即不再听命于总督。北周与唐初均有派官至各地巡抚之事,系临时差遣,"巡抚"亦未成为官名。总督和巡抚的官职由来总督与巡抚在明代就已经出现,在清初经过修正之后成为更具实权的职位。在明代,省级地方行政直接由数个专门的司使执掌,包括负责行政的布政使、监察的按察使与军事的都指挥史。从1430年开始,具有一定地位的中央官员被派送到各省协调各司使的事务,但底下无直接统辖的官员,亦无常驻所。然而这些“巡抚”在明代为巡回的“大协调官”,日后逐渐常规化,到清代成为各省的行政首长,即实质上的“省长”。在同一时期,明代巡回各地而职掌严格限定在军事上的官员,清初几乎全由旗人担任,日后也常规化成为“总督”。
总督和巡抚哪个大?
总督和巡抚,总督的权利大。以清朝为例总督权力比巡抚大得多,但与巡抚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总督和巡抚都是对上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同的是总督可以管数省,侧重军事,巡抚只管一省,侧重民政。当时全国设八大总督,分别为直隶、两江、闽浙、两湖、陕甘、四川、两广、云贵总督。这就不难看出浙江事实上是归闽浙总督管的。李沛诚所著《中国历代改革者》一书中专门介绍两江总督管辖的是: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其他总督对巡抚可有节制权,虽然不是直接领导,但“节制”这就够了,所以总督往往会不甘寂寞干预地方政府。当然了官面上出发点都是为了大清王朝更好地蓬勃向上。总督这一伸手,就能碰到巡抚及以下地方官员之肉,巡抚之下藩、臬两司(布政使和按察使)不过正三品,自然不敢直接同从一品甚至是正一品(大学士衔)之总督较量,但是巡抚们可就有不甘当“软柿子”之辈。上文之例,已然说明一些问题,沈葆桢乃晚清之能吏,为了朝廷和个人发展不惜与恩人曾国藩绝交。督抚之关系,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