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是啥意思?
意思为: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出自《易经·系辞》其形成年代主要有下面两种说法:(1)战国前中说。认为文中开头”天尊地卑“与文中大量道家术语,曾见于孔门弟子公孙尼子的《乐记》,可证为战国前中期。(2)战国后期说,认为此传陆续写成,其中对占卜法的解释以《彖》、《象》为蓝本,故出于《彖》、《象》之后。另有秦时作、汉时作等说法。扩展资料:《系辞》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他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奇偶二数、阴阳二爻、乾坤两卦、八经卦、六十四卦,都由一阴一阳构成,没有阴阳对立,就没有《周易》;它把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的阴阳观念,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它特别强调了宇宙变化生生不已的性质,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又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发挥了“物极必反”的思想,强调提出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同时,它又以“保合太和”为最高的理想目标,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视和谐的思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系辞
形而上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不存在于时间、空间的现象,自身即是超自然的存在,以理性的思维,或是与生俱来的第六感才能感觉到的究极之物。
拓展资料:
出自《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指的是可感的世界背后的原因,是抽象的,是不可感的,并且是作为可感世界的根据存在的。
形而上是指思维和宏观的属于虚的范畴;形而上学则是指认识事物走到了极端,是僵化的。老子有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为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区别是什么?
1、意思不同。所谓“形而上”是指具体的物质、物体的形态之上,高度抽象、总体概括的内容,所以有“形而上者谓之道”的说法。即“形而上”是脱离了具体物体形象,看不见、摸不到的认知、思想、精神、道理、理论等意识形态和规律法则。“形而下”则指具体的、客观的物质分类,依如生物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之下,各种客观物体分类之下的非常具体的有形态、形状的具体东西,所以有“形而下者谓之器”。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那么,“形而下”可以包括具体的时间、空间、环境(场合)、人、事、物的个体。2、不同的研究对象。形而上学是对科学无法证明的事物的研究,即没有身体,不能被看见或触摸。对物理的研究是客观的、物理的和事物的。3、不同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态思维来观察和分析事物。物理学习是指用客观的、能动的、辩证的思维来观察和分析事物。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形而上;百度百科-形而下
形而上与形而下有什么区别?
意思为: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出自《易经·系辞》其形成年代主要有下面两种说法:(1)战国前中说。认为文中开头”天尊地卑“与文中大量道家术语,曾见于孔门弟子公孙尼子的《乐记》,可证为战国前中期。(2)战国后期说,认为此传陆续写成,其中对占卜法的解释以《彖》、《象》为蓝本,故出于《彖》、《象》之后。另有秦时作、汉时作等说法。扩展资料:《系辞》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他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奇偶二数、阴阳二爻、乾坤两卦、八经卦、六十四卦,都由一阴一阳构成,没有阴阳对立,就没有《周易》;它把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的阴阳观念,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它特别强调了宇宙变化生生不已的性质,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又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发挥了“物极必反”的思想,强调提出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同时,它又以“保合太和”为最高的理想目标,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视和谐的思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系辞
形而上与形而下是什么意思?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意思是形而上者是属灵的,形而下者就是属肉体的。出自于《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通常的理解是,大道无形,故旧形而上,器用之物为有形,是为形而下。“形而上”也作“自上而下”,常用来指从抽象到具体的、以思辨方式为主的研究思路。“形而下”也作“自下而上”,常用来指从具体到抽象的、以实证分析为主的研究思路。“形”就是指具体有形状、有相貌,说白了就是有物质形态的东西,就是构成物质世界的这些元素。从物质的角度出发,人们通过对物质形态的研究,然后总结出了其中的性质、规律、原理、变化规则等等,像这样通过人类思维总结出来的东西,就可以称之为道。因为它不是直接从物质形态上表现出来的东西,但是它又同时存在于物质形态之中,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这就是通常意义的道。当然,这还不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大道”,而是广义上的道。器是形而下,它的概念就是有形之物按照人的要求、按照人的意志而改变了它的原貌,使之获得一定的使用价值,这样的东西就称之为器。还是以五行举例来说明,为了人们的需要而使之发生变化,比如金,把它做成锅碗瓢盆,就变成了具体的器;木,做成桌椅板凳,也变成了具体的器。此外水、火、土,都可以变成具体的器。人们既可以使用某种单一的物质变成具体的器,也可以将几种不同的物质综合在一起,而成一个具体的器。比所说捏泥巴烧成陶罐,首先土里面就要加水,捏好后还要用火烧制,这就是借助了几种物质,最后形成的东西,还是形而下的东西,就是器。 扩展资料这是《易传·系辞上》中提出的一种本体论命题。《易传》认为“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序卦》),而万物都可以分属阴阳。如“阴阳之义配日月”(《系辞上》),“乾,阳物也;坤,阴物也”(《系辞上》)等等。阴阳是宇宙大化流行的根本。古人认知世界的方法论,在于把世界分为两个相互依存的逻辑关系,一为“无形之世界”,一为“有形之世界”。“无形之世界”包括中医中的概念精、气、神、魂、魄、意、志等等;而“有形之世界”主要指我们的肉身,包括五脏六腑、肌肉、骨骼、血管、神经、淋巴、筋膜、肌腱等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形而上与形而下百度百科-形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