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处不青山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死后埋葬尸体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体的青山。语出毛泽东所作的《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该诗是根据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的诗略加修改而成。毛泽东适应自己的情况做了改动,表达了他远大的志向,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厚感情。全诗原文如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白话文释义: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归来。死后埋葬尸体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体的青山。注释:桑梓即家乡,故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青山象征祖国的山河秀丽。人生无处不青山,意思是说祖国到处都是秀丽的山河,可以作为安息的地方。这两句也就是大丈夫志在四方,好男儿四海为家的意思。扩展资料创作背景: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毛泽东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到新式学校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继续求学。毛泽东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答应他的要求。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这首《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从中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这是一首言志诗。起首两句所表述的诗意,直抒胸臆,思想鲜明、气势雄伟、铿锵有力。“立志出乡关'’的毛泽东,用“学不成名誓不还”的绝唱,表明了他求学的坚决、志向的高远。叙述出作者心中立志走出家乡,不创造一番事业不还乡的抱负与志向。后两句将上述诗意向更深的意境进行挖掘,动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手法,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的诗意。从诗句中,自然而然地发出寓意深远的感叹,从而受到启迪。 全诗通俗易懂,平仄押韵流畅,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巧借古今中外经典词句,变为自己明志之诗句,简洁而不简单,通俗不失大雅,是毛泽东心态、 志向的真实流露。一个胸怀不凡志向,聪慧、 倔强、 有着过人的记忆力和顽强毅力的毛泽东,正迈向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人生无处不青山是什么意思
“人生无处不青山”意思是祖国到处都是秀丽的山河,可以作为安息的地方。出自《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这是一首典型的言志诗。是作者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从中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原文: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起首两句所表述的诗意,思想鲜明、气势雄伟、铿锵有力。“立志出乡关”的作者,用“学不成名誓不还”的绝唱,表明了他求学的坚决、志向的高远。后两句将上述诗意向更深的意境进行挖掘,动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手法,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的诗意。从诗句中,自然而然地发出寓意深远的感叹,从而受到启迪。
“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是什么意思?
“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必将自己的骨灰埋葬在故乡,因为无论身处何处,大自然的青山绿水都会成为他永恒的归宿。【出处】这句话出自毛泽东的《七绝·改诗赠父亲》。【原文节选】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译文】我立志出乡关,即使不成大名也决不回家。 人生结束后,何须回故乡的坟墓,因为我们的人生没有地方不是青山。【赏析】毛泽东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远离故土,踏上革命之路的决心和坚定信念,他用“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句话,强调了对家乡的不舍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毛泽东在1917年写的,那时他只有24岁,正在长沙从事地下革命活动。这首诗是为他的父亲写的,表达了他对家庭的思念和对革命事业的信念。【注释】桑梓地,指故乡;青山,指大自然中的山岳和自然景观。【生活启示】这启示我们要拥有开阔的心胸和广阔的眼界,不要被固有的观念和传统束缚,要敢于挑战自我,开拓自己的道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种种挑战和难题,有时候我们会因为恐惧和不确定性而放弃前进,选择留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但事实上,这种做法可能会让我们错过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我们应该像诗中所说的一样,敢于在未知的领域探索,不要惧怕失败,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我的个人经验是,我曾经在一个我并不熟悉的城市生活了一段时间。一开始,我感到很陌生,很不适应,但是我没有放弃。我开始主动去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物,积极参与当地的活动,逐渐地,我开始适应这个城市,甚至爱上了这个城市。如果我一开始就选择放弃,我就会错过这段美好的经历。所以,我们应该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去发现自己的可能性。人生无处不青山,只有敢于尝试,才能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是什么意思
“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句诗出自毛泽东的《七绝·改诗赠父亲》一、这句诗的白话释义:人们死后何必要在故乡的土地上埋葬自己的尸体,人生哪里不是可以埋葬尸体的青山呢?二、诗句原文: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三、词语释义:1、桑梓:代指的是家乡,故乡。古时候,大家都爱在房子周围中上桑树和梓树,于是后来人们就用桑树和梓树代指住的地方,即用“桑梓”代称家乡。例如,赞扬同乡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2、青山:象征祖国的山河秀丽;3、乡关:指的是家乡、故乡。四、全诗白话释义:孩儿我已经立下了雄心壮志要走出家乡,如果没有取得学习上的成就,就发誓绝不提前回到家乡。人们死后何必要在故乡的土地上埋葬自己的尸体,人生哪里不是可以埋葬尸体的青山呢?扩展资料:一、创作时间:1910年秋天二、创作背景:是作者毛泽东即将离开自己从小生长的家乡韶山,面临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独自一人走向外面更辽阔的世界,外出求学之时,临近分别,写下这首诗给父亲,表达自己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情壮志以及对于家乡的热爱与思念。三、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绝·改诗赠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