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师范学院宿舍条件内部图片,遵义师范学院宿舍条件环境怎么样
遵义师范学院宿舍条件内部图片,遵义师范学院宿舍条件环境怎么样 遵义师范学院位于闻名中外、有“转折之城、会议之都”美誉的革命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市,是一所拥有百年师范传统的学府。1907年,遵义初级师范学堂在“兴学莫先于得师”的理念下应运而生,开启了遵义现代师范教育的先河,1958年正式成立遵义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遵义师范学院。2007年12月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4月获得贵州省普通高等院校优美校园称号,2011年获“全国文明单位”。 遵义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学校,红军长征经过遵义的时候,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原校址召开过万人大会,接受革命影响的师生踊跃参加革命,学校成了黔北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中心。 经过百年发展,学校形成了“厚德树人,笃学致用”的校训、“遵道循义、敦品励学”的校风、“道业并重,德识双馨”的教风、“力学力思、求知求是”的学风。以“立足地方、服务基层”为己任,培养了大量扎根地方、面向基层的中小学优秀教师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人才。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学校提出了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为中心,努力实现创建应用型综合大学和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着重突出应用性、地方性和多科性,推动学校由单一师范院校向应用型综合大学转变、由服务基础教育为主向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为主转变、由注重基础理论培养向注重应用能力培养转变、由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向注重应用研究转变。即:坚持一个中心、实现两个目标、着重三个突出、推动四个转变。 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752亩,校舍面积33万平方米,在建新蒲新校区2000亩。有教职工969人,专任教师71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2人,硕士学位教师324人,教授106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309人。有25个学院(教学部),普通本专科专业60个,涵盖文、理、工、管、农等9大学科门类。学校面向二十四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并向俄罗斯、老挝、坦桑尼亚等国招收留学生,现有普通本科在校生14000人,留学生60名。现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4个,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2011年成为教育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学校,2013年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获批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近年来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校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当前,学校正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走内涵发展之路,着力坚持以教师教育为主体,做强做优师范类学科专业,注重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需求高度契合,大力拓展工、农、经、管、商等地方急需的学科专业,着力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具有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为文化特色鲜明、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的开放、协同、创新、卓越的区域性应用型综合大学
遵义师范学院宿舍怎么样呢?有空调吗?或者其他条件是怎么样的?
遵义师范学院宿舍条件一般。没有空调。本科统招标配4人间,上床下桌,独立卫浴阳台,热水直通宿舍,宿舍食堂教室都有冷暖气供应,(但限时享受),宿舍不查寝,只在每周五进行一次卫生检查,每晚11点半闭寝。至于6人间寝室,全校有且只有东区一栋6人宿舍。至于搬寝只涉及老生。遵义师范学院简介:遵义师范学院(Zunyi Normal University)坐落于贵州省遵义市,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省属本科师范院校。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首批特色文化学校。遵义师范学院的前身是1907年创建的遵义初级师范学堂,1949年,更名为贵州省遵义师范学校。1958年7月,正式成立遵义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6月,升格为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遵义师范学院。2008年,遵义师范学院(南白分院)、遵义师范学院(汇川分院)贵州省南白师范学校并入遵义师范学院。以上内容参考:遵义师范学院-概况
忻州师范学院最苦的支教点
忻州师范学院最苦的支教点?哈哈哈,这可是我深有体会的啊!作为一名曾经的支教小姐姐,我十分清楚忻州师范学院的支教地点有多辛苦。那么,到底哪个地方最苦呢?首先,我们要知道支教是什么。支教即为“支援教育”,是为了推广教育事业而去偏远农村地区开展的志愿服务。在支教期间,我们不仅要授课,更要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生活起居等方面。因此,支教不仅是一项关乎教育的事业,更是一项关乎人民幸福的工作。回到本题,经过我的亲身体验,我认为忻州师范学院最苦的支教点应该是位于山区的小学。这里的条件极度艰苦,餐食简单,住宿环境差,电力供应不稳定,交通不便等问题相当突出。再加上山区气候多变,老师们经常要面对大雨、大雾、大风等自然灾害,根本无法保证正常授课。更何况,这里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学生们基础差、学习成绩也不理想,老师们的教学压力可想而知。但是,哪怕如此,我依然认为这里最苦也是最有意义的。因为正是这些孩子们需要我们,也正是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支教的价值所在。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更应该用坚实的行动去关心、照顾这些孩子们,将这份爱心真正落到实处。最后,我想说的是,支教的路上并不容易,但我们必须要坚定信心、积极进取,用我们的热情、智慧和汗水去铸造美好的未来。这才是忻州师范学院最苦的支教点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