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词
辛弃疾的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全诗: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翻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注释:1、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2、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赏析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而一并托诸眼前景写出。显有寄托,又难以一一指实。但其主要寓托则可体认,其一怀襟抱亦可领会。此种以全幅意境寓写整个襟抱、运用比兴寄托又未必一一指实之艺术造诣,实为中国美学理想之一体现。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完全可与李太白同调词相媲美。
辛弃疾的资料
1、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3、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宋]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注释、赏析
[宋]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1、棹(zhào):一种划船工具,形状如桨。西湖:这里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 2、逶迤(wēi、yí):弯曲而长的样子。 3、琉璃滑:形容流水清澈透明像玻璃一样光滑。白居易《泛太湖书事》诗:“碧琉璃水净无风。” 4、涟漪:水波纹。左思《吴都赋》:“濯明月于涟漪。”向注:“涟漪,细波纹。” 赏析: 本篇是欧阳修歌咏颍州西湖的组词--《采桑子》十首的第一首。关于写作这十首《采桑子》的心态和目的,作者在冠于组词之首的《西湖念语》中这样说道:“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旁若于无人。”由此可见,这些小词都是他以旷达的胸怀和潇洒的态度流连光景的即兴之作,每一首都是他对颍州西湖的自然风光“欢然会意”时的产物。这十首词好就好在,它们虽然都是写同一个西湖,但每一篇都有各自的`艺术境界和审美特色。诚如近人夏敬观所说:“此颍州西湖词。公昔知颍,此晚居颍州所作也。十词无一重复之意。”(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引夏敬观评六一词)本篇描写西湖的恬静明丽和作者湖面泛舟的舒适之感,并通过这种描写表现作者这个“闲人”的闲雅风度。全篇向读者展示出这样的“有我之境”:在碧波长堤、水平如镜的湖面上,先是笙歌隐隐,接着桨声阵阵,惊起沙禽,平静的气氛一下子被打破,醉翁欧阳修轻舟短棹,由远而近地缓缓出现了……作者似乎只是客观地写景,而没有做什么自我描写,但主人公那一副风流自赏、自得其乐的悠闲之态,却活灵活现地凸现在画面上。由此可见作者善于通过特定境界的展现来进行自我表露的艺术功力。所以许昂霄《词综偶评》称赞本篇说:“闲雅处,自不可及。”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则点评其造境之妙道:“下阕四句,极肖湖上行舟波平如镜之状。‘不觉船移’四字,下语尤妙。”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翻译
西湖风光好,驾着小舟划着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连小船移动都感觉不到。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作者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欧阳修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有《欧阳文忠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