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真实观念在历史上发生过什么变化
大型纪录片《望长城》的横空出世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历标志性事件,该片所奉行的客观纪实的手法打破了此前我国纪录片创作的沉闷格局,自此以后,纪实手法在中国纪录片界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效仿。同时,随着客观纪实手法的广泛流行,人们对它的模糊认识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彰显,因此对纪录片创作也带来了明显伤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早期,纪实手法被许多人简单等同于长时间跟拍、晃动的长镜头和嘈杂的同期声,许多跟踪纪实拍出的纪录片成了冗长的生活场景的无意义堆砌,导致纪录片创作的简单化、肤浅化和非审美化倾向;其二,随着纪实性纪录片在国际国内的频频获奖,客观纪实这一创作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而渐成惯性思维,纪实手法和客观风格几乎成为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全部,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纪录片审美风格的模式化、单一化。然而,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要求在作品的风格和观众的审美习惯之间不断地寻求一种张力,纪录片创作面临的困惑引起了纪录片研究者的思考,这种思考发端于北京广播学院的钟大年的一篇《纪实不是真实》,并由此引发了中国电视学界和业界的一场蔚为大观的关于纪实与真实的大讨论。这场讨论使我们认清了巴赞理论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使我们对纪录片的认知更为理性和清晰。
20世纪90年代风行中国纪录片界的纪实手法,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的西方"直接电影"中就已经非常流行。它之所以能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电视界产生轰动效应,与该时期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和社会审美思潮的变化有着深刻的联系。在80年代产生了《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成熟的作品,这种纪录片的创作模式在原有的手法和框架内很难再有大的突破和作为,它急需一种外力的冲击。
在20世纪90年代那场大讨论中,经过不同观点的交锋,"纪实不是真实"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普遍接受的观点。罗兰·巴尔特就摄影图像在广告中的运用所做的提示,同样适用于纪录片制作中日益强化的自然主义:"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悖论:技术越是促进信息(尤其是图像)的传播,那么它就越能提供把人为构想的含义假装成客观给定的含义的手段。"可见,技术和自然主义也可能掩盖人为的操纵。影像艺术,无论是长镜头还是蒙太奇,都是省略的艺术,这是由无限的现实时空和有限的屏幕时空的永恒二元对立决定的。有省略就有选择,省略什么选择什么承载了作者的主体意识和艺术情思。
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西方出现的"新纪录电影"观念对纪录片的真实性作了大胆而别开生面的理解,美国学者林达·威廉姆斯较早地在《没有记忆的镜子--真实、历史与新纪录电影》一文中,明确提出了"新纪录电影"概念并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单万里在《认识"新纪录电影"》一文中将新纪录电影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积极主张虚构;否定传统定义;关注历史问题;拥有大量观众。其中以主张虚构和否定传统纪录片定义最为关键。依照威廉姆斯的看法,"新纪录电影"之"新",简单地说就在于它肯定了被20世纪5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的"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极力否定的虚构手法,因此,新纪录电影也被称为"反真实电影"或"新真实电影"。
纪录片创作中的表现和故事片中的表现的差别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差别具体是什么呢?尽管纪录片的内涵始终变动不居,但是"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真实性是纪录片赖以存在的美学基础"可以说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命题。有的人将真实性视为纪录片主观表现的边界。但真实性其实是一个涵义非常丰富的概念,它可以进一步细分出不同的种类。比如任何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都讲究真实性。美术讲求造型、形体的正确透视比,小说讲求时代感和环境、细节的真实;电影要求既要有心理的可信性,又要有视觉的可信性;"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从来就是文艺评论家争论不休的问题。高尔基曾经说,从客观现实的总体中抽出它的基本意义,并用形象体现出来--这样我们就有了现实主义。由此可见,现实主义追求的是本质真实;而对于意识流方法来说,真实的具体内容就是对于生活的各种瞬间印象的固定化、永恒化。换言之,意识流方法追求的是心理真实、主观真实。因此有人把意识流方法叫做心理现实主义。
那么纪录片的真实性的特征是什么呢?它首先是指纪录片所表现的银幕真实与被表现的生活真实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这种真实性是一种内容上无假定意义的事实真实。纪录片的真实性是建构在表象真实与本质真实有机统一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点就构成了纪录片主观表现的最后边界。正因为如此,纪录片创作通常会强调声画素材的非虚构性,强调创作者要尊重客观现实的存在和发展方式,不人为地通过技巧为它创造引申意义,画面本来的内容就是客观现实具体情境的再现。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活动过程都以它固有的逻辑发展着。创作者只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去识别它,但是识别是主动的,识别就是发现,就是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原则下的选择和组织。正如纪录片大师弗拉哈迪所说:"必须以人类的眼光观察事物,而不是以昆虫的眼光。"纪录片也追求情节化、故事化的叙事策略,但是纪录片的情节,由于它特殊的表现对象和表现方法,与故事片的情节也有所不同。故事片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而纪录片的情节是生活矛盾产生和解决的反映。因此,它常常是简单的,局部相对完整的,具有某种冲突因素的生活内容。
如何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问题?
纪录片的真实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纪录片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以真实为基础的电影形式,它旨在记录真实世界中的事件、人物和文化。然而,纪录片制作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真实性,包括导演的选择、拍摄方式、剪辑和音乐等。一些人认为,纪录片必须完全忠实于真实世界,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虚构或夸张。他们认为导演应该尽可能客观地记录事件,以保持纪录片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其他人则认为,纪录片是一种艺术形式,导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操纵素材和结构来传达信息和情感。在这方面,导演的选择可能会影响纪录片的真实性,因为他们可能会选择强调某些事件或人物,或者省略其他事件或人物。此外,纪录片的真实性还受到拍摄方式的影响。例如,使用隐藏相机拍摄可以记录真实场景,但也会影响被拍摄对象的行为和情感。同样,使用演员或模拟场景可以增强纪录片的可视性和情感效果,但也会影响观众对纪录片真实性的看法。总的来说,纪录片的真实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许多因素。尽管如此,纪录片导演和制片人仍然致力于创造出忠实于真实世界的作品,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世界和人类。同时,观众也应该有批判性思维,观看纪录片时应该多思考、多质疑,从而更好地理解纪录片所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
纪录片的创作特色是什么?
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军山》。扩展资料:分类一、诗意型纪录片(Poetic Documentary)诗意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作为伊文思(JorisIvens)的《雨》(Rain)。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不强调叙事,不注重特定时空的营造,不强调连贯剪辑。它着力于节奏的创造,不同空间的并置,目的在于情绪、情调的传达。二、阐释型纪录片(Expository Documentary)阐述型纪录片也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在1990年代“新纪录运动”(这个概念是否成立或许依然存疑)之前的纪录片多属此类。这种纪录片宣传意图明确,创造者倚重解说词的力量说服观众接受自己的观点。形式上的典型特征是“上帝之声”(voice-of-God)、证据剪辑、全知视点等。三、观察型纪录片(Observational Documentary)观察型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其技术基础在于便携式摄影机和磁带摄像机的出现。这种纪录片放弃解说,放弃扮演,纪录片导演成了“墙壁上的苍蝇”(fly on the wall)。近年来中国出现很多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如段锦川的《八廓南街16号》、康健宁的《阴阳》等。这种纪录片长于现实世界的表达,但对于历史题材却难以处理。由于放弃了解说、字幕,影像的表达很容易流于冗长而沉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纪录片
关于炒股的电视和电影有哪些?
1、《大时代》(电视剧)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出品的时装商战剧,由韦家辉执导并监制,郑少秋、刘青云、刘松仁主演。该剧以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香港金融市场为背景,透过两个家庭,两代情仇,展现名利与人性的纠缠 。2、《坐庄》(电视剧)由戚健执导、李唯编剧,奚美娟、贾一平、王茜等人主演的反黑金融类电视剧,要讲述了刚毕业的研究生当上了操盘手,他渐渐屈服于金钱,出卖色相、陷害同仁,取代经理,然后设计出一个个骗局和赌局,在金融警察的打击下,走向灭亡。3、《绝对打击》(电视剧)陈宝国、宋春丽二巨星再联手,倾心打造年度精彩大戏。错综复杂的生活,变幻莫测的人生,感情、金钱、事业、家庭,使人们迷失在这个变化无穷的世界中。4、《股疯》(电影)香港艺能电影有限公司、潇湘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的喜剧影片,由李国立执导,潘虹、刘青云领衔主演,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全民炒股,公共汽车售票员范莉决心靠股市改变生活,结果令自己和周围的人都陷入疯狂热潮的故事。5、《华尔街之狼》(电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一部喜剧片,讲述了华尔街传奇人物乔丹·贝尔福特的故事,这位股票经纪人曾在三分钟内赚取1200万美元,31岁时就拥有亿万家产。影片根据乔丹的个人回忆录改编,讲述了他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发家生涯以及迷失于性和毒品的沉沦生活。6、《夺命金》(电影)由杜琪峰导演,由任贤齐、刘青云及何韵诗主演的一部犯罪题材电影。该片讲述了3名身份地位各不相同的人物,他们的生活原本没有交集,但出于各自原因3人都需要大笔资金,一笔失窃巨款的出现让3人不得不进行艰难抉择。
韩国电影<捉奸侦探>,我看了两遍也没看懂:
捉奸侦探剧情简介:业余时间经营侦探事业的警察(朴熙顺饰)一日接受了一位美艳女人秀珍(朴诗妍饰)的业务请求,拜托他调查自己的丈夫出轨的事迹并要求他拿到现场证据。没想到就在朴熙顺跑到现场时,却发现“秀珍”的丈夫死于非命,自己也成为了犯罪嫌疑人。于是为了洗刷自己的污名并抓到真凶,朴熙顺开始和蛇蝎美人朴诗妍展开一场智能对决。扩展资料:捉奸侦探幕后花絮:1、朴诗妍在开机后发现多了一场本来剧本上没有的裸戏,为此她和导演金亨俊闹得很不愉快,但朴熙顺及时和她做了多次沟通,并站在她的立场和导演争取了很多,最终令这场颇有争议的戏顺利拍完。2、片中一场扭转男女主人公情感走向的吻戏在雨中拍摄,为了调整紧张情绪,朴诗妍在片场疯狂进食,朴熙顺却用禁食酝酿情绪。3、姜志燮由于在节目中展现了自己健美的身材和腹肌而被剧组选中出演健身教练一角。4、影片原名《女人香》,因与金善雅主演的剧集同名,后改为《等待出轨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