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品势口令
跆拳道品势口令 在跆拳道品势比赛中裁剪的口令是怎样的?不要说业余练习者,很多跆拳道教练也未必全了解。一起来看看: 跆拳道品势裁判口令: 出场 立正 敬礼 准备 开始 恢复 打分 跆拳道品势比赛: 跆拳道品势比赛规则中的.评分方法与裁判员的判分标准是相通的,总分为10分,由三个部分组成,具体的比赛计分、扣分方法如下: 一、总分为10分 二、分数组成 (一)准确度 1、基本分数为5分 2、扣分点 (1)在完成品势的过程中,出现细小失误时每次扣0.1分; (2)在完成品势的过程中,出现明显错误时每次扣0.5分。 (二)熟练度 1、基本分数为3分 2、扣分点 (1)动作幅度、平衡性、动作速度及力量在比赛中出现细小失误时每次扣0.1分; (2)动作幅度、平衡性、动作速度及力量在比赛中出现明显错误时每次扣0.5分。 (三)表现力 1、基本分数为2分 2、扣分点 (1)比赛中动作的刚柔、缓急、节奏以及气势不能够明确地表现出来时每次失误扣0.1分; (2)比赛中动作的刚柔、缓急、节奏以及气势不能够明确地表现出来并出现严重错误时每次扣0.5分。 ;
跆拳道品势比赛规则:裁判员判分标准
下面我介绍的跆拳道品势比赛规则是运动员最关心的部分,主要讲跆拳道品势比赛裁判员的判分标准,包括对基本姿势、站姿、格挡动作的判分标准。参加跆拳道品势比赛的运动员对此内容一定要详细了解,这样才能在比赛中有更规范的动作,拿到更高的分数。 一、基本姿势 (一)准备姿势: 规定动作:--手掌伸直,从丹田开始慢慢向上握拳到胸口,然后向下旋转到丹田; --动作完成后,拳和拳的距离是一立拳距离,拳和道带的距离是一拳距离; --腕关节伸直;--双脚自一开始动作起成平行步,两脚掌全着地。 扣分事项:--握拳后向上做动作或从胸口开始时; --动作进行或完成后肘关节向上翘起时; --动作完成后拳和拳的距离不标准时; --腕关节弯曲时; --在开始动作至完成的动作过程中伴随着后脚跟的抬动。 (二)还原姿势: 规定动作:--手掌伸直,从丹田开始慢慢向上握拳到胸口,然后向下旋转到丹田; --动作完成后,拳和拳的距离是一立拳距离,拳和道带的距离是一拳距离; --腕关节伸直; --双脚自一开始动作起成平行步,两脚掌全着地; --还原旋转时,利用前脚掌旋转。 扣分事项:--握拳后向上做动作或从胸口开始时; --动作进行或完成后肘关节向上翘起时; --动作完成后拳和拳的距离不标准时; --腕关节弯曲时; --在开始动作至完成的动作过程中伴随着后脚跟的抬动; --还原旋转时利用脚后跟或整个脚掌旋转时。 二、站势 (一)并步(立正姿势) 规定动作:--前脚尖向前方,双脚并拢; --双腿膝关节伸直。 扣分事项:--前脚尖向左或向右时; --双脚没有并拢时; --膝关节弯曲时。 (二)并排步(平行步) 规定动作:--脚内侧平行,前脚尖向正前方; --双脚内侧间隔宽度为一脚长宽度; --双腿膝关节伸直。 扣分事项:--前脚尖向左或向右时; --双脚内侧过宽或过窄时; --膝关节弯曲时。 (三)左、右站势(丁字步) 规定动作:--左脚或右脚向外侧旋转90°; --双脚跟距离为一脚长距离; --双腿膝关节伸直。 扣分事项:--双脚外侧不形成90°时; --双脚内侧间隔过多或过少时; --双腿膝关节弯曲时。 (四)走步(前行步) 规定动作:--自然走步停顿时的动作; --双脚内侧间隔为一脚长宽度; --前脚尖向正前方,后脚尖向正前方形成30°角。 扣分事项:--前脚尖向左或向右时; --双脚内侧过宽或过窄时; --后脚尖角度大于30°角时。 (五)马步 规定动作:--脚内侧平行,前脚尖指向正前方; --双脚内侧间隔为两脚长距离; --双腿膝关节弯曲,低头向下看时形成一条直线。 扣分事项:--前脚尖向左或向右时; --双腿内侧过宽或过窄时; --动作完成后,身体的重心向前或向后倾斜时。 (六)弓步 规定动作:--双脚间隔为两脚至两脚半距离,两脚掌内侧间的平行间隔为一拳距离; --前脚尖向正前方,后脚尖向下前方自然形成30°角; --低头向下看时,前腿膝关节与前脚尖形成一条直线; --身体重心的2/3放在前腿,后腿膝关节伸直。 扣分事项:--步法过宽或过窄,前后脚左右交叉时; --后腿膝关节弯曲或脚后跟翘起时; --身体重心过多向前或向后时。 (七)三七步 规定动作:--双脚内侧和膝关节形成90°角,两脚间间隔为两脚距离; --身体重心的70%在后腿,30%在前腿; --动作完成后前腿的小腿与大腿的角度为100°--110°。 扣分事项:--前后脚的角度或宽度,过宽或过窄时; --身体的重心向前或向后倾斜时; --臀部向后翘起,前腿弯曲的角度过宽或过窄时; --后腿膝关节向内或向外时。 (八)虎步 规定动作:--前脚后跟对着后脚尖; --身体重心的90%—100%放在后脚。 --后脚尖向正前方形成30°角; --前脚尖轻轻点地; --动作完成后,后退的大腿与小腿的角度为100—110°。 扣分事项:--前后脚的角度或宽度,过宽或过窄时; --身体的重心过于向前或向后倾斜时; --后腿弯曲的角度过宽或过窄时; --后脚尖角度大于时; --臀部过于向后翘起时。 (九)前、后交叉步 规定动作:--双脚间隔距离为一拳距离; --交叉时,利用支撑腿的前脚掌旋转交叉; --身体重心的90%—100%放在交叉腿上; --动作完成后双腿的膝关节分开一拳宽度; --后脚的脚后跟向上翘起,放在前脚外侧的中心点后; --重心脚向交叉方向自然成30°角,支撑脚与重心脚间成90°。 扣分事项:--双脚的距离过宽或过窄时; --交叉时支撑脚不旋转或脚后跟向下时; --动作完成后双腿膝关节并拢时。 (十)独立步 规定动作:--支撑脚的前脚尖和膝关节向正前方; --支撑腿弯曲,大腿和小腿的角度为100—110°; --提膝的膝关节向正前方,脚内侧紧贴支撑腿的膝关节。 扣分事项:--支撑腿膝关节或前脚尖向外或向内时; --大腿和小腿的角度过宽或过窄时; --提膝的脚内侧不紧贴支撑腿膝关节内侧时; --提膝的膝关节向外或向内时。 (十一)鹤立步 规定动作:--支撑脚的前脚尖和膝关节向正前方; --支撑腿弯曲,大腿和小腿的角度为100—110; --提膝的膝关节向正前方,脚勾于支撑腿的膝弯处;扣分事项: --支撑腿膝关节或前脚尖向外或向内时; --大腿和小腿的角度过宽或过窄时; --提膝的膝关节向外或向内时。 三、格挡 (一)下格挡 起始动作:--辅助手自然伸直至胸腹间位置,拳心向下; --格挡手放在辅助手一侧的肩部,拳心向脸部。手臂放松弯曲轻贴于胸部; --双臂的腕关节伸直。 规定动作:--动作完成后,格挡的手臂与大腿相距两个立拳或一立掌距离; --格挡手臂在大腿的正前方,拳心向大腿,腕关节伸直; --辅助手臂随动作过程放松收回,再抱拳于腰; --肩与正前方自然形成30°角; --格挡动作与步法同时结束。 扣分事项:--格挡手臂的起点没有从肩部开始或拳心向下时; --格挡时辅助手臂没有伸直或手臂过高时; --动作完成后,格挡的手臂在大腿的左侧或右侧。 (二)中内格挡 起始动作:--拳握紧于体侧,拳心向外,肘关节放松下垂; --辅助手臂自然伸直到胸部高度; --高度的规定是不超过耳跟。 规定动作:--格挡的拳到人体的中心线; --格挡动作完成后,拳与肩部同高; --格挡动作完成后,手臂的角度为90-120°; --辅助手臂自然回收抱拳于腰。 扣分事项:--格挡的拳没有到人体的中心线或超过时; --格挡的高度比肩高或低时; --格挡手臂的腕部没有伸直时。 (三)中外格挡(外腕) 起始动作:--辅助手臂自然弯曲,拳心向下放于胸前; --格挡手拳心向上,放于髋关节处。 规定动作:--格挡手臂从髋关节开始,然后经过肩部时拳心向内; --动作完成后,格挡手臂的拳心向外; --格挡手臂的外侧线不能超出肩部的外侧; --格挡手臂的角度是90-120°; --辅助手臂自然收回抱拳于腰。 扣分事项:--格挡的手臂于肩部外侧偏内或偏外时; --格挡的高度不准确时。 (四)中外格挡(内腕) 起始动作:--辅助手臂自然弯曲,拳心向下放于胸前; --格挡手拳心向下,放于髋关节处。 规定动作:--格挡手臂从髋关节开始,然后经过肩部时拳心向外; --动作完成后,格挡手臂的拳心向内; --格挡手臂的外侧线不能超出肩部的外侧; --格挡手臂的角度是90-120°; --辅助手臂自然收回抱拳于腰。 扣分事项:--格挡的手臂于肩部外侧偏内或偏外时; --格挡的高度不准确时。 (五)上格挡 起始动作:--右上格挡时,右臂入在左髋关节外,拳心向上; --辅助手臂弯曲放在右肩部拳心向外。 规定动作:--格挡手臂的腕部到人体中心线; --格挡手臂与前额相隔一拳距离; --格挡手臂与前额高度相隔一拳距离; --肘关节轻微弯曲,腕关节伸直。 扣分事项:--格挡手臂起点动作从丹田或以上位置开始时; --格挡完成后,格挡的手臂形成45°角。 (六)双手刀中位格挡 起始动作:--左侧手刀格挡时,左手放在中髋关节处,掌心向上; --辅助的手臂展开120°,手尖与肩部同高,掌心向外,腕部伸直。 规定动作:--动作完成后,格挡手的掌心向外,腕部伸直; --格挡手臂的角度是90-120°; --格挡的手尖与肩部同高; --格挡的手刀经过右肩部; --辅助手臂的掌心向上与胸口同高,掌心与胸口间隔是一立掌距离。 扣分事项:--手刀直接从髋关节格挡时; --手刀起始动作比肩部高或低时; --手刀的手尖比肩部高或低时; --双臂肘关节向外翘起时。 (七)单手刀中位格挡 起始动作:--左侧手刀格挡时,左手放在中髋关节处,掌心向上; --辅助的手臂弯曲,握拳放在左肩部,拳心向外。 规定动作:--动作完成后,格挡手的掌心向外,腕部伸直; --格挡的手尖与肩部同高,手臂的角度是90-120°; --辅助手自然收回抱拳于腰。 扣分事项:--格挡的手臂肘关节向外翘起时; --格挡的手臂腕关节弯曲时; --格挡的手刀比肩部高或低时。 (八)山型格挡 起始动作:--左臂从右髋关节处开始,拳心向下; --右拳心向外与耳部同高,肘关节放松下垂。 规定动作:--格挡时,交叉格挡要经过面部; --动作完成后,双臂与身体的角度约为90°,腕部与耳部同高。 扣分事项:--格挡的高度与角度不准确时; --格挡时不经过面部而直接格挡时。 (九)分势山型格挡 起始动作:--双拳心向下,双脚开始交叉; --双拳经过面部时交叉格挡。 规定动作:--格挡时,交叉格挡要经过面部; --动作完成后,双臂与身体的角度约为90°,腕部与耳部同高。 扣分事项:--格挡的高度与角度不准确时; --格挡时不经过面部而直接格挡时。 (十)拳或手刀双手格挡 起始动作:--双掌或拳向放在胸腹部高度; --原则上,那个腿有动作,那边的手臂放在外面; --如果是连续交叉格挡的动作,第二动作则与第一动作手臂位置的摆放相反。 规定动作:--双臂交叉为上臂相交; --格挡完成后,其标准按各种单个的技术标准评定。 扣分事项:--相交的手臂放置错误时; --格挡完成后,其技术标准错误时。 (十一)双手下格挡 起始动作:--从髋关节开始; --原则上,那个腿有动作,那边的手臂放在外面; --双臂肘关节放松弯曲。 规定动作:--动作完成后,双臂小臂形成“X”形状,双拳心向左右; --大腿与手臂交叉点距离为两立拳或一立掌距离;--肘关节轻微弯曲,腕关节伸直。 扣分事项:--格挡手臂起点动作从丹田开始或高于髋关节时; --动作完成后向左或向右,过宽或过窄时; --双臂交叉点不是小臂时。 (十二)外山型格挡 起始动作:--一臂作下格挡开始动作,另一臂作内腕外格挡开始动作; --双臂自然轻贴身体。 规定动作:--双臂同时快速交叉完成动作; --动作完成后,内腕外格挡手与身体的角度为90°,腕部与耳部同高。 扣分事项:--格挡的手臂高度不准确时; --格挡时慢慢进行时; --双臂动作不同步时。 (十三)金刚格挡 起始动作:--一臂以下格挡的起始动作放于肩部,另一臂以上格挡的起始动作放于髂部;--双臂自然放松贴于身体。 规定动作:--格挡时全身体用力; --双臂同时完成格挡动作; --缓慢格挡技术时,节奏是6-8秒。 扣分事项:--双臂没有同时同步完成动作; --动作过于缓慢时; --各格挡手不符合技术动作标准时。 (十四)单手掌中位内格挡(抵掌) 起始动作:--格挡手臂展开120°,手尖与耳部同高,掌心向外,腕部伸直; --辅助手自然伸直握拳。 规定动作:--腕部伸直,拍击于胸口的人体正中线。 扣分事项:--格挡的手掌腕部弯曲时,手臂肘关节翘起时; --不是弧线拍击而是直线推击或向下压时; --格挡手掌掌心向下时。 四、击 (一)正拳击 规定动作:--以攻击方法分类:直拳攻击,反拳攻击,立拳攻击; --以攻击目标分类:上(人中部位)、中(胸口剑突)、下(下腹部)段攻击; --以方向分类:侧拳、锤拳、旋转拳、钩拳。 扣分事项:--腕关节弯曲; --利用反作用力出拳,动作幅度过大或过少。 (二)直拳侧击 规定动作:--攻击的部位是胸口; --攻击的路线是从髋关节到心胸旋转攻击; --动作完成后侧击的高度与胸口同高。 扣分事项:--击打时肘关节翘起; --动作完成后拳的高度、路线不准确时; --动作完成攻击的部位、高度不准确时; --上身向攻击方向倾斜时。 (三)双仰正拳击 规定动作:--双拳从双髋关节处开始,拳心向下; --动作路线是斜上旋转击。 扣分事项:--起点时拳心向上; --向下或水平击打时。 (四)贯指刺击 规定动作:--刺的部位是胸口; --腕部伸直,手掌立起,五指并拢; --身体中正,辅助的手背放在进攻手臂的肘关节处,掌心向下; --攻击手与辅助手同时同步完成动作。 扣分事项:--动作完成后高度不准确时; --身体重心向前倾斜时; --腕部或手掌向下或向上时; --双手不是同时同步完成动作时。 五、打 (一)背拳前击 规定动作:--从髋关节开始,拳心向下; --经过下颌,高度是人中,腕部要伸直; --攻击手贴于身体。 扣分事项:--从胸口开始时; --高度不准确时; --攻击手不是贴近身体时。 (二)背拳侧击 规定动作:--从肩部开始,拳心向内; --攻击路线是直线攻击。 扣分事项:--从胸口开始时; --肘关节向上翘起时。 (三)下锤拳 规定动作:--从髋关节开始,拳心向下; --攻击的拳经过前额; --动作完成后拳心向左或向右; 扣分事项:--从胸口开始时; --高度不准确时; --锤拳从侧面攻打时。 (四)双肘侧击 规定动作:--双拳拳心向下,手臂左右交叉,动作向那个方向移动,那边的手臂在外; --手臂与胸口同高; --动作完成后,肘关节与胸口同高; --拳和拳间隔三拳距离。 扣分事项:--手臂在胸口交叉时; --动作完成后,肘关节比胸口高或低时; --拳和拳间相隔过宽或过窄。 (五)旋肘前击 规定动作:--攻击手臂的拳从髋关节开始,拳心向下; --辅助手臂放松伸直;--攻击路线是向斜上45°角; --动作完成后,辅助手掌心顶于攻击肘拳面,手指伸直或收回抱拳。 扣分事项:--起点时从胸口开始; --攻击的肘过左或过右时。 (六)横肘拍击 规定动作:--攻击手臂的拳从髋关节开始; --辅助手臂轻握拳放松伸直; --攻击路线为横向击打,攻击肘至目标时,辅助手同时张开拍击于掌心; --动作完成后,肘尖拍击于辅助手掌心,手指伸直。 扣分事项:--起点时从胸口开始; --辅助手的拳过早张开; --拍击后手指没有伸直。 六、踢 (一)前踢 规定动作:--在标准的准备动作下,后腿的小腿放松夹紧,膝关节向正前方提起至胸腹间; --绷直脚背,勾起脚趾,直线以前脚掌踢击; --前踢时,双拳抬起放在胸口,身体中正,支撑腿伸直; --前踢腿法完成后迅速收小腿,保持膝关节高度后再迅速收腿; --前踢的标准高度是头部。 扣分事项:--踢腿像抬腿时; --踢腿时脚尖没有勾起时; --踢腿后不收回小腿而是直接落地时。 (二)横踢(旋踢) 规定动作:--在标准的准备动作下,后腿的小腿放松夹紧,膝关节向正前方提起至胸腹间; --踢腿时小腿向正前方成45°角; --踢腿时,双拳抬起放在胸口,身体中正,支撑腿伸直; --踢腿的高度为头部,视线从攻击腿侧肩部向上望,勾起脚趾以前脚掌踢击; --前踢腿法完成后迅速收小腿,保持膝关节高度后再迅速收腿。 扣分事项:--踢腿像抬腿时; --踢腿时脚尖没有勾起时; --踢腿后不收回小腿而是直接落地时。 (三)侧踢 规定动作:--在标准的准备动作下,后腿的小腿放松夹紧,提膝到胸腹高度,脚跟对准目标; --身体中正,支撑腿伸直; --踢腿时脚后跟、髋关节、肩部和头部在同一平面上,脚趾斜指地面; --踢腿时双拳放在胸口,侧踢的高度是头部; --侧踢腿法完成后迅速收腿,回到原位。 扣分事项:--踢腿像推踢时; --踢腿时踝关节伸直或仅轻微弯曲时; --重心不稳定时; --踢腿后不收回,大腿直接向下落地时。
去角质凝胶怎么用?
角质层是皮肤最外层的组织,也是起到保护作用的组织,角质层缺水就会使角质层过厚,这样一来就阻挡了肌肤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女性朋友觉得自己每天都在护肤,可是效果却不明显的原因,所以定期去角质是非常关键的,就需要使用去角质凝胶了。1、正确用法第一步:彻底清洁脸部:洗脸是护肤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基础步骤,洗脸能够将最表层的污垢清理干净,这样需要被去除的角质就可以“浮”上来了,同时洗脸也是软胶角质的一个重要步骤。第二步:选择适合的去角质凝胶:去角质的产品有很多种,但是无论是哪种产品,大家在使用时都要注意手法要轻柔,如果皮肤比较年轻应使用温和不刺激的去角质凝胶。第三部:使用深层清洁面膜:这一步骤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注意使用次数不宜过多,每周使用两次即可,如果使用次数过多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伤害。第四部:使用爽肤水、柔肤水、收敛水或者保湿水:在去角质后要涂抹水,谁能够锁住水分、镇静、收缩毛孔,使用之后霜类的护肤皮也更容易吸收。2、去角质产品推荐1.嘉媚_洋甘菊去角质凝胶:柔和对皮肤刺激较小,软化角质层。2.姬芮ZA真皙美白去角质霜。3.伊夫圣罗兰无颗粒去角质凝胶:酵素去角质,适合敏感肤质,皮肤比较薄的。4.佰草集脸部去角质磨砂_哩:所含的中草药精华,温和而不油腻。5.雅芳甜心磨砂膏:颗粒细小,几乎感觉不出来。6.相宜本草去死皮膏:清爽的_喱,适合油性肌肤,能软化表皮角质。7.菲诗浪漫莲花去角质_喱:适合皮肤非常薄的能看血丝的,而且很容易过敏的人使用,没有刺激而保湿能力也好。8.阿芙玫瑰面部按摩香膏:含有一种荷荷巴油和保加利亚野生的玫瑰精华。9.伊丽莎白雅顿绿茶去角质霜:不含皂液成分,而富含精致和柔滑泡沫,同时不破坏肌肤天然油脂保护膜。10.香奈儿光采磨砂凝胶:质地和香气都很清爽,里面含有的成份能温和地去除肌肤的老化角质。3、去角质的方法首先讲讲对于脸部去角质的方法。先要了解自己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皮肤,如果是干性或敏感性的皮肤,不需要特别的去角质都没什么关系,如果想弄的话,记得选择温和的产品去角质,大约1~2周做一次就可以了。对于油性皮肤的人,特别是夏天容易出油,角质产生的速度会比中、干性的人要快点,一周大约可做1~2次。如果是混合性皮肤的话,较油的T字和下巴的部分可根据油性皮肤的方法来处理,较干的两颊就按照皮肤缺水来处理。就保养的步骤来说,先清洁脸部在去角质,而且在脸蛋还有水分的情况进行去角质。力度一定要轻柔,用画小圆的方式慢慢揉,每个部位大约7~10下。去完角质后就用清水洗干净,记得注意再保养。若是敏感性肌肤,保湿之前涂一些助舒缓的水。另外,颈部去角质的方法和产品与脸部差不多。当然对于身体去角质的方法,先得明白力道也要以轻柔为准,身体面积大,如手肘、膝盖、脚底等较为粗厚的部位用干敷的方式的方式,其他部位用湿敷方式去角质。身体去角质的方法是采取由下往上的方式,从脚底、脚跟和脚踝一直往上到躯干,大面积处就画大圆,小面积处就画小圆的,力道一定要轻柔。定期的去角质能够加强新陈代谢,使你的肌肤看起来更加光滑。
去角质凝胶的原理
去角质凝胶的原理是去角质凝胶里面含有水杨酸、蛋白酶等化学物质,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达到去除肌肤表面废弃角质的目的,一般去角质凝胶含有轻微的酒精含量,敏感肌最好不要使用,避免产生肌肤问题。
去角质凝胶比较温和,除了敏感肌尽量不用之外,适用于中性肌肤、干性肌肤、油性肌肤,去角质凝胶去角质的原理和磨砂膏类似,里面含有的化学成分可以温和的将废弃角质软化,这样一来,老化的角质便会脱落。
角质是角质层的重要组成物质,它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饱和度很高的脂肪酸类的聚合物,废弃的角质会阻碍肌肤的正常呼吸,一旦角质层变得非常厚,护肤品不能很好的渗透到肌肤里面,同时还会引发痘痘、粉刺等肌肤问题。
油性肌肤可以每半个月使用一次去角质凝胶,一般嘴角、鼻翼等位置比较黑,蘸取黄豆粒大小的去角质凝胶涂抹在鼻翼、嘴角等位置,轻轻揉搓一遍,然后用温水冲掉,0有明显的美白效果!干性肌肤一个月使用一次去角质凝胶,避免过度刺激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