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即地狱

时间:2024-10-22 06:23:21编辑:揭秘君

他人即地狱深度解析

《他人即地狱》是根据韩国网漫《惊悚考试院》改编的一部惊悚悬疑剧。主角们住在一个叫做“伊甸考试院”的地方,虽然名为“伊甸”,住在这里的人却奇奇怪怪,整个考试院也处处充满着地狱气息。到底是人制造了这个“地狱”,还是“地狱”一步步吞噬了一个人?短短十集剧情,导演向我们一步步揭露了答案。而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普通”给了一切“不普通”最好的伪装,我们也经常因为被“普通”的外表欺骗而活在蒙昧之下。就像最开始看这部剧时,住在伊甸考试院里的人看起来都像“普通人”。他们完美的用“普通”伪装了自己的“不普通”,巧妙的是,导演在后期剧情的发展中,通过不断强化这种“不普通”,突出了“他人即地狱”的主题,也强调了“他人”也是普通人的现实观点。

他人即地狱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我们所有人都活在一种既跟别人相互依赖又跟别人相互碾轧的社会关系之中。他人即地狱,这句话出自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戏剧《禁闭》,讲述的是三个亡灵之间互相猜忌、互相隐瞒、互相戒备、互相折磨的荒诞故事。这句话看起来玄乎,其实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亨利·克劳德博士在《他人的力量》中将人与人的关系分成了四种:第一,孤立的、未连接的。第二,坏的、负面的连接。第三,看上去美好、实际上虚伪的连接。第四,真正的、受益的连接。除了第一种彻底的孤立,大多时候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都处在二和三之间,也就是令人不舒服的却又不得不接受的社交关系。1965年,萨特在为《禁闭》制作录音时,对“他人即地狱”做了全面的阐释。他的阐释包含了下面几层涵义:如果你与他人的关系被扭曲而恶化,那么他人只能够是地狱;如果别人认为你是什么样,你就按什么样生活,那么他人也是你的地狱。如果你囿于一系列陈规定见为之痛苦却不设法加以改变,你就犹如生活在精神地狱中的活死人;如果你有自由去砸碎外在的禁锢而不付诸行动,你就是自由地将自己置于地狱中。他补充说,他人是重要的,自我只能通过他人来认识自己,甚至只有通过与他人发生黑格尔式的“主奴之争”才获得被承认的感觉。萨特想提出的警告只是:如果自我和他人的关系恶化,自我过于依附于他人的评价,就会导致“他人即地狱”。就家庭对童年的影响而言,“他人”(家庭)的影响是重要的,“他人”比自我更重要,他人决定了自我;但是,从童年对个人的终身影响而言,自我比他人更重要,人的自我意识(童年)决定人的一生。人到中年之后,他不得不面对社会中的他人,不得不接受“社会化”的规训,但是,无论社会中的他人如何强势,个人依然只听从自己在童年已经形成的自我意识。

“他人即地狱”的三层意蕴

 首先,“他人即地狱”这句话不是出自宗教语言里的话,而是一个著名的哲学论断。来自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一部戏剧中,名叫《禁闭》。不过至今关于这个论断没有标准解释。






下面就自己的体悟来阐释下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我认为“他人即地狱”包含三层意蕴,具体分析如下。

(1)个体如果不能与他者和睦相处而导致与他人关系的紧张,将承受他人反作用给你的漠视、不理解、不帮助。从这个意义层面上而言,他人就是你的地狱。所以,自己不作恶,不没有原则地伤害他人,遇事能够适当地站在他人角度考虑,这样就会避免他人成为你的地狱。






(2)个体如果不能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判断,那他人的评价就会使你心神大乱,如坐针毡,严重者会成为取悦他人的小丑。时刻在意和紧张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会陷入精神地狱中,因为以他人的看法和目光为自己行动的标杆,作为评判自我的唯一标准,会丧失自我的主体性,沦为没有独立思想的提线木偶。所以,不依赖于他人的评价,而注意自省内察才能正确认识自己,从而超越自我,避免他人即地狱的现象反复出现。当然他者的评价也需要纳入评价自我的框架中的。一方面,个体的思想总有局限性,站在局外的旁观者或许有时会提出更好的建议;另一方面,他人是评价自我的重要参考系,通过他人对自己言语或行为的反应来反思自己的行为言语中的不妥之处是有必要的。万物都是相对的,没有他者这个参照系,个体的主体性也无从谈起。

前两个层面分别是从个体对他者主动施加言语行为和从他者对自己主动施加言语行为来谈的。前一层面,他者是被动承受者,是客体;而后一层面,他者是主动施加者。

(3)个体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那么你就是你自己的地狱。这个层面是从个体这一对象出发,个体要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如果将失败归因于他人和社会,看不到自身的原因,会屡扑屡败。所以,要严肃对待自己,学会适时改变自己,克制自己动物性过度享乐的一面。

最后,总结一下,“他人即地狱”这句论断并非强调人与人的敌对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时刻都是紧张的、冲突的、不融洽的,而是强调人只有通过自我选择才能获取自由。存在主义哲学流派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先于存在,譬如,斧头和剪刀的性质是先规定好了,再根据设计图来进行制作,而人不一样,人只有先存在,进行不断的选择和尝试才能确定自己的定位,“本质”是在一系列的“选择”中塑造出来的,只有在你选择的基础上不断的行动才能探索出属于你自己的路。

故而,我从“他人即地狱”这句论断中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人要学会进行自我选择和思考,保持适当的孤独,一定程度上远离人群。寄希望于他人的理解和帮助不是最佳的自我成长的方式。稍微过度一点,便会陷入精神的深渊中而埋葬自我意识,跌落痛苦的悬崖中而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相信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人际交往中想试图隐藏真实而脆弱的自己,戴上他人喜闻乐见的面具,却渴望有人能够理解内心深处那个真正的自我。这两者不可调和的矛盾,往往只能促使自己的演技愈加娴熟,表演得愈加精致。最后,陷入痛苦的人将他人变成了自己的地狱。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卡尔维洛的《树上的男爵》一书,这本书的主人公我觉得是真正有着自己独特想法的人,一辈子生活在树上,但不是厌世或者故作神秘,而是内心坚信只有远离人群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他是这样想的,也很好的做到了,很了不起的一个人。


上一篇:室外天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