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第一所心理实验室的是谁
1879年现代心理学建立。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自此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79年心理学家冯特于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正式诞生。之所以将其称为科学心理学,是因为冯特在吸收了当时的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成就之后,主张以实验的方式来研究人类的意识,即通过分析意识经验的内容来探求其结构与规律。此外冯特所著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也使得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独立宣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冯特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个体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个体心理学即所谓的实验心理学,研究人的意识过程;民族心理学即早期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的高级精神过程。由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复杂繁琐,且非教招考试重要内容,故此处主要介绍个体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上述内容已经介绍了心理学和物理学都研究的是个体的经验,因此冯特认为心理学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都可使用实验的方式来进行研究。而他的创举便是在实验法的基础上结合了内省法。所谓内省,是指通过个体对自身内心活动的观察、体验和描述来研究心理活动的方法。冯特认为单纯的内省法是非科学的,不受实验操纵的,因此他提出了实验内省法。即在可重复、规范标准的实验室情境中,要求被试用简单的、确定的答案来反应,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心理研究的可操纵性和稳定性。
建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年代为
北京大学心理学实验室,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17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建立。1931年迁入理学院。是中国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历史悠久,但在长期封建统治下,缺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包括西方心理学开始传入中国。早期传入的西方心理学不过是西方哲学的一个分支,或称哲学的心理学。中国第一个留美毕业的学者容闳于1847年在美国学习的心理学课目,以及国内于1889年颜永京译出J·海文著的《心灵学》(Mental Philosophy,1857年)都还属于哲学的心理学。随着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的发展,19世纪后期,西方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一般认为W·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879年)标志科学心理学的正式独立。新的科学心理学也很快传入中国。外国教会在中国设立的一些大学在20世纪初的头几年就采用冯特的学生E·B·铁钦纳编的《实验心理学》及美国W·詹姆斯的心理学著作为教材。1901年~1905年,清政府迫于形势,废科举、办学堂、推行“新政”之后,心理学的传播更加扩泛,成为师范学堂的一门新课程。当时还编译出版了多种教材和日籍教师的讲义等。王国维从英文版重译丹麦H·霍夫丁的《心理学概论》(1907年中文第一版),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辛亥革命(1911年)后出版的心理学教材更多,其中陈大齐的《心理学大纲》(1918年)是中国自编的最早的大学丛书之一,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冯特时代心理学的主要成果和科学水平。扩展资料主要研究工作 这个时期已开始广泛开展基础研究(包括生理心理、心理过程、发展心理、比较心理),并取得一定成果。应用方面的研究,尤其是教育心理方面的研究开展得更为广泛,而且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也有少量的医学心理和工业心理的研究。在生理心理方面,有蔡翘、卢于道等关于大脑结构与功能,蔡乐生等关于营养药物与心理,汪敬熙等关于内分泌、皮电、脑电与行为的关系等的研究。在基本心理过程方面,研究得较多的是视知觉,其中包括沈有乾等的汉字知觉,还有图形知觉与错觉、陆志韦、程廼颐等的学习、记忆及思维等。在发展心理方面,有陈鹤琴等的儿童个案观察,孙国华等对新生儿心理特点的实验,黄翼等对儿童思维特点的研究。在心理测验方面,结合当时实际需要还修订了比奈-西蒙量表(陆志韦,吴天敏)、墨跋量表和画人测验(萧孝嵘)。在比较心理方面,郭任远等对鸡胚胎行为发生的实验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教育心理方面,对语文心理中汉字问题的研究具有中国特色并取得显著成果。刘廷芳、周先庚、艾伟等分别对汉字字形结构、排列方式(竖排与横排)、阅读与理解、音形义的相互作用、常用字的筛选等进行过细致的实验与调查研究,并就汉字的简化与改革从心理学方面提供了不少科学依据。对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心理和学习心理、中小学生的个性品德等也进行了研究。智力测验和学科测验得到广泛应用,全国编制各种测验达40~50种。在医学心理方面,初期主要是介绍西方关于变态心理、心理治疗和心理卫生的资料,后期才出版了中国大学的有关用书(章颐年等),并开展了若干心理卫生门诊和心理咨询工作,在临床上有时也应用暗示和催眠。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中国虽有一定影响,但当时西医在中国并不普及,精神病院更是凤毛麟角,中医有自己的传统观念,因此这一学说在医疗上的应用不多。当时工业心理学尚处于萌芽状态,除介绍西方一些资料、进行几种职业测验和技能测验外,周先庚、陈立等还在机械业(北京南口)和纺织业(江苏南通)进行过关于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初步研究。理论观点 20~30年代,西方相继出现许多心理学派,各家学说竞相争鸣。因此,继冯特的心理学之后,机能主义、行为主义、弗洛伊德学派、格式塔学派的一些主要著作也先后传入中国。其中,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较大,郭任远就是著名的行为主义者,他进行了有独创性的实验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见解,发表论著试图以“行为学”来替代心理学,认为“行为学的使命就是把心理学机械化、具体化、实验化、物理化和生物学化”(1931年)。这在当时虽反映了他要求摆脱唯心论哲学的羁绊,使心理学成为一门严格科学的思想,但由于他认为世界上存在的只有物质,只有原子和电子,完全否定精神和意识,并进一步把心理学归结为物理的科学,致使他陷入了机械唯物论。行为学派以外的其余学派(包括冯特派)都重自然科学而贬斥哲学,事实上他们的理论观点归根到底都没有摆脱旧哲学的窠臼。20年代末,潘菽、高觉敷等开始介绍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思想的苏联心理学。30年代后期,郭一岑、阮镜清以及曹日昌、刘泽如等也都先后提倡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建立新的心理学。但这种努力在当时并未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