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

时间:2024-10-06 18:35:25编辑:揭秘君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科学的基础。   二、生物科学的新成就:   1、试管婴儿;2、杂交水稻;3、克隆技术;4、基因工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生物技术强国之一。   三、环境问题:   1、森林正在减少,乱砍滥伐。森林火灾的此起彼伏,大面积毁林。   2、工厂排放的废水,海洋、河流、湖泊受到污染。   3、沙尘暴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机器人 钟乳石 珊瑚 珊瑚虫 太阳 水 树 人 动物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2、选择材料用具。3、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记录。(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四、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三、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一、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1、生物成分: 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2、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三、食物链的定义: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   四、食物网的定义: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2、草原生态系统3、海洋生态系统4、淡水生态系统5、湿地生态系统6、农田生态系统7、城市生态系统8、河流生态系统等。   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由于地域相隔,表面看来好像毫不相干,但实际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整个生物圈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二、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   三、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一、玻片标本。   1、 种类:切片、涂片、装片   2、 制作:需要载玻片和盖玻片   二、植物细胞的结构。   1、 模式图。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质内含有液泡、叶绿体   2、细胞壁的作用: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3、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4、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一、人和动物的细胞形态不同,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动物细胞模式图。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有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液泡;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细胞中含有两类物质。   1、 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2、有机物:糖、脂类、蛋白质、核酸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 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 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理转换器。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遗传信息的定义:上一代能把控制生长发育的信息传给下一代,这样的信息就叫做遗传信息。   二、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由克隆羊的故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三、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DNA的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1、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如人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水稻有12对。   2、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DNA上的遗传信息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   二、细胞的生长: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三、细胞的分裂:一个分成两个,两个分成四个。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 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 组织的定义: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1、 器官的定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例如:大脑、胃、心脏、肝、肺、肾、眼、耳等。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1、 系统的定义: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2、 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植物体是由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最终形成植物体。   二、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 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三、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1、 分生组织:位于根尖的分生区就是分生组织。   2、 另外几种: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里,有些生活在我们身上。   二、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以草履虫为例:如图。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   三、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的一面:1、多数浮游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2、 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   有害的一面:1、人体内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   2、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造成赤潮,危害渔业。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种类。   1、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细菌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1、病毒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   2、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离开了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就会重新开始生命活动。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靠寄生生活,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了极大危害。   如:流行性感冒、肝炎、艾滋病、口蹄疫、鸡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疫苗预防疾病。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   单元小结   1、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绝大多数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   3、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内含有遗传信息。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4、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5、 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初一生物的知识点

学习一个新知识点我们首先要掌握其基本概念,这样才能够深入的去了解,很多同学对于知识记忆不是很擅长,尤其是对于初中生物这门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生物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能排泄废物 4、有应激性 5、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6、生长发育 7、能繁殖 8、遗传变异 二、 观察法 P2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 调查的一般 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 报告 二、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一、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二、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二、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考卷子的题目理解掌握) 三、 探究的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四、 对照实验 P15 五、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二、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1、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1、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 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3、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吴病。 三、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人类的 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计划生育 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2、计划生育有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计划生育的意义 1、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2、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3、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肠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初一生物的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 ★ 详细的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整理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大全 ★ 初一上册生物必考知识点与高频考点总结 ★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 七年级上册生物精华知识点汇总 ★ 初一生物学上册知识点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一生物有趣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2020

学问不都是在书本上得来的,在事实上得的 经验 ,也就是学问。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总结 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2、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3、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4、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5、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6、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1、 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 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3、 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4、 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解剖图 2、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3、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在体循环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4、在肺循环中,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动动脉血。 5、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注意:动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静脉中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静脉)。 6、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德斯坦纳把血液分为 A型 、 B型 、 AB型 、 O型 。 2、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3、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 4、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5、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6、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2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1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泌尿系统的功能是形成并排出尿液。 尿的形成: 3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4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5尿的形成:①肾小管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 5、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人体每天形成原尿大约150升。 6、原尿经肾小管后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7、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8、排尿的作用:①排出废物的作用;②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9、人体产生的废物是由:排尿、排汗、呼出气体三种途径排出体外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3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和视角 1、眼球的结构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2、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2、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才能被人看清楚。 3、人的瞳孔的大小根据外界环境光线的明暗可以自动调节。 4、人能看得清楚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5、近视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所造成。 6、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要”. 二、耳和听觉 1、耳是人的听觉器官。2、人耳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 3、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敏感细胞,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就形成了听觉。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1、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2、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 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二、神经元 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能产生和传导兴奋。包括细胞和突起两部分。 2、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 3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 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 反射分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6、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第四节 激素调节 1、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 2、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有: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促进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异常:幼年过多,巨人症;幼年过少,侏儒症。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促进生物的发育。异常:幼年不足,发育迟缓,呆小症,成年过少,导致大脖子病。缺乏时可以通过食用含碘的食物来治疗。如海带。 胰岛:分布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等 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和消化等。缺乏胰岛素,导致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减弱,形成糖尿。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等 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等 3、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4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2) 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3) 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4) 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2、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含有贡、银、镉的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会引发各种疾病:水俣病、痛痛病等。 3、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采取以下 措施 :植树造林、保护鸟类、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计划生育、退耕还林还草。 4、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叫做生物入侵。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2020相关 文章 : ★ 2020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 2020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 2020七年级下学期的生物老师工作计划 ★ 2020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 ★ 2020七年级生物教师工作总结5篇 ★ 2020初一下学期生物老师的工作计划 ★ 2020七年级生物老师的工作计划 ★ 2020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总结 ★ 2020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 ★ 2020年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1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篇一】2021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1-2章   一、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859年世界的进化论建立者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提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的直立人是非洲迁徙过来的。   3)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4)由猿到人进化关键的第一步是直立行走,后由于语言的产生终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形成。   5)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起源森林古猿运动方式使人的形态发生改变: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劳动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生活习性以及语言的产生:赤身*懂得御寒、遮羞。   2、人的生殖)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男性主要的性器官)   内生殖器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阴囊:保护睾丸   阴茎:排精、排尿   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的性器官)   内生殖器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精子进入,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精子: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1)卵细胞:球形,人体内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2)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场所:输卵管。   3)一个人的发育起始于受精卵的形成。   受精卵在移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移入子宫以后,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怀孕   4)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睾丸精子输卵管输卵管子宫内膜子宫 分娩+受精卵胚乳胚胎胎儿婴儿   卵巢卵细胞结合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分化继续发育   5)胚胎的营养: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8周成胎儿(出现人形)40周(280天)分娩   3、青春期——人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青春期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   功能特点心脏结构、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性发育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4、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   受精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卫生保健:(课本16页)   5、计划生育的目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其中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二、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促进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课本26页表2)维生素A:。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干眼症   维生素B1: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   维生素C: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缺乏时,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水能溶解和运输营养物质及废物。   无机盐:如:钙:儿童缺乏导致佝偻病,鸡胸,O型腿,中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磷:缺乏导致厌食、肌无力、骨痛。   铁:构成血红蛋白,缺乏导致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或者儿童智力发育障碍   缺锌: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2)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点滴葡萄糖液,这是因为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3)病人几天吃不下东西,身体明显消瘦了,这是因为储存在体内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消耗多而补充少。   4)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为什么多吃一些奶、蛋、鱼、肉?原来,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系统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分泌消化液。   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可以通过乳化作用增大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1)最长;(2)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4)有各种消化液,消化液的含量最多。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   胆汁(肝脏)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物质)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淋巴管血液循环)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吸收。被吸收后,随即由内壁毛细血管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运往全身。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   2)食品安全   (1)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过期。   (2)购买蔬菜时,要看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购买鱼肉时,看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买肉时还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    【篇二】2021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人的生殖   生殖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2、每个人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3、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在38周左右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4、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5、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胚胎在子宫内完成发育。   第二章   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人体需要含钙、磷、铁、碘、锌的无机盐。   3、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   (1)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3)胃——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暂时贮存粪便,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6)肛门   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肠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篇三】2021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1、排泄是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2、人体的代谢废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粪便(排遗)不是代谢废物.   3、人体排泄的途径:   1)排汗(皮肤):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   2)呼气(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3)排尿(泌尿系统):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4、排泄的意义:1)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2)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3)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排粪便是排食物残渣,不算是排泄。   5、泌尿系统的组成:①肾脏:有形成尿液的功能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④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脏可分为:皮质、髓质和肾盂。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质。书61、62页图   6、尿的形成   1)肾小球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球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   7、原尿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中形成的;尿液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的。   8、血液流经肾脏需经过2次毛细血管,分别是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在前者,血液的氧含量没有发生变化,在后者氧含量发生了变化: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9、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它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出球小动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   10、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区别:只有血浆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中没有大分子物质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11、尿液排出的路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12、尿液异常与其相对应可能发生病变的肾的结构:   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肾小球   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肾小管   尿量多→肾小管   13、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   14、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   位置构成厚度结构及作用   表皮外上皮组织较薄无血管。   角质层—保护生发层—分裂产生新细胞   真皮内结缔组织较厚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弹性和韧性   丰富的毛细血管—-运输、调节体温   神经末梢—-感受外界刺激   附属结构: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15、一位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流出了血,那至少伤到了皮肤的真皮。   16、排汗不仅起到排泄作用,还可以调节体温。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

上一篇:2013笔记本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