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健康讲座

时间:2024-10-06 03:59:38编辑:揭秘君

老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有哪些?

  有老人的家庭,应留意老人常碰到的健康问题。一旦感觉他们“有点不寻常”,就要尽快带他们作身体检查,以免耽误病情。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老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人常见的健康问题:跌倒
  老人跌倒,可能造成严重外伤和心理创伤,如脑部受伤、骨折和跌倒过后产生的焦虑心态——“跌倒恐惧症”。因此,跌倒便可能造成残疾、行动不便 和由于行动不便引发的各种并发症。

  为什么会跌倒?老人有视力问题吗?平衡感不好?双腿没力?跌倒也可能是另一些严重疾病发出的讯号,比如受感染、心脏病或者中风。



  医生可为老人作跌倒风险预测的详细检查,看看哪些情况可以补救,消除导致跌倒的因素,从而防止再跌倒。物理治疗师也能由此向老人推荐该进行哪些合适的锻炼。锻炼的重点是加强平衡感、加强体力和养成正确走路姿态等,专案包括打太极拳和作“奥塔哥练习”Otago Exercises,一种专为防止老人跌倒而设计的简单体操。医学界建议,老人最好每天都能进行中等激烈程度的锻炼30分钟。
  老人常见的健康问题:神志失常、抑郁症和失智症
  这组与“脑功能”相关的疾病,看来相似,却属不同疾病。神志失常是突然发生的神志混乱,是精神状况的突变。抑郁症是心理健康疾病,患者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常因无助和无望而影响日常生活,认知测验能力也低落。

  失智症是一种逐渐恶化的脑病,会在很多方面如记忆力、视空间识别、执行和思考的能力都告下降,也会导致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

  怎么发现老人有这类毛病?如何观察他们的精神状况出现了哪些变化?比如,他们可能分不清白天还是晚上;虽然已经退休多年,还说要去上班;他们也可能常忘记东西放在哪里;家人或许还会察觉老人更常唠叨同样的事情,所煮的食物味道大不如前,甚至放错食材或者调料。

  导致神志失常的原因很多,有些属于严重的,需要寻求治疗,比如受感染、心脏病发作或者中风。抑郁症会导致病人形同废人,严重影响生活素质甚至造成病人自寻短见。病人应尽早接受治疗。失智症是慢慢恶化的疾病。假如之前就有患病迹象,应尽快寻求治疗,相信会有助于缓解恶化过程。
  老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尿失禁
  尿失禁指的是病人没法控制排尿,以致尿溼了裤子、床单,或者在赶往厕所时尿已流出来。这会导致病人难为情,以致主动脱离社交活动,降低生活素质。

  导致尿失禁的原因很多。有些刚发生,也些由来已久。病人应接受详细检查,并且接受适当治疗。
  老人常见的健康问题:视力和听力衰退
  老人因为衰老或者生白内障,视力便会降低。老人也可能因为年纪大而得了老年聋或者耳屎累积造成听觉失灵。

  老人有视力或听力问题,就会导致他们自理生活的能力下降,容易摔倒而行动不便,听不清楚别人讲话而变得性格孤僻,甚至患上抑郁症。

  老人应给眼科医生检查确定视力衰退原因,如果生白内障便应割除,这样视力就能大大改进。如果是耳屎累积,使用橄榄油就能清除。接受听力测定后证实患老人聋,便需佩戴助听器。
  老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头晕
  老人常会投诉头晕、要晕倒或者确实晕厥过去。老人头晕是不是改变姿势时造成的——比如从躺着坐起来,或者站立时才发生?有没有天旋地转的感觉?

  如果感觉突然头晕旋转厉害,很难迈开脚步,应该赶快看医生,怕是中风的征兆。头晕也可能是内耳失衡的症状。导致头晕的原因,还可能涉及心脏和心律问题。通常人会头晕是因为站立时血压下降,有可能是降血压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果真如此,药物剂量就需要调整。此外,身体脱水、失血或者是自主神经系统出现状况,也会引发头晕。经常头晕的病人,应该接受检查确定病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老人常见的健康问题:身体虚弱
  老人患病,如果还加上其他社会问题的困扰,身心都会变得更虚弱,病人因此更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以致身体功能下降。这类病人虽然都因患病失去自理能力,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尽相同。虚弱会影响身体各方面的功能,包括姿势、行动、平衡、肌肉力量、活动能力、耐力和营养。这些情况会导致病人容易跌倒、残疾、不能行动,需要慈善机构收容,加重护理者的负担和降低生活素质,甚至导致死亡。

  怎么发现老人变得身体虚弱?双腿无力,连走上一个梯级都无能为力;走路变得很慢;疲惫到任何时候都觉得疲倦,无法参加任何日常活动;减少体力活动,大部分时间坐着;体重无缘无故下降,一年里瘦了4.5公斤,或者身体质量指数低下。这些都是虚弱的征兆和迹象。

  身体虚弱还存在程度上的不同,有些只是略微体弱,有些却非常脆弱,病态十足。如果能够趁著虚弱不是很严重时便给予协助,就可能防止他们进一步虚弱得失去行动能力,要全靠旁人协助才能生活下去。我们建议老年医学专家要给予他们详细检查,治疗师便可以建议该进行哪些体能锻炼和给予什么营养辅助及其他协助。
  老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中风
  那是老人常发生的急性脑病,是脑血管阻塞或者溢血所致,患者会四肢突然麻痹和无力、脸部也可能麻痹、语言不清楚、流口水、视力模糊、昏昏欲睡或者昏迷。有时候中风只表现为不能行走或摔倒。

  家人如果发现老人有任何上述症状,就应该怀疑老人中风,需要紧急护送病人接受治疗。早治疗很重要。急性中风的病情可能不稳定,如果没迅速治疗,再次发生的概率会增加。通常病情稳定后,病人仍需要住院一段日子接受复健治疗,以便尽快恢复身体功能。
  老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帕金森症
  这是一种逐渐恶化的脑病,主要会影响行动能力,也可能导致吞咽困难、便秘、睡眠障碍和跌倒等问题。

  假使老人行动越来越缓慢,与以前比较,穿衣服或冲凉要花更长时间;休息时手脚都会颤动不已,手脚也变得越来越僵硬,那么,他们患上帕金森症的概率很高。

  药物能治疗手脚僵硬,物理治疗和语言治疗能缓解吞咽困难,通过姿势训练可以改进日常活动能力。
  老人常见的健康问题:褥疮
  褥疮是身体压力在面板和皮下组织造成的区域性溃疡,常发生在骨头突出的部位。有些病人只需躺或坐上两三个钟头,就可能由于压力或者再加上剪下力而导致褥疮发生。所谓剪下力,是在一个平行面上滑动形成的压力,比如把病人拖上床,两个脚踝压着床单就形成剪下力。剪下力作用于面板深层,引起组织相对移位,能切断较大区域的血供。褥疮也有不同的严重性。

  行动不便的老人,如果长时间坐着或躺着,看护者需要经常检查他们的面板有没有泛红或者溃烂。

  常发生溃烂的部位是骨头突出的少肉部位,如骨盆、骶骨、两边脚踝,以及耳朵背和肩膀。如果溃疡不处理,溃烂越深,就会影响脂肪层和肌肉组织,甚至连骨头都会受感染。褥疮可能变得更难治,如果溃疡面积又大又深或者受感染,治愈时间就会拖很长。

  预防褥疮发生很重要。护理者需经常协助老人改变位置和姿势,他们也应接受训练,掌握正确的转移病人的方法,以避免伤及老人面板。家人可购买防压力的床垫和坐垫,以缓解骨头突出部位所受到的压力。一旦面板损伤,即使面积还小,要立刻寻求治疗,以便能快速治疗伤口,避免损伤恶化和受感染。

  如果褥疮受感染,可以给予抗菌素治疗;假使情况严重,有的还需要动小手术,减去死皮,加速治愈。
  老人常见的健康问题:非典型症状
  由于各种疾病的病理不同,也可能是老化的正常过程或者其他疾病所致,老人对疾病的反应与年轻人的不一样。比如,老人免疫力下降,免疫反应就不全;即使患了肺炎体温没上升,心脏病发作胸口也不痛。

  家人能观察到的,老人可能就只是显得恹恹欲睡,很难叫醒,行为改变如态度恶劣,情绪起伏,吃不下,少走动或者跌倒。

  有老人的家庭,应更留意老人的反应,一旦感觉他们“有点不寻常”,就要尽快带他们作身体检查。给老人安排详细的身体检查,是为了确保不错过诊断和治疗,所谓病从浅中医,也就能不耽误病情。


亚洲"金字塔"是在哪个国家那个省

西夏王陵被称作亚洲"金字塔",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部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西夏王陵又称西夏帝陵、西夏皇陵,是西夏历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王陵位于宁夏银川市西,西傍贺兰山,东临银川平原,海拔1130米至1200米之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

老年人的卫生保健一般问题是什么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群体水平,已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群体寿命逐步增加,如何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心理保健水平,使亿万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况下安度晚年,已成为我们老年学研究领域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探讨老年心理保健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是关于老年心理保健的意义,二是关于老年心理健康标准的基本界定,三是如何认识和把握老年心理保健的几个重要因素,四是关于做好当代老年心理保健工作的几点建议。下面笔者从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恳请各位专家同仁给予批评指导。
一、关于老年心理保健的意义
老年人的心理保健和心理卫生问题,对于老年人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健康观认为,身体无病就是健康,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确立,使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的健康观念是身心与环境处于安宁和谐的状态,是体格与心态的协调发展,即不仅要有好的躯体,而且要有最佳的心理状态。现代医学科学证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若心理不健康,就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最终必然影响甚至损害躯体健康。所以要把学习心理保健知识、掌握心理保健手段、学会身心愉快地生活、树立起心理健康的新观念,作为每个老年人安度晚年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
我国魏晋时代著名养生学家嵇康在《答向子期难养生论》中指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济,玄德日全,不祈喜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大理之所效也。”(《全三国文》卷四八)这里提到的五难,有四难是属于心理方面的,就是说几乎全部与心理有关。可见,古代养生学家谈保健养生就是以心理保健为主。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价和健康测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1. 老年心理保健的生理基础
心理学研究与生活实践表明,积极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而消极的情绪则对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这是因为情绪有它的生理机制。当人处在情绪状态时,会引起身体的外部和内部的一系列的生理反应。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发怒时,心跳加快,常达80-200次/分;血压上升,收缩压从正常的130毫米汞柱到230 毫米汞柱以上;呼吸每分钟可达40-50次。人在恐惧时或突然震惊时,呼吸加强而短促,甚至会出现中断;心跳加速,每分钟增加20次;血压也会随之增加。人在焦虑、忧郁时,会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对老年人来说,抑郁、烦恼、发怒等消极情绪往往是引起或激发某些疾病的心理因素。例如,由于过分抑郁或恐惧,会导致心肌梗塞、脑溢血等疾病。临床实践证明,许多癌症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曾有过持续的消极情绪,或遭受过重大的情绪挫折。生物学实验表明,消极情绪因素可以使人的大脑活动功能降低,引起免疫力的降低,使有机体抗癌力量下降。在具备其他内因与外因时,使癌症得以形成。而相反,积极的情绪可以增进身体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俗语说,“笑一笑,十年少”。据研究,笑可以促进身体内部的激活水平。大笑一次,身体内横膜大约可以蠕动18次,而小笑的蠕动程度略小些,笑可以促使肌肉放松。临床观察发现,很多疼痛是由于肌肉紧张所造成的,大笑可以降低或缓和肌肉的紧张程度,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这些主要是阐述心理保健对老年个体健康上的直接影响和意义。
2. 老年心理保健的社会基础
进入老年,退出家庭的主角地位,退出社会的工作岗位,这是社会为老年人创造的安享晚年的大好机会,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然而,离退休前后往往在一些老同志中引起一些心理变化。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难于适应,心理上还出现一些毛病,如空虚、寂寞、焦虑、忧伤、抑郁等,人称为退休综合症。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争强好胜的人,事业心强的人,工作严谨的人,性格固执的人,好争好斗的人,缺乏离退休心理准备而突然退下来的人发病率高。老年社会学研究表明,退休综合症主要是由于产生的失落感、空虚感、怀旧感造成的。失落感会使人感到老年期真正是人生的丧失时期,工作丧失了,规律丧失了,地位丧失了,优势丧失了,人际关系丧失了,进而认为人到老年乃是人生的尽头;空虚感会使人感到无所事事,生活无聊,人生乏味,一切都是虚无的;怀旧则容易使人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尤其是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转念一思早成过去,而眼下一片冷冷清清,令人惨然。在怀念过去的同事和朋友时,发现有的作古,有的丧偶,有的长病卧床,有的远隔千里无缘相见,难免无限凄凉。有调查统计表明,退休综合症一般经过半年到一年时间的反应,个别人需要稍长的时间。这种现象对绝大多数刚退休的老同志是一大困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尤其是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老年群体现象,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就是说,探讨和解决好这一问题,将对广大离退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关于老年心理健康标准的基本界定
我国著名的老年心理学专家许淑莲教授把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概括为五条:①热爱生活和工作;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③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强;④性格开朗,通情达理;⑤人际关系适应强。
国外专家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方面研究得比较具体,他们订出了10条参考标准:①有充分的安全感;②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估计;③有切合实际的目标和理想;④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⑤能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⑥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适度的情绪和控制;⑨在不违背集体意识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⑩在不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能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基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界定。
1. 有正常的感觉和知觉,有正常的思维,有良好的记忆。就是说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不发生错觉;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不发生大的遗忘;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楚,不出现逻辑混乱;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不答非所问;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奋斗目标。
2. 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办事较少盲目性和冲动性。意志力表现的非常坚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在悲痛时能找到发泄的方法,而不至于被悲痛所压倒。在欢乐时能有节制地欢欣鼓舞,而不是得意忘形和过分激动。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运用自己的意志和经验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或怨天尤人。
3.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他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子女、儿媳、女婿、孙子、孙女、外甥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人不求全责备,不过分要求于人,对别人不是敌视态度,而从来都是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出现。无论在正式群体内,还是在非正式群体内,都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4. 能正确地认知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相一致。如对社会的看法,对改革的态度,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对社会道德伦理的认识等等,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不接纳社会,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同向同步。
5. 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其一切行为符合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身份和角色。
以上这五个方面只是界定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因为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具体标准。但无论多少标准,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最重要的一条是“基本正常”,即说话办事、认识问题、逻辑思维、人际交往等都在正常状态之中。只要不偏离“正常”的轨道,那么其心理健康就是达标的。
三、如何认识和把握老年心理保健的几个重要因素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由许多因素所决定的。大致说来有四个方面。一是生理因素。人到老年大脑和其它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如果此时能有效延缓大脑衰老,这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大脑衰老过快或者个人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有可能导致心理上失常。二是环境因素。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外部的良好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的环境里,有可能产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变态。三是生活因素。有意义的活动,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若参与一些不良活动,如赌博、酗酒等就会损害人的心理健康。四是文化因素。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那么,老年人如何做到年高而不老、寿高而不衰,把高质量的生活和愉快的身心把握在自己手中呢?笔者根据我国古今养生保健的理论和实践,概括为四个字,即“动”、“仁”、“智”、“乐”,现概述于后,供广大老年朋友参考。
1. “动”,就是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实践证明,运动不仅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肌体“用进废退”,古人也早就提出“不动则衰”。日本一位研究老人问题的专家指出“君欲延年寿,动中度晚年。”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的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就是这个道理。
2. “仁”,就是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在生活中可以看到,长寿老人几乎个个慈祥善良。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同情与帮助他人,也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哈佛大学心理系曾作过一个实验,让学生看一部妇女在印度帮助病人与贫苦人的影片,看完电影就对学生的唾液进行化验分析,发现学生机体的a种免疫球蛋白显著增加。专家们为此得出结论,对他人的不幸遭遇的同情与援助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机制。人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对人宽厚、帮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利于自身。有位年逾九旬但身体颇健的老医生说:“我不可能无私、但以‘少私’两字为座右铭,‘少私’好处很多,可以开心,可以宽旷。名利淡泊了,与人少争了,就能心平气和、身心健康。我有今日之健,也许是对人宽厚,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专心工作的缘故。”
3. “智”,就是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尤其要善于用科学的知识指导养生保健。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树老怕空,人老怕松。”要“活到老,学到老”。进入老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同时还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另外,还应该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两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技术,如打电脑、上网等。 “网上的世界真精彩”,英特网上有很多值得老年人惊喜的东西。
4.“乐”,就是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好奇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前几年我在《关于现代家庭对老年人身心健康负面影响及调适对策》一文中曾总结了三句话,即“正视现实,接受挑战;乐观豁达,安享晚年;适应今天,迎接明天”。这就是说,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与时俱进,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名言: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决生理的疲惫和痛苦。”快乐与豁达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仅要会享用,更要善于发掘。清代著名画家高相轩曾总结有“十乐养生延寿法”:①耕耘之乐。②把扫之乐。③教子之乐。④知足之乐。⑤安居之乐。⑥畅谈之乐。⑦漫步之乐。⑧沐浴之乐。⑨高卧之乐。⑩曝背之乐。可谓“乐者寿”之集大成者,当代老年朋友应当效法学习。
以上关于老年心理保健的四个字,也可以归纳为“动者寿,仁者寿,智者寿,乐者寿”。这十二个字的内涵非常宽泛丰富,因为篇幅所限,不再展开论述。另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同时又是相得益彰的。
四、关于做好当代老年人心理保健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科学的推测,人类自然寿命应比现在实际的寿命更长。但由于疾病、创伤或心理、社会等不良影响,使人们未能达到预期寿命而过早死亡。危害老年人常见的病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癌症。而这些疾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均属“心身疾病”,其中50%以上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包括不良情绪、吸烟、酗酒、饮食过度、睡眠和休息不足等)引起的。可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此类疾病即可大大减少。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及时给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以达到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群体水平。下面结合我国老年心理保健现状谈几点思考性的建议,以期引起大家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1.要把老年心理保健工作提到老年社会保障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高度来认识。就是说,老年心理保健不仅仅是医疗就医机构、离退休管理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全社会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要关心有关老年心理保健的工作,都要采取积极措施支持老年心理保健的工作,以期不断提高全社会老年心理保健的工作意识。
2.要大力宣扬老年心理保健成功的典型,广泛进行老年心理保健工作的宣传教育。据我们了解,我国在进行老年心理保健教育方面的普及水平还很低,城里老人、文化老人还稍懂一些,而在乡下,文盲老人的绝大部分对老年心理保健还属于一无所知。应该说,我们这方面的工作任务还很大,还必须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广大老年人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树立健康的老年心理保健的新理念。
3.要经常组织开展一些老年心理保健研讨活动,及时总结推广科学的老年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要利用新闻媒体等现代手段,组织一些通俗易懂的老年心理保健的专题讲座,介绍一些科学健康的心理保健方法。要充分利用乡镇、社区、离退休工作部门等有关组织,在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老年心理保健的咨询服务活动。
4.要大力营造老年心理保健的无障碍环境,及早在全社会构建并启动老年心理无障碍工程。所谓“老年心理无障碍工程”,就是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爱和尊敬老年人,处处都有敬老助老的良好设施,确实使老年人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社区,无论走到何处何地,都能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独立,都能无忧无虑,心情舒畅地安享晚年。应该说,这一提法在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现代化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似乎还有点超前。但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我国老年心理保健的社会现状来看,做为一种老龄工作的远景规划目标这个提法还必须尽早地提出来,以期及早地做一些有关的思想舆论的准备。其实,这一提法已完全可以在我国一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或地区先行开展试验。一旦取得进展或成功,将会在全国引起积极的示范性效应。


上一篇:周笔畅 爱的供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