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的意思
“现成的”的意思是,已有的或已准备好的。现成,汉语词汇,拼音是xiàn chéng。出处:1. 现在成为。南朝 齐 萧子良 《净行法门·礼舍利宝塔门》:“应以相好,蒙利者所以现成正觉,坐菩提树。”2. 本来已有的,已准备好的。①《朱子语类》卷四四:“他只是用这般现成句。”②《西游记》第三回:“ 悟空 心中想道:‘这里定有现成的兵器,我待下去买他几件。’”③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六:“岌岌的悬崖,沉沉的深渊,怪石流沙,没有现成的路。”3. 指已有或准备好的事物。①明 高攀龙 《说类·示学者》:“古人何故最重读书?书是古人所经历,欲后人享现成。”②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吾等用计策,费钱粮,他去图现成,岂不可恨!③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所以致病之由亦有三:借典核以明博雅,假脂粉以见风姿,取现成以免思索。”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现成
成是什么意思
“成”(拼音:chéng)是汉语常用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成的本义一般认为是完成,也有人认为本义是城。由完成引申为成熟、成年。又引申为成就、成绩,另有“成为”、“变成”之义。此外还进一步引申为成全、和解、大等义。
文字溯源:
成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甲骨文的“成”字,右部是一把宽口长柄大斧“戌”,左下有一直条长形物。春秋时期,下方写作短竖的一笔,与“戌”上面的短横相连,并在短竖的中部加点作装饰。篆书更把“成”字讹变为“戊”里藏“丁”。在这以讹传讹的基础上,至楷书将右上角与整体相连的一笔变为相对独立的点,“丁”字形变为一横折钩,“成”字才最后定型。
关于“成”的字源,许慎《说文解字》认为“成”是个形声字,“戊”为形旁,“丁”为声旁。也有一些资料认为“成”是个会意字,他们认为“戌”左下一竖是“十”字(“十”字在甲骨文中是一纵竖),古人们很早便已有了以十进位的概念,数始于一而终于十。凡事到了“终”点,便有“成”意,“成”(完功、变为)意便由此而来。或以为“戌”左下的符号不是“十”字而是其他物品。从全字构形看来,仿佛有以人斧劈斩一木以表示“决心”“发誓”,表示“已毕其功”之意。文字学家康殷引用《左传》说东周时代战败乞和叫“行成”、“求成”,签订和约叫“成”,并说大抵都要斩物以作盟誓,这是古代的民俗,能解释“成”字为什么要以“戌”为基文。故“成”字因而有“就”、“这”、“乎”、“定”等意。据形探义,也有一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