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出自哪首诗?
出自现代诗人卞之琳的《断章》,全诗为: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内人在楼上看你。明月容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诗是卞之琳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他是著名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诗《断章》是他的不朽代表作。他师从徐志摩,与沈从文交好,倾心于才女张充和。他一生写诗没有超过五千行,惜墨如金,被评价为中国诗坛的琢玉者。 扩展资料:《断章》全诗只有四句共34字,但其涵蕴的人生哲理却相当丰富,为人们的欣赏提供了诸多可能性。这首富有哲理的递进诗句,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展现了一幅清新的画面。诗人以短短四行“断章”,便充分表达出了人物内心绵绵的情思,同时又包含着深广的哲学象征意义。整首诗将一个相对性的世界融入在一幅精美的平方风景画中,有桥有月、有人有梦,和谐自然。读者在不同的境遇与迥异的心境下阅读这首诗会产生不同的体会与回响。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也是我眼中的风景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
2004年10月,在苏州的曲社,有一位面容清瘦的老人,穿着绛红色的旗袍,披着黑色的方巾,站在雕花栏杆前,一亮嗓子,引起台下阵阵惊呼,她被认为是民国的最后一位才女。这个人就是张充和。
张充和在11个月大的时候过继给叔祖母,祖母是李鸿章的侄女,富有学识,言传身教大家闺秀的风范,还花重金聘请名师教她作诗填词。在庭院深深的宅子中,读着《诗经》、《论语》、《史记》等著作。
16岁的时候,祖母去世,她便回到苏州父亲身边,在父亲创办的乐益女中读书,虽然和姐姐比起来,她显得闭塞,却难掩学问和才华。父亲请老师给她教昆曲,学习《桃花扇》等剧目,还和四姐妹成立了曲社。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温婉明媚的女子,试想谁见了不会心动。
张充和和卞之琳的相见,是因为姐夫沈从文。三姐张兆和要和沈从文结婚,张充和去北京参加婚礼。
卞之琳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他想出版自己的诗集,却没有什么积蓄,于是跑去找沈从文,沈从文正在筹备婚礼,也没有什么积蓄,但是出于对后辈的关照,还是慷慨相助了,虽然他的抽屉里已经躺了八张当票了,沈从文结婚的时候,他也去了。
这一相见,他便把她记在心里了。当时,张充和在准备北京大学的考试。虽然数学考了零分,但文学成绩优异,北大破格录取了她,当年,北大只录取了三个女生。
第二次相见,是在沈从文家里。这时,张充和已经考上了北大。张充和虽然古典端庄,但性格热情大方。在沈从文家里,二姐张允和,沈从文还有其他一些文学青年,围坐在张充和的身边,听她聊天。卞之琳来了,悄悄地坐在旁边,被眼尖的二姐看见了,招呼他:“来,卞同学,坐到前边来,这次二姐要给你介绍一个新同学呢!”卞之琳这才羞涩的走到前边,张允和说:“这位小喇叭筒是我的四妹充和。她今年刚刚考入北大。今后,卞诗人与我们的四妹就是师兄兼老乡了。”充和大大方方的拉起卞之琳的手:“卞诗人,卞师兄,卞老乡,今后请多多关照!现在,你就跟我同坐一条长凳子吧。”
啊,卞之琳从来没有跟女孩子牵手的经验,这一拉,便脸红了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等回过神来的时候,却已经陷入到这爱情中了。
从此,卞之琳去沈从文家去得越来越频繁,虽然他极力的掩藏自己的心事,但是还是被敏锐的张允和发现了,她想促成此事。借机试探充和,充和说自己的审美更倾向于古典,卞之琳的现代诗,她欣赏不来,且难以形成共鸣。她认为卞之琳缺乏深度,不够深沉,有点爱卖弄,并且笑着说:“他的外表,包括眼镜在内,都有些装腔作势。”从一开始,卞之琳就不是张充和喜欢的那种,卞之琳的感情,怕是要错付了。
1935年,张充和患上了肺结核,回到苏州老家养病。卞之琳因为母亲病逝,也回到老家,处理完母亲的事情后,他到苏州张充和家,母亲的事情让他心绪不快,见到了张充和,他很开心,张充和许久没有朋友的陪伴,见了卞之琳也很开心,两人在一起游览了苏州的风景名胜。卞之琳似乎看到了希望,紧接着,又感到了失望,他感觉到他们两个是要咫尺天涯的。“我开始做起了好梦,开始私下深切感受这方面的悲欢。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是不会开花的结果。”他说。
1937年,卞之琳在四川大学当讲师,张充和逃难到成都。卞之琳怕她无聊,就给她写信和她天南海北的交谈,四川大学的教授看到打趣他们二人,卞之琳随意,觉得没有什么。张充和可不行,她觉得教授的行为“严容鄙陋,无可试听”。并劝卞之琳不要参加宴会了,卞之琳觉得抹不开面子。张充和一气之下跑到青城上去散心,许久之后,收到卞之琳的道歉诗,张充和只是冷冷地说了句:“写得真好。”
被爱情弄得不知所措的卞之琳去了延安。张充和到了云南,在云南的时间里,她仔细地梳理了这段似有似无的感情,最终得出的结果是卞之琳不是自己可以托付终身的男子。
如果卞之琳像好友沈从文那样,对自己喜欢的人写信,热切地表达自己的爱意,勇敢的去追逐,如果在张充和跑到青城山的时候他追上去,解释清楚,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1943年的寒假,卞之琳到重庆看望张充和,张充和拒绝了他,说我们之间的关系清淡如水,意思就是说我们只有友谊关系,你不要搞错了。1947年,张充和和外籍教授傅汉斯相识,一年后,便结了婚,后来去了美国定居。
卞之琳听到这个消息,心如死灰,只能凭着自己的记忆,思念着记忆中心爱的人。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他终于失去她了。后来,他终于勇敢的编辑诗集《装饰集》给张充和,向她说他爱她。可此时,她却已经远赴重洋。他对友人说,少年失恋,最易补全,中年失恋才真悲伤。
他没有忘记她,五年后,他来到浙江农村,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卞之琳住宿的地方,竟是以前张充和的闺房,如今人去楼空了,他坐在原主人留下的书桌前,偶翻抽屉,瞥见了一些手稿,原来是沈伊默给张充和改的词稿。回想往事,顿感百感交集。
1986年,北京有一场纪念汤显祖的活动,已是昆曲名家的张充和在台上唱了曲《游园惊梦》,她邀请卞之琳前去观看。卞之琳安安静静地在台下观看,看得很是仔细,张充和给卞之琳捎口信,让他演出结束后不要走,演出结束时,卞之琳还是悄悄地走了。此后的很多年,张充和一直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来来回回,对于张充和的行程,卞之琳大概是了然于胸的,只是,再也没有见过面。
不管过了多久,有个叫张充和的女子,是他心里的风景,他只远远地看着,看着她幸福,就好。
断章出自那首诗?
出自现代诗人卞之琳的《断章》,全诗为: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诗是卞之琳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他是著名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诗《断章》是他的不朽代表作。他师从徐志摩,与沈从文交好,倾心于才女张充和。他一生写诗没有超过五千行,惜墨如金,被评价为中国诗坛的琢玉者。 扩展资料:《断章》全诗只有四句共34字,但其涵蕴的人生哲理却相当丰富,为人们的欣赏提供了诸多可能性。这首富有哲理的递进诗句,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展现了一幅清新的画面。诗人以短短四行“断章”,便充分表达出了人物内心绵绵的情思,同时又包含着深广的哲学象征意义。整首诗将一个相对性的世界融入在一幅精美的平方风景画中,有桥有月、有人有梦,和谐自然。读者在不同的境遇与迥异的心境下阅读这首诗会产生不同的体会与回响。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