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八旗指的是哪八旗呢?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呢?
满清八旗指的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这八旗。它们是按照旗帜的颜色、各旗的职责和八旗旗主的等级来划分的。满清八旗中,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属于上三旗,他们由清朝皇帝亲自统领,主要是担心这些旗主会威胁皇权。虽然正黄旗是站在了满清八旗中的第一个位置,但是排名第一的不是正黄旗,而是镶黄旗。因为镶黄旗的旗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八旗中处于首位,也是这八旗中权力最大的。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属于下五旗,下五旗是由各自的旗主各自管理的。这些满清八旗不仅为大清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清朝成立统一之后,它们的军事职能得以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清朝的国力。虽然它们并称为满清八旗,代表着清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实这八旗中每个旗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它们分布的地点、各自的军队人数,各自的成员都有明显的区别。满清八旗的所在的位置都是不同的,镶红旗、镶蓝旗、正红旗都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正蓝旗、正白旗、镶白旗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镶黄旗位于内蒙古锡林部勒盟西南部,只有正黄旗是在皇宫里的,他们由清朝皇帝直接带领,它是是八旗洲中人最多的一个,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其他的都在13万人左右。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因为属于下五旗,所以他们不是由皇帝亲征,而是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之所以分为上三旗何下五旗,其实就是为了削弱这些旗主的权力,加固皇权的统治。满清八旗的后人中出了很多有些人才,像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蓝旗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是正红旗人。
为什么镶黄旗为八旗之首
因为早在清朝入关之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镶黄旗的旗主,后来到雍正时期为了加强中央统治,对八旗进行了严格等级划分,所以镶黄旗也被称为头旗,并在此后一直保持了八旗之首的地位。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首,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镶黄旗有九大老姓,分别是:瓜尔佳氏、钮祜禄氏、博尔济吉特氏、舒穆禄氏、乌喇那拉氏、哈达那拉氏、叶赫那拉氏、郭络罗氏、伊尔根觉罗氏。
满清正黄和镶黄哪个厉害
后者厉害。
《东华录》、《实录》里,八旗的排序都是:“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正因为在这种排序中,镶黄旗居首,所以镶黄旗也得到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头旗”。
镶黄旗是正黄分出,最早的旗主,正黄、镶黄两旗都是太祖本人。《满文老档·天命七年四月》,记载八旗排序的时候,顺序为:“正黄、镶黄、正红、镶红、镶蓝、正蓝、正白、镶白。”由此可知,当时正黄和镶黄都是太祖领有的旗,故而排在前面,并且正黄在镶黄之前。而这时候的头旗,是正黄旗。
但是同样在《满文老档》里,天命八年六月、天命十年两次。排位就替换成了镶黄旗居首,成了“镶黄、正黄、正红、镶红、镶蓝、正蓝、正白、镶白”的格局。这种镶黄旗居首的情形一直持续到清末。
正黄旗和镶黄旗调换的原因,是因为太祖朝后期,镶黄旗是太祖亲领,而正黄则分封给了阿济格、多尔衮兄弟俩。依照《满文老档》,天命朝后期,正黄旗的旗主是阿济格,而多尔衮是副(小旗主)。镶黄旗的旗主则是太祖本人,副是幼子多铎。也就是说,天命后期,只有镶黄旗是太祖本人的旗,故而排在首位,称为头旗。
这种情况持续到天聪三年,天聪三年的时候,正黄又改回头旗。这里涉及到“天聪换旗”,大致说,是老正白与老镶黄,老镶白与老正黄互换旗色,之后,正黄旗的旗主是太宗,镶黄旗则是豪格,故而此时,正黄旗居首。崇德二年,太宗称帝,这时候镶黄旗恢复了头旗地位,具体原因不明。
据一些学者分析,是因为太宗称帝,一定程度上崇尚汉俗,以左为尊,按照八旗的左右分隶。满人尚右,汉人尚左。正黄旗是右翼之首,镶黄旗是左翼之首,所以一些学者认为,这个是镶黄旗最终变为头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