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感人故事

时间:2024-09-29 07:01:59编辑:揭秘君

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多位男性,那么有哪些被载入史册的女英雄?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历史上不仅仅只有男儿想要建功立业,我国的女子也巾帼不让须眉,在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下,仍然涌出了许多的巾帼英雄,最为出名的大概就是以下几个。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载入史册的女英雄,大概就是妇好,妇好是商朝国王武丁的王后,商朝北方边境发生战乱的时候,妇好主动请缨,大圣而归,从此以后妇好就担任了商朝的统帅,打败了周围20多个小国,并且,妇好还是商朝的大祭司,记掌握着兵权,又担任着占卜的官,真可谓是文武双全的奇女子。 相信大家都听过娘子军的名号,这个娘子军说的就是李娘子,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平阳公主,李渊刚刚起兵的时候,平阳公主就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短时间以内就招纳了四五起义军,之后势如破竹,一路攻破了好几个地方,平阳公主的军队,军令如山,爱民如子,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当时,平阳公主镇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因此百姓称之为娘子军。 梁红玉。梁红玉是宋朝的抗金女英雄,是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夫人,自幼习武,不仅有一身好本领,而且还熟读兵法,并且还专门训练了一支女兵队伍,屡立奇功,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还为人们所传诵。 此外,还有迟昭平,花木兰,樊梨花,冯婉贞等等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她们在我中华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中国古代英雄故事有哪些?

1.蒙恬破匈奴秦国兼并天下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 [5] (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其后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藉着天险,设置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后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可惜没有修竣完工。蒙恬驻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2.霍去病、卫青远征匈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时年21岁)各率骑兵5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别称或曰即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匈奴单于逃到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他和卫青发起的对匈奴的进攻性战争,改变了汉朝长此在对匈奴战争中的守势状态,一举打败匈奴。从而长久地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也就是在漠南地区的边境安全,此战为汉朝进击 匈奴最远的一次。3.戚继光抗倭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4.郑成功收复台湾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5.岳飞抗金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起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应招在相州参加赵构为大元帅的部队。金军南下江南,岳飞独树一帜,坚持抗金,收复建康。绍兴三年(1133年),被任命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次年春,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扩展资料蒙恬早筝传说汉代应劭著《风俗通》记载:“仅按《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后人根据这段文字,又有如下说法:“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以木,唐以后加十三弦。”西晋傅玄驳斥这种说法,见《筝赋》序:“筝以为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圆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十二,似十二。设之则四象存,之则五音发。体合法度,节究哀乐,斯乃仁智之器也,岂亡国之臣所能开思运巧哉,或以为蒙恬所造,非也。”蒙恬为秦国大将,傅玄用“亡国之臣无法创造乐器”的阴阳五行论调,似嫌勉强。《旧唐书·音乐志》也称筝非蒙恬所造:“筝本秦声也,相传云蒙恬所造,非也。制与同而弦少。”在中国的第一部纪传通史的《史记·蒙恬列传》中并没有蒙恬造筝的记载。而《风俗通》的说法也仅用疑问的口吻说蒙恬造筝,一件乐器若出现在史籍上,其必已经流传一时间了,很可能记史者将此乐器的创造记为当时某领导者之功,或者蒙恬为了适应自己的戎马生活,将筝改制为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蒙恬

上一篇: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