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风光摄影

时间:2024-09-25 10:17:08编辑:揭秘君

风光摄影技巧

   导语: 我们总是被《国家地理》里别样的风光大片吸引,本文我就从大众摄影视角分析如何轻松拍出这样的片子。    一、构图里的意境   先从构图说起,摄影创作离不开构图,在这里,一般有几种构图形式是风光摄影里经常采用的。    1.视线延伸性构图   “延伸性”顾名思义就是带领观者的目光进入画面。通常,延伸性构图应该引导观者到画面最吸引人的地方。这是一种四周景物朝某一个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事物主体,并起到聚集的作用。   EOS 5D Mark II 曝光 305 大约5分钟左右 光圈 f/22焦距 16 mm ISO100   透视的关系使渔港栈道呈现一种收缩状态,有效的聚拢了视线    2.一字型构图   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两部分,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   EOS 5D Mark III 快门:1/60s 光圈:f/18.0 ISO:感光度50 焦距24mm   远方的海岸线将画面一分为二,对应而平衡    3、画中画构图   画中画构图,讲究艺术性,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画中有画,层层迭迭”。   EOS 5D MarkⅡ 快门:0.5s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焦距16mm   作品拍摄于南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的莫阿娜海滩(Moana Beach)。“开始迷恋日出时候的光线,没有直射入眼的阳光,有的只是淡淡、悄悄变化的颜色。”    二、慢下来的精彩   慢门是我们在风光摄影中经常采用的创作形式。用慢门拍摄时,可使运动的物体在底片上留下移动的影像,形成虚影。这种虚影有时倒可体现某种动态的特点。 在慢门摄影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 曝光时间的长短和你想要得到的效果有关,0.5秒,1秒的曝光,8-15秒的曝光,30秒的曝光,几百秒的超长曝光都各有特色,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用法。不代表曝光时间长就一定是好作品,曝光时间长容易出现噪点,所以平衡噪点和长爆效果是我们最需要衡量的。   EOS 60D 快门:15s 光圈:f/18.0 ISO:感光度100 焦距35mm   《哈雷特悬崖地址公园》慢门的浪花和潮汐密不可分,一般来说浪花越大效果会越好,所以无心插柳的我在下午三点多拍摄了这张慢门浪花作品。   EOS 5D MarkⅡ 快门:305s 光圈:f/22.0 ISO:感光度100 焦距16mm   《布莱顿海滩栈桥》300秒的曝光时间,可以让栈桥上的纳凉散步的行人减少了很多,减少了视线干扰。海水被彻底的长爆为镜面一样平静的湖面,天空的云彩也被拉成丝状。   EOS 5D Mark III 快门:30s 光圈:f/7.1 ISO:感光度100 焦距20mm《马利诺岩石日落》30秒的曝光时间 让水面很平静,云彩有一点点的雾化,几乎静止不动的钓鱼人让画面添加了一点生气。    2、 曝光一定要彻底,宁爆勿欠,如果整个画面如果是那种黑黑灰灰的感觉,那么即使你的水面再平滑如丝或者平静如镜也有缺憾。    3、 相机在长时间曝光时容易发生抖动,拍摄时,一个较为稳固的三脚架能够使拍摄的画面经过长时间曝光而保持清晰。    4、 注意传统的摄影构图,慢门不代表不需要传统的技巧,合适的前景 ,中景和远景,视觉焦点等等仍然需要重视,慢门只是一个手段不是作品的一切,为了慢门而慢门其实没有什麽意思。   不要急,少拍点,做减法。抱着一次只出一张片子的心态去拍,拍摄不是只按下快门,有时候等待就是最好的办法,风光摄影有时候是很寂寞的,耐得住寂寞,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有时候是很重要    三、 准确曝光和正确曝光   摄影是表达情感的工具。在摄影学上,有两个概念能充分地说明这一点,就是准确曝光和正确曝光。   EOS 60D EF 17-40mm f/4曝光时间 15秒 光圈:f/18, 焦距:35mm ISO:100   2010年澳洲最干净的海滩, Onkaparinga River的出海口   所谓准确曝光,就是使用符合事实情况的曝光量对画面进行曝光,从而得到能客观反映现实画面的图片,不出现曝光过度或者曝光欠缺;正确曝光就是,能够根据自己对图片的理解设置曝光量,最终能达到自己想要拍摄的效果。在正确曝光方面,也许你的图片出现曝光过度或者曝光欠缺的情况,但是,如果拍摄者达到了突出主体、反映主题的效果,那这张图片就是好图片。    四、发现趣味点   好的风光摄影作品里总有某种特别的`事物吸引你的注意力,比如以下这些场景。   EOS 5D Mark II 曝光时间 1/125秒 光圈:f/13, 焦距:24mm ISO:100 《澳大利亚的草垛》湛蓝色的天与金黄的田野,一派相得益彰间点缀的草垛垛   EOS 5D Mark III光圈 : f/6.3曝光时间 : 1/100ISO感光度 : 100   《阿德莱德的油菜花》Prince Highway路边的一个小农场,油菜花无边界的盛开着,每年的这个时节,随着阳光跟着云彩,那黄色小花总是让人移不动步子,在澳洲看油菜花是幸运的,不用钱,也没有人出现在你的画面里,需要的只是耐心和脚步。多等一会,多走一步竟是那样的不同。   五、捕捉光线   影响照片质量的第一要素是光线。若要完美地拍摄一幅影像,拍摄时的光线必须恰到好处。   EOS 5D Mark II 曝光时间:35秒 光圈:f/7.1焦距:24mm ISO:50   《慢门海景:栈桥上的新年烟花 》慢门拍摄将烟花的绚烂、路灯的温馨收入囊中   EOS 5D Mark III 曝光时间:1/100s 光圈:f/6.3 焦距:200mm ISO:100   《阿坝民居》光线映衬下的阿坝,绿草如织,一圈圈光晕让羊群如珍珠一般晶莹剔透。   EOS 5D Mark III 曝光时间:30s 光圈:f/4.0 焦距:17mm ISO:3200   《全景银河》星夜的光一别白日的炽热    六、培养审美意识与后期处理小技巧   EOS 5D Mark III 曝光时间:1/400s 光圈:f/5.0 焦距:24mm ISO:100   数码后期黑白处理,HDR效果,让画面更加纯粹而有张力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看多欣赏优秀摄影师的作品,取长补短,培养审美意识,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我们的画面美感。   后期处理能让照片看着更舒服,更美丽。我们可以在拍摄时保存RAW格式,RAW的格式处理给了我们任何调节色温、色调和适当找回细节的可能性。RAW几乎是未经过处理而直接从CCD或CMOS上得到的信息,通过后期处理,摄影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    结语:   在中外摄影史上,风光摄影占尽了风头,出现了众多风光摄影大师。如安塞尔·亚当斯,穷其一生,拍摄他的家乡加塞米蒂山谷,硬是拍出了一个世界级的森林公园。风光摄影无论你运用任何角度,终极目的是摄影者运用镜头语言进行的一次审美活动。在自然界面前,精心布控光线的技术摄影也好,融入自己心境的主题摄影也好,均是用镜头语言描绘对自己脚下土地和山河的热爱。   以上六点,供大家参考,相信能对你拍摄风光类照片有一定的帮助。不妨现在就从发现美开始,循序渐进,拍出过目不忘的风光大片。

风光摄影技巧全面教程

   导语 :风光摄影,只有真正深入进去,并且怀着严谨的、不功利、不浮躁的心态去拍摄,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风光摄影。   我自从学习风光摄影以来,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进而把它们汇集成了对六个问题的思考——   命题一、为什么选择风光摄影?风光摄影的意义到底何在?   这个命题对于我自己而言,就是为什么优先选择风光摄影,而不是其他题材的摄影的问题。其实,选择任何摄影题材都是有道理的。只有不好的作品,没有不好的题材。我在开始学习摄影之初,曾经尝试过人像摄影,但是最终没有找到感觉以及持续拍摄下去的动力。   在无法出远门去拍摄风光的日子里,我也尝试过拍摄人文作品、观念作品。今后我还将投入很大精力去拍摄人文题材,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自己真正感到“有感觉”的领域还是风光摄影。   于是乎,是否“有感觉”,就成了我优先选择摄影题材的标准。当然,暗含的前提是最好尽量尝试各种不同的题材,这样才有比较、才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题材。事实上,最终我们不可能什么题材都喜欢、并且都去做同样的投入,每个人一定会有所侧重的。   之所以优先选择风光摄影作为长期的个人爱好,我还给自己找到了这样的辅助 理由 :   拍摄风光,可以顺带享受山水野趣;   拍摄风光,要背着几十斤重的器材爬山涉水,顺便就起到了健身的作用。   对于什么是“有感觉”,我自己是这样来 判断 的:    我是否拥有了拍摄这类题材必备的器材和拍摄技能 ?   我是否掌握了对这个领域的作品的普遍性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我是否在这个领域研究了足够多的代表性作品,从而对于自己的作品能否跨入公众及专业圈认可的最低门槛有所判断?   我是否能从拍摄这类题材的过程中获得金钱以外的收获?   我是否确定,即使将来得不到任何经济回报,我仍然会长期地、甚至默默无闻地投入到这类题材的拍摄?   命题二、风光摄影要跨越哪几个阶段?   我把风光摄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掌握必备的关键技能   在这个阶段,重点是配备自己需要的器材系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去曝光、获得清晰的照片、学会使用必要的滤镜、掌握必要的图片处理技能。   第二阶段:学会看图   在这个阶段,学会用专业的角度来审视和评判作品,并且自觉地运用这些标准来指导自己的拍摄。   第三阶段:像大师那样去拍摄   这个阶段最漫长,并且没有终点——除非你中途放弃。进入这个阶段后,要树立自己的摄影理想,确立自己的摄影理念,明确自己的摄影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阶段性拍摄计划,并且持之以恒地去努力达成各阶段的目标。   命题三、风光摄影要掌握哪些必备的关键技能?   结合自己的拍摄心得,在这里讨论风光摄影中的几个我认为关键的环节。   1、曝光:由准确到正确   多数情况下我测光的手法是:   先锁定构图;   先后点测画面中有细节的最高光处、有细节的最暗处曝光值,分别储存;   观察两个值之间的差值;   如果差值没超过胶卷的宽容度(通常反转片是5档,黑白片是7档),那就取其平均值,以这个平均值来曝光,多数情况下是“准确”的;   而要想获得“正确”的曝光,就要根据主体受光情况、构图中暗部和亮部面积各占的比例大小来对平均值进行微调。通常,主体处在暗处、或画面中暗部面积 居多,就要适当增加曝光(1/3至1/2档);反之亦然(1/3至1档)。要注意的是,这个补偿的方向是与用机内多区测光的情况下相反的,因为后者在测光 时已经计算了面积因素。   如果超过了胶卷的宽容度,就要看是否能用渐变灰镜压低亮部从而降低光比,否则就只能在亮部和暗部之间进行取舍了,这取决于死白和死黑之中哪个部分的存在不影响作品的创作意图。   2、如何获得清晰的画面   准确对焦,必要时手动对焦;   风光作品很多情况下要求全程清晰,所以镜头的焦距越短、所用的光圈越小,就越有助于获得大景深,画面看起来就越清晰。使用大画幅技术相机,在这方 面优势更大。但有一种说法是:最小的一档光圈下画质会下降,所以我在谋求最大景深时,往往用倒数第二档光圈,比如最小光圈F/32的镜头,我用F/22来 拍摄。   除非必要建议少用滤镜,慎用多片滤镜叠加,尤其不建议为了保护镜头一直套着UV镜拍摄;   尽可能使用遮光罩;   相机有反光板预升功能者,每次都使用它,不要嫌麻烦;   坚持使用快门线/快门遥控器,养成带上备份才出门的习惯(有时朋友还能沾你的光);   经常检查云台与三脚架的连接是否结实,云台和三脚架的工具要带在身边备用;   选用结实的三脚架。使用时,优先展开口径较粗的管段,不到万不得已不升中轴;   支三脚架时,选择结实的支点(如果是泥沙地,最好垫之以石块、砖块);   风大时挡在上风按快门,有车辆通行的话在通过前/后200米开外按快门等等。   3、适当使用滤镜以获得预期效果   无论胶片机还是数码机,偏振镜目前还是必备的滤镜。用它可以:   降低水面反射从而加深水面颜色;   清晰地拍出水面下的鱼类、石块、枯枝等;   加深天空的蓝色;   减轻雾霭对画面的影响;   消除树叶等非金属物体表面的反光,加深其色彩饱和度。   对于胶片机来说,渐变灰镜也是必备的,因为现场光比超出胶片宽容度的场合很多,这时如果没有它,就要后悔这趟白来了。   4、必要的后期处理技术   目前对于反转片作品来说,后期处理、输出有如下路径和环节:   路径一:冲洗>>>扫描>>>图片处理>>>打印输出   路径二:冲洗>>>直放出图   首先不管哪个路径,反转片的冲洗环节是非常关键的。有以下不良记录的冲印店应该坚决予以抵制:   给底片造成连续划痕的;   冲洗不同厂家的胶片之间不按规定更换药液,导致胶片变色或变质的(很遗憾,这方面如果不吃亏是无法事先认定的,建议入门者多请教资深摄影人士)。   5、器材选择/胶片还是数码   器材选择方面,我个人更多是希望拍出好作品,器材只是我的工具而已,所以我从不拘泥于某个品牌。当然,对于有条件、有兴趣的朋友,购买高价的名牌器 材也无可厚非,名牌器材可以给自己增强信心,还有把玩和收藏的价值,何乐而不为呢?然而对于没有这方面需求的朋友来说,也大可不必自惭形秽,好消息是过往 的传世之作基本上很少标明、也很少有人关心它们是什么器材拍摄出来的。   我的主力系统是两套宾得645机身共用6只镜头(30,35,45-85,120,200,2x),还有Fotoman617加尼康 SW90/4.5,除617机身外都是淘来的二手货。我之所以选择宾得645作为风光摄影的主力系统,是觉得它在画幅大小、系统配套、便携性、性价比方面 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命题四、如何去看图?   无论是欣赏别人的作品,还是自己去拍摄作品,又或者审视自己的作品,我都要求自己从四个维度来衡量它:立意、构图、用光和色彩。可能还会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但是本质上几乎都可以归结到这四大方向。   1、立意   我理解的立意的涵义就是,在决定开始拍摄一幅作品前,无论这个时间多长或多短,作者必须部分或者全部地明确:   这个场景里到底是什么东西/元素打动了我?   核心元素是什么?不可或缺的辅助元素是什么?   我得到了什么样的感受?   这个直观感受是否能升华为某个视觉主题?   别人会对这样的主题感兴趣吗?   如果我决定记录并且传递这个主题,这个场景足够表达吗?   这里面包含了一个自我验证的过程。你可以允许部分人在一段时期对你的作品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你不能让所有人永远不理解它。   这里,举一个拍摄海景的例子来说明一下过程。   一次,我和深圳的两位老友约定去大鹏半岛拍摄海景,顺便用我购入达半年之久而一直没有时间试机的617相机来拍摄它的“处女作”。整个过程如下:   拍摄主题的设计:我确定营造一幅“缥缈的、仙风道骨的礁石海景”;   实现途径的确定:这样的效果,只有通过对礁石、海浪的长时间曝光才能产生;   天气、拍摄地的选择:选择有日出的晴天,大鹏半岛面向东边突出的海滩,拍摄前夜在当地住宿,提前熟悉地形、到达拍摄点的路线路况等;   拍摄时间的安排:该季节日出约在5:50-6:00之间,海边天空露白较早。以此反推,要求在5点15分之前架设好相机、完成拍摄准备;住宿地到 拍摄点附近的海滩要在黑暗中沿着海边崎岖的礁石路段行走约30分钟(包括选定拍摄点),于是最终确定4:00起床、4:40左右出门;   实际拍摄过程:我从5:15分开始,先以F/8、16min的组合拍摄了第一张,接着,在太阳已经跃出水面的情况下,我又应景拍摄了几张。其中一张暖调的作品是F/22、1/8sec的组合;   作品:结果是几天之后冲洗出来才看到的。作为试机片,自己感觉还算过得去。长时间曝光的那张,基本上达到了自己预期的效果。因此,我理所当然地把 这张作品看成是自己这次采风的“创作”产品,而这次应景拍摄的其他片子,则是我的“记录”产品、是附带成果。从拍摄意图来说,它们在我心目中的定位是截然 不同的。   扫描是用滚筒扫描仪、300dpi扫成50MB的TIF文件,长边约6400pix。说一句题外话,等待看到自己的胶卷冲洗出来那个过程中的期待感,也是使用胶片机的乐趣源泉之一。   2、构图   构图技法方面已经有很多专著了,无需我赘言。我在这里分享一些实际拍摄过程中积累的`感想:   在立意过程中养成上述思考习惯,将极大地有利于帮助构图。比如,分清场景中的核心元素和辅助元素,就能帮助我们顺利地提炼出主体、陪体。实际上,很多情况下立意与构图是同步或穿插进行的;   主体(兴趣中心)的位置必须突出。可以放在“黄金分割”的交点上,也可以放在画面正中或其他位置,完全视创作意图而定。   只保留必要的陪体,使得画面简洁、有序;   要注重画面的整体平衡感。当然,某些主题需要特意营造某种不平衡感,则不在此列;   善于运用前后景、景深以及将观者的视线导向主体的视觉引导线等元素,营造画面的立体感。前景有时还能起到很好的平衡画面的作用;   构图不要太满,风光摄影多数情况下画面要有留白;   留意水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高低,以及是否处在水平状态;   自己认为好的场景,我通常会横、竖构图各拍至少一张,以备不同用途;   我从一开始就要求自己严谨构图,从不采取随意拍摄、后期再来做裁切出品的方式。因为,我希望能够直接用观片器或者幻灯机来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成 品”——无论它们水平高低,它们至少不是“半成品”。我不希望此时心有不甘而又满脸尴尬地向别人解释:“这张片子,其实如果你把它裁掉这些部分来看……还 是可取的吧?”   3、用光   光影或影调效果好的作品,大多是有迹可循的:   善用早晚光线,营造低色温、底反差的画面,比如早晚霞、长时间曝光作品;   善用逆光或侧逆光,勾勒景物轮廓或制造剪影效果,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善用侧光在非平滑物体表面造成的明暗差异,凸显物体的质感;   善用逆光凸显红叶、黄叶的色彩明度、饱和度以及树叶质感;   借用穿过云层或物体缝隙的集束光对主体的照射,得到类似舞台灯光的效果。比如西部高原的小村寨,常常能遇到光线照亮了村落、而四周的山体和田野则隐在云层遮盖下的暗影里这样的场景;   巧用物体在水面的倒影;   用慢门或减光镜延长曝光时间,使得移动的物件产生拖尾效果、水流成绸缎状、浪花成云雾状、快速移动的云层模糊化、夜里的车灯形成光带……等等。   以上这些用光技巧,不外乎是在光线的色温(色彩)、方向(入射角度、直射/折射/反射)、强度、光通量、照射范围等方面做文章。   4、色彩   拍摄彩色照片的情况下,作品的色彩构成是又一大评价维度。评价色彩构成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方向。   一说是,有强烈对比色的画面更引人“注目”。对比色通常是指互补色,比如青与红、品与绿、黄与蓝。每一对互补色混合后均会消色(即得到白色)。   另一说是:色彩和谐的画面更“悦目”。色彩和谐,通常指画面包含的色彩在颜色(即色彩种类)、纯度(指鲜艳程度)和明度(指处在白-灰-黑之间哪个位置)三种属性各自相近的情况:   颜色相近。比如,同样是红色系的两种颜色,易于和谐;   纯度相近。比如,两种中等纯度的颜色,比一高纯度和一低纯度更和谐;   明度相近。比如,两种淡色,比一淡和一浓更和谐。   此外,一些心理因素会影响人们对于色彩的感知。比如,   色彩面积的大小、形状和分布;   各种色彩组合,当被看成抽象的形状、或看成可辨认物体的表现时;   观看者的年龄、受艺术教育程度;   长时间观看会产生适应性效应,从而混淆对色彩组合的吸引力的感觉;   广告会引导人们对于色彩组合是否符合潮流的判断,等等。   黑白照片的情况下,三个颜色属性只剩下一个:明度。它和细节是否丰富(尤其是亮部或暗部的细节)、层次/过渡是否细腻、反差大小都有关。   上述四个基本要素中,那个要素最能体现作者的专业水准呢?   立意:这是美学、哲学层面的问题,与作者和欣赏者各自的艺术修为有关,没有硬性的标准可言,所以可以先放到一边;   用光:有明显的高光/暗部溢出的作品(某些特殊需要除外),当然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   色彩:基本上参见“立意”,只要搭配别太俗都可以。   所以,我的看法是:构图水平是区别“专业水准”还是“业余水准”的分水岭。当然,我这里说的“专业”、“业余”指水准而言,与职业无关。   一张片子,哪怕场景再好、光线和色彩再漂亮,如果构图上有硬伤的话,它终究还是“业余水准”的作品。   命题五、如何像大师一样去拍摄?   我个人来说,我从不迷信大师,但是我敬畏大师。   所以,有志于成为大师,绝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而是一个社会有希望的表现。当然,那些空怀壮志却从不付诸行动者、或者偶尔被别人喊一声“大师”就忘乎所以者,则不在此列。   真正对摄影有追求的人,即使成不了大师,也应该像大师那样去拍摄。我们不能确定自己能成为什么,但是我们能确定自己想做什么和怎么去做。   1、起点:用大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何为摄影大师的标准?我的理解就是:从思维到手法。换句话说,要像大师那样去思考、去行动。   要了解大师们的思维,我特别推荐精读Frank Horvat所著《摄影大师对话录》,出版社还有少量库存。   手法方面的书就数不胜数了,建议多看国内外摄影师的著书和画册。   光阅读还不行,还要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去实践。   2、终点:确立自己的拍摄目标   但凡能成为大师者,无不有自己的摄影理想——自己想在摄影领域做到什么、摄影在自己的生活中将占到什么地位?也都有自己的摄影理念——拍什么、不拍什么、如何观察事物、如何拍出自己的特色?还有自己的拍摄目标——拍摄哪些主题?如何去实现?   确立了阶段性的拍摄目标,就要把它落实成具体的拍摄计划。拍摄计划必须具体,有明确的时间表,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3、中途: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起点和终点都明确后,剩下的就是付诸行动了。   对多数有摄影追求的业余人士最大的挑战就是:摄影和生计如何取得平衡?这其中的取舍,才是真正的考验。   命题六、拍来做什么?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会影响到自己的拍摄行为。通常会有三种类型的选择:   完全以摄影为生计。这条路目前在国内还比较艰辛。有名气的职业摄影师们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讲座、带团外拍和出书。商业图片库对纯风光作品的需求量比之商业摄影素材要少很多。   自娱自乐,完全不考虑作品的商业收入;   潜心拍摄,但不放弃争取商业回报的努力。   任何一条路都有人走得通。摄影人都会面临这个选择,不能假装这个问题不存在,也不应该频繁地来回摇摆。

上一篇:男子游泳部free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