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如新

时间:2024-09-20 11:21:21编辑:揭秘君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什么意思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汉语成语,意思是有人相识到老还是不怎么了解,有人初次见面却一见如故。出自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白头:老年;倾盖:停车,初见。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人的交情。白头如新,倾盖如故造句:1、“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2、玛利亚连“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的典故都不知道吗,感情的深厚不是靠时间长短来判断的。3、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在下和李公子真是一见如故,相间恨晚啊!蒙李公子谬爱,何敢拂此盛情。4、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也许就是他们此时的感受吧。5、从来没有什么能够持久,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或许,那不过是最美好的梦境罢了。

倾盖如故白首如新是什么意思

“倾盖如故,白首如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停车交谈一见如故的,也有有相处到老还是陌生的。原句是“白头如新,倾盖如故。”这句话的出处是:两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我给大家节选了包含这句话的一段原文,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翻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俗话说:“有相处到老还是陌生的,也有停车交谈一见如故的。”为什么?关键在于理解和不理解啊。所以樊於期从秦国逃到燕国,用自己的头交给荆轲来帮助太子丹的事业;王奢离开齐国投奔魏国,亲上城楼自 杀来退齐军以保存魏。王奢、樊於期并非对齐、秦陌生而对燕、魏有久远的关系,他们离开前两个国家,为后两个国君效死,是因为行为与志向相合,他们无限地仰慕义气。因此苏秦不被天下各国信任,却为燕国守信而亡;白圭为中山国作战连失六城,到了魏国却能为魏攻取中山国。为什么?确实是因为有了君臣间的相知啊。苏秦做燕相时,有人向燕王说他坏话,燕王按着剑把发怒,用贵重的马肉给苏秦吃。白圭攻取中山国后很显贵,有人向魏文侯说他坏话,魏文侯赐给白圭夜光璧。为什么?两个君主两个臣子,互相敞开心扉、肝胆相照,岂能被不实之辞所改变呢!邹阳被囚狱中,身罹杀身之祸,但并不迎合媚上,哀求乞怜,而在上书中继续谏诤,字里行间,还很有些“不逊”(司马迁语),充分显示了他的“抗直”、“不苟合”的性格,也是他“有智略”的表现。文章历举史实,借古喻今,雄辩地揭示了“人主沈谗谀则危,任忠信则兴”的道理。最后,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邹阳(约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29年),临淄(今山东淄博)人,是西汉文学家。汉文帝时,是吴王刘濞门客,以文辩著名于世。吴王阴谋叛乱,邹阳上书谏止,吴王不听,因此与枚乘、严忌等离吴去梁,为景帝少弟梁孝王门客。邹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后被人诬陷入狱,险被处死。他在狱中上书梁孝王,表白自己的心迹。梁孝王见书大悦,立命释放,并尊为上客。邹阳有文七篇,现存两篇,即《上书吴王》、《于狱中上书自明》。

上一篇:激励向上的人生格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