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乌镇的经典散文
大自然的绝妙之处在于造就环境之美,环境的杰作在于塑造杰出人物。江南水乡乌镇就是造就文学巨匠茅盾的古老城镇。
我最早认识乌镇是早年上高中时读茅盾的短篇小说《春蚕》。那水乡的秀美以及小桥流水的韵致,本身就是一首婉约诗;老通宝的古朴勤劳,和多多头的倔强叛逆形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阳春3月,趁到杭州公干之余,在浙江《家庭教育》杂志社沈社长等陪同下,我们驱车来到乌镇。乌镇已非想象中的乌镇。这里高楼林立,鳞次栉比,汽车来往,人声嘈杂,已嗅到现代化城镇的气息。然而,沿河两岸还保留了镇中心古老街道的旧貌,依稀还能看出昔日的风采。
乌镇已有两千年历史。春秋是吴越疆界。公元前505年,吴国驻兵防越,故名乌戍。后来越国灭吴,越国诸子中有一乌余氏封于此,故改称乌镇。乌镇座落京杭大运河之旁江浙两省交汇处,俨然是江南水乡一颗璀灿的明珠。
这里尽管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但令人遗憾的是,乌镇被遗忘而名不见经传,自从一百多年前诞生了文字巨匠茅盾,乌镇才蜚声海内外。
我们去乌镇那天,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天空灰蒙蒙的,古老的乌镇像一位苍桑老人,戴着黑青色毡帽,套着对襟马褂,镶衬着白色裙裾,似乎坐在一艘大乌蓬船上,悠悠的河水荡开波纹又迅速缝合,抚平历史的苍桑。整个乌镇笼罩在薄薄的烟霭中,显得愈发古朴、典雅,略带朦胧和神秘。
走近乌镇,我们逐渐看清乌镇真面目。我们沿着河岸,这河岸是青石板铺的道路,宽约2-3米;这河叫东市河,河宽约10几米,河水绵绵的、悠悠的样子。青瓦白墙典型江南水乡房舍倒映水中,临河几根石柱子顶着犹似北方阳台的房间,几位老人坐在椅子上晒着太阳,那神情似乎对远方的来客表现出一种自豪的样子,那是一种对文学巨匠茅盾的景仰而产生的.豪情。
我们在河埠头看到一条练武船。船上几位年轻的后生持枪刀对打,在铿锵锣鼓的催动下,愈打愈烈;隔河观众越来越多,且不时地爆发出雷鸣般掌声。据说这是乌镇传统的节目。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宋,经久不衰,流传至今。体现这一带蚕乡农民尚武精神。街两旁是刀削般木板房,赭石色的油漆斑驳,我感受到百年沧桑;石板路坑坑洼洼,留下了历史的足迹。是近百名进士举人留下的足迹,还是文学巨匠茅盾履痕,实际已无从辨认。我看着看着,仿佛从历史的尘封中走来了一位浓眉大眼,宽额头高鼻梁,西服革履的中年汉子,他在漫步,他在思索?那不是30年代的茅盾吗?他也许正在构思长篇巨着《子夜》呢。
我急看门牌,那不是观前街17号吗?由*云同志书写的茅盾故居四个大字赫然悬挂在一个黑漆大门上方。那是一座清代建筑,四开间两进砖木结构的旧式楼房。据说是茅盾的曾祖父沈焕在武汉经商赚了钱购置的房产。楼房二层坐北朝南,面临观前街。茅盾1896年7月出生在这里,他在这里度过童年的生活。
茅盾老房后面是块园子,1934年茅盾用自己的稿费,在这里亲自设计盖了三间平房作为书斋。他的中篇小说《多角关系》就是在这里创作的。在茅盾故居对面是一爿商店,那是《林家铺子》的原型。其实,何止是《林家铺子》,茅盾的小说《春蚕》、《秋收》、《残冬》都是以乌镇为背景创作的作品。
乌镇孕育了伟大作家,作家又创作出伟大作品。
走出茅盾故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坐在东市河弓形桥上,望着古朴典雅、高高低低楼房(二层与平房相间),看着河边绿色的柔柔的柳条像纤秀的少女在边歌边舞;桥下软软的河水闪着粼粼波光。乌镇正像一首抒情诗,情深深,意浓浓,激越心胸;乌镇又是一部长篇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诗的意境,小说的情节塑造了文学巨子茅盾。
乌镇孕育了茅盾,茅盾塑造了乌镇。对吧?
网店第一村的刘村发展
“网店第一村”即青岩刘村。 最初就是为了把房子租出去青岩刘村,原本只是一个1500人的小村子,人均年收入不到1万元钱。但五六年间就成为“中国网店第一村”,人均收入达到了五六万元。这个改变是如何实现的?村党支部书记毛胜平说,这是天时地利人和,有偶然也有必然。最初靠着江东货运市场和日用品批发市场,到后来是村里抓住了电商发展的时机积极引导。 青岩刘村原本是个市郊的村庄,2005年进行了旧城改造。土地被征收,平房变成了楼房,一共200多栋楼房按照户籍分给了每位村民。由于青岩刘村紧靠江东货运市场和义乌日用百货批发市场,因此很多在附近做生意的人愿意到青岩刘村租房。没有了土地的青岩刘村居民主要收入就是房租。 但是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到来,义乌小商品批发经济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义乌日用百货批发市场也迁到了别处,青岩刘村的租客越来越少。为了吸引租客,村民互相竞争,租金压到极低。眼看着村民的收入越来越少,又恶意竞争,村委会也很着急。怎么把房子租出去,增加村民的收入,是村委会最重要的任务。 当时村里已经有几家做淘宝生意的租客了。附近被称为“淘宝大学”的义乌工商学院开设了淘宝专业,这所学校的学生在淘宝上的业绩可以折算成实践课的学分。当时义乌工商学院的副院长贾少华提议青岩刘村建设一个“淘宝城”,这个提议得到了当时村主任刘银山的支持。于是村里抓住了这个苗头,和义乌工商学院开展了合作,通过开办免费培训班,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妇女培训班等手段,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 发展电子商务,首先得有网络。2010年,村里主动寻求电信合作,实现了4兆光纤入户,投入50万元,当时还有一些村民不支持。但这一举措确实给网商带来领先其他地区的网络环境,也成为青岩刘村的一大优势。之后,村里又对网络进行不断升级,现已经升到了每户100M,室外WIFI的全覆盖。 随后,在青岩刘村,快递、摄影、网络推广、仓储外包等服务业快速发展。青岩刘村成了很多创业者慕名而来的地方,一台电脑再租间房子就能创业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青岩刘村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网店第一村”。 别看青岩刘村有这么高人气,在很早以前,它也经历过失落。当时,全靠两三站路开外的篁园市场,很多在市场做生意的人在村里租了房子。 后来,篁园市场内最有人气的日用品区搬迁到了义乌国际商贸城,青岩刘村的空房就变多了。怎么把空房租出去,成了村里的头等大事。 在义乌有大量批发商,物流托运是否方便是他们最关心的因素,而青岩刘村东面就是江东货运站;来村里开网店的人已开始增多,慢慢形成了一种电商创业气氛。 关于青岩刘村能吸引如此多网店的奥秘,时任该村村委书记的刘文高当时也曾想学其它街道,搞类似“纺织品专业街”那样的项目,但最后他主张做电子商务。最初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想让村里的房子好租一点。小商品城的海量货源,且有近水楼台优势,是青岩刘村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但是,光靠这点是不够的,因为义乌任何一个村都具备这样的优势。青岩刘村的独特优势是临近江东货运站,做零售的可以找快递公司来收货,而批发商可以很方便找到物流公司托运。 广州的货到义乌,只要一天,比到你们杭州都要快,这就是优势。“串货”是当初培育网店时用到的办法。最初青岩刘村的淘宝店只有100家左右,各自独立发展,资金不足,进货量少,同样的商品放在网上并没有多少价格优势。于是,网店之间被鼓励“串货”,谁在哪种商品的进货上有优势,谁就负责这种商品的进货、拍照,做美工、做文案,跟其他卖家共享。 这种抱团发展的模式,使得青岩刘村的网店在货品种类、货源质量和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凸显出来。在“串货”基础上形成的电子商务氛围,让外来创业者可以共享“创富经”,这些特点让青岩刘村的创业人气越聚越高。 人气旺,从租金变化就能看出。2010年青岩刘村租两室一厅是8500元/年。2011年改换成三室一厅,租金是14000元/年,如今维持在16500元/年。
乌镇游记散文乌镇游记最美作文
乌镇是一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古镇,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行,这里完美保留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下面给大家分享乌镇游记散文。上午趁着外出的间歇,浏览到了简友“迅秋”的《汪年乌镇行》,不仅羡慕他说走就走的惬意生活,更为他笔下的乌镇感动。“夕阳西下,余晖浸染。小桥、流水、人家;古屋、深巷、长廊,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千年流传的水墨丹青;轻移步,慢抬手,屏住呼吸往外走,生怕搅动了一场千年不醒的古镇清梦。”于是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那次雨中乌镇行。01、夜宿西栅,尽享枕水江南。2014年11月21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落下帷幕。本人于24日踏步来到这个中国未来的达沃斯小镇,领略到枕水而居的水乡船韵。一座座静卧的小桥,一条条凸凹的青石板路,一排排依水而建的木制民居,都充斥着独特的水域风情。晚上和两个年轻的“独行侠”一同住进西栅景区内的青年旅社。由陌生到熟悉,再到结伴而行,似乎又找回了当年初出茅庐时的冲动。听再次体会到“最先衰老的从来不是容貌,而是那份不顾一切的闯劲。”自古江南多灵秀。乌镇所在的桐乡是马云的故乡。把一个企业做大,带动一个行业做强。他不做红顶商人,而成为这个网络时代最为耀眼的明星。正如“迅秋”所言,满镇的互联网小店、众创空间、移动支付,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的确立,已把乌镇推到世界的前沿。乌镇,一直在我的想像里。有多少本书、多少张图片、多少个人,都在告诉我,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古意浓浓的小镇。美丽的事物原来都是那么可遇不可求,很长时间里,我想尽一切办法找寻机会要去乌镇,可是却一直未能成行,始终让这个小镇的美丽停留在想像里。当我不再奢想的时候,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机会,让我走在了乌镇古老的石板街道上。和曾经对周庄的向往一样,在我的脑海里,我始终执着地认为,这种古老小镇的美丽应该在雨中才会显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只可惜,去周庄、去乌镇,都没有碰到适时的雨。但好在,晴好的天气里,一样不破坏古老中蕴含的美丽与深味。那就走一走乌镇千年的沧桑吧!了我要在乌镇找寻冥冥千年沉淀下来的平静的念想吧!乌镇倚河,那水、那房、那石板小路,至今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还有那住在乌镇的人,每一个,似乎都是一段活生生的历史再现。曾看到一段关于乌镇的介绍: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的确是这样的,在我看来,乌镇的灵在水!而乌镇的魂,则在那千年深巷的青石板路上。先来感受一下乌镇的水。这条让乌镇赖以存续的河,河水并不清澈,但忠实地托举着那些有着工艺精湛的木雕和石雕的梁、柱、门、窗的古老民居,承载着这些民居中一代又一代人的日常生活。杵衣、淘米、洗菜、孩子们的玩耍、小船上运来送去的为生计所需的物品、甚至家家户户中倾倒出的垃圾等等,都发生在这条河上,也正因为这河千年来的包纳,乌镇的人们,实实在在地生活着。或许,这河在千年前是清澈见底的,但因为历史在它身上一天天忠实地记载着乌镇人的点点滴滴,如张家儿子的荣归故里、李家染坊中染娘与染工的私会、王家阿婆每日里站在桥上盼着远在他乡的孩子等等,多少代人的喜怒哀乐,让它再也无法清亮透澈了。这样的一条河,是无法让我有悠闲地在其上摇橹荡浆的心情的,我怕那一上一下的船浆,会唤醒多少沉寂了千年的人和事。那么,还是稍稍远离这乌镇灵气所在的小河,走一走乌镇人无数的先辈们踩踏其上的深巷小径,看一看那些代代相传的的古旧木屋。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的西栅老街、东栅的“林家铺子”、修真观、昭明太子读书处、唐代古银杏、转船湾、逢源双桥,弯曲深幽沉静无言的青石板路,会带着我们一个个走进这些或是曾经的进士、或是曾经的举人们居住过和生活过的古老宅院里。对了,还有我国著名作家茅盾的出生地和少年读书处的茅盾故居及立志书院,也在这些深巷小径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成为乌镇的又一个骄傲!当我走在这些安静的小巷中,我的脚印覆落在前人的脚印上时,当我倚靠在斑驳的石壁上时,似乎听到了古人轻轻的喘息。与数次独自一个人行走在异地他乡的土地、流连在各色人情景物之中的心情一样,在这乌镇千年深巷寂寞的回声中,我又一次在心里奢望着,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和那样一个人,一起分享历史的厚重,和这种厚重带来的心灵上愈加浓郁的沉积。如同这古老石墙内、江南水声中,同样希冀着对影成双的古人。乌镇的魂,就全寄托在一条条青石板的深巷小径上。离开乌镇时,看到两个女人蹲在河边的石阶上洗衣物,这些至今仍住在乌镇老房子里的人们,还在继续执着地为乌镇续写着历史。02、过路绍兴,登临朝圣。由于互联网大会第二会场设在义乌,李总理曾亲临实地考察。为了能够学到电商运营的真经,我又循着大佬们的脚步去到义乌。在途径绍兴时,我突然意识到,路过圣人故居哪有不拜的道理,我于是又临时下了动车,和人拼车到了绍兴。“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让绍兴成为“报仇雪耻之乡,非藏污纳垢之地。”南宋曾建都于此。绍兴也是王羲之、陆游、蔡元培、秋瑾、鲁迅等名人的故里。其中,水乡社戏、鉴水乌篷、咸亨酒韵、曲水流觞、花雕嫁女、南镇祭禹、茶馆听书、龙舟竞渡、水街集市、台门遗韵,被称作最具绍兴特色的十大风情。曲水流觞就是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花雕是黄酒的代名词,因其储存在经雕刻绘画过的酒坛中,故称“花雕”。花雕嫁女则是最具绍兴地方特色的传统风俗之一。早在宋代的绍兴,每当一户人家生了女孩,满月那天就选酒数坛,请人刻字彩绘以兆吉祥,然后泥封窖藏。待女儿长大出阁时,取出窖藏陈酒款待贺客,谓之女儿红。中午尝过江南小抄和米饭后,首先拜谒周恩来祖居。并为这位倍受万民敬仰的楷模书赠《丰碑》一首:行在端生为贵,慎于思察致微;尽国忠为民瘁,化为灰魂作碑。接着来到鲁迅故里。又给这位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文圣人书赠《勇士》一首:生于富贵乡,眼中短衣帮;弃医从文后,执笔似投枪。03、再抵义乌,探访“中国网店第一村”青岩刘。小商品集中,物流发达,成就了这个电商密集区。据报道,这座小村聚集了来自各地15000余名从事网络销售及相关产业的工作人员,2800多家注册网店每天向世界各地卖出超过3000件各类商品。当时,李总理来考察时抱过的小家伙童志达是个专业”小模特!”我专门找到这家店面,也特意抱了抱这位小童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