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简介

时间:2024-09-17 15:59:13编辑:揭秘君

朱自清的故事50字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次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1924年,诗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三·一八”惨案后,他撰写《执政府大屠杀记》等文章,声讨军阀政府暴行。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次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数国,著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1932年归国,继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二·九”运动中,他同学生一道上街游行。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任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10月返北平,受校方委托主编《闻一多全集》。同时,积极参加各项民主活动。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有《朱自清全集》出版。

朱自清简介,50字左右的 。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次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1924年,诗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三一八”惨案后,他撰写《执政府大屠杀记》等文章,声讨军阀政府暴行。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 [8-9] 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次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数国,著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1932年归国,继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二九”运动中,他同学生一道上街游行。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任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10月返北平,受校方委托主编《闻一多全集》。同时,积极参加各项民主活动。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有《朱自清全集》出版。

朱自清 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中国近代诗人、散文作家。 生平 在扬州长大,191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并遵父母之命,与武钟谦结婚。因为家贫的关系,他要尽快读完大学,当时的大学一般是四年,但他三年便读完了。他就读北京大学时,是新潮社的创社成员,参与五四运动,亦曾参加平民教育演讲团。其间两名儿女出生。1920年毕业,其后任教中学,五、六年之间,教过七所学校,生活不稳定,年纪轻轻,家庭负担便很重,而造成了他老成持重的性格。1925年,即27岁时,在朋友介绍下,进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教书。1929年11月26日,妻子武氏病逝。1931年在伦敦修读英国文学和语言学,次年回国,不久后与陈竹隐结婚。 1948年6月18日签署《 *** 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8月6日胃病复发,12日在贫病交迫下辞世。在《别了,司徒雷登》,认为朱自清和闻一多更胜伯夷,「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评价 关于朱自清早期散文的评价,一直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李素伯说散文集《背影》给人以“芳香的迷醉”,叶圣陶说〈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文,“都有点做作,太过于注重修辞,不怎么自然”。这几篇散文“论文字,平稳清楚,找不出一点差池,可是总觉得缺少一个灵魂,一种口语里所包含的生气”。旅美学人夏志清,则认为〈荷塘月色〉这些文字“‘美’得化不开……读了实在令人肉麻”。 作品列表 朱自清 * 雪朝(1922年;文学研究会的成员的合集) * 毁灭(1923年;长诗) 散文: * 踪迹(1924年;朱自清首本诗与散文集) * 背影(1928年) * 欧游杂记(1934年) * 伦敦杂记(1943年) * 你我 语文论述: * 新诗杂话 * 经典常谈 * 诗言辨志研究 * 标准和尺度 * 语文零拾 * 论雅俗共赏 * 书评与议文
朱 自 清(1898-1948) 1925年应聘为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后任清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长沙临大时任中文系教授会主席。 朱自清教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较学态度认真严肃,每次上课都要点名,下课前布置预习作业,下次授课时检查。有时发纸,让学生当堂笔答,答卷必认真批阅、评分,作为平时成绩。在蒙自分校时担任过南湖诗社的导师,在昆明多次参加新诗社举办的诗歌朗诵会,并在会上朗诵一些译诗。 他与叶圣陶合著《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对阅读教学的指导作出了贡献。 中国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藏《背影》、《读写指导》、《朱自清散文精品》、《古诗歌笺释三种》、《荷塘月色》、《经典常谈》、《论雅俗共赏》、《倾听朱自清》、《朱自清》、《十四家诗钞》、《诗言志辨》、《宋五家诗钞》、《温静人生》、《文言读本》、《我们的六月》、《新诗杂话》、《忆》、《与朱自清游欧洲》、《中国歌谣》、《朱自清代表作》、《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经典作品选》、《朱自清论语文教育》、《朱自清全集》、《朱自清散文选集》、《朱自清散文》、《朱自清文集》、《朱自清序跋书评集》、《朱自清絮语》、《朱自清选集》、《朱自清自传》、《自朱清作品集》等三十七本。


上一篇:成吉思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