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资料
在台湾岛附近出现的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风暴称为台风或来自台湾的风有相联系的。过去我国习惯称海温高于26
台风图片集萃(20张)℃的热带洋面上发展的热带气旋为台风,热带气旋按照其强度的不同,依次可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1989年起我国采用国际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标准。中国对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的热带气旋,根据国际惯例,依据其中心最大风力分为:热带低压(Tropicaldepression),最大风速<8 级,(<17.2m/s);热带风暴(Tropicalstorm),最大风速8~9 级,(17.2~24.4m/s);强热带风暴(Severetropicalstorm),最大风速10 ~11 级,(24.5 ~32.6m/s);台风(Ty-phoon),最大风速12 ~13级,(32.7m/s~41.4m/s);强台风(severe typhoon),最大风速14~15级(41.5m/s~50.9m/s);超强台风(Super Typhoon),最大风速≥16级(≥51.0m/s)。 台风云图
【词语】台风 【拼音】 tái fēng 【英文】 [typhoon;hurricane;stage manner of an opera actor] 英语Typhoon这个词(意思是飓风)是根据台风音译而来。 【法文】[typhoon] 台风多数都是飓风,当然也有13级的(风级)
编辑本段台风综述
(1)指亚洲太平洋及印度洋海域的旋风。例:约瑟夫·康拉德小说中描述的“台风”。 (2)台风(或飓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 (3)随着发生地点、时间和叫法不同。 ①印度洋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比如在东亚、东南亚一带就称为“台风” ②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台风在欧洲、北美一带称“飓风”, ③在菲律宾被称作“碧瑶风” ④在孟加拉湾地区被称作“气旋性风暴” ⑤在印度半岛被称作“热带气旋” ⑥在澳洲被称作“畏来风”, ⑦在墨西哥人则称之为“鞭打”, ⑧在南半球则称“气旋”。 (4)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风向在北半球地区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为顺时针方向)。在气象图上,台风的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台风中心为低压中心,以气流的垂直运动为主,风平浪静,天气晴朗;台风眼附近为漩涡风雨区,风大雨大。 有史以来强度最高、中心附近气压值最低的台风,是超强台风泰培(英语:Typhoon Tip,台湾译名:狄普),日本1979年的大范围洪灾就是由这个台风造成的 泰培与美国地图的大小比较
。 typhoon在美语中指发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热带暴风。若追溯其语源,也许很少有单词能像typhoon 一样表明汉语、阿拉伯语、东印度语和希腊语的多国语言背景。希腊单词typhon 既是风神的姓名又是意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被借入到阿拉伯语(就象在中世纪时许多希腊语单词进入阿拉伯语一样,那时,阿拉伯人的学问保存了古典的风格,同时在把它传向
台风卫星云图(14张)欧洲时又有所扩充)。Tufan,希腊语的阿拉伯语形式,传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语言,11世纪时讲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来。这样,阿拉伯语单词的衍生,从印度语言进入英语(最早记载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 和 tufan 的形式出现于英语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风暴。在中国,给了热带风暴的另一个单词-台风。汉语单词的广东语形式toi fung 同我们的阿拉伯语借用词相近,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于1699年载入英语。各种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变成了typhoon。
关于台风的资料
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风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中心气压最低而气温最高。
台风分级。台风按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大小进行分级。过去中国气象部门将8级至11级风称为台风,12级和12级以上的称为强台风。1989年1月1日起,采用国际统一分级方法,近中心最大风力在8级~9级时称为热带风暴,近中心最大风力在 l0级~11级时称为强热带风暴,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时称为台风。为了叙述简单,以下仍统称为台风。
台风路径。台风路径大致可分为三类:①西进型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②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并逐渐减弱为低气压。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近年来对江苏影响最大的“9015”和“9711”号两次台风,都属此类型。③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台风灾害。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但有时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大风。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一般为8级以上。②暴雨。台风是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一般能产生150mm~300mm降雨,少数台风能产生 l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1975年第3号台风在淮河上游产生的特大暴雨,创造了中国大陆地区暴雨极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③风暴潮。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m。“9608”和“9711”号台风增水,使江苏省沿江沿海出现超历史的高潮位。
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过发展、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圆形涡旋半径一般为5OOkm~1000km,高度可达15km~20km,台风由外围区、最大风速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外围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阵性降水;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最大风速区,平均宽8km~19km,它与台风眼之间有环形云墙;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区,最常见的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状,直径约10km~70km不等,平均约45km,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
台风编号。中国把进入东经l50度以西、北纬 l0度以北、近中心员大风力大干8级的热带低压、按每年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这就是我们从广播、电视里听到或看到的“今年第×号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
危害:
台风给广大的地区带来了充足的雨水,成为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的降雨系统。但是,台风也总是带来各种破坏,它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
1、强风台风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其风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
2、暴雨台风是非常强的降雨系统。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达500-800毫米。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台风暴雨强度大,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
3、风暴潮所谓风暴潮,就是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暴潮还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
预防:
在台风来临前要注意收看各级气象台站发布的台风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为确保广大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尽量减少外出,远离低洼地区以及海边等危险地区及树木、广告牌等危险设施或物品;将地处在危险地区的学校及学生、居民提前转移至安全的地区。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 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什么是台风呢?
台风是发生于热带海洋上空的一种气旋。在一个高水温的暖热带洋面上空,若有一个弱的热带气旋性系统产生或移来,在合适的环境下,因摩擦作用使气流产生向弱涡旋内部流动的分量,把高温洋面上蒸发进入大气的大量水气带到涡旋内部,把高温高湿空气辐合到弱涡旋中心,产生上升和对流运动,释放潜热以加热涡旋中心上空的气柱,形成暖心。由于涡旋中心变暖,空气变轻,中心气压下降,低涡变强。当低涡变强,反过来又使低空暖湿空气向内辐合更强,更多的水汽向中心集中,对流更旺盛,中心变得更暖,中心气压更为下降,如此循环,直至增强为台风。
热带性低气压是发展于热带海洋上的低压系统,在地面天气图上是可绘出封闭等压线的环流,至少有一圈。其英文名称是tropical depression,取首位字母简称td,在地面天气图上只要看到内写td的环流就是热带性低气压,经常有好几个同时存在。热带性低气压是由许多向上发展强盛的对流性积雨云所组成,是由热带海洋上,空气不稳定区内发展的云雨,形成的所谓"热带扰动″开始。热带海洋上气温高、阳光强,阳光照射在海洋上,海水蒸发旺盛,大量蒸发的水汽进入空中,使热带海洋上空的空气既热又湿,常有白色朵朵如花椰菜般的对流云形成,并能发展成非常巨大的积雨云而有阵雨的降落,也就是在气象卫星云图上经常在热带海洋上看到的许多白色云团,称为"热带扰动″。如热带扰动能继续发展,云雨范围扩大,气压值降低,风力增强,并可画出封闭等压线时,就已增强为热带性低气压了。热带性低气压如能继续发展,卫星云图上可看到云区扩大,同时气压降低风力增强,当风力增大到每秒18公尺时,就变成一个轻度台风。如以风级表示,一定要达8级风或以上才能算是台风,要达每秒15公尺或以上即7级风的范围才是台风的暴风范围,所以台风内一定有强劲风力,再加上由发展庞大可降豪雨的积雨云组成,因此,台风范围内除强风外又有豪雨,都会造成灾害。热带性低气压是台风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但有了热带性低气压,并不一定都会增强为台风,就像不是所有的热带扰动都会形成热带性低气压一样,只有约四分之一的机率可能成为热带性低气压,也只有约十分之一的机率可能变为轻度台风。热带性低气压的风力通常在每秒15公尺左右,并不很强劲,但对流云可发展到相当强大,而降下大量雨水,故灾害以水灾为主,并可造成极严重水灾。此外,要使热带扰动能增强为台风还要其他条件,首先是这片海域为弱的低压区,周围的气流又有向内汇流的作用,才能使云层容易发展及增强低压漩涡。 另外,高空也要有适合空气向外流的辐散区,使上升至高空的空气顺利向四周散开,并加强上升气流的流动及强度,在垂直方面的风速,高低空间不能相差太大,尤其高空风速不可太强,否则增暖的空气和伸展至高空的云层会被强风吹走,不能形成温暖的空气层及大量的云层,台风亦难形成。还有,积雨云所在的位置,不能太近赤道,一般要在南、北纬5度以上,才有够大的科氏力〈科氏力大小随纬度增高而增强〉使气流形成低气压环流。所以台风要诞生也不容易,必须许多条件配合。台风是一个气压很低的低气压,气流以逆时钟方向向中心旋入〈南半球为顺时钟方向〉,风力从外向内逐渐增强,到中心附近达最强,但中心却是云量稀少、风力微弱,就像浴盆放水一样,水流以漩涡流向中心后从洞口流出,水流愈近中心流速愈快,在中心呈中空现象,台风亦是如此,中心的中空地区称为台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