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网三国演义

时间:2024-09-11 16:02:51编辑:揭秘君

从哪里可以听到原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啊?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著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一、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拥刘反曹

1、 拥刘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2、 拥刘反曹思想的形成:四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的,罗贯中继承并将它熔铸到了作品中,毛宗冈在修改时又加强了它;

3、 拥刘反曹的内涵:反映了人们对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对暴政的意愿;是民族思想的反映;是正统思想的反映。

二、刘备、曹操形象。

1、 曹操:奸诈、残忍、虚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这是一个复杂的形象,罗贯中即写其短,也写其长,又不影响他的倾向性。

2、 刘备:即理想化的人君形象,同时又有统治阶级代表人物所特有的虚伪一面。

三、战争描写。

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相似处:都是以弱对强、都用了火功、结局都是弱者胜。

不同的特点:斗争双方的特点不同、面临的情况不同等,使之写来绝不雷同。

学习内容

一、讲史文学之源流

宋代说话技艺十分发达。说话的演出地点不限于勾栏瓦肆,一般村野寺庙也有演出。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首都汴京著名艺人霍四究以“说三分”著名,说三分即讲三国故事,而尹常卖以说五代史见称,二人都是讲史好手。

说话人无论是否高手,都需要讲稿。当时有专门编写讲稿的“书会”。书会中人既要编写故事,就不能不具备较为深厚的文艺修养和广博的历史知识。说话人的稿本经过不断润色增删,就有可能演变成为篇幅越来越长的小说。

宋代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录说话四家:

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扑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其中第四家为“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战争之事。”说三国故事应属于这一类。

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可以说是直接或间接汇集了唐宋流传的三国故事,特别是小说者所讲“一朝一代故事”之讲稿材料,是经过无数次增饰修改而成的作品。下面提到的《全相平话三国志》虽是元代产物,但它的祖本可能源自宋代说话人的手稿。

说话材料如何成为话本小说?大概说话人起初靠口耳相传,不靠文本,但口耳相传,容易忘记,故事越增饰,则内容越繁复,越不易记忆,唯有利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免讲说时遗漏。文字记录不断整理,则篇幅越来越大。这里有两个小问题值得思考:一是最初稿本可能会较为简单粗糙,后来的整理增订本可能较为繁富复杂,但删节本却相反;二是初稿一旦钞写流传出去,因为由不同的艺人或文人各自润色演绎,同一故事稍后可能出现众多不同的版本。这里举一两个例子说明。现存《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三卷,是元朝英宗至治年间(1321年一1323年)建安(在今福建北部)虞氏刊本,每卷卷首都刻“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一般简称《三国志平话》,原作者姓名已佚,学术界认为是元代讲史艺人说话的底本。这个本子现藏日本东京内阁文库,有一百三十八页,每页上下两栏,左右两页合起来,上面为一图,下面为文字。说话人拿着这个本子,看图览字,可以口沫横飞,随机敷衍。这不一定是说话人的初稿,却是一个较早版本的稿子,可以看出它较为简单粗糙的特点。另外一个例子是《三分事略》,又题为《三国志故事》,上图下文,三卷,不题撰人,也属建安书坊刻本。虽然上、中卷首行题刻“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上”、“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中”,又封面有“甲午新刻”四字,学术界大多认为并非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1294年)之刻本;乃书商故弄玄虚,实是元至正十四年或元明易代期间之产物。因为上、中、下三卷,每卷最后一页或二页之前,均故意漏刻二至三页故事,但页码却连接而无中断,明显是书商偷工减料,为欺骗顾客而做的手脚。删节本通常都是为了减省成本而印制的。

鲁迅称宋之说话人多高手,而不闻有著作;现存讲史平话多为元人作品(1982,127页)。其中《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和《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均具备《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是其雏形。

总括这一小节内容:中国讲故事的源流很早,宋代说书人尤其喜欢讲史。北宋时已有霍三究以说三分著名。但三国故事的零星片段流传甚早,于唐代已有记载。宋人致力增饰铺张,因而内容更丰富,情节更精彩。现存《全相平话三国志》是元人作品,应该是《三国志演义》的胚胎。

二、《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年代和版本

这一节“作者、版本和成书年代”提供的资料,其中涉及争论的问题甚多,建议不要死记材料,知其梗概便可。

作者

在漫长的专制帝王统治时代,很奇怪的是,中国小说和戏剧一直遭受正统文士的忽略和歧视,以致这类作品多半是遮遮掩掩、偷偷摸摸的出现。其作者或用化名,或不留名,总是难得清清楚楚知其生平,使人遗憾。我们这个课程选讲的几部巨著,其作者无一不有类似的情况。

《三国演义》的作者,一般说是罗贯中。有关其籍贯、生平事迹的记载很是分歧,材料也都很简略。

关于罗贯中的籍贯主要有四说:一是太原人,二是杭州人,三是东原(山东东平)人,四是庐陵人。数十年来,以前两种说法为多,但迄无定论。今人刘知渐、王利器、沈伯俊、周楞伽等人均持东原说。从现有资料看,以东原说较为可信。

—、太原说

明佚名《录鬼簿续编》云:“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二、杭州说

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三云:“《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二十五“委巷丛谈”云:“钱塘罗贯中本者,南宋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

明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七“经籍考·传记”类云:“《水浒传》罗贯著。贯字本中,杭州人。”

三、东原(东平)说

明庸愚子(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云:“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

王利器《罗贯中与〈三国志通俗演义〉》(1983,240-265页)从元代赵偕(字子永,慈溪人)《 赵宝峰 先生集》卷首所附《门人祭宝峰先生文》所列三十一门人中找到罗本和高克柔二人,认为罗本即罗贯中。这涉及《水浒传》的作者,《水浒传》中唯一的好官是东平太守陈文昭,何以如此?原来慈溪县令陈文昭向邑人赵宝峰执经请业,行弟子礼,宝峰以治民事告之。因此清人编《宋元学案》就将陈文昭也列为宝峰先生门人,于是不难解释《水浒传》唯一好官是陈文昭之谜。《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撰、罗贯中纂修”,罗贯中分明是罗本,东平是其父母之邦。把这个好官说成是东平太守,王利器认为是“罗贯中精心安排的”。

周楞伽《关于罗贯中生平的新史料》(谭洛非编,1992,119-130页)也从《 赵宝峰 先生集》和《宋元学案》找寻资料,认为罗贯中原来名本,字彦直,东平人。元亡后投奔居于浙江慈溪的兄长罗拱字彦威,罗拱为宋宗室后裔赵宝峰的门人,所以罗本也师事赵宝峰。贯中恐是别号。

至于罗贯中的生平,有以为是南宋人。有以为是元未明初人,《漫稿》以为元未明初人这说法较合理,理由是元末明初动乱的经历和作家的政治抱负对《三国演义》的创作有实质的影响。以下引述周邨、冯其庸、章培恒、周楞伽等人的说法:

—、南宋人(周邨)

周邨《书元人所见罗贯中〈水浒传〉和王实甫〈西厢记〉》(1985,76-82页)一文,认为“罗贯中可能是南宋人或宋元间人。”其说可约略参考前面“讲史文学之源流”一节我们所引周邨的意见。

二、约生于 1295年前后(冯其庸、章培恒)

冯其庸《论罗贯中的时代》(1991,80-93页),认为既然罗贯中与葛可久并提,葛是元人,罗当然也是元人。从《录鬼簿续编》的记载推算,罗贯中大约生于元贞元年(1295年)前后,死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前后,大约活了八十五岁。

章培恒《关于罗贯中的生卒年》(1982,第三期,120-126页)坚持以书中今地名来考证一本书的成书年代,并藉以追查作者在生时间,他认为《三国演义》约成书于1329年前后,其时罗贯中当在三十岁以上。

三、约生于1330年(鲁迅、周楞伽)

鲁迅《史略》(129页)认为是“元明间人”(约1330-1400年)

周楞伽《小说札记》(1981,第四期,76-82页)同意鲁迅的说法,认为罗贯中“是由元入明的元末明初人”,且可能是慈溪人。

结合各家意见,大致是这样:罗贯中东平人,原名罗本,字彦直,别号贯中,又号湖海散人。大约为元末明初时人,曾入张士诚幕府,后来隐居浙江慈溪,从事创作,明初去世。著有杂剧三种,今存《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又著小说六种《三国演义》、《小秦王词话》、《隋唐志话》、《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一般相信,《水浒传》这部小说也包含了罗贯中的心血。

成书年代

《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主要有四说:一是宋或以前,二是元代中期,三是明初,四是明中叶。无论如何,因为不能否定罗贯中为《三国演义》的编撰者,则写作年代就无法跳出罗贯中生活的时代,成书年代必须结合罗贯中的生卒岁月来看。

一、宋以前说

周邨主张《三国演义》成书于宋或北宋以前,我们前面已引述他的说法(见本单元,第3页)

二、元代中期说

袁世硕《明嘉靖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乃元人罗贯中原作》(1991,94-108页)一文认为该书用三百三十多首诗来品评人物,收束情节,与宋元间的平话很近似。且引用时或言唐贤,或言宋贤,不言“元贤”,实是元人口吻;书中小字注中所提及的今地名,除了个别几个笔误外,几乎全与元代行政区名称相符。因为其中江陵、建康、潭州均为元天历二年(1329年)以前的旧地名,因此将作注的时间断在此年,再往后延伸十几年,基本上可以确定书成于元中期,大约是十四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他并认为罗贯中生卒年约为1300年至1370年,而嘉靖刊本可视为罗贯中原作。

三、明初说

欧阳健《试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83,280-295页)一文认为《三国演义》成书于明初。他不同意袁世硕断书中小注年代于天历二年(1329年)以前,认为地名情况复杂。他认为罗贯中在明初开笔,第十二卷写作不早于洪武三年(1370年),全书初稿完成于1371年以后。他还认为根据《门人祭宝峰先生文》以齿序排名,罗本处于第八位乌斯道(1314年生)和第十三位王桓(1314年生)之间,生年约在1315年至1318年之间,卒年估计在1385年1388年之间。开笔时罗本贯中约五十馀岁。

四、明中叶说

张国光《〈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中叶辨》(1983,266-279页)一文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三国志平话》为基础写成,而元刊《三国志平话》为新安虞氏至治年间(1321-1323)所刊五种平话之一,篇幅仅有八万字,文笔粗糙简陋,《三国志通俗演义》篇幅为其十倍,手法成熟,从发展过程看,必远远产生于平话之后。张国光因此认为,“此书的撰成,既不会是元代,也难以肯定是明初,其时当在明中叶。为此书写序的庸愚子蒋大器很可能就是它的作者。”他估计由于蒋大器写序后无钱刻书,过了二十年才由修髯子印行。

值得注意的是,张国光是抛开罗贯中作为《三国演义》作者来立论的,这样就不必顾虑成书年代是否与罗贯中生卒年配合。如若结合罗贯中生平来看,以第二和第三两种说法较为接近事实。如果第四种说法合理,则明中叶是开始流传的时间。

版本

—、嘉靖本

现存明嘉靖壬午(1522年)刊本。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各则题目唯七字。书署名“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要注意的是,以前很多学者认为它是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版本,甚至是罗的原著,但现在怀疑者不少。

二、志传本

现存有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刊刻的几个版本,简称“万历诸本”。以刘龙田乔山堂刊本、余氏双峰堂刊本较早。值得注意的是,内容与嘉靖本有些不同,文字较质朴。不少学者认为“志传本”的祖本较嘉靖本早。

三、李评本

“ 李卓吾 先生批评三国志”,系万历后、天启间无锡人叶画假李卓吾之名伪作评语刊行,故又称“伪李评本”。将嘉靖本回目每两则并为一回成一百二十回本,不分卷。现存明建阳吴观明刊本等几种。清代毛宗岗据以删削修订为毛评本。

四、毛本(毛评本)

“毛宗岗评三国志演义”,清康熙刊本,六十卷一百二十回。毛纶、毛宗岗父子假借金圣叹名义评改“伪李评本”,全面修订而成。鲁迅说毛氏父子主要进行三项工作,一曰改,二曰增,三曰削,其余小节则“一者整顿回目,二者修正文辞,三者削除论赞,四者增删琐事,五者改换诗文”而已。应该注意的是,李悔吾认为该书比以前的版本更强化封建正统思想,而在艺术加工方面则大大超越以前各本。

这四个版本系统,总归起来,实际只是三种而已:一是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二是《三国志传》系统,三是毛评本系统。至与“李评本”因为被毛宗岗修订后已融入毛评本,跟毛评本应属同一系统。目前书坊排印的本子,绝大多数是毛评本系统,不过在校勘时通常会参考嘉靖本的异文做些改动。

三、三国故事的形成经过

晋陈寿编撰《三国志》,刘宋时裴松之引书四百馀种为之注。我们知道魏晋六朝品评人物风气盛行,品评人物总须根据具体事迹;后来《世说新语》更具载不少魏晋时期各种人物的妙人妙事。品评人物风气流传一段时间,影响所及,许多人对于当时人物的言行十分熟悉。在谈说过程中,一方面兴趣浓厚不减,而口耳相传之间又增添讲者的主观意见和个人色彩,对于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刻画遂有越来越精彩的现象。

例如说两晋南北朝记叙、描写、歌咏三国故事和人物的文献有三十多种。这是现存文献而言,实际一定不止此数。

唐代论述三国的诗文一百四十多篇,宋代则有约八十篇。这些也都是指今日所知材料而言,当时出现而遗佚的必定更多。

元朝除诗文外,元杂剧以三国故事入戏的有六十多本。这更值得注意,一是当时三国故事个别片段巳发展得很成熟,才能编为戏本,二是戏比诗文流传更广泛,影响更大,与小说发展变作互为因果。而宋以来流传的说三分,此时成为平话小说《三国志平话》和《三分事略》,更成为三国演义小说的基础。

《三国演义》是长篇小说,但原来的故事却是零星存在的。这些零星材料如何最终组织成长篇巨著,实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这过程可说是年深月久。由于它根本不是正史——如果雷同正史,则《三国志》成书后就无须再编撰甚么《三国演义》了。当然《三国演义》的取材,既有直接取自《三国志》的,也有间接取自《三国志》的注文以及其它六朝文献的史料,更多的则是后世已敷演充实的(俗语“加料”)故事材料。尤其是元代戏剧作品,已将三国故事贯串成有血有肉的生命。综论三国故事的形成经过,可以分为下述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陈寿《三国志》成书以前的记载,大部分是史料,包括历史人物的出身、言行等记录和传说。陈寿《三国志》录取其中一部分做材料,编撰正史,但更多的材料则遗留在文人笔下或民间。

第二个阶段是《三国志》成书后初期,尤其是东晋、南北朝,因为去三国未远,仍有大量文献和民间传说流行,但故事内容大约无可避免开始出现增添或转变的情形。

第三个阶段是唐,宋时代文人的歌咏和说故事者的敷演,前者可使故事传说走向理趣,后者则使零星故事组合成较长的单元。

第四个阶段是元剧作品。元代许多剧作家都尝试将三国故事敷写成情节精彩的剧本。就以吕布和貂禅的故事为例,现存的剧本有无名氏《锦云堂暗定连环计》,郑光祖《虎牢关三战吕布》,武汉臣《虎牢关三战吕布》(残缺),于伯渊有《白间斩吕布》。另外元南戏有《貂蝉女》(残缺)。见微知著,可以估计元剧作家对全部三国故事发扬光大之贡献。

第五个阶段是罗贯中的成书。“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确是的论,尤其是博采各种典籍包括史注、笔记、传说、平话、剧本、诗文等,共冶一炉,成为巨著。这当中实际上汇集了千千万万人的心血;在罗贯中以前,在故事文字和情节方面进行修改加工的无名作者,也同样功不可没。罗贯中可以说是后期一个集大成者。

四、《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坊间流行的《三国演义》毛评本在书前有一篇《读〈三国志〉法》。这是一篇教人如何欣赏《三国演义》的文章,包括内容和文学技巧的剖析。当中不是每一个观点都正确,但却是很有启发性的,不可不读。

主题思想

三国演义这部巨著大致上以陈寿《三国志》的历史范围为基础,从文学角度再现了汉末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这八九十年间的演变过程。因为历史大事不便随意纂改,但其中细节却可尽情发挥,作者在编写时可以融入个人的主观成分,成为思想性较明显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处处尊刘贬曹,与陈寿《三国志》以魏晋为正统有别,历来视此为《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扬刘抑曹是《三国演义》的主调,尤其是现在流行的毛评本,说“强调正统”是该书主题,应该不会错。而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观念,也与作者所处元未明初的时代背景有些关系。

五、《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描写战争:二、塑造人物形象;三、结构艺术;四、语言特色。

描写战争

第一点是战争的多样化。书中描述了上百次战争,可以分为陆战、水战,或水陆混合战,例如水淹七军;又可分为攻战、守战;或分伏击战、偷袭战;或分阵地战,游击战;或主将比试,或两军混战,形式多样化。

第二点是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如曹操南侵并非毫无目的,是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刘备联吴抗曹是为了有立足之地,然后振兴刘氏的汉室基业。诸葛亮南征是为了解决与南方少数民族的纠纷,稳定后方,以便全力对付势力强大的曹魏。

第三点,战争的胜负系于智谋。关键在于运筹者的智能,能不能采纳部下的善计良策,能不能正确判断敌情,能不能客观分辨忠奸,能不能冷静处事。大小战争的胜负无不与斗智用计拉上了关系。《漫稿》举了许多例子,建议翻阅原书。

第四点,着重写人,不着重写战争过程。吸收《左传》描写战争的经验而详写谋略,略写战斗过程;详写占得上风者,略写位处下风者;详写将胜者,略写将败者。通过几场交锋,逐步将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来。

塑造人物形象

由于鲁迅在《史略》批评《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过去的评论家多受影响,不敢推翻其说,几成定论。其实鲁迅的看法是有偏颇的,《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或有忠奸分明的主观意图,但并非黑白分明一面倒。孔明料事如神,但并非永无错误,曹操是奸雄,也不是毫无优点。关羽忠义勇俱全,然而骄傲自用,不顾大局,屡屡如此。例如:要与马超比试武功;谩骂孙权,拒不联婚;耻与黄忠并列,不受五虎将印;四是轻视陆逊,因而招致失败。

结构艺术

三国故事基本上以魏、蜀、吴三国兴亡为纵线,以战争发展和人物活动为材料。九十多年的兴亡史大约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由黄巾之乱至赤壁之战为第一阶段;三国鼎立至诸葛亮病逝为第二阶段:此后至晋统一天下为第三阶段。其间穿插以魏、蜀、吴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纷争,把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文臣武将的奇谋险计逐一带出,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由于传统章回小说的结构回合之间前后呼应,在紧随主线发展之下,分散之中有集中,首尾一贯,形成一个统一的小说系统。

但是,在处理长达九十七年的历史事件中,由开始至诸葛亮病逝共五十一年用了一百零四回,而后面的四十六年,时间长度其实几近一半,却只用了十六回来概括历史演变,其分量安排明显并不平均。原因何在呢,因为《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前五十年正是蜀汉由无至有,由弱至强,遂能联吴抗曹,三分天下这些光辉事迹自然值得大书特书,但诸葛亮一死,形势急转直下,蜀汉开始面临溃亡,时日无多,因而篇幅大为缩小。可见作者在结构方面,处理时间这一因素是有轻重之分的。

对魏、蜀、吴三国的描写,蜀、魏之间有战无和,蜀吴之间和多于战,吴魏之间则战多于和。然而重点始终放在蜀、魏这边,对吴国描写是有些忽略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研究三国人物者也有意无意间偏重于蜀、 魏 君臣方面。换句话说,作者在确定主次方面,也是颇用心思的。

由于《三国演义》是战争小说,描写战争题材,从围绕大小战争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节去观察,也可以理出一个结构脉络。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就尝试这样去分析其结构,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三大战役为主线,中间夹杂一些较次要的辅助性战役,贯串了全书,形成一个战争系统(1992,246-273页)。冒忻和叶胥也有类似的说法,他们以赤壁之战为例:从起因到结束,共计八回,其间包括曹操下书,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中计,黄盖用苦肉计,孔明借箭,借东风,华容道释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点组成了大重点,成为组织严谨的结构。

语言特色

《三国演义》是用浅白的文言写成的,言简意赅,语气明快。这在封建时代一般稍能识字者,大约均可欣赏,有利于传播。

《三国演义》一书,特别是毛评本,移用了古代文学家很多诗词,与白话文比较,使用浅白文言文,更能够使之与这些诗词在语言风格上较为统一和谐。

《三国演义》一书创造了很多成语,引用或自造许多谚语,生动活泼,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语言。

六、《三国演义》对后世文学之影响

《三国演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有几个方面,一是该书是历史小说鼻祖,后世历史小说不少以之为典范,模仿其体制结构;二是该书故事精彩,明清以至近世戏剧家多从中取材改编为剧本;三是后世诗文作品取以为典故,或作为咏唱题材;四是《三国演义》语言精警,能丰富后世作家之用语。


哪里能下载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MP3版365回全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暴徒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倔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 李倔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育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敦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於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板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计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褚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间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培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立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少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继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骁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籐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百零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合中计
第百零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百零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百零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百零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百零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百零七回 魏主归政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百零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百零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百一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取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百十二回 救寿春於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琳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求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所有章节的名称

001鞭督邮刘备走代州
002竖宦作乱董卓进京
003杀丁原认贼做父
004谋董卓孟德献刀
005中牟县陈宫捉放曹
006讨董卓曹操诏群英
007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008藏玉玺孙坚背盟约
009超内讧讨贼成泡影
010王司徒巧使美人计
011董卓伏诛万民同庆
012治国失策王允坠城
013报父仇曹操战徐州
014吕奉先濮阳烧曹操
015败吕布孟德平山庄
016张翼德醉酒失徐州
017孙伯符江东战刘繇
018破刘繇孙策定江东
019吕奉先射戟救刘备
020失小沛刘备投曹操
021战宛城曹操失爱将
022吕奉先徐州胜袁术
023曹孟德初战袁公路
024下邳城曹操战吕布
025困吕布水淹下邳城
026吕奉先命丧白门楼
027许田围猎曹操僭越
028藏血诏董国舅遇险
029巧试探煮酒论英雄
030离虎穴刘备诛袁术
031斩车胄刘备得徐州
032弥正平裸衣骂曹操
033借刀计曹祖杀弥衡
034吉太医下毒泄机关
035失徐州刘备投袁绍
036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037爱英才曹操收关羽
038关云长矢志忠刘备
039救白马关公斩颜良
040诛文丑刘备访云长
041挂印封金关羽寻兄
042辞曹操灞桥挑袍
043东岭关刀劈孔秀
044展神勇连闯三关
045过五关千里走单骑
046汝南寻兄义收关仓
047斩蔡阳兄弟释疑
048古城会张飞赔罪
049杀许贡孙策捐命
050招贤纳士仲谋守业
051官渡陈兵袁曹备战
052审时设事龙争虎斗
053弃袁绍许攸投曹操
054许攸献计火烧乌巢
055错用计袁绍失官渡
056十面埋伏血战仓亭
057失汝南刘备投刘表
058决漳河曹操得冀州
059追究寇曹操征鸟桓
060平北方兴造铜雀台
061伊籍传信玄德脱险
062进襄阳刘备再遇难
063马跃檀溪刘备访贤
064遇良才刘备得单福
065巧用兵单福得樊城
066彷笔迹程昱赚徐母
067徐元直走马荐诸葛
068戒徐庶徐母全大义
069一顾茅庐遇司马徽
070二顾茅庐会曹浩然
071三顾茅庐三分天下
072奉母命孙权伐黄祖
073收甘宁孙权定夏口
074刘公子巧赚诸葛亮
075未雨绸缪孔明治军
076夏候敦领兵战新野
077博望坡诸葛初用兵
078除异己曹操杀孔融
079蔡氏乱政失九郡
080烧新野曹军丧胆
081得荆襄曹操除刘琮
082追刘备血战长坂坡
083赵子龙单骑救阿斗
084喝断桥梁惊曹兵
085玄德奔命投江夏
086子敬江夏探虚实
087孔明险走柴桑郡
088诸葛亮舌战群儒
089集贤堂老将陈大义
090说仲谋孙刘联手
091外事不决问周郎
092巧用计孔明说二乔
093定乾坤兴兵拒曹
094将帅和程普请罪
095探虚实糜竺犒三军
096三江口刘玄德赴宴
097初交战东吴胜曹
098群英会将干中计
099将计就将除蔡瑁
100周公瑾设计难孔明
101神机妙算草船借箭
102戏中戏曹刘孙斗智
103若肉计老黄盖受刑
104阚德润密献诈降书
105探虚实蒋干再过江
106庞土元巧授连环计
107大江高歌孟德明志
108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09七星坛孔明借东风
110赵子龙神箭退吴兵
111破曹兵孙刘战长江
112烧赤壁黄盖建头功
113张文远舍命救曹操
114曹孟德兵败走华容
115华容道关羽释曹操
116庆胜利魏蜀吴鼎立
117获全胜江东宴群臣
118三击掌孙刘争荆襄
119战南郡周瑜中箭
120诸葛亮一气周瑜
121鲁子敬初讨荆州
122孔明小计取零陵
123取桂阳子龙拒婚
124战长沙关黄对刀
125鲁子敬二讨荆州
126吕范荆州牵扯红线
127玄德京亲赴南徐
128赵子龙依计访国老
129吴国太甘露寺相亲
130计中计龙凤呈祥
131图享受不思霸业
132夫唱妇随回荆州
133斥吴将郡主助玄德
134诸葛亮二气周公瑾
135铜雀台曹操宴文武
136魏蜀吴荆襄齐用计
137诸葛亮三气周公瑾
138一代天骄巴丘陨命
139哭知音诸蓝亮吊孝
140鲁子敬为主举贤才
141庞士元耒阳理政
142识大贤玄德拜凤雏
143玉带恨曹操杀马腾
144报父仇马孟起发兵
145马曹对垒潼关大战
146渭水避箭虎痴救主
147许褚裸衣战马超
148曹操抹书疑韩遂
149收韩遂曹操定西凉
150探许都张永年受辱
151赴荆州张松献图
152刘备统兵取西川
153会刘璋虚设鸿门宴
154赵子龙劫江夺阿斗
155濡须口孙曹会战
156庞统兵取涪陵关
157魏延争功施小讲
158黄忠一箭救文长
159庞统命丧落凤坡
160关羽受命守荆州
161张翼德计取严颜
162孔明定计擒张任
163马超攻打葭萌关
164战马超孔明激将
165张飞挑灯战马超
166马超明义投刘备
167马孟起领兵收刘璋
168刘玄德自领益州牧
169诸葛亮定法治蜀
170孙仲谋再索荆州
171诸葛瑾荆州讨三郡
172关云长单刀赴会
173取汉中曹操代张鲁
174曹孟德西征定汉中
175张辽威震逍遥津
176甘宁百骑劫曹营
177曹孟德自封魏王
178讨曹操五臣死节
179二老将大败张郃
180黄汉升计夺天荡山
181曹孟德发兵救汉中
182定军山黄忠激曹将
183黄汉升刀劈夏候渊
184突敌阵子龙拌雄风
185渡汉水王平投西蜀
186诸葛亮妙计得汉中
187说鸡肋曹操疑杨修
188争王位兄弟暗用计
189论家事魏王斩杨修
190曹孟德退兵斜谷口
191刘玄德晋位汉中王
192满宠江东说孙权
193关公拒婚伤东吴
194费祎荆州送印绶
195奉军令关羽取襄阳
196庞令明抬榇战关羽
197为争功鸣金掣肘
198关云长水淹七军
199庞德死命报曹操
200战樊城关羽中箭


速求: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 精彩情节的文字稿

  286.武乡侯骂死王朗
  司徒王朗在曹真面前夸下大话了,说:“这次咱们来征讨西蜀,这不是眼看就要和诸葛亮见仗了吗?用不着费多大的力气,什么兵马刀枪啊,您一概甭用!”“哎哟!”曹真一听,“那仗怎么打呀?”王朗听到这儿啊,把头这么一摇,歘!把手往后一背,他在曹真的帅案前来回走了一趟。
  大伙一瞧,嗬!瞧见没有?咱们老司徒是胸有成竹啦。你看看,都督问他这仗怎么打,一时啊,还不说出口来。要绷一绷,特意要这派头儿。这时,这里边的文武用眼睛都盯着这老王朗。听听吧,咱也长长见识。看王司徒怎么样退西蜀的人马,如何又让这位诸葛亮丞相来倒戈归降呢?简直这事都神了。
  王朗站在帅案旁,把胸脯这么一挺,痰嗽一声:“嗯哼!嗯,都督,您问我这仗该怎么打呀,我早已经打定主意了:我就在两军阵前用一席话就说倒诸葛亮,说得诸葛孔明心甘情愿拱手称臣啊。您就放心吧!”
  嘿呀!曹真一听,那可太好了!哦,几句话就能把诸葛亮给说服了,说得西蜀纳降称臣?哎呀!曹真心想:王朗啊,你这本事可太大了!不管怎么说,今儿个在大帐这儿,我还得当中夸这位老先生几句,别让他泄了气,那万一人家王朗真有这本事呢。那我得省多大事啊!
  曹真想到这儿,“呵呵呵!老司徒,如果您真能够说降了诸葛孔明,那真是给陛下创建了奇功啊。老先生之口才,我是深知啊。苏秦、张仪复生,恐怕不如司徒。我放心了!要是这样,老司徒,我看咱们就不必跟他摆什么阵势了,列什么队了。老司徒单人匹马,可以到一趟西蜀大营,就把诸葛亮给说降了,这不就得了吗?”
  “嗯——不不不!”王朗摆了摆手,“都督啊,那可不行啊!”
  “怎么见得不行呢?”
  “咱必须得把阵势摆开呀!都督,您还得把精兵摆出去,就是说呀,那人马一定得摆得整齐威武,这样才能够把诸葛亮给震慑住啊。光凭我一番话也不见得全行,也得借都督兵马之威。这样呢,叫双管齐下,先让诸葛亮看看咱的实力,然后我再陈明大义。诸葛亮是个读书人,这个人很有才学,他是一个很知时务的人,那么我还是满有把握能把诸葛亮给说降了。不亮阵,那不行不行!就是说呀,咱们得亮个相儿,让诸葛亮看看。”
  曹真一听:“我明白了,这我去安排,老司徒只管放心,那今天您就早一点休息,养精蓄锐,明儿您好在阵前说降诸葛亮。”
  “我向您告辞了!”嗬!王朗大模大样地捋着那胡须,迈着四方步出了大帐,回他帐中去了。回到自己帐中,安排身边的亲信,让他赶忙把最好最新的那衣服给他准备好,明日要四更起床,五更用饭,然后梳洗,要好好收拾收拾,打扮打扮,好上阵前劝降诸葛亮去。看来呀,这王司徒还真卖力气。他手底下这人也不敢笑,心说:这老头有意思!听说了,他在大帐中都督的面前已经说得很明白,要把诸葛亮给说降了。您说降就说降吧,干嘛还换衣裳啊?哦!这大概是表示恭敬的意思,对了!
  甭管王朗这儿怎么准备了,人家西蜀大营呢?西蜀大营早就得到探报了,说是曹真被拜为都督了,总领关中人马,带二十万雄兵,战将不下几百员,还有一个郭淮是副都督。特别是听说这司徒王朗亲自在曹睿面前讨的旨,他愿意做随军的军师,来会西蜀的诸葛丞相。
  诸葛亮只是微微一笑,也没说什么,只等着北魏军前来讨战了。诸葛孔明人家那叫真正的胸有成竹。不过诸葛亮也并不是神仙,他也不知道这王朗在曹真面前说了那么一番话,要想把他给劝降了,这诸葛亮不知道。诸葛丞相立刻升帐,大聚文武,商议退敌之策,也做了一番布置。等曹真来讨战,咱们是立刻迎敌。
  第二天刚刚开完战饭,探报就来了:“曹真亲自来到阵前,请丞相您到阵前答话!”哦!诸葛亮一听就明白了,这叫兵对兵将对将。那我亲自出去看看吧!带领文武众将,杀出辕门。等把阵势摆开,丞相坐在这小车上这么一看,哟!诸葛亮笑了。他乐什么呀?一看对面这个阵容不凡哪。就这么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个曹真很会用兵,用兵有法;另外诸葛亮也看出来了,曹真是做了一番苦心安排,今天曹真带的这些兵将,到阵前来的这些人吧,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哦,诸葛亮能看出来?太能看出来了!站在那儿那些军校都和一般军校不一样,有点特意拔脯亮相那劲。嗬!全都是二十几岁精壮的兵丁,战将排列于左右。看曹真带出来起码,这人马也有一万之众。尤其使人注目的事,就是那阵中的三把红罗伞,云罗伞盖呀。这三把红罗伞是怎么回事?正当中是曹真,大都督,理所当然的,有这份儿啊;上手呢,是军师王朗,下手是副都督郭淮。嗬!三把红罗伞迎风这么一飘,噗噜噜噜……嗬!上边的串铃“哗楞楞”一响,是十分悦耳啊。好大的气势啊!
  就在这同时呢,曹真也在拢眼神往西蜀阵上这儿挲摸呢。曹真在马上看了看,是暗暗地吸了一口冷气呀。好厉害的诸葛亮,看这威风,仍不减当年啊!哎呀呀!曹真心想:我听人跟我说过呀,说刘备刘玄德在彝陵一战,在猇亭哪儿被陆逊杀了一个片甲不回,说西蜀是大伤元气。刘备这才死了多长时间啊,看西蜀这样子,这元气根本没伤啊。哎呀!看看人家率领的这些人马,真好似是神兵天将,一举一动是训练有素啊。看得出来?那曹真不简单啊!要不曹睿皇帝就拜他为大都督了?曹真那是一员名将,那眼睛是干什么的呀?哎呀呀!诸葛亮是值得让人钦佩。
  与此同时,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军师王朗。哎哟!曹真一看,司徒王朗和自己的表情截然不同。怎么回事?王朗在马上手提丝缰,也在那儿看呢。诸葛亮这阵势他看见了吗?看见了,但是根本没放在眼角里,给人的那个感觉是不屑一顾啊。
  两边的阵势全都排开了,王朗冲着曹真点了点头,那意思是打个招呼,告诉你:都督!我要过去说降诸葛亮了。曹真笑着向王朗示意,那意思好像是说:老司徒,您多劳吧!
  王朗“叭”一催马来到阵前。哎哟!西蜀阵上的文武一愣啊。怎么回事啊?这曹真怎么派过这么一位来呀?头上无盔身上无甲呀,派过一个年迈的老翁来。不但没有盔甲,而且手里还没兵器,这好像是一位文官啊。看这位老翁年纪可不小了,发似三冬雪,须如九秋霜,头发胡子全都白了,看他那打扮,是峨冠博带,大袖迎风,肋下佩剑,胯下骑着一匹白马。到了阵前把马勒住了,只见他用手轻轻一捻海下的银须。瞧这派头儿,这位要干嘛呀?
  王朗不慌不忙地冲着西蜀阵上拱了拱手:“魏国司徒王朗,请诸葛亮先生阵前答话!”你说多可气呀!他把官衔报出来了,他是魏国的司徒,请诸葛亮呢,称先生。人家诸葛亮是西蜀丞相啊。看来呀,王朗没承认。他这一句话倒把诸葛亮给说乐了。
  诸葛亮端坐在四轮车上,手里轻摇大扇,早就看见王朗了。王朗这一到阵上来,诸葛亮就明白了。哦!不用问啊,此人一定是在曹真面前夸下了海口,他今日要在两军阵前动一动说辞,要跟我谈谈。现在人家提出来请字,自己不能不过去呀。吩咐了一声:“来!将四轮车推到阵前。”
  “且慢!”左有关兴,右有张苞。二将这么一听,“什么?丞相乘四轮车要亲到阵前?那怎么能行呢?我等前往护驾!”
  “哎——”丞相把扇子摆了摆,怎么?“你没看吗?王朗只身一人在阵前,我带着你们过去干什么呀?人家魏军阵上也不是说没有将校。可人家王朗为什么一个人没带呢?这大概是先礼后兵的意思。你等不必担心!”说着,军卒把四轮车推到阵前来了。王朗一见诸葛亮,他笑了:“啊呵呵!来者莫非是诸葛孔明?”
  “正是!阁下就是司徒王朗吗?”
  “然也!”嗬!王朗在马上把胸脯这么一挺,用手一推海下的银髯,“就是我!”
  “哦!”诸葛亮点了点头,“王朗先生,你把我请到阵前有何话讲啊?”
  “哎!当然有话。王朗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呢?”嗬!王朗开头就问诸葛亮,你是个知天命懂时务的人,今个为什么带来了一旅无名之师呢?
  诸葛丞相微微一笑:“呵呵!王朗先生此言差矣啊!亮奉诏讨贼,何谓无名?”我这可不是无名之师,这叫吊民伐罪,我是奉皇帝的诏书,带兵伐魏。王朗把嘴这么一撇:“公言差矣!(你说错了!)常言道:‘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灵以来,诸侯割据,天下争横。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土;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郡: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世祖文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嗬!这王朗之乎者也、摇头晃脑地说了一大堆。他说的都是什么呀?他这是劝诸葛亮呢。哎!按他来讲,这叫申明大义呀。他告诉诸葛亮啊,您甭提那奉诏讨贼了!奉什么诏啊?就是那诏书啊?您指的是哪份儿诏书啊?是汉献帝给刘备那份儿啊,还是现在这位西蜀皇帝刘禅新给您下了份儿诏书啊?要是汉献帝给刘备那份儿诏书,汉献帝早就完了,他也下野了,那诏书也就作废了;您这刘禅给您这份儿啊,那刘禅我们不承认,他说他是西蜀国君,谁承认他呀?所以这奉诏讨贼本身就不存在。实话告诉您,这天下不是一人天下,而是人人天下啊。常言说得好:“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啊”。桓帝、灵帝在位的时候,之所以天下大乱,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他们无德呀。无德之君那就没有人拥护。董卓想当皇帝没当成,让人家给点了人油蜡了;袁术偷偷摸摸地做了那么两天皇上,后来吐血死了。袁术、袁绍、刘表、吕布在当时那是多么大的气势啊!那可真称得起是要兵有兵,要将有将,都占着很大很大的一块地盘儿。最后怎么样啊?还不是都叫我们太祖武皇帝曹操曹孟德给收拾了吗?别人不知道,您诸葛亮可应该知道。因为什么?因为您有学问啊,您看的书多呀,再说这些事您都赶上了。咱甭说别的,就是那吕布和袁绍,要不是我家武太祖曹操,谁能够降服得了啊?你们那昭烈皇帝刘备,在虎牢关哥儿仨打人家吕布都没打得了,最后不是让我们武皇帝曹操在白门楼那儿给斩了吗?官渡一战你诸葛亮不知道吗?当时袁绍那是多大的气势啊!号称雄兵百万,我家武太祖才多少万人马?十几万人马。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那可真是大得人心啊。我家武太祖啊,解救了黎民百姓倒悬之苦,四海八方是倾心仰德呀。他可不是凭借权势成功的,这是天意啊。传到我家世祖文帝曹丕了,这位皇帝也是不可多得,他文武双全,品德才华,跟尧帝、舜帝一样,是一位贤明的君主。这位皇帝当得那是名正言顺,应天合人。就连东吴的孙权,比你们西蜀势力大不大?地盘儿大不大?兵马多不多?他都在我家陛下面前称臣啦。你诸葛亮啊,有点学问,我听说过,你在卧龙岗那时候,一个人猫到那小草屋里头,关着门,抱着腿,自己拿自己比管仲和乐毅。你既然有这么大的学问,你就不能逆天行事,也绝不能够做那违背人心的事情。再说了,你也应该有点自知之明啊,就凭你,今天带着这么点人马,就敢伐我大魏?这不是瞎闹吗?你的力量太小啦!当年二袁号称雄师百万,荆州的刘表自称为八俊之首,吕布万将无敌,他们都不行,何况你这点人呢?那简直是烂草堆里的小萤火虫儿,能有多大的亮儿啊?你看看我们,今天我们这个阵势,那就像当空的月亮一样啊。诸葛亮,你赶快下马投降吧!我跟我家皇帝好好给你讲个情儿,给你个官做,比你现在这丞相保证不低,你该多美呀!
  王朗以为这一席话会把诸葛亮说的变颜变色,立刻下他那四轮车,拜倒在自己的马前。王朗举目这么一看啊,这是怎么回事啊?怎么了?看诸葛亮左手捻着胡须,右手摇着大扇,微阖二目。睡着了?不能啊!怎么?觉头儿再大的人,这时候也不能犯困啊。那我这些话你都听明白了没有啊?
  王朗把话也说完了,诸葛亮是哈哈大笑:“我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我有一言,诸军静听!”(我这番话不是冲你一个人说的,阵上所有的将校都得给我听着。)你说也真怪,两军阵上鸦雀无声,一个个好像都在洗耳恭听啊。诸葛亮高声对答王朗:“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我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啊!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哎呀呀!这位汉丞相诸葛亮一点没客气呀,今儿个就当着这么多的将校在两军阵前,抡圆了把这位王朗给大骂了一通。那可真称得起是舌剑唇枪,戳得王朗体无完肤啊。诸葛亮说的是什么意思啊?他说,我本来在这两军阵前,要好好听听你这位汉朝大老元臣有什么高论。今儿我这么一听啊,刚才你王朗的那番话,纯属胡说八道!桓帝、灵帝在位的时候,之所以天下大乱,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就是因为宦官作祟、佞臣捣乱,奸臣当道啊。什么十常侍啊、董卓呀、李傕、郭汜,朽木为官,烂木头,不是说滥竽充数吗?烂木头都弄顶乌纱帽带。一群狼心狗行的贪官污吏当道,奴颜婢膝的小人执政,才使得国家衰败,使百姓遭殃。你王朗啊,曾经举过孝廉,你算有点才学,尤其是你还是汉朝一个很老的臣民,理应该为国分忧、安汉兴刘啊。你不但没这么做,而反倒帮助曹操。曹操是干什么的呀?他是个篡国之贼啊。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啊。你不但不扶汉,你还帮着曹操、曹丕篡国呀。篡国就是大逆不道。所以天下的黎民百姓都恨你王朗。大概你不知道吧,要把你逮着的话,就把你活嚼了!幸亏我大汉不该灭呀,才有我家主公刘备刘玄德,在西蜀继承了汉统。今天我奉嗣君之诏书,领着兵马前来讨贼。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呀。像你王朗这样的谄谀之臣,趋炎附势的小人,你还有何面目活在世上?你就应该找个地方苟延残喘、混口吃喝,以了残生就得了。你还大言不惭的在两军前说长道短地讲天数。你这个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用不了几天就要归于九泉之下了,你死之后有何面目去见我大汉的二十四帝呢?你快叫反臣曹真与我决一胜负吧!
  哎呀!王朗一听这番话,当时眼就直了,手就凉了,脸儿也白了,得得得得……他浑身上下一个劲儿的打哆嗦,只觉得心里一阵剧烈绞痛,王朗大叫一声,栽下鞍桥当时绝气!
  谢谢


三国演义经典评书有哪些?

三国演义经典评书有袁阔成和单田芳。说到《三国演义》的评书,这里边叫人喜欢的有,袁阔成和单田芳。但是袁老师的三国评书讲的最有韵味和情节。相比单田芳来讲多了一些历史底蕴,这个相比来讲,听后自明。袁阔成说书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因人说书。所谓因人说书,就是说袁阔成先生善于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来选择说书的书目。三国演义说评书经典人物《三国演义》是袁老经典之作,开创了新评书的先河。2015年,袁阔成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86岁。单田芳特意亲笔手书一篇悼念袁阔成先生的唁电,落款为“徒侄单田芳”;田连元称袁老先生“比其他同行高人一筹”;刘兰芳也说:“我们都可以算是袁老师的继承人和传承人。”由此可见,他们都是自称为袁老的晚辈的。

评书三国演义(全三册)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三国演义(全三册)电子书txt全集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IQzPZmHJaKRB5BIH1u21Q 提取码:t1s8时张角贼众十五万,植兵五万,相拒于广宗,未见胜负。植谓玄德曰:“我今围贼在此,贼弟张梁、张宝在颍川,与皇甫嵩、朱儁对垒。汝可引本部人马,我更助汝一千官军,前去颍川打探消息,约期剿捕。”玄德领命,引军星夜投颍川来。时皇甫嵩、朱儁领军拒贼,贼战不利,退入长社,依草结营。嵩与儁计曰:“贼依草结营,当用火攻之。”遂令军士,每人束草一把,暗地埋伏。其夜大风忽起。二更以后,一齐纵火,嵩与儁各引兵攻击贼寨,火焰张天,贼众惊慌,马不及鞍,人不及甲,四散奔走。

袁阔成评书有哪些?

袁阔成评书的代表作是《三国演义》。袁阔成十大经典评书分别是:《举火招贤》,《黎明之前》,《古城会》,《江姐上船》,《刘备过江》,《赠羽扇》,《桥头镇》,《桃花庄》,《舌战小炉匠》,《许云峰赴宴》。袁阔成评书包括其他的评书主要还有《封神演义》,《旋流》,《水浒》,《施公案》,《创业史》,《彭公案》,《艳阳天》,《十三妹》,《大名府》,《神州擂》,《东周列国》,《薛刚反唐》,《碧眼金蝉》,《长板雄风》,《常山赵子龙》,《过海插旗》,《十二金钱镖》。《吕梁英雄传》,《福尔摩斯探案》,《野火春风斗古城》,《特殊身份的警官》,《红岩魂》,《赤胆忠心》,《烈火金钢》,《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西楚霸王》,《林海雪原》,《暴风骤雨》,《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敌后武工队》。

《三国演义》经典评书有哪些?

《三国演义》经典评书有袁阔成说书。袁阔成说书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因人说书。所谓因人说书,就是说袁阔成先生善于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来选择说书的书目。袁阔成说书风格:袁阔成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内容新、风格新、语言新,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刚》。2015年3月2日凌晨3点30分,袁阔成先生因心脏衰竭,在北京去世,终年86岁。

评书三国演义谁说的好

问题一:三国演义评书谁说的最好 要说评书三国演义,在下只知道两个,就是袁阔成、单田芳。易中天先生品三国,为讲座非评书也。
袁先生的三国评书,最贴进原著,最有历史感,最有戏剧感,最为幽默。他的评书伴着一几代人共同成长,就在目前仍是老少咸宜的佳品。
单田芳先后讲的三国,同样非常好,但好像不是太长,没有袁先生讲的充分、丰满。
个人建议你最好先听袁阔成老师的,他可能最正宗吧!易中天的只是对三国中部分人物、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罚罢了,没有系统的对三国进行评述。
你满意吗?相信在你听完后,就会知道谁说的是最好的了!

问题二:请问大家评书《三国演义》谁说的最好听? 有好几个人说过三国演义.个人认为是袁阔成说的最有特色!

问题三:《三国演义》评书谁说的最好 袁阔成。
说到《三国演义》的评书,这里边叫人喜欢的有,袁阔成和单田芳。但是袁老师的三国评书讲的最有韵味和情节。相比单田芳来讲多了一些历史底蕴,这个相比来讲,听后自明。
袁阔成说书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因人说书。所谓因人说书,就是说袁阔成先生善于根
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来选择说书的书目。该说什么书不该说什么书,都是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取舍的。袁阔成的评书艺术可以划分为三个明显不同的艺术时期:早年时期、中年时期、晚年时期。

问题四:三国演义评书谁说的最好 要说评书三国演义,在下只知道两个,就是袁阔成、单田芳。易中天先生品三国,为讲座非评书也。
袁先生的三国评书,最贴进原著,最有历史感,最有戏剧感,最为幽默。他的评书伴着一几代人共同成长,就在目前仍是老少咸宜的佳品。
单田芳先后讲的三国,同样非常好,但好像不是太长,没有袁先生讲的充分、丰满。
个人建议你最好先听袁阔成老师的,他可能最正宗吧!易中天的只是对三国中部分人物、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罢了,没有系统的对三国进行评述。

问题五:评书三国演义谁讲的好 袁阔成

问题六:谁讲的评书《三国演义》最完整? 因为你可能是用手机上网的,所以可能看不到,任何一个用电脑上网的都能看到我的回答的右下角有个图标“点击下载”,只要点击它就能下载
问了问题要及时采纳为满意答案,请尊重他人劳动,谢谢

问题七:三国演义讲的最好的评书是谁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365回)》评书
播讲最好的应该是;
评书表演艺术家;
袁阔成老先生。
其次是《长篇评书:三国演义 125回》
全书125讲,由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播讲。

问题八:谁说的三国演义评书最精彩最接近原著 三国演义评书;
最经典的当属袁阔成,
最爱听的当属单田芳,
最没意思的爆笑三国。
最真实的;三国志

问题九:强烈想,三国演义评书谁说的最好,多谢哦 问着了,里面很大很美,相信我啦有``


上一篇:中华包装论坛

下一篇:花样少年少女特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