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义

时间:2024-09-11 09:25:47编辑:揭秘君

周恩义的人物故事

一次,路上看见几个小青年围殴一个孩子,孩子满脸是血,他们还是打,路人无一敢言。周恩义一步冲进去,把孩子护在身后。打人的冲着周恩义挥拳而来,周恩义大手一抓,胳膊一别,一脚踹去,那小子趴在了地下。其余的人,面面相觑,落荒而逃。 1994年冬天,听说裴家村村民大米卖不出去,周恩义二话不说,骑上自行车,顶着寒风跑到邮局,连发9封电报,向过去当兵时的老战友求援。不到一个星期,24万斤大米一销而空,每斤比盘锦市场价还高出两分钱。这年,村民过年串门子念叨最多的一个名字就是“周恩义”。 一次,一个年轻干事在村里忙到中午,受请在乡政府食堂吃了顿饭。周恩义知道了,训了他两个钟头,气得腮帮子直哆嗦。宣传部的同志下基层,就着矿泉水啃面包,已是家常便饭。 福德汇是一家私营餐饮企业,周恩义帮他们建立了现代企业文化和思想管理体系,企业迅速发展。总经理辛亚萍说:“他就像帮我们扣衣服扣子,第一个扣子扣正了,下边的扣子就扣齐了。”她知道周恩义从不收礼,就给周恩义老伴买了件衣服。谁知,这件衣服送了7年,至今还没送出去。 周恩义四次“拒官”:他资历老、成绩大,上级早就想提拔他当区委副书记,他不去。2002年,组织上终于做通了他的工作,让他当了区委副书记。可是4年后,区委换届时副书记的职数减少到一人,他又主动找领导,请求把职位让给年轻人,并且又推掉一次当组织部长的机会,自己回去继续当宣传部长。 有一回,小范围会议上研究一份任职名单。周恩义当场就对领导说:“你这不对,没有走民主程序。”领导说:“怕泄密。”周恩义说:“泄密还是你不对,那是因为你没有教育好干部。”领导向他道歉。 他公道,单位的钱全部摆开花,每一分钱用在了哪里,全单位人都知道。他不接受别人宴请,却常常自己掏腰包请别人。单位里不管谁的老人从外地来了,他只要听说,必定请吃饭。见哪个年轻职工没好衣服,“走”,拉着就去商场,自己掏钱给他们买衣服。 “共产党给我发的工资够多了。我还是六级伤残军人,医药费全报销,钱花不完。”他知足常乐。这些年,他帮扶了不少贫困户,其中有个老大姐叫张术兰,周恩义帮了五六年。今年春节,他领着儿孙又去了,手里拎着酱油、大米、钱。张术兰说:“你不是退休了吗?”周恩义说:“我退休了,扶贫不退休。将来我走不动了,让我儿子、孙子来。”

周恩来简介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中文名: 周恩来
别名: 伍豪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省淮安市
出生日期: 1898年3月5日
逝世日期: 1976年1月8日
职业: 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部长等职
毕业院校: 天津南开学校大学部
信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党的创建人之一和核心领导成员
人民军队的创建人和领导人
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对党的统一战线巨大贡献
中国特色外交的奠基人
为党的第二次革命作重要准备
代表作品: 周恩来选集
配偶: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题演讲稿

  好记者好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是职业性质的,我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好记者讲好故事的主题演讲稿3篇,欢迎大家阅读。
  篇1
  在得知这次演讲比赛的内容要求时,我不禁想起在从业之初就不停地追问的一个问题,也有刚入行的年轻记者问过我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我想,这个问题一方面证明了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与 ***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无从化解。所以我天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个人的体会。我演讲的题目是汇聚正能量,讲述好故事。

  从一名记者成长为记者站站长,梳理自己走过的从业历程,我个人认为一名好记者,要把“民之所需”和“党之所愿”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换言之,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坚持群众喜闻乐见的标准。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就要坚持“四用”,也就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客观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倾听人民的呼声,用自己的双脚深入基层,用自己的思考把握时代的脉搏,让采写的新闻“带着露珠”。

  XX新区是全市向海发展的龙头。我从新区成立之初,就一直在采写关于新区发展建设的新闻。2007年5月,XX船业首艘大船下水,这是全省“五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实施以来首次产出的成果,意义非同凡响。大船下水之前,我和同事再次深入XX湾新区,对管委会领导、船厂职工和当地群众进行了详细的采访。凭著几年积累的素材和敏锐的观察,写出了《“巨集冠”高度:借“五点一线”转身向海》,获得了当年市“主题新闻宣传”特等奖和全省好新闻一等奖。2010年我和同事驻XX新区采写出版《滨海专刊》,我们每天坐着30路公交车奔波于辽东湾新区和单位之间,深入到建设一线寻找最鲜活的新闻。我们坚持高策划、新视角、深解读,一方面关注新区的发展建设,另一方面挖掘、整理辽东湾新区的历史,让人们在今昔对比中感受到辽东湾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坚定向海发展的信心。疏港铁路通车后,我以《穿越百年的汽笛声》为题梳理了辽东湾新区的铁路发展史,让读者通过铁路的变迁了解XX的发展史;XX港建设升级,我们整理了新区的航运历史;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开学,专刊从1918年建成的扶轮小学入手,回顾了辽东湾新区百年教育史……还有XX新区的鱼雁文化、稻作文化、芦苇文化,我们不仅在真实客观地记录著辽东湾新区当下的发展,也在对XX新区的人文历史进行着整理和传承。《滨海专刊》的出版得到了上下的认可,XX新区曾把《滨海专刊》寄到省沿海办作为成果汇报。我想《滨海专刊》的成功,找准了“民之所需”和“党之所愿”的结合点。



  再来谈谈我对于好新闻的一点浅薄的看法。新闻学者李XX认为好新闻的标准是:清澈、简练、聚焦、有细节、有诱惑力、能唤起人们的好感。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好新闻,就是把故事讲得精彩。写好新闻的秘诀是什么?就在于讲故事。故事讲精彩了,新闻就精彩了。

  我在采写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好干部——周XX同志的先进事迹时,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进入正式的采访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外围采访,包括周恩义同志当年的战友、曾经的同事、现在的下属、指导过的企业家、帮扶的贫困户,尽可能收集更多的素材。在采访过程中,我一次次被感动着。最初我是被周XX一个人感动着,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听到了他的同事、朋友身上的感人故事,并在他们发现了周恩义的影子,我被这个群体感动着。我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采访结束的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一遍一遍翻看采访笔记,梳理周恩义的事迹,用平等视角的“体验式”报道,选取鲜活的人物、生动的语言、难忘的场景讲述周XX的故事,还原一个忠于事业、勇于创新、扎根基层、淡泊名利的宣传干部形象。功夫不负有心人,四篇通讯陆续发表之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我也在周XX的事迹宣讲中收获了精神上的洗礼和成长。在这之后,我学习著一边“看见”和“记录”,一边“思考”和“沉淀”,让自己渐渐成为一个带着故事的人,一个能说出好故事的好记者。”

  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曾说过:“身处这样波澜壮阔的时代,如果能深下去,不怕吃苦,有为党和人民奉献的精神,用心去讴歌伟大时代的 *** ,就不怕写不出好东西来。”这句话适用于当下的XX,和身处其中的我们。

  秋毫虽细握非轻,记者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录著,记录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我,还有我们,将继续记录时代大变革,见证城市新发展,传递社会正能量,把更多的人间故事,众生梦想讲给大家听。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我是 号选手,我演讲的题目是《钢城华丽蜕变的美好记忆》。

  攀枝花——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历经五十年的沧海桑田,这座“钢城”正以飞一样的速度开启“钒钛之都”的华丽篇章;“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最好在这里安个家”,这句话,让中国阳光花城传遍全国的各个角落。

  是谁让这座坚硬的钢城开启柔美的蜕变之旅?今天的演讲活动与记者有关,您是不是在质疑:不会是记者吧?我的回答是:不。如果我没有总结错的话,应该是党的策略和人民的期望。而又是谁将这一华丽的转变真实地记录、真诚地报道?没错,是记者。

  就在刚才,倾听了几位同行精彩的演讲,我对大家为新闻事业付出的努力和艰辛而感动。他们都是钢城蜕变中的真实记录者,而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我很荣幸,在钢城美丽的蜕变之时融入到记者这个行列,融入到这座阳光花城,让我能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们”,见证他们与岁月之间的较量、与病魔之间的抗争。


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演讲稿

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演讲稿范文   在有新闻自由的国家,通常不限制记者的学历或条件,所以从事记者工作有许多不同的管道。这是我准备的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演讲稿范文,快来看看吧。   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演讲稿范文一   当你看见我的时候,我和我的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见我的时候,我和我的新闻在路上。我们是一群永远在路上的新闻人。   我的一位男同事负责政务新闻采访,每次见到他,都是一副急匆匆的样子。他经常是头天晚上加班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第二天早上八点又准时出现在活动现场。经常外出采访、熬夜加班写稿子,他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家人。多年来,他都负责市领导春节期间的活动采访,这意味着他不能和家人一起过春节。每年大年初一,他都会给父母打个电话。有一年春节,他去外地采访,大年初一他照例给父母打电话,这已经是第六个年头没有回家过春节了。父亲在电话里问他:“孩子,今年过年能回来几天吗?你娘这几天老念叨你,天天到村口等啊、盼啊,我就说她,孩子工作那么忙,哪能说回来就回来。你要是有采访任务,就安心工作,俺们都好,千万别惦记家里。”放下电话,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夺眶而出。他就是我们记者部主任刘华山。我还有这样一位女同事,她是一名摄影记者,有一次,她的皮肤出现季节性过敏,脸上起了大片大片的红斑。医生告诉她,这种过敏非常严重,要注意防晒,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否则过敏加重会很难治疗。而正在这个时候,她接到项目集中观摩的摄影报道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她二话不说拿起相机就走。第二天,当一张张拍摄精美、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时,很多人却不知道,她因为严重过敏引发高烧已经住进了医院。她就是我们美影部副主任弓华静。我的一位男同事从大学毕业至今值夜班已经有15个年头了。前不久,他的心脏出现了一点问题。于是,就有了他和医生之间这样一段对话。“抽烟吗?”“不抽”,“喝酒吗?”“很少”“干什么工作?”“报社夜班编辑”“一般值夜班到几点呀?”“凌晨一两点吧。”“值夜班多长时间了?”“大概有十五六年了吧。”于是,医生开玩笑地说:“哦,你说的这种情况,能像现在这样坐在我面前很不容易了。”他就是我们要闻编辑部主任XXX。在我的身边,这样的人和事还有很多很多。   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演讲稿范文二   记者是什么?有人说,记者是份体面的工作,是种权利,是无冕之王,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等等。   记者是什么?做记者12年来,我一直努力地在寻找一个确切的答案。   记者是什么?我想,记者意味着关爱。我手头是刚刚出版的《新闻人》,封面上有张特殊的照片,头发蓬乱、眉头紧锁的我抱着一个昏迷着的小女孩冲向新闻110的采访车。小女孩叫刘芳,来自重庆,才11岁,不慎从屋顶摔下来,造成颅内巨大血肿,随时会夺走她稚嫩的生命。今年8月4日,刘明文抱着昏迷着的女儿从濮院赶到曙光医院救治,但医院要1万元手术费。这名重庆打工者哭着把女儿抱了出来,他口袋里只有300块钱。但当我闻讯后赶到现场时,父女俩已乘公交车走了,如果追不到女孩,意味着如花般生命的凋谢。新闻110采访车飞驶到洪合镇时,才把父女俩追回。一路上,我与市中医院联系,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成功地进行了手术。   禾城,留住了一条年轻的生命,文章见报后的当天下午3时多,市委副书记寿剑刚托人送来了1000元个人捐款,这是刘芳收到的第一笔捐款。我被浓浓的爱意感动着,知道刘芳有救了。很快,所有的手术费用都筹齐了。感谢摄影记者在我不经意间定格了这个画面,我时常揣摩着这张照片,心头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为了我简单的举动所能得到的社会回应,为了我们这座城市给予一名重庆女孩的爱心,为了枯萎的花朵重新吐出生命花蕾。   记者是什么?我想,记者意味着一种责任。我手里这把剃头刀,在3年前差点结束了一名女孩的生命。xx年11月的一天,这名经受感情挫折的广西女孩打来电话,说我要自杀,割腕的刀片都准备好了。我一直开导到深夜,最后,这名女孩把刀片给了我,笑着说,我要勇敢地活下去。3年过去了,这把剃头刀一直藏在我办公室的抽屉里,它时时提醒我,我是一名记者,我对于社会责无旁贷。   记者是什么?记者意味着付出。一部手机带在边上,24小时开通,随时应对突发性新闻,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冰天雪地还是暴雨如注,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午夜暖暖的被窝里,这就是所有新闻110记者的工作状态。为了这个嘉兴日报社的名牌栏目,我们一直在努力着。三班倒的妻子已习惯于把饭菜冷了又热而不见我回家,甚至陪她逛一次街都会让她乐上好几天。我的宝宝还很小,xx年7月,我接手新闻110工作时,她只在妈妈肚子里孕育了5个月。我记得宝宝出生五六个月时,开始显现对于新闻110手机的铃声音乐特别敏感,无论在喝奶或是哭闹,只要新闻110手机一响,小家伙马上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摇头晃脑,一副陶醉的样子。我不得其解,还是妻子一语道破,宝宝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听惯了这种音乐,一个晚上起码十几次,这手机铃声成了宝宝最初的胎教。   记者是什么?我们都一直努力地寻找着答案,但真的'给不出确切的答案。因为,我们记者之路还在延伸,记者的内涵还在丰富,还有待你我继续努力。   “我赤X裸地来到这个世上/一步步,一步步/蹒跚地走/与墓地间的距离便是生命。”这是我学生时代写的一段诗句。我想,若干年后回首生命旅程,我看到了很多风景,我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我无愧于记者的称谓,所以,我是满足的,我是快乐的,我是无悔的。   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演讲稿范文三   今年暑假,我带领五十多名小记者去新乡军训,到了训练基地,其他孩子很快进入了角色,只有这个小男孩特别黏人。面对他的一个个问题、一阵阵哭泣、一滴滴眼泪,我想批评他又有些不忍,尽量让语气放舒缓些、让笑容更灿烂些、让眼神更温柔些,从擦去他腮边的泪珠到一个鼓励的拥抱,从洋溢着真情的沟通到入睡前的小故事……就这样,在他离开父母的第一个夜晚,他从哭泣到微笑,又从微笑进入梦乡。那天夜晚巡查寝室的时候,我看到他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无限温情。   一周训练结束了,我们坐上了返程的大巴车。其实,孩子们并不知道,在这些小记者中,有一个孩子就是我的儿子。在快到驻马店的时候,儿子走到我座位旁边叫了一声“妈妈”,顿时,所有孩子的嘴巴都变成了“0”型。那个曾经爱哭的男孩带头问道:“张老师,你为什么都没有告诉我们他是你的孩子呢?”我说:“因为我是带队老师,也是你们所有孩子的临时家长,为了怕你们想家而影响训练效果,我和儿子有个约定,那就是要和大家一样叫我张老师,而且不能被看出来。”我一字一句地说着,渐渐地,车厢内安静下来,我看见很多孩子眼里闪着盈盈泪光。后来那个男孩的家长告诉我:“张老师啊,太谢谢你了,你知道孩子一回来怎么说吗?他说报社的张老师教会了他怎样独立生活。”而我自己的孩子也在作文当中这样写道:“那天训练结束后,我又渴又饿,脚上磨出的血泡疼痛难忍,妈妈并没有特别安慰我,我心里很委屈,好几次都想流泪。可是,在回来的路上,我看到那么多小记者是如此喜欢、如此信任我的妈妈,我才知道,妈妈把心中的爱献给了她的工作和我同龄的小记者们!”   因为工作忙,我和同事们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虽然失去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温馨时间,但是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开心喜悦的笑脸,所有的辛苦都不算什么,脑海里只有一个字,“值”。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记者,我想大声地告诉大家:“我心中充满了自豪,因为我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践行者!” ;


比喻实干的四字词语,真抓实干的成语

比喻实干的四字词语 脚踏实地 [ jiǎo tà shí dì ] 基本解释 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详细解释 1. 【解释】: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2. 【出自】:宋·邵雍《邵氏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3. 【示例】:他们渐渐丢了那空架子,~向前走去。 ◎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 4.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实事求是 [ shí shì qiú shì ] 基本解释 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详细解释 1. 【解释】: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2. 【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3. 【示例】:总结经验要~,不可弄虚做假。 实事求是 [ shí shì qiú shì ] 基本解释 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详细解释 1. 【解释】: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2. 【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3. 【示例】:总结经验要~,不可弄虚做假。 比喻实干的真抓实干的成语 踏踏实实 [ tā tā shi shí ] 基本解释 [without ostentation] 非常实际,一点也不浮躁。 指不做出某种炫耀的显示的行为;或没有空虚的没有必要的显示,特别是旨在引起人们的注意、羡慕或妒忌大多数城市新闻编辑们干活不声不响,踏踏实实。 日理万机 [ rì lǐ wàn jī ] 基本解释 理:处理,办理;万机:种种事务。形容政务繁忙,工作辛苦。 详细解释 1. 【解释】:理:处理,办理;万机:种种事务。形容政务繁忙,工作辛苦。 2. 【出自】:《尚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关于真抓实干的经典句子有哪些?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大意】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君子强学而力行. 【大意】有道德的人勉励自己学习并且努力去行动.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大意】理解得越清楚,实践就越扎实;实践越扎实,认识就会更加清晰.


关于实干的成语

【不务空名】:bù wù kōng míng,务:追求。切实地工作,不追求虚名。作谓语、定语;用于务实肯干的人。
脚踏实地 [jiǎo tà shí dì]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褒义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兢兢业业 安分守己 实事求是 踏踏实实
反义词
好高骛远 弄虚作假 蜻蜓点水 冒险主义 大吹大擂 好大喜功 浮而不实 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腾云驾雾
百科释义
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题演讲稿范文

选出好记者、讲出好故事。讲好故事,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这是好记者的立身之本,也是好故事的灵魂。下面是我整理的好记者讲好故事主题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题演讲稿范文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行: 大家好! 我是一名来自贵州的新闻工作者。贵州——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同时,她又是一个经济相对滞后的地方。贫穷与落后,常常使我心痛。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手中的笔一次次显得沉重,我心中的泪一次次夺眶而出,因为,我面对的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沧海一粟,然而,面对逆境,他们展现的却是感天动地的坚韧与奋争。因为这份源泉,我感觉自己的良心唯有正直,才能更真实地反映这些普通民众;我感觉自己的文章唯有正直,才能更如实地传达我所获得的感动。 我曾经采访过生活在喀斯特山区的山里人,你们很难想像真正的贫困是什么:那是苦捱岁月,了无指望;那是彻底的一无所有,被迫地听天由命;那是全部的家当加起来还不足10元人民币……而这群山里人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改变山河,改变生活,他们的行为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与命运抗争。 我也曾经采访过在许多人信奉“金钱至上”的今天、却仍然将“劳动模范”这个似乎过时的称号当作三代人追求目标的一家人。坐在他们的中间,我感到自己的心境是如此的轻松和纯净。当他们一家人兴致勃勃地唱起大多数人已经久违的《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歌时,我的眼睛湿润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世俗、淡泊名利,让我真正看到了人生价值的取向。 我还曾经采访过响应党的号召,离开繁华的都市,来到贵州,将青春乃至生命都献给了三线建设的三线工人。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他们不是没有眼泪,也不是没有怨言,可我所看到的情景是:几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工资了,他们仍然是听着厂里的广播准时上下班。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可他们今天的穿着,已经丝毫没有大都市的气息。这些三线工人中,很多是生产飞机的心脏零件的,但大部分人却一辈子没有坐过飞机。今年春节,我亲眼看见一位第一次乘坐飞机回上海探亲的三线职工不知道怎样系扣安全带,除了默默地帮他扣上安全带外,我还能说些什么呢?是这群善良而敦厚的人,教会了我什么叫爱岗敬业、什么叫无私奉献。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看一张照片。照片上的这位老妈妈叫杨家珍,今年已经70岁了,自从被丈夫遗弃后,她一直靠捡垃圾为生。照片上的五个孩子,都是她捡垃圾时捡回来的弃婴。13年前,她拾回了第一个孩子,如今,这个孩子已经读到了小学六年级。民政局的同志介绍说,杨妈妈很善良,她的行为合情合理,但是不合法,值得写一写。于是,我去了杨妈妈的家。 那天,孩子们都去上学了,在一贫如洗的家里,杨妈妈对我哭诉:我不是要当人贩子,也不想靠他们养老送终,我只是想,他们也是一条生命,养活了他们,兴许还能为国家做点贡献。杨妈妈哭着说,我也哭着听。杨妈妈说,记者同志,你信不信,我现在做菜时,就是将油放在锅里过一遍就拿出来留着下次用,但孩子们需要营养,所以我总是一个劲儿地扒饭,尽量将菜留给他们,但孩子们懂事,总是抢着给我夹菜。那一次的采访,我的采访本被自己的泪水浸湿了。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题演讲稿范文篇2 去年春节,我抑制不住对杨妈妈和五个孩子的思念,提着一大包送给他们的衣物,再一次走访了杨妈妈。她明显地老了,可五个孩子却比以前长得结实和健康了。杨妈妈说,由于记者的报道,他们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心和捐助。然而,杨妈妈仅仅留下了少部分的生活必需金,其它的,全部捐给了五个孩子读书的学校,杨妈妈欣慰地对我说,她如今最高兴的事就是政府为她的做法撑了腰、正了名,她已经别无所求,她唯一担忧的是,自己的年纪一天天大了,这五个孩子今后该怎么办。孩子们听到这儿,不约而同地跑到杨妈妈身边,帮她捶背捶腿,并嚷着说:“妈妈不会死的,妈妈会长命百岁。”那一刻我的眼泪再一次忍不住掉下来。告别他们的时候,已是暮霭时分,五个孩子抱着我送他们的衣物欢呼雀跃,杨妈妈却蹒跚着脚步将我送了一程又一程。我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哀怜他们的命运,没有资格仅仅付出很有限的金钱就承受他们莫大的感激,因为恰恰是他们,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人世间的真善美。 这个世界,唯情是真,唯爱是本。我没有想到,情和爱,这世间最浪漫的两个字眼,竟被一位古稀老人演绎得如此深刻和感人。 现在每当走在华灯初上的街上,当一个个素不相识的行人与我擦肩而过时,我总是想,他们或许就是我采访的众多可亲可敬的人当中的一个。是的,正是这些可亲可敬的普通人用他们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感动着我,教育着我,一直让“正直”这种清明的心境从来没有在我心中动摇过。我庆幸的是,在许多人用“物欲横流”用“人心不古”之类的词来形容这个社会时,在许多人因为价值取向的偏差而变得玩世不恭时,我却常常能被这些普通人所感动,常常因为他们的精神和信念而泪流满面。 一次次的采访经历让我明白,为什么新闻工作的先行者邹韬奋先生会那么鞠躬尽瘁地去反映“农人的苦生活,工人的苦生活,学徒的苦生活,乃至工役的苦生活,女仆的苦生活”,因为是人民的精神激励着他;为什么萧乾老人在他十几年的记者生涯中,总是秉承“我来自社会的最底层,我不可能脱离人民去写新闻”的信念,因为同样是人民的精神激励着他。人民用他们的正直、善良和勇敢赋予了新闻工作者创作的灵感和激情,新闻工作者也正是靠着这份精神源泉来扬善惩恶的。正因为如此,我深深领会了:“新闻舆论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新闻舆论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我想,人的一生总会有许许多多的往事和经历,不管将来我是否还从事记者职业,不管今后我是否还拿着话筒穿梭于大街小巷,我都将永远忘不了记者这段生涯。因为从这里开始,我学会了人类许多美好的品质,而这些品质,将始终如一地贯穿我的整个生命。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题演讲稿范文篇3 去年年初,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一位只有14岁的少年马永恩身上。中午一放学,别的学生都要去学校食堂吃饭,可马永恩却要急着往家赶,要给瘫痪在床的爸爸做饭吃。采访中,我们注意到,小__骑的自行车脚蹬子磨得只剩下两根光秃秃的铁棍,换一个新的也就几块钱,可小__舍不得,他得省钱给爸爸买药吃。 回到家,一进门,小__会习惯性地喊上一声“爸”,听到回答声,他才放心地知道爸爸还活着。我们也采访报道过很多类似的苦难家庭,常规报道很难取得突破,但是我们感觉到了小__身上的那份正能量,如果进行深入挖掘,我们相信小__的事迹一定能影响更多的人。 节假日,小__还会骑着三轮车带着爸爸去地里捡花生。这些都是我们最关注的细节,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父子俩身上的每一处细节都能轻易触及我们内心最敏感的地方。有一个我印象极深的镜头,我们在和马小全聊天时,小__就坐在旁边的三轮车上,边吃花生边晃悠着双腿,那是他最放松、最开心的时候,爸爸有人说话,他有零食可吃,那一刻的镜头被放慢、拉长,这个特殊的农家里充满了温馨,可这情景却让我们内心颤抖。看着小__脸上流露出满足的笑容,我们的目光穿过小院的树木,多想在这个小院的上空能够听到父子俩爽朗的笑声啊。 小__的事迹,我们一共去平舆6次,12天时间,采访对象近20个,拍摄素材16个小时近1000分钟。20__年,央视一套,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节目现场,小__就坐在台下,颁奖典礼主持人在讲述上台领奖的10名孝心少年和20名像小__一样的孝心少年。镜头扫过的嘉宾满含热泪,电视机前的观众为这些小小年纪就撑起一个家庭的孩子们而心酸和骄傲。我们作为发现、记录、传播这些孝心故事的人,内心充满了自豪,这份自豪就是带给观众止不住的泪水、停不了的掌声和心灵的触动。 现在,小__搬到了离学校很近的地方,照顾爸爸也方便了,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追寻“做一名医生”的梦。我们也要继续出发,去寻找那些撑起这个社会精神高地的人,并把这份精神力量传递下去。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题演讲稿范文篇4 今年暑假,我带领五十多名小记者去新乡军训,到了训练基地,其他孩子很快进入了角色,只有这个小男孩特别黏人。面对他的一个个问题、一阵阵哭泣、一滴滴眼泪,我想批评他又有些不忍,尽量让语气放舒缓些、让笑容更灿烂些、让眼神更温柔些,从擦去他腮边的泪珠到一个鼓励的拥抱,从洋溢着真情的沟通到入睡前的小故事……就这样,在他离开父母的第一个夜晚,他从哭泣到微笑,又从微笑进入梦乡。那天夜晚巡查寝室的时候,我看到他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无限温情。 一周训练结束了,我们坐上了返程的大巴车。其实,孩子们并不知道,在这些小记者中,有一个孩子就是我的儿子。在快到驻马店的时候,儿子走到我座位旁边叫了一声“妈妈”,顿时,所有孩子的嘴巴都变成了“0”型。那个曾经爱哭的男孩带头问道:“张老师,你为什么都没有告诉我们他是你的孩子呢?”我说:“因为我是带队老师,也是你们所有孩子的临时家长,为了怕你们想家而影响训练效果,我和儿子有个约定,那就是要和大家一样叫我张老师,而且不能被看出来。”我一字一句地说着,渐渐地,车厢内安静下来,我看见很多孩子眼里闪着盈盈泪光。后来那个男孩的家长告诉我:“张老师啊,太谢谢你了,你知道孩子一回来怎么说吗?他说报社的张老师教会了他怎样独立生活。”而我自己的孩子也在作文当中这样写道:“那天训练结束后,我又渴又饿,脚上磨出的血泡疼痛难忍,妈妈并没有特别安慰我,我心里很委屈,好几次都想流泪。可是,在回来的路上,我看到那么多小记者是如此喜欢、如此信任我的妈妈,我才知道,妈妈把心中的爱献给了她的工作和我同龄的小记者们!” 因为工作忙,我和同事们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虽然失去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温馨时间,但是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开心喜悦的笑脸,所有的辛苦都不算什么,脑海里只有一个字,“值”。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记者,我想大声地告诉大家:“我心中充满了自豪,因为我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践行者!”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题演讲稿范文篇5 在得知这次演讲比赛的内容要求时,我不禁想起在从业之初就不停地追问的一个问题,也有刚入行的年轻记者问过我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我想,这个问题一方面证明了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与激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无从化解。所以我天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个人的体会。我演讲的题目是汇聚正能量,讲述好故事。 从一名记者成长为记者站站长,梳理自己走过的从业历程,我个人认为一名好记者,要把“民之所需”和“党之所愿”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换言之,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坚持群众喜闻乐见的标准。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就要坚持“四用”,也就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客观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倾听人民的呼声,用自己的双脚深入基层,用自己的思考把握时代的脉搏,让采写的新闻“带着露珠”。 __新区是全市向海发展的龙头。我从新区成立之初,就一直在采写关于新区发展建设的新闻。20__年5月,__船业首艘大船下水,这是全省“五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实施以来首次产出的成果,意义非同凡响。大船下水之前,我和同事再次深入__湾新区,对管委会领导、船厂职工和当地群众进行了详细的采访。凭着几年积累的素材和敏锐的观察,写出了《“宏冠”高度:借“五点一线”转身向海》,获得了当年市“主题新闻宣传”特等奖和全省好新闻一等奖。20__年我和同事驻__新区采写出版《滨海专刊》,我们每天坐着30路公交车奔波于辽东湾新区和单位之间,深入到建设一线寻找最鲜活的新闻。我们坚持高策划、新视角、深解读,一方面关注新区的发展建设,另一方面挖掘、整理辽东湾新区的历史,让人们在今昔对比中感受到辽东湾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坚定向海发展的信心。疏港铁路通车后,我以《穿越百年的汽笛声》为题梳理了辽东湾新区的铁路发展史,让读者通过铁路的变迁了解__的发展史;__港建设升级,我们整理了新区的航运历史;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开学,专刊从1918年建成的扶轮小学入手,回顾了辽东湾新区百年教育史……还有__新区的鱼雁文化、稻作文化、芦苇文化,我们不仅在真实客观地记录着辽东湾新区当下的发展,也在对__新区的人文历史进行着整理和传承。《滨海专刊》的出版得到了上下的认可,__新区曾把《滨海专刊》寄到省沿海办作为成果汇报。我想《滨海专刊》的成功,找准了“民之所需”和“党之所愿”的结合点。 再来谈谈我对于好新闻的一点浅薄的看法。新闻学者李__认为好新闻的标准是:清澈、简练、聚焦、有细节、有诱惑力、能唤起人们的好感。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好新闻,就是把故事讲得精彩。写好新闻的秘诀是什么?就在于讲故事。故事讲精彩了,新闻就精彩了。 我在采写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好干部——周__的先进事迹时,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进入正式的采访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外围采访,包括周恩义同志当年的战友、曾经的同事、现在的下属、指导过的企业家、帮扶的贫困户,尽可能收集更多的素材。在采访过程中,我一次次被感动着。最初我是被周__一个人感动着,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听到了他的同事、朋友身上的感人故事,并在他们发现了周恩义的影子,我被这个群体感动着。我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采访结束的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一遍一遍翻看采访笔记,梳理周恩义的事迹,用平等视角的“体验式”报道,选取鲜活的人物、生动的语言、难忘的场景讲述周__的故事,还原一个忠于事业、勇于创新、扎根基层、淡泊名利的宣传干部形象。功夫不负有心人,四篇通讯陆续发表之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我也在周__的事迹宣讲中收获了精神上的洗礼和成长。在这之后,我学习着一边“看见”和“记录”,一边“思考”和“沉淀”,让自己渐渐成为一个带着故事的'人,一个能说出好故事的好记者。” 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曾说过:“身处这样波澜壮阔的时代,如果能深下去,不怕吃苦,有为党和人民奉献的精神,用心去讴歌伟大时代的激情,就不怕写不出好东西来。”这句话适用于当下的__,和身处其中的我们。 秋毫虽细握非轻,记者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录着,记录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我,还有我们,将继续记录时代大变革,见证城市新发展,传递社会正能量,把更多的人间故事,众生梦想讲给大家听。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新闻工作是活泼的人从事的严谨事业 ,炽热的人肩负的冷静使命,浪漫的人从事的艰辛劳作。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我叫张XX,是一个患有血管畸形引起的左侧脑半球弥漫性血栓的残疾女孩。   2013年11月,在参加《XX新闻网》《志愿服务》频道举办的《我支持人体器官捐献千人随手拍》的活动时结认了杨XX叔叔,并在同年12月份,在他的大力推荐下,我非常有幸的成为素有“XX三大主流媒体”之一的《XX新闻网》的一员。   而“志愿服务”则是我上班以来接触过的第一个名词,也是作为残疾人的我独立走向社会后干得第一份工作内容。   半年工作时间白驹过隙,让我对“志愿服务”从无知走向了略知(略知一二)。但由于接触时间短,所以脑中认知度实在很贫瘠。   半年工作时间里,共随同杨师傅出去采访志愿活动7次,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次(第一次是XX省红十字会与XXXX道义店联合举办的义卖暖童心活动;第二次是随同新闻部去采访“身边好人”吴XX的事迹)。2013年12月24日,XX省红十字会与XX店共同举办的“万家平安夜义卖暖童心”活动,来自XX师范大学的七位90后志愿者们在4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用他(她)们的热情、耐心的服务;礼貌、周到的用语;不厌其烦的讲解赢得了众家的认可,这些平素都是家中的“掌中宝”的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却都变成了活动的主角,他(她)们都说:“参加这样的活动既可锻炼自己综合方面的能力又可以用义卖赚来的钱,来帮助那些患有先心病却无钱医治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我们感到很幸福。”第二次是2014年4月27日随同新闻部去XX中医药大学采访“身边好人”吴XX的事迹。吴XX--这个名字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但当我走进病房第一次去认识他、接触他、走近他时,一种莫明且巨大的感染力扑向了我。四年如一日义务照顾养老院老人→48岁罹患癌症晚期→生前填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和《眼组织自愿捐献书》→故去后完成了生前遗愿,捐献了眼角膜。48年人生之路---他用行动践行了普通人心中的博爱,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用平凡填写着人生的意义。他的善举很让我感动,他不愧“身边好人”的称号!亦足够让认识他的人感到骄傲与自豪!   通过几次参与报道活动后,作为志愿者频道编辑的我一直在想,中国现有志愿者六七千万,这么庞大的队伍,可报道、可挖掘的故事那么广,我们如何才能运用我们记者、编辑们强烈的.职业感、细腻的观察力、独特的视角、炽热的情感、隽永的笔墨、优美的文字、客观的态度把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正能量、可歌可颂的故事一一展示出来,让更多不了解他们的人,通过我们的报道去认识他们。此外,我也一直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如何提升志愿者频道的内容?2、如何提升志愿者频道的质量?3、如何把志愿者频道办出自己独特的特色?   经过几次三番找工作的经历,我深有感触的体会到残疾人在社会上找份工作做有多么的难!实话实说,我连做梦都不会想到我会来到《东北新闻网》这个充满智慧、思想、才华与情感的集体里!真的,我非常地感谢付海鹰台长能给予我这样的机会!   招收残疾人来工作,我《XX新闻网》在辽宁省可以说都是首开先河,前无古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作为残疾人,我无疑是省内224.2万残疾人中最幸运的一个!   从3岁患病至今,我一直都是在父母、朋友千般万般的疼爱与关注下长大的。虽然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判断我的病情时称:“一个人在左脑半球完全坏死的状态下,能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实属奇迹,而至于这样的生命还能存活多久,仍旧是医学界未解之谜。”但我想说,我仍然会全力以赴的在人生的履历表上去完美地书写一个漂漂亮亮的“人”字!用短暂的一生、残缺的肢体去兑现自己的人生承诺,优秀做人、踏实做实,再利用点滴的机会把自己从小至大得到的小爱转化成大爱回馈出去,从而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味道、有感情。当有一天,自己将化为泥土回首往事时,希望自己可以负责地对自己说:我没有辜负所有的深情厚爱、没有让父母及所有爱我的人失望,我兑现了自己对自己许下的人生承诺。最后,我更希望我在单位的每一天,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为人来取得领导的满意、同事的认可!   【2】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指针。对于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们这些常年奋斗在基层一线的记者也许说得不太准确全面,但是我们却一直满怀激情,担当使命,用行动在努力回答这个问题。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对电视新闻而言,画面是证明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电视新闻记者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在每一个新闻报道中扛着沉重的摄像机亲临现场,用镜头记录新闻过程。无论雨雪风霜,不怕艰难凶险,只要有新闻需求的地方,就有电视记者忙碌的身影。电视新闻播出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可是在这一两分钟的背后,往往是电视记者付出的数十倍的时间和努力。2007年正月十五,XX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大暴雪,我拍摄了市交通部门及时清理公路干线积雪的情况,通过画面向群众传递了出行信息。在采制这条新闻时,我所乘坐的采访车被一辆厢货严重追尾,坐在后排的我,脑袋撞在车窗上,磕得又青又肿,头昏眼花了好一阵子,可是为了心中那一份责任,我强忍着痛苦,做到了及时发稿。2009年我的电视新闻短消息《钻井平台升起五星红旗》获得XX好新闻一等奖,在这条仅一分钟的新闻里,庄严却又激情澎湃的升国旗画面表达了钻井平台上石油工人对祖国的热爱。但是它的背后是我和一名同事接到采访任务后,顶着七级的海上大风,乘坐颠簸不已的快艇来回行驶3个小时,站在只有几根绳子牵引的吊台上,带着几十斤重的摄像机和三脚架,在风浪中飘摇着登上亚洲最大的深海钻井平台的过程;是强烈的晕船反应让我晕头转向,呕吐不止,回到陆地上走路腿脚发软的感觉。2010年8月,盘锦防汛进入关键期,我和同事采制了机关干部在大堤上抗洪的新闻,画面展现了一幕幕抗洪防汛的真实场景。为了采制这条新闻,我和两名男同事们在风雨交加,泥泞不已的防洪大堤上跋涉两个多小时,全身湿透,满身泥浆的走进各个单位的防汛帐篷,进行采访和拍摄。当时雷电轰鸣,身上的手机响了多次,都不敢接,回来时实在走不动了,几乎瘫坐在泥水中,幸好遇到了来给抗洪人员送东西的一台越野吉普车,我们才得以搭车返回。当时在很多艰难环境中采访时,不觉得有什么痛苦,因为有一种工作的信念在支撑着;而现在想来虽然多少有些后怕,却依然感谢那些难忘的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把这两点结合好的就是关键要把人民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多年来,我始终坚持新闻三贴近的原则,不怕辛苦劳累,深入到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采访拍摄基层群众。田间地头、厂矿工地、郊区野外是我经常出入的新闻现场。每天早出晚归,节假日加班自然平常,有时大年三十也在工作中度过。过年当天我在寒风刺骨的滨海大道写过稿子;在年三十晚上的路灯下采访过守护绿地的园林工人;在春节晚会直播出时,在市民家里拍摄过人家四世同堂、欢度春节的画面。工作中,我在以群众为主体的同时,也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把做好主题宣传当成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有效方式。因为我知道,作为电视台这个主流媒体的记者,传播正能量,推出有利于团结稳定,加油鼓劲,正面宣传又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这是我的责任也是义务。2013年初,我开始创办电视新闻专题栏目《在基层》,在主导思想上开创了省内以电视媒体引导领导干部到基层去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新闻报道形式。伴随着《在基层》栏目走过的路程,上百个涉及百姓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和关注。通过我们节目的拍摄,蓝色康桥小区H区两栋廉租楼被砸的对讲门得到了修复;XX县XX镇XX村的歪脚丫女孩马XX得到了政府送来了的电脑,为自己与外界沟通架起了一道崭新的桥梁;XX镇居民于XX一家五口终于申请到了梦寐以求的廉租房;告别了以往住大棚的日子;大伙房水库饮水工程异地交税,非常麻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盘锦港设备检测进展顺利,保证了港口的顺利运行;身有残疾的外来务工人员“赵虎姐”姐妹俩在盘锦落了户口,办理了低保边缘户救助证,解决了一连串的烦恼,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在工作中,作为电视新闻记者,我们每天都要面临“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释重负”三种状态。在采制新闻时,身上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要考虑新闻的客观性、时效性,权威性等因素,所以如履薄冰;在新闻播出时,生怕有遗漏和差错,有对不住观众的地方,所以如坐针毡;在新闻播出后,如果没有什么负面声音,也没有什么批评指责,效果不错,才能如释重负。我们每天都要在这种压力和煎熬中度过,虽然也有过抱怨,有过委屈,但是却从未有过甩手不干的想法。这样的坚持不是为了那微薄的薪水,而是心中永远存在一份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敬畏和执着。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女记者,对于工作,我总是满怀激情和责任,不辱使命。但是对于家庭我却亏欠很多,因为工作关系,每当年迈的父母或公婆因病住院时,我是那个只有晚上才能到医院照顾他们的孩子,白天病床前的悉心照顾和嘘寒问暖全部落到了丈夫和弟弟等其他家人的身上。因为工作关系,我没参加过一次儿子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他每天上学放学的接送基本上由丈夫全权负责;他去上辅导班,大部分都是爸爸或爷爷奶奶陪同;我许诺过节或者假日带他去玩儿的诺言往往都成了空话。我从小由奶奶带大,和奶奶感情无比深厚。在奶奶去世一周前,我回老家伺候她,她拉着我的手对我说的:“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我当时以为奶奶会真的会好起来,就赶回了单位。可是2013年7月6日,当我在参加宣传部组织的去辽东湾新区集体采访时,奶奶与世长辞了。她对我说的那句“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成了她留给我的最后一遗言!!   多年来,在长期忙碌的工作中,采访对象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让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温暖;一个个获得省市大奖和观众认可的新闻作品让我享受到了敬业的成果;“辽宁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等荣誉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回顾往事,酸甜苦辣品尝过,悲欢离合经历过,但是对于新闻事业,我也从来不曾后悔过,更不曾放弃过。因为我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是一名电视新闻记者”!谢谢大家! ;


周恩来的生平简介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扩展资料:在“文化大革命”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下,周恩来同志忍辱负重,苦撑危局,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全力维护党和国家正常工作的运转,全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尽一切可能减少损失。他保护了一大批党的领导骨干、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他协助毛泽东同志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妄图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和纠正极左思潮的错误,使各方面工作有了转机;他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决策积极促成和落实邓小平同志复出并主持中央工作,全力支持邓小平同志领导对各方面工作进行整顿;他身患绝症,仍顽强坚持工作,并同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同志等一起,与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他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极大鼓舞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周恩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恩来

向周恩义同志学习作文

周恩义,一个“适合在老百姓堆里”的人,因其一向“把工作看得很重”,始终坚守党的生命线,因其一片真心爱人民、满怀热情为群众,因其一贯“不争个人荣誉,不正物质待遇,不争职务高低”,因其数十年无私奉献无止无休、无怨无悔,其灿烂如花、温暖似火的生命,已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迸发出催人奋进的力量生命是宝贵的,脆弱的,人要珍惜生命,让生命多彩,闪烁光辉。有人说我境界高,也有人说我傻,可是人非圣贤,我也有失衡、沮丧、抱怨的时候,只不过最后战胜了,度过了名利关,尽了共产党员的本分而已。这是周恩义同志说的很实在的话。从这句话就能看出他的为人,他忠于共产党,忠于人民,把为服务放到了第一位!
梳理周恩义的动人事迹和心路历程,让人由衷地感到:唯有对宣传事业无限忠诚,周恩义才会在面临多次岗位变动和职务的机会时,坚定无悔地选择宣传思想工作;唯有对宣传事业无比热爱,周恩义才会在宣传思想战线上做出不凡的业绩,在工作的新起点有新的进展。
2012年1月22日,除夕。家住兴隆台区渤海乡的张素兰估摸着她的“大兄弟”该来看她了,早早地站在家门口张望。果然,没一会儿,她就看到周恩义拖着伤腿吃力地走来,他的儿子、儿媳妇和小孙子抬着大米,拎着豆油、黄花鱼、水果等年货走在后面。原来“大兄弟”和张素兰非亲非故,是四年前,干部包干扶贫时结成的帮扶对子,之后每逢年节,周恩义都要来给老大姐送东西。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贴上春联,周恩义拉过儿子周雷和孙子周炜强,对张素兰说,“老大姐,我退休了,扶贫不退休。等到有一天我走不动了,就让我的儿子、孙子接着照顾您。”张素兰的眼泪夺眶而出,只顾着抹眼泪,把满肚子的感谢话儿全忘了。想感谢周恩义的人不止张素兰,裴家村、粮家村、赵家村… …地方的老百姓都记着周恩义的恩情。农村的年轻人在城里开出租车,拉到周恩义的活儿总是免费,周恩义过意不去,扔下钱下车,常常又被追上把钱硬塞回手里,“你为我们办了那么多好事,这点车费算啥。”周恩义用行动诠释着他对工作、对人民的爱,同样也收获了人民对他丰厚的爱。
勤于奉献、惯于舍弃的周恩义是快乐的,当然也是幸福的。他以自己几十年的奉献和舍弃诠释了周恩义同志是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委原常委、宣传部长。他从事部队思想政治工作23年,1992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从事宣传思想工作至今整整20年。他长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忘我奉献、探索创新,以对党事业的坚定信仰和无限忠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执着坚守和无比热爱,忠实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出色践行一名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新时期宣传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他的先进事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周恩义始终有一股满腔赤诚、持之以恒的韧劲。
周恩义1992年转业到盘锦市兴隆台区工作时,作为团政委,他是当年转业干部中唯一一个正团级干部,可有很多选择。但他选择的是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这样一个副科级岗位。在宣传部,他从副部长到常委部长、副书记,又回到宣传部常委部长岗位,一干就是20年。这期间他有多次工作岗位调整和职务升迁机会,每次他总是做出坚守宣传思想战线的坚定选择。2001年区委班子调整,副书记职位出现空缺,已经任常委宣传部长3年多的周恩义,被认为是最适合的人选,但他主动找领导力荐年轻同志。组织上打算让他转任组织部长,他仍然力荐年轻同志,请求留在宣传部。他在区委常委会上表示:“我干了多年宣传,摸出点门道,别的同志来还有个熟悉适应过程,不如我接着干”,“再给我几年,一定把兴隆台宣传工作干成全国先进!”
第二年,市委决定直接公示并任命周恩义为区委副书记,兼文明委主任,分管宣传、统战、科协、妇联、共青团等多方面工作,但他对宣传思想工作一刻也没放松。2006年,任区委副书记4年多的周恩义,因区委换届副书记职数减少到1人,他再次主动找到领导,要求不当副书记,回宣传部工作。他说:“应该把机会让给年轻人,他们为党工作的时间更长。”组织上有意让他转任组织部长,他诚恳地说:“我对宣传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对宣传工作有着无限的热爱!”就这样,他再次回到宣传部长岗位,兢兢业业、勤恳工作,退休后仍然继续活跃在宣传思想工作第一线。
20年来,周恩义多次获区劳动模范、十佳公仆、十佳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等称号,被市委特批为全市唯一的县处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两次入选省委省政府表彰的领导干部勤廉兼优先进个人,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辽宁日报、盘锦日报等多家省市媒体都在头版头题报道过他的先进事迹。
盘锦市委领导评价周恩义说,“很多人当官是能‘上’不能‘下’,周恩义是能‘上’亦能‘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无论‘上’还是‘下’,都能一如既往干得那么好。”
第二,周恩义始终有一股创先争优、忘我奋斗的拼劲。
周恩义在部队负过伤,左膝半月板断裂,左胸肋骨骨折,肺部严重粘连,是二等乙级伤残军人。周恩义的老伴1998年得了脑血栓,后来病情加重,现在已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十几年来,他家里照料老伴,家庭负担很重。但他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克服伤病和家庭的双重困难,忘我工作。2004年,他在腿伤复发的情况下,带着12位省内著名画家沿辽河考察创作。在西拉木伦河源头,他拄着拐棍一步步下到200多米的峡谷底部,走了近8个小时,晚上左腿肿的老粗,疼得无法入睡,就用热毛巾一遍遍敷在膝盖上。历时27天、行程6700多公里的考察结束,他被送进了医院。深受感动的画家们联手在一幅长卷上每人画了一幅画,精心装裱送给他。辽宁省美协副主席、老画家白国文说:“我们很少联合为一个人作画,周恩义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值得我们尊敬!”
2007年元宵节,兴隆台区组织了大型灯展猜谜活动。就在这天,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雪席卷盘锦,整个城市被严严实实埋在雪中,交通彻底瘫痪。一大早,惦记灯展的周恩义就冒着狂风暴雪朝区委走去,平时不到20分钟的路,足足走了两个来小时,不知摔了多少跟头。他拖着伤腿,带领宣传部的同志在暴风雪中整整奔波一天,一直忙到晚上6点多钟。
就在这一天,他的腿伤再次加重,左膝青紫,肿得弯都不能打。第二天,他强拖着伤腿去协调处理一件紧急工作,大家不由分说把他送进医院。医生从他的左膝关节抽出七百多毫升积液,催促他说:抓紧转院手术吧,要不,这条腿就彻底废了。他叮嘱大家不要声张,说全区宣传工作会议要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市精神,区团代会还有我的工作报告,开完这俩会就做手术。
4月26日上午他在区团代会作完报告,悄悄去了北京。经医生诊断,周恩义左腿外侧半月板整体严重磨损,已经裂碎,左腿股骨和髁骨也重度损伤。医生说:“腿都这样了,怎么还能走呢?真是铁人哪!”出院时,医生叮嘱他避免剧烈运动,早点置换人工膝关节,越早越好。可他说,连做手术带恢复得七八个月,没时间哪!
去年临近退休时,领导和同志们都劝他抓紧把人工膝关节换上,趁你还没退,好多事都方便。他说我工作一辈子,要划一个圆满的句号。区委书记说,老周,你句号划得够圆满了,赶快做手术吧。他说,我不能躺在病床上退休啊!直到今天,他仍然没做手术。
1994年夏天,盘锦遭遇洪灾,他在抗洪大堤上坚守7天7夜,得了急性角膜炎,眼睛红肿得看不清路,疼痛难忍,照样采访写稿。在闷热的帐篷里,他打着手电筒,撰写抗洪牺牲的村党支部书记刘英福的事迹材料,从晚上9点多一直写到凌晨4点,眼睛实在太疼了,就用毛巾蘸上凉水敷一敷,接着写。
第二年七月,更大的洪水再次袭来。周恩义在抗洪大堤接连收到六封写着“母病危,速归”加急电报,是远在内蒙古通辽的妹妹发来的。他惊呆了。是马上请假回去看母亲,还是等到抗洪抢险结束再回家?特大洪峰就要到达盘锦,几万军民严阵以待,他怎么能撤下来啊?他擦去泪水,悄悄把电报揣进口袋,继续坚守在抗洪第一线。抗洪抢险胜利了,他立即赶回家,可母亲已经去世了。身穿孝服的妹妹哭着说:“哥啊,你咋才回来呀,妈临咽气还叫你小名呢!”他 “扑通”跪在母亲灵前,放声痛哭。
第三,周恩义始终有一股刻苦学习、探索规律的钻劲。
当年初三未毕业就参军的周恩义深知自己文化水平有限,这养成了他刻苦学习的习惯。在部队期间,他多次被沈阳军区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转业到地方从事宣传工作后,他更加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写下了100多万字的读书心得和讲课教材,几十篇理论文章在省以上刊物发表。
周恩义说,宣传干部必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功,否则就没法在宣传队伍里干下去。区机关搬家,周恩义的书装了十几个大箱子,不同版本的马列经典著作都翻看得很旧了。他不喝酒、不抽烟、不打牌,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重要的书办公室一套、家里一套,抽空就看,自觉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较高的理论素养使他讲课和辅导报告深受欢迎,不仅党员干部爱听,还吸引了很多群众。在周恩义的言传身教下,宣传部理论学习成风,2010年全区后备干部考试,400多人参加,宣传部干部全部入围,前10名中占了3名。
周恩义特别重视区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他在全区组织实施理论学习四项工程:一把手工程、升级工程、普及工程和辐射工程,把中心组学习考评纳入班子政绩考核,在区、街道、社区率先建立三级宣讲网络,把中心组学习设立A、B、C三级,每年评选一次十佳党委中心组、十佳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和十佳中心组学习理论文章等,有力推动了全区理论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他提出的建立中心组学习七项制度等中心组学习经验,先后4次在省理论学习会上介绍经验。其中建立档案制度和网上办公制度得到省、市委宣传部的充分肯定。早在1999年他就提出建立了网上中心组学习园地和中心组学习网络大讲堂,开创了省市中心组学习的先河,被写入市委宣传思想工作报告。区委学习中心组一直是市委先进中心组,成为市理论学习免检单位。他组织建立的全区千人理论宣讲队伍,常年活动在全区城乡基层,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他坚持每年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培训,请理论工作者和各类专家为农民上党课,开展各种实用技术技能培训。1992至2002年10年间,共办培训班240多班次,培训农村党员2万多人次。他还带头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讲党课,群众这样评价周恩义的党课:“理论变成家常话,党的政策传万家。”
多年来,周恩义同志十分注意研究探索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宣传工作规律,形成做好基层宣传工作一套有效办法。他着眼全区工作大局,深入思考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方法,总结长期实践创造,提炼出“紧跟党委、围绕中心、服务群众、务实创新”四条原则,“坚持宗旨、热爱本职、精通业务”三项要求,“建章立制、量化标准、深入基层、打造品牌、典型示范、注重协调”六种方法,“队伍精悍、武器精良”两个保证,推动基层宣传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他还建立起了宣传工作理论武装、新闻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四个一百分”工作体系,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一项一项落实,一分一分考核。
第四,周恩义始终有一股善于创新、破解难题的巧劲。
他提出宣传思想工作要紧跟党委、围绕中心、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周恩义提出“要让农民致富,宣传部有责任帮着选好路”。他向区委建议确定的“围绕农民增收,发展高效农业”的中心组学习课题,一方面组织中心组成员结合实际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对广大农民党员进行培训。2001年初,周恩义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跑遍全市各大养殖场、种植基地和花卉基地,选了6处学习点。正月十五一过,他立即雇用6台大客车带着300多名农村党员到临近的大洼县和盘山县参观学习,找差距,定措施。区委常委利用两个星期日,专门听取了乡村党员培训情况汇报,区委区政府及时出台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10条意见。时任区委书记说:“兴隆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口子,是宣传部给撕开的,宣传部是最好的参谋部,周恩义是最好的参谋长”。
在辽河油田改革的关键时期,2000年8月,周恩义组织力量深入调研,形成了《加大支持服务油田力度促进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调研报告,得到油田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中石油领导的批示。报告中提出的支持辽河油田多种经营、深化改革等十项措施,经过区委讨论研究后出形成了兴隆台区支持油田改革的具体措施。
发展文化产业,是宣传思想工作直接进入经济工作主战场、为经济工作服务的崭新课题。周恩义对此有着超前的、高度的认识。他积极参与区委决策,加快区文化产业园建设。 2003年9月,区里正式组建“辽河画院”。 2004年在首届深圳文博会上,辽河文化产业园以全国首批“文化(美术)示范基地”的身份参展,辽河画院作品以其浓郁的地域特色,在深圳掀起一股辽河文化热。现在,辽河文化产业园已由最初的文化一条街发展成为拥有辽河美术馆、辽河画院、辽河文化公园、辽河青年艺术工作室、辽河石油公园和辽河文化广场等多个部分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成为全国首批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
前些年,社会上过情人节、圣诞节很时髦,一窝蜂。周部长觉得这是个问题,要想办法解决。他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我们要淡化洋节,浓化民族文化。叫“淡化”,不说“取消”,有可以借鉴的元素,洋为中用。根本问题是,民族的魂不能丢,先烈流血牺牲不能忘,要大张旗鼓过好我们自己民族的节日。从1999年开始,年年组织民族传统节日和革命传统节日系列活动,起名叫“我们的节日”。每逢“我们的节日”,宣传部设主题、搞策划,建立专门网站,宣传节日的来历和意义,提前公告节日安排,内容丰富多彩。七一、八一、十一等红色节日组织各单位开展“五个一”活动,座谈会、报告会、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主题活动,列入百分考核。“端午节”到社区和居民包粽子,煮好粽子送给农民工。“重阳节”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为老人理发、洗衣服。“七夕节”组织各种形式的青年联谊活动。盛大的元宵灯展,更是气派精彩。老百姓都说“我们的节日”过得真好!“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13年了,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载体、精神文明建设的平台、文化建设的品牌!
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个新课题,周恩义围绕“定方向、塑灵魂、提素质”,用“总结经验法”开展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他说,帮企业总结一次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就等于把企业方向定下来了,比免100万元税都管用,周恩义三次亲自动手帮助福德汇餐饮公司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一次,为了修改这家企业在全省经验交流会的发言稿,他熬了个通宵。在周恩义指导下,福德汇餐饮公司获得辽宁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称号。企业经营者说:“周部长帮助企业扣好了第一个扣子。第一个扣子扣正了,下边的扣子就扣齐了。”
第五,周恩义始终有一股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实劲。
他常说,“宣传思想工作只有敢于围绕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才会有针对性,才会有战斗力,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有威信。”“群众认可你办的事,才能认可你这个人,认可你这个人,才能相信你说的话。为群众办实事是无形的思想政治工作。”每年他坚持抽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基层调研,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1994年冬天,周恩义到裴家村调研,村党支部书记裴昌学面带难色地说,村里今年是丰收了,可农民家中的大米卖不出去,换不回来钱,老百姓都没心思过年,我这个支书着急上火啊。他立即骑自行车顶着寒风从村里直接到邮局,动用部队“老关系”,向以前部队驻地连发9封电报求助。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个星期,24万斤大米以每斤高于市场价2分钱的价格卖了出去,解决了村书记的心病、村民的难题。
渤海乡赵家村因城市的快速发展成了“城中村”。村民要变成市民,出路在何方?周恩义去赵家村蹲点一年,面对出现的新问题,给村里指出了三条路:发展经济带、农民包商网、转移剩余劳动力。在他的帮助下,赵家村率先进入全市第一批小康村,第一批文明村行列,成为全市第一个亿元村。现在赵家村有事,村民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他们的“高参”周恩义。
油田改革初期,一段时间职工下岗、情绪激动、上访不断。2004年春,周恩义到兴隆街道文化社区参加“送健康、赴城乡”科普活动时,发现社区正在组织居民唱自编的《文化社区变了样》的区歌。当时他就敏锐意识到,这是凝聚人心、理顺情绪的极好方式,这样可以把群众的注意力和激情引导到热爱家乡、建设和谐社区上来。他过去和居民一起唱,并号召全区101个社区都要有自己的区歌,唱自己的区歌,并在全区组织开展了社区区歌大赛。这项社区文化活动一直坚持开展下来,并发展成为全区重要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兴隆春潮》、《兴隆之夏》、《兴隆金秋》、《兴隆冬韵》四大主题文化活动贯穿全年,不仅极大丰富活动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在凝神聚力、维护稳定方面发挥了宣传思想工作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全区有6个小区被评为国家级文明示范小区,26个小区被评为省级文明小区。
第六,周恩义始终有一股淡漠名利、公道清廉的正劲。
周恩义同志严于律己、诚以待人,以身作则,体现了坚定的党性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操守。周恩义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职务安排不争官大小,物质待遇不争多与少。”他为人坦荡、热情、公道、真诚,善于抓班子、带队伍。特别是作为常委宣传部长兼任区直机关工委书记时,严抓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不怕得罪人。他在全市第一个倡导首问责任制,第一个提出使用机关文明用语。他亲自在区委机关大门口检查迟到早退情况,无论是区级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一经发现一律在区机关通报批评。他严格要求自己和下属,他的名言是,光干活不吃饭,光帮忙不添乱。这些年,他常年深入基层,从未在基层吃过一顿饭,宣传部的干部也都习以为常。有一个同志由于中午工作回不来在基层单位食堂吃了顿饭,周恩义得知后毫不留情,给予严厉批评。
周恩义特别重视开好部机关民主生活会。他要求大家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特别是对他本人,不准讲优点,只准讲不足。他说,你们半年告诉我一个毛病,我一年就能改掉两个,我退休时就会变成一个近乎完人了!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大家开诚布公,有啥说啥,愿意听取别人批评,勇于开展自我批评,区委宣传部风清气正,个个爱岗敬业。(摘自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周恩义同志事迹的材料)
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和从政之德,他以自己特有的真心实意与隆情挚爱,谱写了一个人民公仆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之歌!自己与周恩义相比,相同相似之处不少,如同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年龄相仿职级相当;然若与其比党性,比境界,比贡献,比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丹心,比对群众的感情亲近度和与群众在心灵上的和谐度,差距可谓大矣。尽管如此,尽管也许终我一生的进取与奋斗也不能望其项背,自己并不气馁,并不望“周”兴叹,更不会因此停止见贤思齐、奋发进取的脚步,更需以超乎寻常的坚韧努力来体现和证明自己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赤子之诚!
周恩义是个好干部,我将以周恩义为思想和行动的标杆。学习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诚于事业的思想素质;学习他扎根基层,真心为民分忧解难的公仆情怀;学习他勤于思索,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无私忘我,淡泊名利,一切以党和利益为重的品德操守。那么,这一切就从“心”开始吧!


周周恩来的故事

周周恩来的故事100字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周周恩来的故事100字,欢迎大家阅读。   周恩来的故事100字一   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周恩来的故事100字二   周总理照相   中国照相馆座落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南口,这是一个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热闹地方。这家照相馆技术高,服务好,所以生意特别兴隆,南来北往的人们都愿意在这儿拍照。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的一个星期天,中国照相馆里,很多人都在等候拍照。忽然,一个人走了进来,啊!是周总理大家纷纷向他问好。周总理向大家招手致意,然后走进照相室。   照相室里有一位战士,正摆好姿势准备照相。他一眼看到周总理,马上向总理敬礼,一定要让总理先照。   周总理说:“你先照,我等一下没关系。”   那战土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他在总理亲切的目光下照了相。总理同他握手、攀谈,问他叫什么名字,在哪个部队,战士一一回答以后才依依告别。   给总理照相,这家照相馆还是第一次,摄影师有些紧张。   总理说:“不要紧张嘛,一切听你们的。”他坐在那里,按照摄影师的要求移动着脸和身体的位置。   照了半身相,又照全身相。摄影师想多拍几张以便选取最好的作品。   “总理,您的右手是不是放下来?”摄影师说。   总理笑了:“我的右手受过伤,放不下来呀!”   “啊,真对不起!”   “没什么!”   照完相,总理同摄影师和助手握手,连连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照相馆的全体职工,精心冲洗拍好的照片,还特意挑选了其中的半身相底片放大了四张,代表全店职工赠送给周总理。周总理接到这照片非常满意,他派人送来四张照片的钱款,还特意送给摄影师和职工每人一张照片,作为纪念。   这张照片,在周总理逝世以后,被放大了挂在他的追悼会会场上。如今,几乎全世界都熟悉这张照片了。看,周总理多么亲切地微笑着望着每一个人。 ;


周恩来的故事

有关于周恩来的故事(精选9篇)   故事讲得好的人,在日常交往和学习生活中,能够获得成就感,找到自己的优势和自信。通过,会讲故事,讲得好故事的人,一般来说,性格比较开朗,生活态度比较乐观,能够从容面对生活中、学习上的各种困难。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周恩来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周恩来的故事 篇1   周总理设宴招待外宾。上来一道汤菜,冬笋片是按照民族图案刻的,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外客见此,不禁大惊失色。周总理对此也感到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 ”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 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这道汤也被客人们喝得精光。   在外交场合出现法西斯的标志很容易引起外交纠纷,尤其是曾经遭受法西斯铁蹄蹂躏的国家,他们看见这种标志是很反感的。周总理的解释及时解除了他们的误会,但令人叫绝的是周总理借题发挥,号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那个菜吃掉。意外的这么一个被动场面,经周总理反意正解,反倒起了活跃宴会气氛的作用。   周恩来的故事 篇2   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周恩来的故事 篇3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周恩来的故事 篇4   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周恩来的故事 篇5   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苦。时任该县的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就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悄悄地安排为总理设宴送行。宴会地点就安排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灶事员,而且没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周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了县委的司务长。   周恩来的故事 篇6   周恩来夜间常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接见、处理国际事务或国内大事。按当时制度规定,夜里11点以后,可以吃夜餐。夜餐两菜一场,有夜餐补助,每级干部补助多少钱有明确标准,按这个补助标准,夜餐实际上可以不交钱。   不到夜餐的钟点,在人大会堂就餐都应交钱,并且定有交钱的标准。高级领导人交8角,我们秘书工资低,交2角5分钱。   可是,总理在人大会堂吃夜餐,坚持照白天的标准,交8角钱。我们不好办,人大会堂也不好办,因为夜餐有补助,明文规定了的',交钱也不好下帐。   我去向总理汇报解释:"总理,夜餐补助是明文规定的,你不要补助坚持交钱我们不好办。你一向反对特殊化,你这么做也是搞特殊呀。"   "是有点特殊化。"总理点头承认,"这是因为我的情况特殊。我一般是白天休息夜里办公,人家是夜餐我是正餐么,怎么能享受夜餐补助?"   "总理,我不能接受你这个道理。"我坚持意见,说:"你睡眠那么少,一天只有三四小时。如果夜餐算正餐,那么白天就餐应该算夜餐了?那以后白天享受夜餐补助。"   "白天怎么冒出来了夜餐?讲不通么。你不要给我搞特殊。"总理挥挥手,"你去吧,就照我说的办"   "就许你搞特殊,不许我搞特殊……"我小声嘀咕着退出来。有啥办法呢?只好按总理的要求去付款。在我跟随总理的几十年中,这是总理唯一一次"强词夺理"地闹特殊。   周恩来的故事 篇7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尽管中美当时处于敌对状态,但周总理一贯的思想,还是把当权者和普通美国民众分开。在谈判桌上横眉冷对,那是一点情面也不讲的。但会场外,他可是统战高手,尽量做工作,力图潜移默化。他对普通美国民众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闻记者在内。所以,在那个美国记者主动要和周总理握手时,周总理没有拒绝。但这个记者看来纯粹要使周总理难堪,否则不会自己主动握手,然后又懊悔不迭地拿手帕擦手。周总理在他擦手之前,也不会意识到他会这样做。当时大堂里人很多,就看你周恩来下不下得了台。所以周总理也拿出手帕擦手。请注意两人做法不同的是:记者擦完手后仍把手帕塞回裤兜,而周总理是擦完手后把手帕扔进了痰盂。周总理的意思是:你的手帕还能用,我的手帕因为擦了以后沾染了你的细胞,你这无耻小人的病菌,再也不可能洗干净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里去。   周恩来的故事 篇8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周恩来的故事 篇9   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但他那浓眉英姿,微笑神态依然留在人们心间;他那机智幽默,挥洒自如的外交家的风采依然有口皆碑。他,就是我最崇拜的人。   我常听到这样的话:“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周总理关心人民的事迹有很多,其中有件事让我无法忘怀。一次,周总理到地震灾区慰问受灾的人民。这天上午,人们齐聚到广场,周总理来了。人们欢声雷动。周总理登上一辆卡车,正准备向群众发表慰问讲话,突然她发现现场的群众是迎着风口坐的。原来,当地政府考虑到周总理身体不好,希望总理在背风的地方讲话。而周总理却说了一句话:"听我口令,向后转。"开到群众的面前,周总理一个人迎风而立,而群众则可背风听他讲话了。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周总理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   当周总理逝世的时候,联合国下半旗致哀。可见周总理不仅深受中国人民爱戴,还深受世界人民敬仰。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


向陈驰同志学习作文800字

第二天,高尔基正在工作,忽然,他听到了门铃声,他开门一看,原来是
那个昨天忘记带胶卷的小男孩。小男孩红着脸,对高尔基说:高尔基同志,昨
天浪费了您宝贵的时间,真的很抱歉,我能为您照相吗?高尔基摸着小男孩的
头,亲切地说:当然可以了。小男孩听了之后一蹦三尺高,对高尔基说:谢谢
您,高尔基同志。咔嚓,咔嚓几张相片就拍好了。小男孩对高尔基说:再见,
高尔基同志,我要回去学校把您的相片贴在墙报上面,我会叫全校的同学向您
学习的。说着,小男孩乘着一辆车,飞快地向学校驶去。

过了几天,小男孩发现门口多了一辆车,车上还坐着一个人,这不是别人,
而是他最崇敬的高尔基同志,这个小男孩马上向同学们介绍高尔基同志,高尔
基还看到了墙报上的相片。他对小男孩说: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摄影师。小男
孩听了,心里像喝了密一样甜。


向雷锋同志学习 作文600字

上一篇:熊猫小姐和刺猬03

下一篇:诸城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