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家

时间:2024-09-11 08:50:51编辑:揭秘君

学术是什么意思

学术的意思:(名)有系统的,比较专门的学问。【拼音】[ xué shù ]【例句】不要读文科博士,除非你离了学术不能活。读博士对实际工作毫无帮助。【近义词】技术、知识学术的近义词技术【拼音】[ jì shù ]【解释】(名)①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桥梁~|射击~。②指技术装备。【近义词】技巧、技能、本事、工夫、手艺、手段、身手、技艺、本领、功夫知识【拼音】[ zhī shi ]【解释】(名)①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近]常识。②指有关学术、文化:~界|~分子。【近义词】学问、常识【反义词】无知

王先谦的介绍

王先谦(1842-1917),清末学者。湖南长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园,学人称为葵园先生。曾有史学家、经学家、训诂学家、实业家等称号。是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曾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湖南岳麓、城南书院院长。王先谦博览古今图籍,研究各朝典章制度。治学重考据、校勘,荟集群言。除前述校刻《皇清经解续编》外,还编有清《十朝东华录》、《续古文辞类纂》等。著有《汉书补注》、《水经注合笺》、《后汉书集解》、《荀子集解》、《庄子集解》、《诗三家义集疏》等。为文远追韩愈,又以桐城派阳湖派自许;其诗被称为“得杜之神,运苏之气”,“置之清代集中,挺然秀拔”。有《虚受堂诗文集》。

学术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学术派” 是什么意思 主要指的理论派的人,这类人有自己的用处,比如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旦被实验证明,那他就牛了,但是一旦被推翻,比如亚里士多德的重力理论,被推翻后就不值钱了。

问题二:从学术是什么意思 学术,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这个词对应的英文Academia更常见的意义是指进行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科学与文化群体,在作这个意义用时对应于中文的学术界或学府。Academia这个词来自于地名(Akademeia)。这个地方位于古代雅典的外围。那里的体育馆曾由于被柏拉图改为学习中心而闻名。
延伸开来,Academia这个词也可以用来指“知识的累积”,在这个意义上通常译为学术。学术的发展和传播跨越了好几个时代。在17世纪,英国及法国的宗教学者常用学院(或学园)来表示高等教育机构。英语称呼为academy而法语称呼为academe及academie。
学者,指在大学或高等学府中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员,常常也是教师。学者通常都拥有高等学位。在美国,学者跟教授几乎是同义词。在英国,根据不同的学术级别分为院士、讲师、高级讲师或助理教授及教授。学者一词在英文中可对应于academic或scholar,这两者在英文中的意义稍有不同。后者也指在大学大量出现以前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学者一般不包括管理人员。
某些社会学家把学府划分成四种基本的历史类别:古代学府、早期学府、学术学会及现代大学。学府的模式最少有两种:自古代发展而成的欧洲模式,以及由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十八世纪中期、汤玛斯?杰弗逊在十九世纪早期开创的美国模式。
一、结构
学术常以学科和领域来划分。这是源自于中世纪欧洲的第一所大学内的学者思想模型所定下来的三学四科。
随著时日变迁,人类不断修订及开创学科和领域。自启蒙时代,学术领域变得越来越专门,研究的范围划分得越来越小。因此跨领域的研究常常得到今天学术界的奖项。这也使实际行政及资助上制造困难。事实上,过往很多跨领域的研究后来变成了今天的专门领域,譬如认知科学。简而言之,这就是学术内部分化的历史进程。
很多学术机构在行政结构上反映了学科的划分,例如不同领域的课程或学部或学院。纵然有些重叠的部分(学院成员、研究及行政人员),通常每一个学院都拥有各自的的行政及财政拨款。再者,学术机构一般都有整体的行政结构,没有单一学院、学科及领域所能够控制。学术自主是学术事业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证学术界相对地免受政治和财政压力。
1、资格和学位
学位是授予那些完成主要学术课程及资格。按典型的顺序,学生完成了学士学位,接著完成硕士学位,最后才完成博士学位。这最近才在欧洲被规范为波隆纳过程的一部分。虽然在某些专业及创意领域中只有一个硕士学位的老师及学者是十分常见,但在很多其他的领域中拥有博士学位及其他终极的学位的研究员及教授才是比较常见的。
2、学术会议
在跟学术出版有密切关系的学术会议及讲座中,领域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常常被邀请向更广大观众阐述他们在著作或论文中的想法。这些文章的作者籍著这些机会来进一步解释著作中不够清晰的地方。在学术会议中,学者能够得到更快的回应及评论。由于事前已经派发有关论文,出席会议的能够有足够时间阅读论文并准备一些尖锐的问题。
3、冲突目标
在学术界之内,不同的小组都有不同甚至互相冲突的目标。在当代学院,这些冲突都是十分普遍。
①实用与理论
学术界常常被“实践”所诬蔑,譬如在日常生活中,就业中和商业上。学术界的评论家却说,学术理论被绝缘从现实世界,因而不必须考虑到行动真正的作用、结果和风险。这个绝缘的情况被称呼为“象牙塔”。这经常常导致学院派和实用派之间在许多知识领域内产生紧张,特别是在学院派对实用者的行动有很重要的影响时候。 有时候,实用派对学院派的批评也被看作反智主义。从平衡的角度来看,即使学术界跟现实世界绝缘,那并不意......>>

问题三:学术上的修养是什么意思 学术上的修养就是“学术素养”,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在学术方面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学术素养是研究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 ,主要由学术意识、学术知识、学术能力以及学术伦理道德组成。它体现的是研究者的创新精神和执行能力,是获得重大研究成果的保证。 作为研究生的我们,更需要提前理解学术素养在研究中的深刻内涵,提早做起,从和自我做起。研究生不同于一般的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人,其主要任务是掌握已有的专业理论和知识,而研究生是为了进一步培养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能力而继续接受教育的群体,其主要任务是学术研究和创造新知识。因此,学术素养便成为研究生最应具备的素养之一。
但是随着近几年研究生的扩招,在校研究生的规模逐年扩大,针对高校研究生的批评声时有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术造假,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热衷炒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研究生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方面的欠缺。 如何提高研究生学术素养呢?

问题四:学术有成是什么意思 成是成就、造诣的意思。

问题五:学术是什么意思? 就是学习上的技术,也就是学业啦

问题六:学术是什么意思干嘛的 学术,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这个词对应的英文Academia更常见的意义是指进行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科学与文化群体,在作这个意义用时对应于中文的学术界或学府。Academia这个词来自于地名(Akademeia)。这个地方位于古代雅典的外围。那里的体育馆曾由于被柏拉图改为学习中心而闻名。
延伸开来,Academia这个词也可以用来指“知识的累积”,在这个意义上通常译为学术。学术的发展和传播跨越了好几个时代。在17世纪,英国及法国的宗教学者常用学院(或学园)来表示高等教育机构。英语称呼为academy而法语称呼为academe及academie。
学者,指在大学或高等学府中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员,常常也是教师。学者通常都拥有高等学位。在美国,学者跟教授几乎是同义词。在英国,根据不同的学术级别分为院士、讲师、高级讲师或助理教授及教授。学者一词在英文中可对应于academic或scholar,这两者在英文中的意义稍有不同。后者也指在大学大量出现以前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学者一般不包括管理人员。
某些社会学家把学府划分成四种基本的历史类别:古代学府、早期学府、学术学会及现代大学。学府的模式最少有两种:自古代发展而成的欧洲模式,以及由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十八世纪中期、汤玛斯?杰弗逊在十九世纪早期开创的美国模式。
一、结构
学术常以学科和领域来划分。这是源自于中世纪欧洲的第一所大学内的学者思想模型所定下来的三学四科。
随著时日变迁,人类不断修订及开创学科和领域。自启蒙时代,学术领域变得越来越专门,研究的范围划分得越来越小。因此跨领域的研究常常得到今天学术界的奖项。这也使实际行政及资助上制造困难。事实上,过往很多跨领域的研究后来变成了今天的专门领域,譬如认知科学。简而言之,这就是学术内部分化的历史进程。
很多学术机构在行政结构上反映了学科的划分,例如不同领域的课程或学部或学院。纵然有些重叠的部分(学院成员、研究及行政人员),通常每一个学院都拥有各自的的行政及财政拨款。再者,学术机构一般都有整体的行政结构,没有单一学院、学科及领域所能够控制。学术自主是学术事业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证学术界相对地免受政治和财政压力。
1、资格和学位
学位是授予那些完成主要学术课程及资格。按典型的顺序,学生完成了学士学位,接著完成硕士学位,最后才完成博士学位。这最近才在欧洲被规范为波隆纳过程的一部分。虽然在某些专业及创意领域中只有一个硕士学位的老师及学者是十分常见,但在很多其他的领域中拥有博士学位及其他终极的学位的研究员及教授才是比较常见的。
2、学术会议
在跟学术出版有密切关系的学术会议及讲座中,领域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常常被邀请向更广大观众阐述他们在著作或论文中的想法。这些文章的作者籍著这些机会来进一步解释著作中不够清晰的地方。在学术会议中,学者能够得到更快的回应及评论。由于事前已经派发有关论文,出席会议的能够有足够时间阅读论文并准备一些尖锐的问题。
3、冲突目标
在学术界之内,不同的小组都有不同甚至互相冲突的目标。在当代学院,这些冲突都是十分普遍。
①实用与理论
学术界常常被“实践”所诬蔑,譬如在日常生活中,就业中和商业上。学术界的评论家却说,学术理论被绝缘从现实世界,因而不必须考虑到行动真正的作用、结果和风险。这个绝缘的情况被称呼为“象牙塔”。这经常常导致学院派和实用派之间在许多知识领域内产生紧张,特别是在学院派对实用者的行动有很重要的影响时候。 有时候,实用派对学院派的批评也被看作反智主义。从平衡的角度来看,即使学术界跟现......>>

问题七:什么是学术造诣 某行业有一定成就,运用学问、文武、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境界、水平。技艺高超的人。
它指运用学问、文武、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境界、水平,只有道行而无修为者谈不上造诣。(用于在某行业有一定成就的人,也就是一般用在有名气的人身上。)互词意探源
(1)学业、学问等修炼的成果,只有道行而无修为者谈不上造诣。
(2)拜访。《晋书?陶潜传》:“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
(3)泛指足迹所至。《新唐书?崔咸传》:“咸素有高世志,造诣崭远,闲游终南山,乘月吟啸,至感慨泣下。”
基本解释
1. 学业、专门技术等达到的水平、境地。
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晋书?陶潜传》
咸素有高士志,造诣渐远,闲游终南山,乘月吟啸,至感慨泣下。――《新唐书?崔咸传》
造诣极深
2. [pay a visit to]∶前往拜访
未尝有所造诣[

问题八:一般学术是什么意思 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学术,是指对于方法的学习。它区别于学习知识。

问题九:学术文献是什么意思 文献综述:
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baidu/...6&ct=0

问题十:学术指的是什么 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学术,是指对于方法的学习。它区别于学习知识。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是谁?

吴敬琏吴敬琏(1930年1月24日-),经济学家,南京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他始终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主张,研究的重点逐步转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比较研究方面,形成了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改革的想法。有《社会主义的过渡性》《全民所有制经济论》等著作。工作历程:1954-1984年中国科学院(后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55-1956年跟后来在柯西金时期成为著名改革派经济学家的前苏联专家阿·毕尔曼学习,研究企业财务和国家财政问题1956-1957年参加全国范围的体制调查和体制改革研究1957-1974年12月3日,师从顾准研究经济学。老师顾准留给病床前的学生吴敬琏最后一句话,“中国的神武景气终将到来”,“待时守机”1979——198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副研究员1979年开始,把研究的重点逐步转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比较研究方面。在这种研究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了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的想法1982年和别人合写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经济属性和商品经济属性》和《试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调节方式》等文章,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1983——1984年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和社会政策研究所做访问研究员1983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84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1988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干事


中国现在知名的经济学家有哪些?

1、吴敬琏:吴敬琏教授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是"市场取向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其不同时期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在实践上推动了中国改革事业的前进。在商务人士中颇受好感,点击率达到70%。给人感觉是一位公正、睿智、博学、为民请命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 2、厉以宁,厉教授是2001年与吴教授论战的排头兵,由于网上流传有关其家族暴富内幕的文章使得有关厉教授的争议和其著述一样脍炙人口。 厉以宁教授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厉以宁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所以在海内外享有"厉股份"之称。 受到商务人士中高端人群的欢迎。3、林毅夫,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他的头衔多得像在纸上画了一棵大树。林毅夫教授治学勤奋,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学术思想。他强调制度的内生性,早在1980年代后期,他就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前提是放弃推行带有赶超色彩的发展战略。在总结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后,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假说。受到有海归身份的商务人士和学者们的好感。4、茅于轼,带有浪漫主义思想色彩的经济学家。 茅于轼先生的"厉害"在于他对微观经济学的资源配置问题的透彻研究和精妙阐释,他曾经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微观经济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充分竞争下的供求均衡达致资源配置最优。他的《择优分配原理》由于深入浅出,颇得经济学之妙处,所以成为很多青年学者进入微观经济学领域的介绍信。由于其著述语言引人入胜、观点精练,茅于轼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茅于轼迷"。 5、樊纲。樊纲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出色的理论阐释者,他的《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和综合》奠定其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地位。樊纲在众多大经济学家中可以称的上"少年英俊",颇受青睐。 6、张维迎,张维迎教授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zgzf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7、郎咸平。郎咸平在国内的知名度极高,他以保护中小股民为理念因而被媒体尊称为"郎监管",他又以仰融的独立第三方出现而深受瞩目。最近郎咸平提出人民币应该"再贬值2%以打击进入中国市场的游资","企业不应做大做强而应精益求精"等观点,并炮轰海尔、TCL、科龙等中国知名企业,再次惊动天下人。郎咸平的《整合》、《运作》、《操纵》在图书市场上销量也极好。他的学术成果得到世界一流商学院的普遍认可。8、胡鞍钢。胡鞍钢参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并作为其中的主要研究人员,系统地从事中国国情研究。他是这一新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2000年初,胡鞍钢被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联合聘为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旨在建成国内一流的国家决策思想库。 他所带头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是zgzf四大智囊团之一。 9、萧灼基。萧灼基教授在国内学术界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和论证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与使用权(经营权)分离的问题。提出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问题。提出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完善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构;完善全民所有制的经营方式。萧灼基多年研究《资本论》,近年着重运用《资本论》理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0、张五常。张五常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理论主张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议。其对国内股份转让、外汇转让、政府管制等发表了自己的独特看法。张五常在广州谈中国应对WTO挑战时,认为中国农业人口未来应降到25%几乎他的每次公开言论都会引起一片哗然--当然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有张五常教授对自己夸张的评价赢得了很多眼球的作用。 他的经济学"实用论"亦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有的人评价他是天才,有的人说他哗众取宠。


关于季羡林的资料

  季羡林简介: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叔季嗣诚。幼时随马景恭识字。
  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读书。 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10岁,开始学英文。12 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 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老师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译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从师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并选修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四剑客”。同学中还有胡乔木。喜欢"纯诗",如法国魏尔兰、马拉梅。比利时维尔哈伦,以及六朝骈文,李义山、姜白石的作品。曾翻译德莱塞、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学期间,以成绩优异,获得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奖学金。
  1935年9月,根据清华大学文学院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协定,清华招收赴德研究生,为期3年 。季羡林被录取,随即到德国。在柏林和美国与乔冠华同游。10月,抵达哥廷根,结识留学生章用、田德望等。入哥廷根大学,"我梦想,我在哥廷根,……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留德十年》)
  1936年春,季羡林选择了梵文。他认为“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许能有所发现”。因此,“非读梵文不行”。“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走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留德十一年》)“命运允许我坚定了我的信念。” 季羡林在哥廷根大学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学,学梵文、巴利文。选英国语言学、斯拉夫语言学为副系,并加学南斯拉夫文。季羡林师从"梵文讲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成为他唯一的听课者。一个学期 40多堂课,季羡林学习异常勤奋。 佛典《大事》厚厚3大册,是用混合梵文写成的,他争分夺秒,致力于读和写,"开电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4个"优",获得博士学位。因战事方殷,归国无路,只得留滞哥城。10月,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博士后"的岁月,正是法西斯崩溃前夜,德国本土物质匮乏,外国人季羡林也难免"在饥饿地狱中"挣扎,和德国老百姓一样经受着战祸之苦。而作为海外游子,故园情深,尤觉"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祖国之思和亲情之思日夕 索绕,"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941年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师从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
  1945年10月,二战终结不久,即匆匆束装上道,经瑞士东归,"宛如一场春梦,十年就飞过去了"。离开哥廷根35年后的1980年,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访哥市,再谒83岁高龄的瓦尔德施米特恩师,相见如梦。后来作感人至深的名文《重返哥廷根》。
  1946年5月,抵达上海,旋赴南京,与李长之重逢,经李介绍,结识散文家梁实秋、诗人臧克家。在南京拜谒清华时期的恩师陈寅恪,陈推荐他去北京大学任教,遂又拜见正在南京的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傅斯年。秋,回到北平,拜会北大文学院院长汤用彤。
  1946~1983年,被北京大学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在北大创建该系。同事中有阿拉伯语言学家马坚、印度学家金克木等。 解放后,继续担任北大东语系教授兼系主任,从事系务、科研和翻译工作。先后出版的德文中译本有德国《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1955 年),梵文文学作品中译本有印度伽梨陀娑《沙恭达罗》(剧本,1956年)、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书》(1959年)、印度伽梨陀娑《优哩婆湿》(剧本,1962年)等,学术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1957年)、《印度简史》(1957年)、《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1985年)等。1956年2月,被任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4年、1959年、1964年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以中国文化使者的身份先后出访印度、缅甸、东德、前苏联、伊拉克、埃及、叙利亚等国家。"文革"中受到"四人帮"及其北大爪牙的残酷迫害。1978年复出,继续担任北京大学东语系系主任,并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
  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组长、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第6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和《语言文字卷》编辑委员会主任等等。其学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中世纪印欧语言的研究上颇多建树。主要著作有:《〈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年,系统总结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调整)、《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1944年,发现并证明了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罗语的特点之一)、《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85年)(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阐明了原始佛教的语言政策、考证了佛教混合梵语的历史起源和特点等)、《〈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1943年)(开创了一种成功的语义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语言论集》(1982年)等。作为文学翻译家,他的译著主要有:《沙恭达罗》(1956年)、《五卷书》(1959年)、《优哩婆湿》(1959年)、《罗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作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1980年)、《朗润集》(1981年)、《季羡林散文集》(1987年)、《牛棚杂忆》等。
  1978年~1984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其著作已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1988年,任中国文化书院 院务委员会主席。并曾以学者身份先后出访德国、日本、泰国。
  季先生长年任教北大,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现在即使在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他的书,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季羡林先生备受关注的《病榻杂记》近日公开发行。在书中,季羡林先生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的,他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70年代后期以来担任的学术回体职务有:中国外国文学会副会长(1978年)、中国南亚学会会长(1979年)、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 1980年)、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1981年)、中国语言学会会长(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1983年)、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198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1984年)、中国作家学会理事(1985 年)、中国比较文学会名誉会长( 1985年)、中国亚非学会会长( 1990年)等。 1998年4月,《牛棚杂忆》出版( 1988年3月一 1989年 4月草稿,1992年 6月定稿)。出版界认为"这是一本用血泪换来的和泪写成的文字。这是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曾被“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之一
  季羡林,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涉及的范围:
  1.印度古代语言,特别是佛教梵文
  2.吐火罗文
  3.印度古代文学
  4.印度佛教史
  5.中国佛教史
  6.中亚佛教史
  7.唐史
  8.中印文化交流史
  9.中外文化交流史
  10.中西文化差异和共性
  11.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12.德国及西方文学
  13.比较文学及民间文学
  14.散文及杂文创作


关于季羡林的资料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叔季嗣诚。幼时随马景恭识字。
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读书。 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10岁,开始学英文。12 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 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老师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译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从师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并选修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四剑客”。同学中还有胡乔木。喜欢"纯诗",如法国魏尔兰、马拉梅。比利时维尔哈伦,以及六朝骈文,李义山、姜白石的作品。曾翻译德莱塞、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学期间,以成绩优异,获得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奖学金。
1935年9月,根据清华大学文学院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协定,清华招收赴德研究生,为期3年 。季羡林被录取,随即到德国。在柏林和美国与乔冠华同游。10月,抵达哥廷根,结识留学生章用、田德望等。入哥廷根大学,"我梦想,我在哥廷根,……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留德十年》)
1936年春,季羡林选择了梵文。他认为“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许能有所发现”。因此,“非读梵文不行”。“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走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留德十一年》)“命运允许我坚定了我的信念。” 季羡林在哥廷根大学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学,学梵文、巴利文。选英国语言学、斯拉夫语言学为副系,并加学南斯拉夫文。季羡林师从"梵文讲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成为他唯一的听课者。一个学期 40多堂课,季羡林学习异常勤奋。 佛典《大事》厚厚3大册,是用混合梵文写成的,他争分夺秒,致力于读和写,"开电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4个"优",获得博士学位。因战事方殷,归国无路,只得留滞哥城。10月,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博士后"的岁月,正是法西斯崩溃前夜,德国本土物质匮乏,外国人季羡林也难免"在饥饿地狱中"挣扎,和德国老百姓一样经受着战祸之苦。而作为海外游子,故园情深,尤觉"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祖国之思和亲情之思日夕 索绕,"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941年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师从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
1945年10月,二战终结不久,即匆匆束装上道,经瑞士东归,"宛如一场春梦,十年就飞过去了"。离开哥廷根35年后的1980年,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访哥市,再谒83岁高龄的瓦尔德施米特恩师,相见如梦。后来作感人至深的名文《重返哥廷根》。
1946年5月,抵达上海,旋赴南京,与李长之重逢,经李介绍,结识散文家梁实秋、诗人臧克家。在南京拜谒清华时期的恩师陈寅恪,陈推荐他去北京大学任教,遂又拜见正在南京的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傅斯年。秋,回到北平,拜会北大文学院院长汤用彤。
1946~1983年,被北京大学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在北大创建该系。同事中有阿拉伯语言学家马坚、印度学家金克木等。 解放后,继续担任北大东语系教授兼系主任,从事系务、科研和翻译工作。先后出版的德文中译本有德国《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1955 年),梵文文学作品中译本有印度伽梨陀娑《沙恭达罗》(剧本,1956年)、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书》(1959年)、印度伽梨陀娑《优哩婆湿》(剧本,1962年)等,学术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1957年)、《印度简史》(1957年)、《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1985年)等。1956年2月,被任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4年、1959年、1964年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以中国文化使者的身份先后出访印度、缅甸、东德、前苏联、伊拉克、埃及、叙利亚等国家。"文革"中受到"四人帮"及其北大爪牙的残酷迫害。1978年复出,继续担任北京大学东语系系主任,并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
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组长、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第6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和《语言文字卷》编辑委员会主任等等。其学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中世纪印欧语言的研究上颇多建树。主要著作有:《〈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年,系统总结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调整)、《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1944年,发现并证明了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罗语的特点之一)、《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85年)(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阐明了原始佛教的语言政策、考证了佛教混合梵语的历史起源和特点等)、《〈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1943年)(开创了一种成功的语义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语言论集》(1982年)等。作为文学翻译家,他的译著主要有:《沙恭达罗》(1956年)、《五卷书》(1959年)、《优哩婆湿》(1959年)、《罗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作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1980年)、《朗润集》(1981年)、《季羡林散文集》(1987年)、《牛棚杂忆》等。
1978年~1984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其著作已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1988年,任中国文化书院 院务委员会主席。并曾以学者身份先后出访德国、日本、泰国。
季先生长年任教北大,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现在即使在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他的书,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季羡林先生备受关注的《病榻杂记》近日公开发行。在书中,季羡林先生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的,他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70年代后期以来担任的学术回体职务有:中国外国文学会副会长(1978年)、中国南亚学会会长(1979年)、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 1980年)、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1981年)、中国语言学会会长(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1983年)、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198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1984年)、中国作家学会理事(1985 年)、中国比较文学会名誉会长( 1985年)、中国亚非学会会长( 1990年)等。 1998年4月,《牛棚杂忆》出版( 1988年3月一 1989年 4月草稿,1992年 6月定稿)。出版界认为"这是一本用血泪换来的和泪写成的文字。这是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曾被“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之一
季羡林,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涉及的范围:
1.印度古代语言,特别是佛教梵文
2.吐火罗文
3.印度古代文学
4.印度佛教史
5.中国佛教史
6.中亚佛教史
7.唐史
8.中印文化交流史
9.中外文化交流史
10.中西文化差异和共性
11.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12.德国及西方文学
13.比较文学及民间文学
14.散文及杂文创作


历史学家,哲学家,数学家,算不算科学家?

历史 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不算科学家,因为它们理论研究方面很深地学者。而科学家是实践中运用理论,并且发明创造对人类有用的新事物才能称为科学家。

科学家具有二个重要特性,即客观性,二是发明创造性。 历史 学家具有客观性,而没有创造性,因此不属于科学家。哲学家,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家具有二性,属于科学家范畴,只不过它与一般人们所指的科学家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科学与技术相联系,结果是创造具体产品,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家,创造的科学家所需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即为科学家创造无形的抽象产品。数学家二性具备,也属于科学家。(首)

他她们算是科学家要知道

历史 学家,哲学家,数学家都不是科学家。 历史 是人文学科。哲学和数学同属于逻辑学范畴。但是人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 历史 。

历史 学家只能算是学术家,哲学只能算 社会 学家,数学家才算是自然科学理论家。

科学分自然科学, 社会 科学,在这方面做出贡献的都可称科学家,按现在贯例分文史哲属 社会 科学,数学是理科属自然科学,有造诣的学都匀可称科学家。

他们都属于科学家。

只要是专科就算!

肯定是科学家啊!因为目前在学术上,分为自然科学和 社会 科学, 历史 、哲学属于 社会 哲学范畴, 历史 学的全称应该是 历史 科学,哲学的全称应该是哲学科学,因此, 历史 学家和哲学家就是科学家。至于数学原本就是一个自然科学范畴,全称为数学科学,数学家成为科学家更是毫无异议的。


数学家是科学家吗

问题一:数学家和科学家都是天才么? 你和他们都有问题,按我的理解,99%的汗水和1%的灵感缺一不可,只要同时具备这两样,那他就是天才。否则,如果你缺少任何一样,你都是蠢才的。

问题二:数学家算不算是科学家 一定要说的话,数学家更偏向于哲学家。因为数学家所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跟哲学有一定的重合。当然不能一概而论的说数学家是哲学家。数学家主要工作是证明那些定理公式,而科学家更偏向于发明或研究物质的性质。

问题三:谁既是科学家、数学家,还是生物学家 孟德尔既是科学家、数学家,还是生物学家
孟德尔(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德语: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是一位奥地利遗传学家,天主教圣职人员,遗传学的奠基人。
1822年7月20日孟德尔生于奥地利的海因岑多夫(今捷克的海恩塞斯)。他于1840年毕业于特罗保的预科学校,进入奥尔米茨哲学院学习。1843年因家贫而辍学,同年10月到圣奥斯定隐修院做修士。1847年被任命为神父。1849年受委派到茨纳伊姆中学任希腊文和数学代课教师。1851年-1853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物理、化学、数学、动物学和植物学。1853年,他从维也纳大学毕业回修道院。1854年被委派到布吕恩技术学校任物理学和植物学的代理教师。并在那里工作了14年。

问题四:牛顿是不是科学家 ,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附近的索普村,1727年3月20日在伦敦病逝。1661年入,1665年获文学士学位。随后两年在家乡躲避瘟疫。这两年里,他制定了一生大多数重要科学创造的蓝图。1667年回剑桥后当选为院委,次年获。1669年任教授直到1701年。1696年任皇家造币厂监督,并移居伦敦。1703年任英国会长。1706年受女王安娜封爵。他晚年潜心于自然哲学与神学。在科学上最卓越的贡献是微积分和经典力学的创建。
(Charles?Robert?Darw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英国医生家庭。1825年至1828年在爱丁大学学医,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1831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Beagle)”作历时5年(1831-1836)的环球旅行,观察和搜集了动物、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行的概念。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On?the?Origin?of?Species)》一书,全面提出以自然选择(Theoty?of?Natural?Selection)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该书出版震动当时的学术界,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自然选择的进化学说对各种唯心的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提出根本性的挑战。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已经形成的概念和观念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随后又发表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The?Variation?of?Animals?and?Plants?Under?Domestication?,1868)》、《人类由来及性的选择(The?Descent?of?Man?,1871)》和《人类和动物的表情(The?Expression?of?the?Emotions?in?Animals?and?Man,1872)?》等书,对人工选择作了系统的叙述,并提出性选择及的理论,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我是6.月18号做的核酸检测,到现在有六七天,检测报告还没有出来吗?

一般需要等24-48小时才可以取到报告单的,因为试剂盒有限,而且需要按照先后顺序做的。核酸检测是查找患者的呼吸道标本、血液或粪便中是否存在外来入侵的病毒的核酸,来确定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因此一旦检测为核酸“阳性”,即可证明患者体内有病毒存在 。新冠病毒感染人体之后,首先会在呼吸道系统中进行繁殖,因此可以通过检测痰液、鼻咽拭子中的病毒核酸判断人体是否感染病毒。所以说,核酸检测阳性可以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的金标准。扩展资料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检测方法了,只要在咽喉部位擦拭几秒钟就可以采集到标本。通过分析判断是否有新冠病毒的核酸成分,可以尽早发现感染者,甚至在感染者出现症状前就可以检测到阳性。感染者经过隔离治疗后咽拭子检测阴性说明病毒已经清除,不具有传染性了。目前两次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是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的标准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酸检测法人民网-核酸检测究竟是怎么回事

知网个人查重和学校查重一样吗

一样。自己知网自查的步骤和学校查重相似,都是将论文上传至知网查重系统中,等待查重完毕后,查看知网论文查重报告单。唯一不同的是,学校查重后的论文重复率可能和知网自查不一样,因为期间学生会修改论文内容,导致结构发生变化,或者学生自查时使用了不同的查重系统,均会使两者重复率不一样,因此建议学生自查时,使用和学校一样的查重系统。拓展:知网查重包括哪些?包括论文正文、原创说明、摘要、图标及公式说明、参考文献、附录、实验研究成果、结语、引言、专利、文献、注释,以及各种表格。大多数高校在每年毕业季时,都会统一发通知说明学校的毕业论文规范和查重说明,学校会统一下发论文样式等内容,一般会详细说明查重的范围。要是学校有具体的要求,那提交到学校的时候必须按照学校所要求的来。

个人知网查重和学校知网查重结果一样吗

个人知网查重和学校知网查重结果一样吗:不一样。1、数据库的更新:知网查重检测系统的数据无时无刻都是在更新的状态下数据库更新的内容都是不确定的因此若是有些同学的语气不是很好的话在自己查重后还没来得及提交到学校查重检测然而这段时间里知网查重数据库就会更新新的内容就会增加论文的查重率,因此同学们在自己查重通过后要尽快提交到学校的查重系统进行查重检测。2、学校有建立自建库:有一部分学校都是有建立自己学校的自建库资源这一部分的内容还没有提交到知网查重系统里也没有在外面发表的论文等等之类的那么这部分的资源在学校外面的后知网查重系统里是无法使用这一部分的资源。3、论文的格式出现了差距:大多数同学们在自己查重后就不会在对正文的内容进行调整了却为了美观调整了很多正文的格式、正文里的段落等,又或者是学校查重的格式是word然而其他的查重格式pdf就会造成之前没有查重出来的内容被查重出来从而增加了论文的查重率。4、知网查重系统版本选择不对:同学们要了解知网查重系统的版本有好几种类型,不同的类型适用的人群以及范围都是不同的,得出的查重结果也是有较大的差距。总而言之,只要在短时间内保障相同论文的内容选择与学校相同的知网查重系统的版本进行查重检测得出的结果才会是相同的。

关于季羡林的资料 季羡林的资料

1、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2、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3、2009年7月11日11时10分,季羡林逝世,享年98岁 。


季羡林的主要资料 季羡林的资料

1、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2、季羡林,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曾在济南三合街小学、济南一中、山东大学就学。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季羡林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 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研究所分设,改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叶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

3、季羡林认为,文化交流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人类必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前进,而人类进步的最终目标必然是某一种形式的大同之域。季羡林近10年来积极参与国内东西方文化问题的讨论,也贯彻着这一思想。季羡林将人类文化分为四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自古希腊、罗马至今的欧美文化体系,而前三者共同组成东方文化体系,后一者为西方文化体系。季羡林为东方民族的振兴和东方文化的复兴呐喊,提出东西方文化的变迁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季羡林表达的是一种历史的、宏观的看法,也是对长期以来统治世界的欧洲中心主义的积极反拨。

4、季羡林自1946年从德国回国,受聘北京大学,创建东方语文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中国东方学有季羡林这样一位学术大师,实为中国东方学之福祉。


上一篇:akb48官网

下一篇:剧毒化学品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