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六省规划
法律分析:中部地区包含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河南、山西6省,占全国约1/4的人口。2020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上升到21.9%。中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第十五条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中部六省发展规划
法律分析:中部地区要在培育区域经济动力源上寻求突破,最主要的表现在于做强省会城市提出以点带面的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思路,做大省域经济总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第十五条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中部崛起计划的中部6省规划
法律分析:我国的中部经济区共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等6个省份,虽然不如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但是面积也超过了百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64亿,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19万多亿。中部虽然占据了全国约四分之一的人口,但却只创造了全国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经济发展程度仍然不够,这也是为什么我国要制定“中部崛起”战略的原因所在。为了促进中部地区真正崛起,实现6个省份的均衡、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最新的定位和规划,中部地区未来将形成一主一副四辅的发展格局。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三条 城市和镇应当依照本法制定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在确定区域内的乡、村庄,应当依照本法制定规划,规划区内的乡、村庄建设应当符合规划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励、指导前款规定以外的区域的乡、村庄制定和实施乡规划、村庄规划。
中部崛起计划的中部6省规划
中部地区,是指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在内的区域,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中被认为是“中原逐鹿”之地。“这个规划既然是一个发展规划,就不仅仅是一个空间规划,而是涉及到每个省的建设任务和发展重点,是具体到产业布局等的细化政策。”行业专家表示。与之前透露的消息相比,《规划》重新强调了中部“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定位。“三个基地”是摆在桌面上的优势资源。中部有肥沃的土地资源,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在能源原材料方面,山西、豫西,湖北、安徽等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区域也有在全国而言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在装备制造方面,有很多叫得响的重工业城市,如武汉、长沙、株洲、郑州、太原、合肥、南昌等。《规划》中首次提出了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这与该区域“交通枢纽”定位直接相关。江西省发改委人士认为,虽说是第一次提出,但区域内依靠铁路大动脉本身已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产业带,“比如江西已经相对成熟的昌九工业走廊就是京九经济带的一部分”。据笔者多方了解获知,由于该计划获批不久,各省目前还没有出台任何政策配套。即便如此,通过对上述6省的资源优势、经济特点及国家扶持重点综合分析来看,各省几乎已经出台相应配套政策,迅速启动由此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山西:安全环保的“新型能源基地”“优化布局、集中开发、高效利用、精深加工、安全环保”,《规划》中的20字原则,即将成为山西未来的发展方针。《规划》中巩固和提升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被认为是对山西的明晰定位。山西近年来的GDP增长在中部6省始终徘徊在末位,多年的环保欠账和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令山西“步履维艰”。而按照规划,中部地区要推进大型煤矿建设,加快电力和电网建设,大力发展原材料精深加工。这些都是山西所长。而2006年山西省提出要打造“新型能源基地”,标志着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将开始走上洁净、节约、细加工新型工业化之路。根据山西省统计局的研究,项目带动战略将是山西在本区域“后发优势”战略的关键。山西提出,到2010年将在国家鼓励支持的六大领域安排投资6500亿元,并确定了2009年152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由此带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万亿元。河南:城市群登台,农业唱大戏在河南政界、学界人士看来,《规划》对河南省最大的两个影响是:中原城市群建设正式获得国家认可,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此前,以京广线和陇海线交叉口所在地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早已经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群,但一直未能进入国家的相关规划。《规划》出台势必为城市群发展提供新空间。此外,按照河南省之前的规划,地处京九和陇海铁路交界处的商丘地区被纳入了黄淮海四市(商丘、周口、信阳和驻马店)的统一发展规划,这也是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参与发改委《规划》制定调研的河南省农科院农村经济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田建明告诉记者,《规划》将会对这一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此外,《规划》提出以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这对河南的指向意义尤其重大。之前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田建明告诉记者,这是河南省在此前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制定的,《规划》势必对这一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产生直接影响,实施方案也将成为落《规划》具体措施的一部分。从2000年开始,河南省粮食总产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2008年达1073.1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3年突破1000亿斤。今年河南省夏粮总产达613亿斤,实现连续6年增产。河南省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安徽:沿江起舞承接长三角安徽省政府下属一家研究机构研究员告诉吧笔者,对安徽最大的影响,“就在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上,《规划》和皖江城市带的目标完全一致,将加快沿江地区发展。”据悉,皖江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可以确定被列入《规划》中,而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中区也已基本敲定,长江北岸的巢湖市会入选。安徽省社科联原党组书记程必定告诉本报记者,在农业方面,安徽方面已向国家建议,建立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资料显示,淮河流域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及湖北5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6,其中河南、湖北、安徽均为中部省份。江西:循环经济试点环鄱阳湖上述江西省社科院经济所负责人向笔者介绍说,《规划》关于城市带的内容对江西来说“实际上能带来有利的要素最多”,而循环经济对于环鄱阳湖经济圈以及武汉都市圈都会产生积极影响。据江西省发改委地区经济处相关人士透露,《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最终方案正等待国务院批准。江西省一位政府背景人士告诉笔者,考虑到环鄱阳湖地区为了长江下游生态保护所作的巨大贡献,因此《规划》细则中的循环经济方面,国家有可能将水资源税先行放到环鄱阳湖地区进行试点,有望税收减免或优惠。这位参与了国家税务总局在南昌进行的相关座谈会的人士表示。此外,环鄱阳湖地区将有可能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湖北:科教高地上建“两型社会”作为六省通衢、工业基地、文化中心,湖北占尽“天时地利”。而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群,自2007年末获得国家批准后,开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更是在中部区域内有了“先试”特权。据湖北省发改委人士透露,目前武汉已经形成了大致的综改框架。“以产业双向转移为重点,推动区域产业优化整合;以完善快速通道为重点,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社会事业资源联动共享为重点,推动城市群基本工作;以农业板块机制建设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一体化建设;以实施连锁经营为重点,推动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如武汉都市圈城际铁路、武汉新港、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花山生态新城等一批重大的项目建设,也会随《规划》出台而落地。而在区域专家看来,武汉拥有的国内排名前5位的教育资源,既是《规划》中优先发展教育的落点,更是科教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新天堑通途”。湖南:文化产业成奇兵“中部崛起要注意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粮食问题,一个是环境保护问题。希望中部地区在工业化早期就能走出一条新路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如是总结了中部崛起的要诀。而湖南作为传统农业大和新兴工业省份,其高层早已注意到这两个问题。用省委书记张春贤的话说:“湖南要发展就要做到三个统筹:统筹城乡,在农业大省搞好工业化;统筹区域,让全省人民共同富裕;统筹人与自然,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而由“电视湘军”、“出版湘军”等组成的“文化湘军”现象背后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则是湖南发展的一只轻骑兵。也是《规划》中繁荣文化体育事业的新体现。据湖南发改委的统计显示,目前,湖南的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了以长沙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中心区和京广线、潇湘片、大湘西三个特色文化产业带。一个以旅游业、会展业为两翼,广电、出版、报业、娱乐为四轮的湖南文化产业航母在全国率先崛起。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5%以上,正成为湖南的新兴产业支柱。中部6省水泥发展情况中部六省,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在内的中部地区。在这一区域内,分布着我国水泥产业中几大巨头,如河南的天瑞、中建材,山西的冀东水泥,安徽的海螺水泥、亚东水泥,湖北的华新水泥、葛洲坝水泥等。可以说,我国中部6省地区是除江浙等东部沿海地区以外的第二个水泥产业稍显成熟的地区。山西:山西水泥工业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发展速度虽滞后于全国水泥工业平均发展水平,但整个行业仍有了较快的发展。近几年来,山西省经济发展十分迅猛,从2001年以来山西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平均在20%以上,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促进了水泥工业的不断发展。2001年以来山西水泥工业累计完成投资总额超过68亿元,其中2008年完成投资20.03亿元,比上年的15.75亿元,增长了27%。从去年以来到今年上半年,全省就有4条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产,使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超过40%。目前全省各地已建成4条日产5000吨和3条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总投资超过35亿元,目前已投产,根据这个发展形势,预计到2010年,全省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将达到70%以上。与此同时,山西水泥市场的发展格局却很明朗。资料显示,去年年底,山西交城县人民政府与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就建设2×45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暨冀东水泥交城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正式签约。根据协议,该工程一期新建项目位于交城县覃村,二期项目位于交城县西社镇。协议签署之后,7个月内完成在建的日产18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工程,新建的一期日产4500吨生产线在得到核准证书后14个月内竣工投产,二期项目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开工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8亿元,项目建成后年产熟料402万吨、水泥551万吨、发电1亿度。至此,冀东水泥在山西筹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达8条,预计水泥产能逼近2000万吨,与目前山西省全部产能1800万吨相近。由此判断,冀东水泥与山西省达成了相关排他性协议,而其他水泥巨头多年均未进入山西市场,在冀东水泥大手笔挺进山西水泥市场后,进入的希望已接近渺茫。冀东水泥大手笔的在山西攻城略地,可以将内蒙、山西、山西、河北四省的水泥版图彻底连为一体。安徽:2008年安徽省水泥工业生产继续保持了快速稳定发展态势,产能较快增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统计数据显示,截至08年年底,安徽省总计水泥产量6005.5万吨,同比增长11.17%;水泥商品熟料8811.1万吨,同比增长14.78%,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熟料7763万吨,同比增长13.09%。在全国水泥产量排名中,安徽水泥产量位居第10位;水泥商品熟料产量位居第2位,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位居第1位。资料表明,至2008年底,安徽全省累计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70条,形成水泥熟料生产能力8309.4万吨。仅在2008年一年中,安徽建成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就达到9条。2008年新开工项目包括:海螺集团世界首条特大型日产1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在铜陵开工,18条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在各市陆续开工建设;我国最大的白水泥项目安庆阿尔博白水泥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白水泥熟料生产线等项目。依据目前的发发展情况,海螺水泥在省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数据显示,该公司在2008年12月底水泥净销量突破“1亿吨”大关,达到1.0003亿吨,水泥、熟料汇总销量达1.2886亿吨。江西:数据显示,江西水泥龙头江西水泥目前水泥产能约为800万吨,不过,该公司号称2010年将达到3000万吨产能的目标。其次,海螺水泥在江西在建和已投产的水泥产能也已超过1100万吨,亚东水泥已投产水泥产能390万吨、在建产能为130万吨。以上数据表明,如果以该三家水泥企业占江西水泥市场总份额的40%计算,江西水泥市场09年产能共计约8000万吨。笔者了解到,近年来,江西省加大了新型干法水泥项目的建设速度,该省相关部门要求全省新型干法水泥产量比例2010年要达到80%以上的目标。依据目前的发展态势,江西省水泥市场格局呈现以海螺水泥、中建材及亚东水泥为主的竞争格局。2007年,江西水泥引进中国建材集团作为战略合作者,出资1.4亿元参股南方水泥公司。此外,江西水泥还与南方水泥合作成立江西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南方万年青目标直指江西省及邻近区域水泥市场的行业整合,进一步突出公司的产能优势和市场控制权优势。江西水泥已完成在江西大部分重要地区的产能布局。公司最近刚完成对赣南4家公司的收购,有力控制了赣南市场。江西是较典型的半封闭市场,地形复杂,两点间直线距离短,实际运输距离长。省内水泥企业多分布在省份边界附近,水泥出省容易进省难,有效地保护了江西市场。作为江西省的水泥行业区域龙头企业,背靠江西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支持,并借助南方万年青这一强大平台,江西水泥在江西省及邻近区域的市场优势地位将更为巩固和突出。河南:得中原者得天下。国内目前最大的两家水泥企业——中建材和海螺水泥,不久前几乎同时对外宣布,将在未来几年内加大对河南水泥市场的投资力度。当然,这其中还不包括同样拥有强大市场号召能力的河南本土水泥企业同力水泥、天瑞集团和孟电集团等。08年河南全省水泥产量达到了1.03亿吨,同比增长9.95%,位居山东、江苏之后,排名全国第三。目前河南全省拥有日产1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将近64条,熟料产能6494万吨,水泥产能在1亿吨以上。在2008年全省水泥产量中,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到了98%左右,落后产能已接近完成淘汰。目前河南水泥以天瑞、同力、中联、孟电、湖波五大家为主,这5家水泥企业的产能已接近5000万吨,占据了河南水泥的半壁江山。五大家中最大的是天瑞水泥,年产能为1700万吨,最小的是湖波水泥,年产能420万吨。加上华新、义煤、千业、新登、登槽、锦荣等几家拥有5000吨生产线的企业。湖北:目前湖北规模以上水泥企业185家,共生产水泥5109万吨,全国排名第七,其中新型干法水泥企业16家,新型干法生产线25条,产能3000万吨,新型干法占比为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08年将淘汰600万吨、09—10年淘汰800万吨产能。目前湖北水泥市场主要以华新水泥和葛洲坝水泥为主。湖南:当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江苏、浙江、河南等地大干快上时,湖南省新型干法水泥发展却相对滞后。事实上,即便到了2005年底,湖南全省拥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企业仅8家、新型干法生产线9条,生产规模在日产4000吨以上的仅1条。抓住这一市场“空当”,国内大型水泥企业纷纷入湘,攻城略地。号称亚洲最大水泥生产企业——海螺集团,先后在湖南建设多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除此以外,国内水泥生产巨头中建材、中材集团也不甘落后,在风起云涌的湖南水泥市场排兵布阵。此外,台湾一家实业公司在涟源也将建设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外来资本强势进入,湖南省水泥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湖南省已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达32条,水泥熟料产能达3500万吨。预计还将有多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产,新增熟料产能约1882万吨。到“十一五”末,湖南省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将超过七成。中部6省基建投资计划及水泥需求河南:公路建设:笔者从河南省交通厅获悉,2010年河南省公路建设计划投入245亿元,开工建设焦桐高速等10个409公里高速公路项目和6个249公里一级公路项目,还要改造县乡公路6000公里、通村公路1000公里。如前所述,虽然高速公路和低等级公路的单位里程水泥需求有较大差异,但从单位投资额的水泥需求来衡量却差异不大,大致都集中在1.5万吨/亿元,因此估算河南省245亿元公路投资大致需要368万吨水泥。铁路建设:笔者从郑州铁路局了解到,2009年铁道部下达郑州铁路局建设投资计划达364.7亿元,包括郑徐客运专线等项目也将于年内陆续开工。大规模的铁路建设,不仅将进一步巩固河南铁路在全国铁路路网中的枢纽地位,还将大幅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如果按1.4万吨/亿元的水泥需求量计算,河南省铁路投资共需水泥485万吨。湖北:公路建设:据湖北省主管部门透露,未来几年,湖北省计划投资2090亿元加快湖北省骨架公路网建设,到2020年,将高速公路网络覆盖全省。按照1.5万吨/亿元的标准计算,湖北省公路建设投资共有3135万吨水泥需求。湖北省骨架公路网建设分两阶段实施:2010年,完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500公里,所有行政村通公路,武汉市和江汉平原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到2020年,湖北省骨架公路网全面建成,通乡公路路面全部达到硬化标准,全省基本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此外,湖北省还将新开工高速公路13条,共计778公里。全省新增通村沥青水泥路1.2万公里。湖南:公路建设:根据湖南省交通厅公布的《湖南省公路建设规划》,到2010年,该省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618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00多公里,全省实现村村通公路。根据规划,湖南省高速公路网布局目标是形成横穿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省、连接周边、密度适当、高效便捷的高速公路网络,由5条南北纵线、7条东西横线构成“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总规模达5615公里。据称,实施方案为近期建设总规模2623公里,总投资1010亿元,新增里程2184公里,2010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87公里;中期建设总规模1402公里,总投资574亿元,新增里程1402公里,2020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989公里;远期建设总规模626公里,总投资350亿元,新增里程626公里,2030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615公里。去年湖南省新开工建设18条高速公路。总里程2135公里,投资1485亿元,全年项目建设完成计划投资193.53亿元。到去年底,湖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0公里,达2001公里。据称,今年湖南省将实现国家公路网湖南段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衡炎、长株、邵永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今年开工14条高速公路后,湖南省高速公路在建项目将达到42个。根据以上数据,如果按照1.5万吨/亿元的标准计算,未来几年,湖南省完成公路建设规划大致需要5129万吨水泥。铁路建设:根据湖南省铁路发展规划,湖南省3+5城市群(即由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8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城际轨道规划已经接受专家评审。按照两个评审规划,未来五年,湖南将启动投资近三千亿建设23个铁路项目。根据湖南省铁路区域发展规划,投资近三千亿的铁路项目竣工后,湖南的铁路里程将翻一番,由现在的2968公里,增加到近6000公里。按1.4万吨/亿元的水泥需求量计算,湖南省3000亿元铁路投资大致将带动约4200万吨水泥需求。山西:公路建设:根据山西省交通建设要求,2009年山西省全年将完成公路建设投资700亿元,主要是加快推进目前1000公里在建高速公路建设,并新开工1000公里里程,使今年全省高速公路建设里程达到2000公里以上;完成1.5万公里通村水泥(沥青)路建设;继续推进国省干线、县乡公路改造提升和运输站场建设。虽然高速公路和低等级公路的单位里程水泥需求有较大差异,但从单位投资额的水泥需求来衡量却差异不大,大致都集中在1.5万吨/亿元,按此计算,我们估算山西省09年700亿元公路建设投资大致有1050万吨的水泥需求。另据介绍,山西省近期将掀起规模庞大的一次公路建设高潮,今后两年山西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计划中,其中涉及公路交通项目总投资2,500亿元,建设规模达48,000公里。如果再按照1.5万吨/亿元的标准计算,大致有3750万吨水泥需求。机场建设:机场方面,据山西省相关部门介绍,未来山西省机场投资达50亿元,新建、改扩建和异地搬迁六个机场。新建吕梁机场、五台山机场、临汾机场,改扩建大同机场、运城机场,异地搬迁长治机场。如果按照1.5万吨/亿元的标准计算,山西省机场建设投资大致有75万吨的水泥需求。铁路建设:据山西省相关部门介绍,山西省2009年铁路重点工程项目大致包括太中银铁路、大同至运城至西安客运专线等18个具体项目。据统计,以上铁路建设累计投资2360.86亿元,扣除部分已在09年5月之前完成的投资,山西省近几年铁路建设投资共计近2000亿元。如果按1.4万吨/亿元的水泥需求量计算,2000亿元铁路建设投资供需水泥2800万吨。江西:公路建设:就江西省高速公路而言,高速公路网形成由国家高速公路网江西境内段(即“三纵四横”主骨架,五条环线、二条联络线)和地方加密高速两部分组成,总规模约为4650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网江西省境内里程3286公里,地方加密高速公路里程1358公里。铁路建设:根据江西省新一轮的铁路建设规划要求,未来江西全省铁路密度将达到每万平方公里370公里至400公里,到2020年基本实现县县有铁路。据笔者了解,新一轮规划分近期、中期和远期,到2012年,铁路运营里程实现3500公里,2015年实现4000公里,2020年跨越4500公里。在铁路路网布局上实现三个“基本”,即:到2020年基本实现县县有铁路,基本实现主要旅游景区有铁路,基本实现主要工矿区和经济重镇有铁路。安徽:公路建设:据安徽省国资委透露,安徽省2009年将分别投资58亿元、28.79亿元建设高速公路项目,也就是说,安徽省属企业建设高速公路的投资总计达到了86.79亿元。据称,2009年安徽省高速公路总公司将投资58亿元建设高速公路项目18个,建设规模920公里;安徽省交投集团将确保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8.79亿元,建设高速公路项目8个,建设规模455公里,两大集团公司共计完成公路建设约1375公里。如果按1.5万吨/亿元的水泥需求量计算,安徽省09年公路建设投资共计有1300万吨水泥需求。铁路建设:据安徽省政府透露,通过多次会商,该省共27个铁路项目已列入国家规划,总里程3000多公里,总投资3000多亿元。如果按1.4万吨/亿元的水泥需求量计算,安徽省铁路建设投资大致需要水泥4200万吨。据该省政府主管部门介绍,今年安徽省安排铁路续建项目总计4个,总投资567亿元;计划新开工和争取开工项目10个,总投资约1000亿元。上述负责向笔者表示,到2012年,安徽铁路营运里程将达到4000多公里,形成京沪、京九、沪汉蓉、陇海和沿江五条铁路大通道,构建运力强大、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铁路运输网络。
国家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出台了哪些政策
加强政策支持
(三十)扶持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粮食主产区提高财政保障能力,逐步缩小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加快改变“粮食大县、财政穷县”状况。国家扶持农业生产的各类补贴,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倾斜。进一步完善奖励政策,逐步增加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的奖励。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和利益补偿,中央预算内投资对主产区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给予重点支持,优先安排农产品加工等农业发展项目,支持在主产区中心城市和县城布局对地方财力具有支撑作用的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引导粮食主销区参与主产区粮食生产基地、仓储设施等建设,鼓励采取多种形式建立稳固的产销协作关系。
(三十一)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加快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加快旧城区、城中村和煤矿沉陷区改造,积极盘活闲置和空闲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支持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年租制度。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机制。在节约集约用地前提下,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规模适当向中部地区倾斜,保障工业化和城镇化用地需求。
(三十二)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央财政对中部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的力度,重点支持中部地区改善民生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推动将煤炭、部分金属矿产品等纳入资源税改革试点。支持武汉、郑州、长沙、合肥等地区加快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中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规范发展。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扶持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支持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深化改革,落实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等优惠政策。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增加期货品种。
(三十三)加强投资、产业政策支持与引导。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资金投入,在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审批核准、资金安排等方面对中部地区给予适当倾斜。鼓励中部六省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发展私募股权投资。根据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差别化产业政策。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增加特色产业条目。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转移项目,根据权限优先予以核准或备案。
(三十四)完善生态补偿相关政策。加大中央财政对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神农架林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在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淮河源头、东江源头、鄱阳湖湿地等开展生态补偿试点。鼓励新安江、东江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与受益区之间开展横向生态环境补偿。逐步提高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对资源型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准予税前扣除。
(三十五)完善并落实好“两个比照”政策。进一步加大中部地区“两个比照”(中部六省中26个城市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243个县市区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政策实施力度,完善实施细则,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三十六)强化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进一步发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明确部门职责,密切分工合作,加强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安排、改革试点等方面的沟通协商,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形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整体合力。中部六省要认真组织实施,明确工作责任,制定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工作指导,细化政策措施,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综合协调、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重大事项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中部六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周密部署、通力协作,切实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不断开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新局面。
中央关于中部崛起政策
律师分析:
国家明确指出中部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还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山西现代化农业发展情况
春节刚过,走进晋中市榆次区张胡村的温室大棚里,仍然是一片忙碌景象。在最北边的大棚里,菜农老李一边忙活,一边与记者“晒”他的“心得”:“春节前进账2万多元,春节蔬菜上市又是8000多元的收入,收成好主要是因为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把我们村选作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项目的示范点。”
榆次区张胡村一直有种大棚菜的传统,但年年种,收成却一直不见好。今年,山西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在这里进行“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土壤处理、轮作模式、PEP膜等一系列新技术的配套使用,曾经了无生机的大棚变得充满活力,农民收入也立马有了起色。
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是省政府为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全省农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扩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覆盖率、到户率和应用率,于2009年年初提出并由省农科院组织实施,包括20个农业技术推广示范项目。1年的时间内,山西省农科院组织了包括20名首席专家在内的150余名科技人员,在全省60个县推广新品种165个,组装配套85项先进适用技术,取得了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50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900公斤等成绩,不但一大批新品种得到推广,一批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得以应用,也为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探索出不少做法和经验。
20个农业技术推广示范项目个个是精品
位于山阴县古城镇的佳联农牧示范园区,拥有6000亩土地,但园区发展养殖所用饲草却不得不全部外购,原因是这6000亩土地全部是盐碱地。
2009年年初,山西省农科院土肥所的雁门关生态畜牧区种草与舍饲养羊示范项目组与之对接后,对园区的盐碱地实施了综合快速改良,进行循环农业模式示范,改良后重度盐碱地示范田饲草高粱产量达到每亩2825公斤,比对照亩增产2066公斤。
“雁门关生态畜牧区种草与舍饲养羊示范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只是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的一个缩影。山西具有十分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但生态环境脆弱,农产品产量不稳,科技含量较低,产业化发展缓慢等因素,影响着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经济发展,全省粮食总产每年仍在100亿公斤左右徘徊,人均占有粮食仅300公斤左右。因此,必须依靠农业科技的支撑与引领,加速现代农业发展,提高粮食自求平衡能力。为此2009年年初,按照刘维佳副省长的指示,省农科院组织有关专家在多方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项目。
“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以省农科院最新科技成果为技术支撑,精心选择的20个农业技术推广示范项目,抓住了山西农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和重点问题,内容涵盖山西省主要粮食作物和棉花、畜牧、蔬菜、干鲜果、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将在全省不同类型生态区的50个县(区),建设农业技术示范样板,集成应用一批关键技术,组装配套一批新的种植模式,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完善一个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专家的数据变成了农民地里的产量
“全年粮食作物示范面积4.65万亩,推广55.23万亩;
棉花示范5037亩,推广2.5万亩;
蔬菜示范2000亩(设施500亩),推广1.75万亩;
高光效苹果示范9000亩,推广10万亩;
设施养羊示范1000户,发展30万只,新增经济效益3000万元。
粮、棉、果、菜、畜牧等示范推广累计增加社会经济效益3亿元。”
……
2009年年初,这些还都是农科专家实验田里的数据,但是通过“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的实施,在2009年年底,上面的数据已经变成了三晋大地上的产量和农民手中的“真金白银”。
在临汾市尧都区洪堡村,村民们在省农科院小麦所专家的指导下,推广“小麦机播—玉米套种”“小麦机播—玉米平播”“小麦撒播—玉米套种”三种模式,小麦平均亩产达550公斤,玉米650公斤,合计产量1200公斤。
在沁县定昌镇羊沟村,沁州黄小米集团基地首次使用了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推广的“谷子化控少(免)间苗技术”,不但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有利于培育壮苗,农民亩节约成本100元,亩增产20公斤,增收80元,两项合计亩增收180元。同时,长期以来,因为谷子间苗特别费工,农民种植积极性难以提高,无法扩大基地面积的沁州黄小米集团,基地面积也从6万亩扩大到8万亩。
……
由于找准了自然资源与科学技术的契合点,20个因地制宜的示范项目示范田产量可观,一大批新品种得到推广应用,特别是省农科院的新品种占到了推广示范品种的80%以上,同时,一批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得到组装配套。仅仅一年的时间,示范项目所选择的示范点不但成了省农科院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窗口;也是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科普示范辐射源;同时还成为集病虫害预测预报、农业情况调查、农业科技信息发布和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宏观决策依据的多功能综合示范基地。
4种技术推广模式和包括“首席专家制”“农民科技日”在内的一批管理经验被成功应用
“以前,能打电话向专家请教,村民们就说我‘牛’,没想到,现在不但专家在咱这小山村长期蹲点,刘副省长还来我们这里调研,这下子全村都‘牛’了。”省农科院高寒所在大同落阵营建立1000亩马铃薯机械化高垄密植栽培示范基地,平均亩产达到2615公斤,共增收260万元,去年9月24日,作为此次示范行动项目组组长的副省长刘维佳专门来落阵营调研,难怪这里的村民高兴地逢人就“显摆”。
为使20个示范项目尽快在全省 “安家落户”,快速转化为生产力,项目组探索出科技与大户、与企业、与专业合作社、与示范园区相结合,进行技术推广的模式,实现了农民与企业的双赢。省农科院高粱所酿造高粱示范推广项目组2009年在清徐、汾阳、沁县建立示范田3900亩,推广7万亩,共生产酿造专用高粱3600万公斤,不但农民增加了收入,企业使用后增加产值2000余万元,还吸引了国内多家名酒集团来山西省进行项目对接,使山西省的酿酒高粱在全国“吃香”。
“为实施好此次示范推广行动,我们组织了150人的技术服务队伍,每个示范项目长期蹲点科技人员不少于5名。同时,还在全省项目实施中首次建立‘首席专家制’,能够成为首席专家的,必须在所从事的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研究成果,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懂经营、会管理。”示范行动项目领导组办公室主任、省农科院副院长陈明昌介绍。
为了配合好“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省农科院还以示范行动为平台,开辟了4条“绿色通道”,为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与咨询服务。首先是在全省开展“农民科技日”活动,面对面了解农民在生产中的实际情况,使科研和生产更好地衔接;其次是开设专家服务热线电话,农民可以通过0351-7059900农业专家服务热线,与“坐诊”专家及时沟通;第三是通过山西农业科技信息网,发布新优品种、实用技术、科研产品等;最后是推出“农业科技自助餐”和农民科技培训。
“去年一年,我们共接听咨询电话1.2万个,解答率在90%以上;发布推广信息18期,网页点击量达到1.5万人次;开展‘农民科技日’活动20次,和我院各所联系对接的县(市、区)达85个;150余名科技人员深入到农村生产第一线,开展培训活动442次、培训农民骨干6.15万人,培训农民56.6万人(次)。”示范行动项目领导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农科院技术推广处张克强处长介绍。
山西的经济发展农业工业的优势和局限性
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也应当是山西经济发展的优势;不仅是山西工业发展的优势,也应当是山西农业发展的优势;不仅是全省有煤炭资源地方农民发展生产的优势,也应当成为无煤炭资源地方的农民发展生产的优势。在山西发展煤炭生产的战略,就是容许、鼓励和领导农民开办煤矿,通过组织跨社队和跨县、跨地区的联办煤炭,以及组织农民同统配煤矿联合生产等形式。统筹安排和消化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把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作为发展山西农村多种经营主要项目、并以此来发挥各地自然优势的战略;就是通过煤炭商品生产,让农民尽快地富裕起来的战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也应当是山西经济发展的优势;不仅是山西工业发展的优势,也应当是山西农业发展的优势,不仅是全省有煤炭资源地方农民发展生产的优势,也应当成为无煤炭资源地方的农民发展生产的优势。在山西发展煤炭生产的战略,就是容许、鼓励和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时间
中部崛起战略进入实施阶段是从2006年开始的
针对中部地区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发展相对缓慢的状况,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了36条政策措施,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中部崛起成为继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之后的又一重要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今年4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负责研究中部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和落实促进中部崛起的有关工作。
国务院还下发了《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根据这一政策,中部六省将享受历史欠税豁免、税收优惠等多项优惠政策。
即将于4月26在郑州开幕的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与中部六省将签署促进中部崛起的合作框架协议;福建、上海、青岛、广州、宁波、天津、深圳七个口岸办将与中部六省签署中部六省口岸大通关框架合作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将与中部六省签署金融服务合作协议;南昌、赣州、郴州、武汉、新乡、焦作、合肥、芜湖、太原等9座中部城市将被商务部授予“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河南财经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小建说,现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部崛起已从“坐而论”进入“起而行”的新阶段。
六省奋力崛起 “磁场效应”显现
早在国家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之前,中部六省就不等不靠,结合各自实际,开始探索崛起之路。
煤炭大省山西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目标,大力改造提升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传统产业,积极培育现代煤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和旅游业四大新支柱产业。安徽规划建设沿江城市带,2006年,安徽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9%,增幅居中部六省第二位。江西则依据区位优势,谋求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对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建设了特色鲜明的昌——九工业走廊。
湖南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沿京广线长沙——株洲——湘潭“一点一线”经济带,为加快崛起创造良好条件。湖北一手抓武汉城市圈建设,一手抓县域经济发展,以武汉为中心,包括黄冈、鄂州、天门等多座城市的武汉经济圈已经成为长江中游地区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河南则确立了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发展目标,东引西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2006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地区生产总值达42961亿元,占全国20.5%。中部各省发挥产业基础好,劳动力和粮食、煤炭、矿产资源丰富、价格便宜等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通过项目带动,大力招商引资,仅第二届中博会六省就发布招商项目1万多个,吸引了国际、国内众多投资商的关注。
即将开幕的第二届中博会,参会的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超过300家。法国家乐福、美国沃尔玛、德国麦德龙等国际商业巨头齐聚郑州,展开在中国中部抢滩布点的竞争,反映了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实施,外部投资的“磁场效应”已经形成。
从各自为战到合作共赢
中部六省山水相连、省情相似、使命相同。近两年来,中部各省在奋力崛起中,急切地表达了加强合作的愿望。
半年前召开的“首届中博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说,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地区竞争不可避免,如果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共同发展,地区竞争将成为推动中部崛起的积极因素。
同是在2006年9月召开的中部六省省委书记、省长等领导参加的“中部崛起高层论坛”上,大家达成共识:中部崛起,需要六省改各自为战为携手共赢。中部必须作为一个整体经济板块,在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发展、统一市场建设等领域密切配合,更好地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形成整体合力,增强综合竞争力。
随之而来的是,中部六省间频繁互访,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不断。中部六省间多条高速公路、水运航线开工,在合作中迈出了第一步。
与此同时,“中部办”的成立为促进中部崛起,加强区域协作创建了新的机制,而中博会、中部崛起高层论坛等也为探讨、完善中部区域合作搭建了交流、沟通、合作的平台。
中部地区崛起有哪些问题
主要原因是中部地区多数是农业县,农业给财政的贡献很小。有些地方不但不能给财政做贡献,还要给农民补贴,所以说县财政很多支出都靠转移支付,这种靠转移支付的财政很难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没有大量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导致基础设施不完善,想招商引资或者是发展产业,非常困难。中部地区属于粮食主产区,有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所以两个文件对中部地区的定位是粮食生产基地,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巩固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两个文件里面都明确中部地区第一大任务是巩固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中部崛起的重要性: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10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10.7%。中部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落实四大板块区域布局和“三大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形成东中西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是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部地区崛起
中部的中部崛起战略
1、中部六省包括华中地区三省、华东地区两省以及华北地区的山西省。 中部崛起计划首次施行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2、这期间的发展重点为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3、支持山西、河南、安徽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发展坑口电站和煤电联营。加快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形成精品原材料基
重庆新主城11区划分
法律分析:重庆主城11区有: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双桥区、渝北区、巴南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四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中合理确定城市、镇的发展规模、步骤和建设标准。
重庆主城区21个城市副中心是那一年规划的
重庆主城区21个城市副中心是2020年规划的。2020年5月9日,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发布消息,重庆主城区扩容,构建一个更大的“主城都市区”;扩容之后的“主城都市区”,将包括原主城9区,加上渝西地区12区,共21个区,这一范围还包含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三个功能区。主城都市区面积、常住人口、经济总量分别达到2.87万平方公里、2027万人和1.8万亿元。【摘要】
重庆主城区21个城市副中心是那一年规划的【提问】
重庆主城区21个城市副中心是2020年规划的。2020年5月9日,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发布消息,重庆主城区扩容,构建一个更大的“主城都市区”;扩容之后的“主城都市区”,将包括原主城9区,加上渝西地区12区,共21个区,这一范围还包含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三个功能区。主城都市区面积、常住人口、经济总量分别达到2.87万平方公里、2027万人和1.8万亿元。【回答】
2016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对老百姓有何影响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3日向社会公布。这份引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里,关于百姓生活的事有哪些表述?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民生
公共服务:让人人共享发展成果
《建议》: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点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表示,让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成果,就要让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五中全会对人民怎样共享全面小康成果,规划了明确具体的路线图。
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建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促进教育公平。
点评: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说,建议强调教育公平,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国将在教育均等化方面加大力度,保障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大病保险:让人们不再“因病返贫”
《建议》: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
点评:“大病保险的全面实施能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说。
户籍改革:让群众公平享有合法权益
《建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点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说,户籍制度改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亿万人切身利益。当前要在不断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覆盖面、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合法权益上下功夫。
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建议》: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
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建议》: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的责任。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平原新区的总体规划
郑州东扩北移 跨河发展在中原城市群建设同时在郑州黄河北岸建设新区,以实现郑州“东扩北移,跨河发展”的战略构想。发展定位:农业新区、科技新城、产业基地、休闲之都平原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是: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承载区;产城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城乡统筹示范区;以农业科技研发集群为代表的“中国农业硅谷”;以动力电池为主、高科技产业集中的科技新城;郑州连接豫北,新乡对接郑州的商业、物流、第三产业的桥头堡。三年树形象,五年成规模根据“一年打基础,三年树形象,五年成规模”的建设目标,新乡市委、市政积极推进平原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2年年初,已建成道路300公里,绿化、亮化道路260公里。按照“科研聚集,科技立城”的发展理念,平原示范区在项目建设上始终尊崇科研内涵。截至2010年年初,河南省科研机构生产试验基地一期、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等1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并瞄准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积极开展招商活动,承接高端产业转移,还谋划了正大数码城、东元创意大学和创意产业园、嘉年华娱乐城、华兰生物科研基地、农商新天、奥特莱斯、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等12个项目,总投资150亿元。
平原新区2023重点项目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2023中国大连平原新区重点项目包括:1、建设中国大连开发区(大连平原新区)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2、大连平原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3、打造大连平原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4、打造大连平原新区现代服务业示范区;5、打造大连平原新区国际航运港口示范区;6、拓展大连平原新区物流园区;7、推出大连平原新区现代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加强大连平原新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9、建设大连太纳港海风电站及港口码头;10、建设大连平原新区·国际旅游度假区;11、实施大连平原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摘要】
平原新区2023重点项目【提问】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2023中国大连平原新区重点项目包括:1、建设中国大连开发区(大连平原新区)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2、大连平原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3、打造大连平原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4、打造大连平原新区现代服务业示范区;5、打造大连平原新区国际航运港口示范区;6、拓展大连平原新区物流园区;7、推出大连平原新区现代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加强大连平原新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9、建设大连太纳港海风电站及港口码头;10、建设大连平原新区·国际旅游度假区;11、实施大连平原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