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差十万人家出自哪首诗以及全文 参差十万人家原文
1、参差十万人家是出自宋代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诗中。
2、全文如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参差十万人家出自哪首诗以及全文
1、参差十万人家是出自宋代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诗中。
2、全文如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词句: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答案】:出自宋代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
赏析:“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词意: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就“三吴都会”一句进行铺展的描写。“十万”,乃约略之词,只言人口之多,并不是确切的人口统计。“参差”二字,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风帘翠幕”,把“人家”具体化了,家家悬挂风帘,户户张设翠幕,一派宁静安详的气氛;而这大大小小的楼阁、张帘挂幕的人家,错落在“烟柳画桥”之中,这就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户户人家的具体景象,也看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谁写的?
你好!出自《望海潮·东南形胜》朝代:宋代作者:柳永原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翻译: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赏析: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它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希望对你有帮助。
宋词名句: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这篇《宋词名句: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译文]雾气笼罩着的柳树,如画的彩桥,挡风的帘子,绿色的帷幕,房屋高低不齐,有十万人家。
[出典]柳永《望海潮》
注:
1、《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注释】
⑴行胜—地理形势特别好的地方。
⑵三吴—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和东部一带。这里古代是吴郡、吴兴郡和会稽郡,都曾经属于吴国。都会—人口和货物集中的大城市。
⑶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唐宋时已经是一座的大城市。
⑷烟柳—雾气罩着的柳树。这句写美丽的景色。
⑸风帘—挡风的帘子。幕—帐幕。这句写富贵人家的陈设。
⑹参差(cēncī)—高下、大小不齐的样子。(形容房屋的外形)。
⑺云树—树木茂密如云。
⑻怒涛—每年阴历八月钱塘江有特大的潮汛。这句说;又急又高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⑼天堑(欠qiàn)—险要的江河。这里指的是钱塘江。涯(牙yá)—边际。
⑽玑(机jī)—珠子。这句说:市场上陈列的商品尽是珍珠宝货。
⑾绮(起qǐ)—彩色的丝绸。这句说—大户人家穿的都是绫罗绸缎。
⑿竞豪奢—比赛豪华,赌阔气。
⒀重(虫chóng)湖—西湖分里湖和外湖两区。叠巘(演yǎn)—层层叠叠的山峰。
⒁三秋—阴历九月。桂子—桂花
⒂。羌(枪qiāng)管—笛子。相传笛子是羌(我国古代西北方的一个民族)地出产的。弄—吹奏。这句说景色晴和的时候处处演奏着音乐。
⒃泛—漂浮。这句说: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
⒄。嬉嬉—游玩得很快乐的样子。钓叟—钓鱼的老翁。莲娃—采莲的姑娘。
⒅千骑(计jì)—大批的马队。高牙—大官僚的仪仗旗帜。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代指高官孙何。这句写大官僚游湖时前呼后拥的排场。
⒆吟赏烟霞。这句说:一面欣赏自然美景,一面做诗。
⒇异日图将好景。这句说:日后把这番美景画出来。
(21)风池—凤凰池,古代宰相衙门所在地,这里借指朝廷。
3、译文
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三吴的都会,钱塘(特指杭州)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楼阁、房屋高低不齐,约有十万人家。茂密如云的林木环绕着沙堤,浪涛汹涌像卷起来的白色霜雪,钱塘江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与远近重叠的山峰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采菱的歌曲在夜间想起,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美丽的自然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译文:
地处东南,位置优越,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许多人家在此安居乐业。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时向人们夸耀。
4、柳永虽然戏称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但内心还是非常渴望谋个一官半职。为了改变不顺利的仕途,据说柳永还专门写了首词走了次后门。
当时,柳永正在杭州,两浙转运史孙何是他的布衣之交,柳永希望得到孙何的栽培,便精心构思,根据杭州这座江南名城的繁华景象和秀美风光,创作了这首《望海潮》,然后拜托杭州名妓楚楚到孙府伴宴时,唱给孙何听。果然,孙何在中秋夜听到楚楚唱的这首《望海潮》后,立即派人将柳永接到了孙府。
可惜的是孙何还没来得及提拔柳永,就突然去世了。柳永自然又是一番郁闷,可这首《望海潮》气象辽阔、声律优美,江南胜景经柳永的妙笔点染,更是美不胜收,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成了家喻户晓、众口传唱的名作。据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杭州天然秀丽的景色垂涎三尺,这才有了日后率大军南下,扬鞭渡江侵略大宋的举动。
柳永生平事迹见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5、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6、(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二)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了山河水量个方面。“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愿。
艺术特色
本文是慢词,所以在艺术手法上与小令有所不同。本词重在用铺叙的手法,例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7、“烟柳画桥”是说柳色如烟,彩桥如画。春日的柳树,像一片嫩绿的薄薄的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的桥梁。“风帘”,挡风的帘子。“翠幕”,绿色的帷幕。“参差”,长短高低不齐,这里是形容城市房屋鳞次栉比,高矮不一。“十万人家”是说人烟稠密。虽说是个约数,但并非夸张。
杭州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它是浙江的省会,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杭州不仅是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国的六大古都之一(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而今的杭州更以其四射的活力,成为各类活动汇聚地,与广州、上海等城市一同成为国内热门的商务旅游城市。
杭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新发现的距今8000多年前的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是浙江境内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4700多年前就产生了被称为人类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杭州自秦时设县治,隋朝废钱唐郡始称杭州,到唐代遂以“东南名郡”见称于世。“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词人柳永宋时便梗概出杭州“珍异所聚、商贾并辏”的商业都市形象。五代吴越和南宋时期,杭州又为两代都城,前后历时长达200余年。这段时期正是杭州发展的鼎盛时期,赋予了杭州“东南第一州”的称号,难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都称赞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
杭州历来以风景秀丽著称于世,山水旖旎,风光神秀,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是杭州”。世人闻名的西湖,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兴诗作赋的焦点。西子湖秀水盈盈,波光粼粼:春有柳浪之莺,夏有曲院之荷,秋有平湖之月,冬有断桥之雪。三面云山环一湖碧水,“新旧十景”交相辉映。此外,还有钱塘江的浩荡大潮,京杭大运河的悠扬古韵,以“山青、水清、史悠、境幽”四绝为特色的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天目山、清凉峰2个自然保护区和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个国家森林公园。禅林古刹灵隐寺匿于青苍翠柏之间,紫雾缭绕,游丝百转,青烟袅袅,梵音声声,古意十足。此外,虎跑梦泉、双溪竹海以及北宋六和塔亦是翠竹修篁、山野清风,特色鲜明,景色卓越,重现了“一湖两塔三岛四堤”的西湖全景梦。
8、杭州是一个一响贪欢,视审美为人生境界的南宋大邑。虽然它注定了要被毁坏,但在它最繁华的时刻,却有一位词人为之赞叹歌咏,这就是柳永!
——柏桦评柳永《望海潮》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杭”通“航”,便有了渡河或渡船的意思。杭者,汪洋中的一条船也。
古杭州称钱塘,建于公元前198年,自秦汉至六朝八百年间,不过无足称道的山中小县。几经起伏,至公元589年,隋朝灭陈,废钱塘郡,设置杭州。公元591年,杨素奉命开始营建杭州城,公元781年9月,唐李泌任杭州刺史,引用西湖水进城,开六井以泽披人民。如今,经千年变迁,井随岁月沧桑而去,只在今天解放街与浣纱路拐弯处,留下了一口象征性的井——相国井。
李泌开六井40余年之后,大诗人白居易来做杭州刺史。
没有白居易,就没有白堤。白居易筑堤,把西湖一分为二。堤内为上湖,堤外为下湖,平时蓄水,旱时灌田。公元824年,白居易三年任满,为杭州人民留下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二百首诗。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饯别,白居易是这样告别杭州黎民的: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荒年。
五代十国间,杭州临安人吴越国主钱鏐,审时度势,保境安民,百年之后吴越国纳土归宋,与中央政府和平统一,杭州锦绣河山毫发无损。吴越八十年来经营,加之北宋初年的战乱平息,终于结出丰硕成果,杭州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一等城市。正是在这样的繁荣气氛中,大词人柳永为我们的故园留下千古名章《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而此时的杭州,正等着一位天才太守来再为她插上美丽的翅膀。
苏轼首次来杭任通判,年方36岁,十五年后,苏轼又到杭州出任太守。1090年,伟大的诗人亲自为西湖请命,从夏到秋,动用20万民工,终于把西湖治理好了。但多余出来的淤泥葑草该怎么办呢?诗人的奇思妙想化作天马行空的大手笔,在西湖上书写了大诗行——西湖上构筑出一条横亘西湖南北的堤岸,苏堤从此与白堤相伴,成为湖上双璧,从此万古流芳。
我们又该把南宋时的杭州比喻成今天的什么城市呢?巴黎、东京、还是纽约?那时候的杭州已有一百万人口,有学者以为杭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赵宋王朝在此建都,杭州被格外青睐,一百四十多年的经营,西湖落得个“销金锅”的名声。大量高度集中的人才,使杭州成为一个封建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丝绸业带来了美不胜收的衣饰,印刷业则带来了中国历雕刻印刷的黄金岁月,精美的瓷器南宋官窑登上了传统瓷器领域的高峰,数不胜数的茶楼酒肆,使杭州成了一个的消费城市,精美的园林来自皇家、贵族和禅院,赶考的学子,四方的商贾,香汛有朝客,各国的使臣,来来往往,永不停息。
这个典型的中世纪封建消费城市,在歌舞升平的帷幕下危机四伏。在蒙古大军隆隆逼近的铁蹄声中,杭州——她那让世人震惊的艳丽,渐渐地黯然了。
但杭州的繁荣毕竟还是改变了传统中国的格局。政治、经济、文化的南移,使一个纯属南方的城市成了中国的中心,从此,中国就在这样的历史格局上发展。
9、我们会发现宋词不再是那么曲高和寡,品读宋词也不是文人雅士的专利品,原来宋词就是生活!
追随一首首琅琅上口的宋人词章,我们回到那个繁华而动荡的大宋王朝。“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那些歌词让一场场繁华如在目前。让我们一起品赏中国词语的盛宴,游历那个激扬而理性的朝代吧!
本文作者(来源):柳永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观,出自哪首诗
上学的时候,学过这样的诗句,“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那么这句诗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观呢?下面我带来:蚂蚁庄园2月16日答案。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观 正确答案:杭州。 解析:“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这句诗的意思是浓郁的柳枝披拂着画着图案的小桥,风儿吹动着珠翠串成的门帘,放眼望去,高低错落,有十万住户之多. 出自《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如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翻译: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十万人家如洞天的下一句是什么
十万人家如洞天的下一句:艳艳花枝官舍晚。诗词名称:《送沈单作尉江都[一作许浑诗]》。本名:赵嘏。字号:字承佑(一作承_)。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出生时间:约806年。去世时间:约853年。主要作品:《长安秋望》《江楼有感》《江楼感旧》《忆山阳二首》《东望》等。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十万人家如洞天”的详细介绍:一、《送沈单作尉江都[一作许浑诗]》的全文点此查看《送沈单作尉江都[一作许浑诗]》的详细内容炀帝都城春水边,笙歌夜上木兰船。三千宫女自涂地,十万人家如洞天。艳艳花枝官舍晚,重重云影寺墙连。少年作尉须兢慎,莫向楼前坠马鞭。二、赵嘏其他诗词《齐安早秋》、《江楼有感》、《江楼感旧》、《长安晚秋/秋望/秋夕》、《东望》。相同朝代的诗歌《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送沈单作尉江都[一作许浑诗]的详细信息
十万人家如洞天的上一句十万人家如洞天的上一句是什么
十万人家如洞天的上一句:三千宫女自涂地。十万人家如洞天的上一句:三千宫女自涂地。诗词名称:《送沈单作尉江都[一作许浑诗]》。本名:赵嘏。字号:字承佑(一作承_)。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出生时间:约806年。去世时间:约853年。主要作品:《长安秋望》《江楼有感》《江楼感旧》《忆山阳二首》《东望》等。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十万人家如洞天”的详细介绍:一、《送沈单作尉江都[一作许浑诗]》的全文点此查看《送沈单作尉江都[一作许浑诗]》的详细内容炀帝都城春水边,笙歌夜上木兰船。三千宫女自涂地,十万人家如洞天。艳艳花枝官舍晚,重重云影寺墙连。少年作尉须兢慎,莫向楼前坠马鞭。二、赵嘏其他诗词《齐安早秋》、《江楼有感》、《江楼感旧》、《长安晚秋/秋望/秋夕》、《东望》。相同朝代的诗歌《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送沈单作尉江都[一作许浑诗]的详细信息
中国文学第一诗歌文学总集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先秦的《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扩展资料:《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文学诗歌
水墨世界
傍晚,夕阳滞留在天际
踏着黄昏的脚步徘徊渐远
树之林群山上的淡淡金辉
渐渐褪却,还原出墨绿色的翠
群鸟归来兮,叽叽喳喳
汇聚于树枝的殿堂
是今日最后一场盛宴后的感慨
还是睡眠前的又一次不休的争论
风的行者,万万千千,自虚空中
踏着叶的波浪而来,一摇一晃,似醉
扯下一张张夜色的幕,覆盖大地
持着一支支墨色的笔,涂抹山林
寂静,是这夜的音符
墨色,是这夜的真彩
下弦月,在天的一角
露出她微泛金色的幸福微笑
树的世界,寂寞无语
烈日炎炎似乎留下了些伤痛
让这夜的墨色抚慰曾经的辛劳
让这风的细语放松劳作的心灵
开一场夜的舞会
孤树对影,零星交错
翩然树叶如掌者,伸向天空
纤纤细叶婆娑者,纱衣灵动
更多的树是观众
他们多是树的巨人,如梧桐树、白桦树
沉稳而健壮,魅影幢幢
是饱经沧桑的顶天立地的长者
这夜的水墨世界中,隐隐地
有桃枝默默婀娜轻舞
有枇杷枝叶暗香浮动
有长袖如风漫卷丝丝清秀
变换了天与地
移幻了色与彩
唯有形影相随、明暗相伴
唯有香影漫漫飘自那叶的衣衫
夜的水墨世界啊
好似一场沉醉的夜会
迷离了明与晰,混沌了清与醒
淡化了时间,遗忘了朝代
乘一叶梦之舟,伴风而走
航行于夜的墨山黛水之间
沉醉于这暗影缠绵的画界
逍遥兮这混沌无极的天地
不想让你流泪
不想让你流泪
月色滑过你的肩膀
流走着眷恋的期望
银色的光芒闪过微凉
你的脸却是炙热滚烫
透明的泪水啊滚落到地上
发出刺耳的声响
染湿了地板
染湿了我的心
不想让你流泪
不想让你伤心
我只想你快乐
请记住我永远爱你
挚爱你的心永远不会放弃
因为我一直
深深的眷恋着你
星星照亮你的眼眸
流走着最甜美的笑容
微弱的光芒闪过温暖
那是你说要带我去远方
透明的希望啊滴落在地上
发出柔和的声响
染湿了地板
染湿了我的心
只想让你微笑
不想让你伤心
我只想你幸福
请记住我永远爱你
挚爱的心永远不会放弃
因为我一直
深深的眷恋着你
你知道吗
当你落泪的那一天
我就爱上了你
风月笔记
一
采撷朵朵桃花,抛撒在三月的
路上。一场邂逅,从桃香中缱绻开来
彼此不言不语,只是在清风中
嗅着缘分的气息
笑容开遍江南,烟雨从不干预
一场爱情的开始。于是把三叶草
织成一枚戒指,趁春色未尽
斜阳未落,替你戴上
一生的誓言
二
几米阳光透过帘隙,点亮一屋子
温馨。细听莺声燕语在梢头发酵
昨天酝酿了一坛子爱情,今天
准备将蜜月,酿上一个礼拜
你的呼吸在酒杯里久久沉埋
醉了一笺诗话,也醉了我的心
逐渐沉溺于你的柔情
我已——
难以自拔
独自在流星划过时
寻找天长地久,但至今
尚未发现蛛丝马迹
于是,在沉默中
饮下一抹星辉
三
日子轻描淡写,风花雪月从沧海
走到桑田。桃花纷纷扬扬
带着昨日辉煌,撒下
一地
破碎的笑
记忆遁入黑夜,脚步零零星星
或深或浅,并印下一叠
关于桃花的胶卷
笔记从三月开始,在一颦一笑中
层层展开。拈取一缕桃香
和着浅墨,记下了
一番风月
于是
爱情缩进云层
不再——
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