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孙志刚案”的报道原文是什么
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 3月17日:在广州街头被带至黄村街派出所 3月18日:被派出所送往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3月18日:被收容站送往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2003年3月17日晚10点,他像往常一样出门去上网。在其后的3天中,他经历了此前不曾去过的3个地方:广州黄村街派出所、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和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这3天,在这3个地方,孙志刚究竟遭遇了什么,他现在已经不能告诉我们了。3月20日,孙志刚死于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广州市脑科医院的江村住院部)。他的尸体现在尚未火化,仍然保存在殡仪馆内。孙志刚死了先被带至派出所,后被送往收容站,再被送往收容人员救治站,之后不治孙志刚来广州才20多天。2001年,他毕业于武汉科技学院,之后在深圳一家公司工作,20多天前,他应聘来到广州一家服装公司。因为刚来广州,孙志刚还没办理暂住证,当晚他出门时,也没随身携带身份证。当晚11点左右,与他同住的成先生(化名)接到了一个手机打来的电话,孙志刚在电话中说,他因为没有暂住证而被带到了黄村街派出所。在一份《城市收容“三无”人员询问登记表》中,孙志刚是这样填写的:“我在东圃黄村街上逛街,被治安人员盘问后发现没有办理暂住证,后被带到黄村街派出所。”孙志刚在电话中让成先生“带着身份证和钱”去保释他,于是,成先生和另一个同事立刻赶往黄村街派出所,到达时已接近晚12点。出于某种现在不为人所知的原因,成先生被警方告知“孙志刚有身份证也不能保释”。在那里,成先生亲眼看到许多人被陆续保了出来,但他先后找了两名警察希望保人,但那两名警察在看到正在被讯问的孙志刚后,都说“这个人不行”,但并没解释原因。成先生说,其中一个警察还让他去看有关条例,说他们有权力收容谁。成先生很纳闷,于是打电话给广州本地的朋友,他的朋友告诉他,之所以警方不愿保释,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孙志刚“犯了事”,二是“顶了嘴”。成先生回忆说,他后来在派出所的一个办公窗口看到了孙志刚,于是偷偷跟过去问他“怎么被抓的,有没有不合作”,孙回答说“没干什么,才出来就被抓了”。成先生说,“他(孙志刚)承认跟警察顶过嘴,但他认为自己说的话不是很严重”。警察随后让孙志刚写材料,成先生和孙志刚从此再没见过面。第二天,孙的另一个朋友接到孙从收容站里打出的电话,据他回忆,孙在电话中“有些结巴,说话速度很快,感觉他非常恐惧”。于是,他通知孙志刚所在公司的老板去收容站保人。之后,孙的一个同事去了一次,但被告知保人手续不全,在开好各种证明以后,公司老板亲自赶到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但收容站那时要下班了,要保人得等到第二天。3月19日,孙志刚的朋友打电话询问收容站,这才知道孙志刚已经被送到医院(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去了。在护理记录上,医院接收的时间是18日晚11点30分。成先生说,当时他们想去医院见孙志刚,又被医生告知不能见,而且必须是孙志刚亲属才能前来保人。20日中午,当孙的朋友再次打电话询问时,得到的回答让他们至今难以相信:孙志刚死了,死因是心脏病。护理记录表明,入院时,孙志刚“失眠、心慌、尿频、恶心呕吐,意识清醒,表现安静”,之后住院的时间,孙志刚几乎一直“睡眠”:直到3月20日早上10点,护士查房时发现孙志刚“病情迅速变化,面色苍白、不语不动,呼吸微弱,血压已经测不到”。医生在10点15分采取注射肾上腺素等治疗手段,10分钟后,宣布停止一切治疗。孙志刚走完了他27年的人生路。医院让孙志刚的朋友去殡仪馆等着。孙的朋友赶到殡仪馆后又过了两个小时,尸体运到。护理记录上,孙的死亡时间是2003年3月20日10点25分。尸检结果表明:孙志刚死前几天内曾遭毒打并最终导致死亡医院在护理记录中认为,孙是猝死,死因是脑血管意外,心脏病突发。在向法医提出尸检委托时,院方的说法仍是“猝死、脑血管意外”。据3月18日的值班医生介绍,孙志刚入院时曾说自己有心脏病史,据此推断孙志刚死于心脏病。但是,这个说法遭到了孙志刚家属和同学的反驳,孙志刚父亲表示,从来不知道儿子有心脏病。同样,法医尸检的结果也推翻了院方的诊断。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4月18日出具的检验鉴定书中,明确指出:“综合分析,孙志刚符合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虽然孙的身体表面上看不出致命伤痕,但是在切开腰背部以后,法医发现,孙志刚的皮下组织出现了厚达3·5厘米的出血,其范围更是大到60×50厘米。孙志刚生前是一个身高一米七四、肩宽背阔的小伙子,这么大的出血范围,意味着他整个背部差不多全都是出血区了。“翻开肌肉,到处都是一砣一砣的血块”4月3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解剖孙志刚尸体,孙志刚的两个叔叔孙兵武和孙海松在现场目睹了解剖过程。“惨不忍睹!”孙兵武说,“尸体上没穿衣服,所以伤很明显。”孙兵武说,他看到孙志刚双肩各有两个直径约1·5厘米的圆形黑印,每个膝盖上,也有五六个这样的黑印,这些黑印就像是“滴到白墙上的黑油漆那样明显”。孙兵武说,他当时听到一名参加尸体解剖的人说“这肯定是火烫的”。孙兵武说,他看到在孙志刚的左肋部,有一团拳头大小的红肿,背部的伤甚至把负责尸检的医生“吓了一跳”,“从肩到臀部,全是暗红色,还有很多条长条状伤痕。”医生从背部切下第一刀,随着手术刀划动,一条黑线显现出来,切下第二刀的时候,显现出一砣砣的黑血块。法医的检查还证明,死者的其他内脏器官没有出现问题,“未见致死性病理改变”。法医的尸检结果表明:孙志刚死亡的原因,就是背部大面积的内伤。鉴定书上的“分析说明”还指出,孙的身体表面有多处挫擦伤,背部可以明显看到条形皮下出血,除了腰背部的大面积出血以外,肋间肌肉也可以看到大面积出血。“从软组织大面积损伤到死亡,这个过程一般发生在72小时内。”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名外科医生介绍:“软组织损伤导致细胞坏死出血,由于出血发生在体内,所以眼睛看不见,情况严重会导致广泛性血管内融血,这一症状也被称作DIC。DIC是治疗的转折点,一旦发生,患者一般会迅速死亡,极难救治。所以类似的治疗,早期都以止血、抗休克为主,目的是阻止病情进入DIC阶段,没有发生DIC,患者生还希望极大。”3月18日晚上11点30分,孙志刚被收容站工作人员送到医院(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治站)。当天值班医生在体检病历“外科情况”一栏里的记录只有一个字:“无”,“精神检查”一栏里的记录是“未见明显异常,情感适切”,初步印象判断孙志刚患有焦虑症或心脏病。对于孙志刚背部大面积暗红色肿胀,双肩和双膝上可疑的黑点以及肋部明显的红肿,病历上没有任何记录。在采访中,当晚的值班医生承认,由于当晚天黑,没有发现孙志刚的外伤,第二天,“由于患者穿着衣服,也没有主动说有外伤”,还是没有发现孙志刚严重的外伤。(护理记录中)所谓的睡眠很可能其实是休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由于内脏出血,血压下降,患者会出现创伤性休克,这是发生DIC症状的前兆之一,应该立即采取抢救措施。”但是护理记录上,还只是注明“(患者)本班睡眠”。按法医的说法,孙志刚体内的大出血,是被钝物打击的结果,而且不止一次。“一次打击解释不了这么大面积的出血”,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法医在看完尸检结果以后说。从尸检结果看,孙志刚死前几天内被人殴打并最终导致死亡已是不争的事实。更值得注意的是,孙身体表面的伤痕并不多,而皮下组织却有大面积软组织创伤,法医告诉记者,一般情况,在冬季穿着很厚的衣服的情况下,如果被打,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而3月17日至3月20日的有关气象资料表明,广州市温度在16℃—28℃之间,这样的天气,孙当然不可能“穿得像冬天一样”。那3天,孙志刚在黄村街派出所、收容站和医院度过的最后生涯,看来远不像各种表格和记录中写得那么平静。孙志刚该被收容吗?有工作单位,有正常居所,有身份证,只缺一张暂住证接到死者家属提供的材料以后,记者走访了孙志刚临死前3天呆过的那3个地方。黄村街派出所拒绝接受采访,称必须要有分局秘书科的批准。记者赶到天河分局,在分局门外与秘书科的同志通了电话,秘书科表示,必须要有市公安局宣传处新闻科的批准。记者随后与新闻科的同志取得了联系,被告知必须先传真采访提纲。记者随后传了采访提纲给对方,但截至发稿时为止,尚没有得到答复。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的一位副站长同样表示,没有上级机关的批准,他无法接受采访。记者随后来到广州市民政局事务处,该处处长谢志棠接待了记者。谢志棠说,他知道孙志刚死亡一事。“收容站的工作人员都是公务人员,打人是会被开除的,而且收容站有监控录像”,谢志棠说,孙为什么被打他不清楚,但绝对不会是在收容站里被打的。在发现孙志刚不适以后,他们就立刻把孙送进了医院。“我有百分之九十九点八的把握可以保证,收容站里是不会打人的”,谢志棠说。谢志棠还说,孙被送到收容站的时间并不长。与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一样,收治孙志刚的广州市脑科医院的医教科负责人也表示,孙的外伤绝对不是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这名负责人介绍,医院内安装有录像监控装置,有专人负责监控,一旦发现打架斗殴,会立即制止。记者要求查看录像记录,该负责人表示,将等待公安部门调查,在调查结果没出来前,他们不会提供录像资料给记者。记者在翻阅有关管理条例并征询专业人员以后,才发现,孙志刚似乎并不属于应该被收容的对象。在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年2月23日通过并已于同年4月1日实施的《广东省收容遣送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在本省城市中流浪乞讨、生活无着人员的收容遣送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黄村街派出所的一位侦查员在填写审查人意见时写道:“根据《广东省收容遣送管理规定》第九条第6款的规定,建议收容遣送。”这一款是这样规定的: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应当予以收容:……(六)无合法证件且无正常居所、无正当生活来源而流落街头的;《规定》中还明确规定:“有合法证件、正常居所、正当生活来源,但未随身携带证件的,经本人说明情况并查证属实,收容部门不得收容”。 孙志刚之死带来的社会反省孙志刚之死经媒体曝光后,成为“非典”之外人们最为关注的事件,它具有强烈的暗示作用:自然界病毒的蔓延使我们恐怖,但社会病毒的侵害则不仅使我们恐怖,而且使我们愤怒,因为后者是一种有选择的,甚至是恶意地侵害。长期以来,有一种习焉不察的观念的倒置: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存在,不是以身份证、暂住证为前提的,恰恰相反,由于我们的存在,才有了整个权力制度存在的理由。一个人存在的理由,不需要论证,更不需要证明。而目前的这种观念倒置却使警察的路面盘查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一些警察随意走近一个在街上正常行走的公民,在没有任何合理怀疑的情况下,让他出示证件以证明自己的存在。此时此刻,一个生命存在的理由及其合法性,完全有赖于一张小小的卡片。如果恰巧没有这张卡片,那么,一个人的自由乃至生命,就可能要由一张卡片以及那个想看我们卡片的人来决定了。更为不幸的是,原本属于暂时性的、有时是必要的对自由的限制,如果没有中立的机构来审查这种限制的必要性与合法性,来审查孙志刚这类的公民是否“三无”人员,那么,对自由的适当限制就很有可能异化为对生命的威胁与剥夺———这种可能在孙志刚身上转化为现实。从孙志刚案目前的调查结果看,那些胆敢殴打孙志刚的人固然可恨,同是被收容的人员,同处监管之下,他们竟然恶毒以向;但如果没有监管者的纵容唆使,显然不会出现这样长时间的、肆无忌惮的虐杀。这令我们不得不再次追问:谁来监管那些监管着别人的人?!近几年来,社会舆论对收容遣送制度的诟病时常见诸报端,法律界给这一制度开出的药方也可谓切中弊害——要么取消,要么将其纳入司法轨道,让法院来进行司法审查,但这一切呼吁和努力尚没有动摇这一制度。深层的原因在于,收容遣送制度赋予了这一制度的执行者巨大的自由处置权,而且这种处置权很多时候是有效的。巨大而有效的权力给其拥有者带来管理上的便利,使之不愿放弃并乐于经常运用它。必须承认,能带来管理便利的制度并不当然地有害于社会,运用得当,它同样带给社会便利以至福利。但问题就在于,如何确保它运用得当?如果我们承认人是会犯错误的,就要承认不可能确保权力永远运用得当,这是人力所不及的事情,那么,在运用不当的时候,过大的权力带给社会的就是过大的损害。因此,对收容遣送制度及其蕴含的权力,就有必要及时限制、监督直至尽快将其纳入法治轨道。孙志刚事件在让我们痛惜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希望:党和各级政府不但有决心抗击“非典”这种自然界的病毒,并且有魄力铲除社会肌体上的痈疽。“彻底调查,严惩凶手”的办案决心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而人民进一步的意愿,可以推想,是类似孙志刚的悲剧不再发生。这牵涉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种利益就在于,“把以人本和自由为核心的价值法则转换为政治法则和程序法则”,进而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价值共识:人的价值是最宝贵的,生命为大。我们的一切,包括制度、措施等,都应该是为了人。正是一个一个的人,汇聚起来才构成我们政治话语中的“人民”,而人民正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以及执政的出发点和归宿。
南方周末孙志刚案报道原文
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
3月17日:在广州街头被带至黄村街派出所
3月18日:被派出所送往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
3月18日:被收容站送往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
被过滤广告
3月20日:救治站宣布事主不治
4月18日:尸检结果表明,事主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
孙志刚,男,今年27岁,刚从大学毕业两年。
2003年3月17日晚10点,他像往常一样出门去上网。在其后的3天中,他经历了此前不曾去过的3个地方:广州黄村街派出所、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和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
这3天,在这3个地方,孙志刚究竟遭遇了什么,他现在已经不能告诉我们了。3月20日,孙志刚死于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广州市脑科医院的江村住院部)。
他的尸体现在尚未火化,仍然保存在殡仪馆内。
孙志刚死了
先被带至派出所,后被送往收容站,再被送往收容人员救治站,之后不治
孙志刚来广州才20多天。2001年,他毕业于武汉科技学院,之后在深圳一家公司工作,20多天前,他应聘来到广州一家服装公司。
因为刚来广州,孙志刚还没办理暂住证,当晚他出门时,也没随身携带身份证。
当晚11点左右,与他同住的成先生(化名)接到了一个手机打来的电话,孙志刚在电话中说,他因为没有暂住证而被带到了黄村街派出所。
在一份《城市收容“三无”人员询问登记表》中,孙志刚是这样填写的:“我在东圃黄村街上逛街,被治安人员盘问后发现没有办理暂住证,后被带到黄村街派出所。”
孙志刚在电话中让成先生“带着身份证和钱”去保释他,于是,成先生和另一个同事立刻赶往黄村街派出所,到达时已接近晚12点。
出于某种现在不为人所知的原因,成先生被警方告知“孙志刚有身份证也不能保释”。在那里,成先生亲眼看到许多人被陆续保了出来,但他先后找了两名警察希望保人,但那两名警察在看到正在被讯问的孙志刚后,都说“这个人不行”,但并没解释原因。
成先生说,其中一个警察还让他去看有关条例,说他们有权力收容谁。
成先生很纳闷,于是打电话给广州本地的朋友,他的朋友告诉他,之所以警方不愿保释,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孙志刚“犯了事”,二是“顶了嘴”。
成先生回忆说,他后来在派出所的一个办公窗口看到了孙志刚,于是偷偷跟过去问他“怎么被抓的,有没有不合作”,孙回答说“没干什么,才出来就被抓了”。成先生说,“他(孙志刚)承认跟警察顶过嘴,但他认为自己说的话不是很严重”。
警察随后让孙志刚写材料,成先生和孙志刚从此再没见过面。
第二天,孙的另一个朋友接到孙从收容站里打出的电话,据他回忆,孙在电话中“有些结巴,说话速度很快,感觉他非常恐惧”。于是,他通知孙志刚所在公司的老板去收容站保人。之后,孙的一个同事去了一次,但被告知保人手续不全,在开好各种证明以后,公司老板亲自赶到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但收容站那时要下班了,要保人得等到第二天。
3月19日,孙志刚的朋友打电话询问收容站,这才知道孙志刚已经被送到医院(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去了。在护理记录上,医院接收的时间是18日晚11点30分。
成先生说,当时他们想去医院见孙志刚,又被医生告知不能见,而且必须是孙志刚亲属才能前来保人。
20日中午,当孙的朋友再次打电话询问时,得到的回答让他们至今难以相信:孙志刚死了,死因是心脏病。
护理记录表明,入院时,孙志刚“失眠、心慌、尿频、恶心呕吐,意识清醒,表现安静”,之后住院的时间,孙志刚几乎一直“睡眠”:直到3月20日早上10点,护士查房时发现孙志刚“病情迅速变化,面色苍白、不语不动,呼吸微弱,血压已经测不到”。医生在10点15分采取注射肾上腺素等治疗手段,10分钟后,宣布停止一切治疗。孙志刚走完了他27年的人生路。
医院让孙志刚的朋友去殡仪馆等着。孙的朋友赶到殡仪馆后又过了两个小时,尸体运到。
护理记录上,孙的死亡时间是2003年3月20日10点25分。
孙志刚是被打死的
尸检结果表明:孙志刚死前几天内曾遭毒打并最终导致死亡
医院在护理记录中认为,孙是猝死,死因是脑血管意外,心脏病突发。
在向法医提出尸检委托时,院方的说法仍是“猝死、脑血管意外”。据3月18日的值班医生介绍,孙志刚入院时曾说自己有心脏病史,据此推断孙志刚死于心脏病。但是,这个说法遭到了孙志刚家属和同学的反驳,孙志刚父亲表示,从来不知道儿子有心脏病。
同样,法医尸检的结果也推翻了院方的诊断。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4月18日出具的检验鉴定书中,明确指出:“综合分析,孙志刚符合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虽然孙的身体表面上看不出致命伤痕,但是在切开腰背部以后,法医发现,孙志刚的皮下组织出现了厚达3·5厘米的出血,其范围更是大到60×50厘米。孙志刚生前是一个身高一米七四、肩宽背阔的小伙子,这么大的出血范围,意味着他整个背部差不多全都是出血区了。
“翻开肌肉,到处都是一砣一砣的血块”4月3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解剖孙志刚尸体,孙志刚的两个叔叔孙兵武和孙海松在现场目睹了解剖过程。“惨不忍睹!”孙兵武说,“尸体上没穿衣服,所以伤很明显。”
孙兵武说,他看到孙志刚双肩各有两个直径约1·5厘米的圆形黑印,每个膝盖上,也有五六个这样的黑印,这些黑印就像是“滴到白墙上的黑油漆那样明显”。孙兵武说,他当时听到一名参加尸体解剖的人说“这肯定是火烫的”。
孙兵武说,他看到在孙志刚的左肋部,有一团拳头大小的红肿,背部的伤甚至把负责尸检的医生“吓了一跳”,“从肩到臀部,全是暗红色,还有很多条长条状伤痕。”医生从背部切下第一刀,随着手术刀划动,一条黑线显现出来,切下第二刀的时候,显现出一砣砣的黑血块。
法医的检查还证明,死者的其他内脏器官没有出现问题,“未见致死性病理改变”。
法医的尸检结果表明:孙志刚死亡的原因,就是背部大面积的内伤。
鉴定书上的“分析说明”还指出,孙的身体表面有多处挫擦伤,背部可以明显看到条形皮下出血,除了腰背部的大面积出血以外,肋间肌肉也可以看到大面积出血。
“从软组织大面积损伤到死亡,这个过程一般发生在72小时内。”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名外科医生介绍:“软组织损伤导致细胞坏死出血,由于出血发生在体内,所以眼睛看不见,情况严重会导致广泛性血管内融血,这一症状也被称作DIC。DIC是治疗的转折点,一旦发生,患者一般会迅速死亡,极难救治。所以类似的治疗,早期都以止血、抗休克为主,目的是阻止病情进入DIC阶段,没有发生DIC,患者生还希望极大。”
3月18日晚上11点30分,孙志刚被收容站工作人员送到医院(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治站)。当天值班医生在体检病历“外科情况”一栏里的记录只有一个字:“无”,“精神检查”一栏里的记录是“未见明显异常,情感适切”,初步印象判断孙志刚患有焦虑症或心脏病。
对于孙志刚背部大面积暗红色肿胀,双肩和双膝上可疑的黑点以及肋部明显的红肿,病历上没有任何记录。在采访中,当晚的值班医生承认,由于当晚天黑,没有发现孙志刚的外伤,第二天,“由于患者穿着衣服,也没有主动说有外伤”,还是没有发现孙志刚严重的外伤。
“(护理记录中)所谓的睡眠很可能其实是休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由于内脏出血,血压下降,患者会出现创伤性休克,这是发生DIC症状的前兆之一,应该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但是护理记录上,还只是注明“(患者)本班睡眠”。
按法医的说法,孙志刚体内的大出血,是被钝物打击的结果,而且不止一次。“一次打击解释不了这么大面积的出血”,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法医在看完尸检结果以后说。
从尸检结果看,孙志刚死前几天内被人殴打并最终导致死亡已是不争的事实。
更值得注意的是,孙身体表面的伤痕并不多,而皮下组织却有大面积软组织创伤,法医告诉记者,一般情况,在冬季穿着很厚的衣服的情况下,如果被打,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而3月17日至3月20日的有关气象资料表明,广州市温度在16℃—28℃之间,这样的天气,孙当然不可能“穿得像冬天一样”。
那3天,孙志刚在黄村街派出所、收容站和医院度过的最后生涯,看来远不像各种表格和记录中写得那么平静。
孙志刚该被收容吗?
有工作单位,有正常居所,有身份证,只缺一张暂住证
接到死者家属提供的材料以后,记者走访了孙志刚临死前3天呆过的那3个地方。
黄村街派出所拒绝接受采访,称必须要有分局秘书科的批准。记者赶到天河分局,在分局门外与秘书科的同志通了电话,秘书科表示,必须要有市公安局宣传处新闻科的批准。记者随后与新闻科的同志取得了联系,被告知必须先传真采访提纲。记者随后传了采访提纲给对方,但截至发稿时为止,尚没有得到答复。
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的一位副站长同样表示,没有上级机关的批准,他无法接受采访。记者随后来到广州市民政局事务处,该处处长谢志棠接待了记者。
谢志棠说,他知道孙志刚死亡一事。“收容站的工作人员都是公务人员,打人是会被开除的,而且收容站有监控录像”,谢志棠说,孙为什么被打他不清楚,但绝对不会是在收容站里被打的。在发现孙志刚不适以后,他们就立刻把孙送进了医院。
“我有百分之九十九点八的把握可以保证,收容站里是不会打人的”,谢志棠说。谢志棠还说,孙被送到收容站的时间并不长。
与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一样,收治孙志刚的广州市脑科医院的医教科负责人也表示,孙的外伤绝对不是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这名负责人介绍,医院内安装有录像监控装置,有专人负责监控,一旦发现打架斗殴,会立即制止。记者要求查看录像记录,该负责人表示,将等待公安部门调查,在调查结果没出来前,他们不会提供录像资料给记者。
孙志刚是被谁打死的?
民政局认为收容站不可能打人,救治站否认孙的外伤发生在住院期间,黄村街派出所拒绝接受采访
在离开收容站前往医院时,孙志刚曾填写了一张《离站征询意见表》,他写的是:满意!感谢!感谢!
现在已经无从知晓孙志刚当时的心情,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连写两个“感谢”,是在感谢自己被收容吗?
记者在翻阅有关管理条例并征询专业人员以后,才发现,孙志刚似乎并不属于应该被收容的对象。
在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年2月23日通过并已于同年4月1日实施的《广东省收容遣送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在本省城市中流浪乞讨、生活无着人员的收容遣送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黄村街派出所的一位侦查员在填写审查人意见时写道:“根据《广东省收容遣送管理规定》第九条第6款的规定,建议收容遣送。”
这一款是这样规定的: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应当予以收容:
……(六)无合法证件且无正常居所、无正当生活来源而流落街头的;
《规定》中还明确规定:“有合法证件、正常居所、正当生活来源,但未随身携带证件的,经本人说明情况并查证属实,收容部门不得收容”。
孙志刚有工作单位,不能说是“无正当生活来源”;住在朋友家中,不能说是“无正常居所”;有身份证,也不能说是“无合法证件”。
在派出所的询问笔录中,很清楚记录着孙本人的身份证号码,但是在黄村街派出所填写的表格中,就变成了“无固定住所,无生活来源,无有效证件”。
孙志刚本人缺的,仅仅是一个暂住证。但是记者在任何一条法规中,都没查到“缺了暂住证就要收容”的规定。记者为此电话采访广州省人大法工委办公室,得到了明确的答复:仅缺暂住证,是不能收容的。
能够按广州市关于“三无”流浪乞讨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的,仅仅是不按规定申领流动人员临时登记证,或者流动人员临时登记证过期后“未就业仍在本市暂住的”人员。
但不知为什么,在黄村街派出所的询问笔录中,在“你现在有无固定住所在何处”和“你现在广州的生活来源靠什么,有何证明”这两个问题下面,也都注明是“无”。
成先生已经向记者证实孙志刚确实是住在他处的,此外,记者也看到了服装公司开出的书面证明,证明孙是在“2003年2月24日到我公司上班,任平面设计师一职,任职期间表现良好,为人正直,确是我……服装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
为何在有孙志刚签名的笔录中,他却变成了无“生活来源”呢?这现在也是个未解之谜,民政局的谢处长对此也感到很困惑,“他一个大学生,智商不会低,怎么会说自己没有工作呢?”
于是,按照询问笔录上的情况,孙志刚变成了“三无”人员,派出所负责人签名“同意收容遣送”,市(区)公安机关也同意收容审查,于是,孙志刚被收容了,最后,他死了。
孙志刚的意外死亡令他的家人好友、同学老师都不胜悲伤,在他们眼中:孙志刚是一个很好的人,很有才华,有些偏激,有些固执。孙的弟弟说,“他社会经验不多,就是学习和干工作,比较喜欢讲大道理。”
孙志刚的同班同学李小玲说,搞艺术的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孙志刚很有自己的想法,不过遇事爱争,曾经与她因为一点小事辩论过很久。
孙志刚死亡后,他的父亲和弟弟从湖北黄冈穷困的家乡赶来,翻出了孙生前遗物让记者看,里面有很多获奖证书。“他是我们家乡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不过,现在孙的家人有点后悔供孙志刚读大学了,“如果没有读过书,不认死理,也许他也就不会死……”
2019年时事政治新闻汇总
1、2019年11月5日,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每日22时到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2、2019年11月10日,在对希腊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希腊《每日报》发表题为《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的署名文章。3、2019年7月31日下午(当地时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位于意大利罗马的总部举行总干事交接仪式。来自中国的屈冬玉正式接替第八任总干事达席尔瓦,成为该组织历史上首位中国籍总干事。4、2019年6月2日,最后一根500千伏海底电缆成功登陆舟山大鹏山岛,标志着世界首个500千伏交联聚乙烯海缆敷设工程顺利完工。5、2019年4月28日电,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4月30日上午10时30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吴虹飞和黄健翔之间发生了什么
黄健翔拒绝百万年薪语出惊人 不屑吴虹飞网上博斗
就在黄健翔和吴虹飞的“博”斗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的时候,二人的博客上突然有些平静。昨天,记者联系到吴虹飞,在电话中,记者感到吴虹飞对黄健翔的不满和不屑。提起黄健翔所指出的她在报道中的“主观倾向”和“断章取义”,吴虹飞脱口而出:“他才是真正的断章取义、主观倾向!你可以看看我过去50万字的采访报道,出差错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只有两三次。”
吴虹飞:谈他是抬举他
提及黄健翔在博客中嘲笑吴虹飞不识舒马赫,吴虹飞立即说:“你可以考察一下我们两人的文化背景,他虽然是个名人,但他很多方面的知识都不如我好。”(注:吴虹飞是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中文系双学士,现当代文学硕士,作家,摇滚歌手。)提及之前有那么多负面报道,黄健翔为何独对这篇文章暴怒时,吴虹飞则说:“有一个评论家说得很对,说我这篇文章触到了他的痛处。”而当记者问吴虹飞是否认为黄健翔在借此事进行又一次的自我炒作时,她迅速地说:“我不作任何认为。”顿了顿又补充道:“我谈他,是抬举了他。我采访过的名人太多了,他在我眼里没有光环,只是个普通人。”不过当最后记者问及采访过程中,两人之间是否有什么矛盾冲突时,吴虹飞则肯定地说:“不,我们的谈话气氛非常友好,我对他没有任何偏见。”
到此为止 两人不约而同
两人在博客上唇枪舌剑几个来回后,终于在26日晚上,黄健翔爆发了:“我只能说,遇到这样的报纸、这样的记者,算我倒霉……请大家不要就此问题采访我了,我已经彻底地恶心了,连苦胆都要吐出来了。” 吴虹飞随后在博客中贴出名为“扫黄先锋”的照片,更是把马晓春为她新书所作的序搬了出来。马晓春把吴虹飞称为“一个诚实的记者”。对于黄健翔把采访者吴虹飞称为“名鸡”的做法,圈内人看法不一,黄健翔一位好友表示:“黄健翔可能真的生气了,才会这么说话!”
记者昨天联系到吴虹飞,对于黄健翔的过激言语,吴虹飞表示自己不愿意作任何回应,“我希望能够停止恶炒。”
不约而同,黄健翔也在博客上表示:“到此为止,再搭理她就是抬举她。”据《长沙晚报》
拒绝重庆卫视百万年薪,谈感想时语出惊人
黄健翔:对100万没感觉
本报讯 27日下午,重庆卫视《第一次心动》节目导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曾与黄健翔进行过密切接触,并首次承认了欲以重金力邀黄健翔加盟的消息。而就在这一消息公布出去之后,黄健翔当日20时左右就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文章,声称已经正式拒绝了《第一次心动》栏目组100万高薪的聘请,“我拒绝了号称年薪100万的邀请,因为我不适合。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不是给钱就能干的。”《第一次心动》栏目组高层——翟雪源(翟总)和周稚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已经与黄健翔就此事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左右的沟通,并多次强调了自己的诚意。27日20时左右,黄健翔首次对这个采访作出了回应,他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我拒绝了号称年薪100万的邀请,因为我不适合。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不是给钱就能干的。拒绝100万是什么感觉?对我来说根本没有感觉,没有对金钱的感觉。只是别伤了感情。”
黄健翔离开中央电视台的真相
昨晚,前中央电视台足球解说员黄健翔在辞职后首次亮相,作客国内某网站,倾诉了自己的衷情。随后,他意犹未尽,在自己的博客网站上连发多篇文字,阐述自己离职前后的故事和对将来的打算。
在接受某网站的采访时,黄健翔被问及了最敏感也是最让人关注的问题,也就是他为什么要选择主动离开央视。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他的同事曾向央视领导打小报告,罗列了他一系列的参加商业活动,不遵守央视纪律的“罪名”。
对此,黄健翔表示:“这个问题如果简单地说就是一次个人的选择,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己的思考吧,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然后觉得离开可能对自己更好一些,如果说得大一些,复杂一些,可以把每方面的因素拿出来列举一遍,我觉得这样太罗嗦,总之就是一次非常平静的一种个人就业、个人生活的选择。”
中国著名的女性及事迹
中国著名的女性有秋瑾、何香凝、唐群英、宋庆龄、宋美龄等人,她们的事迹如下:1、秋瑾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创刊。秋瑾撰文提倡女权,宣传革命。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并为该报写了《发刊词》,号召女界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2、何香凝何香凝在东京撰写《敬告我的同胞姐妹》一文,刊发在充满民主主义思想的革命刊物《江苏》杂志第4期上。尚明轩认为,这篇文章是早期宣传妇女解放屈指可数的作品之一,奠定了何香凝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地位。3、唐群英在东京求学期间,唐群英结识了刘揆一、刘道一、黄兴、赵恒惕等湘籍人士。1905年5月,唐群英经黄兴、赵恒惕介绍,参加了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的华兴会,成为华兴会唯 一的女会员。对于华兴会与兴中会联合一事,当时会员们意见不一,而唐群英支持黄兴的意见,赞同联合,因而深得黄兴赏识。4、宋庆龄她参与起草过许多具有历史性影响的电文、宣言,出色地担负起整理文件、处理函电等繁重的日常工作,成为伟人身边的得力助手。5、宋美龄宋美龄(1898-2003),上海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她活跃于外交领域,对近代中国历史与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她是第一位在美国国会演讲的中国人。
古今中外有哪些女名人
1、武则天:本名珝,后改名曌,并州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690年到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后世将其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2、玛丽·居里:玛丽·居里,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3、屠呦呦:药学家,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4、撒切尔:英国右翼政治家,第49任英国首相,1979年-1990年在任,她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自19世纪初利物浦伯爵以来连任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
5、海伦·凯勒: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
宪政不能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任何完美的制度只要不执行就只能是望梅止渴。统治者不放弃权力,被统治者不争气,宪政制度也无法脱离现实自动运行。宪政又称立宪主义,是一种主张国家权力来自并被一部基本法律约束、规定公民权利的学说或理念 。这个基本法即宪法。宪政的要义有两点:第一是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自由;第二是限制公共权力,一切公共权力的权威与合法性来自于宪法。
说白了就是在一个国家,有一种法律理念,保障公民权力,限制政府的权力,政府的权力必须来源于宪法,也就是由公民赋予。
宪政指的是什么?
宪政是一种学说或理念,这是一种基于主张国家权力来自并被一部基本法律约束、明确公民权利学说或理念。这部基本法律就是各国的《宪法》。《宪法》规定以上两个方向的思想和事项。宪政的有两点要义:一是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自由;第二是限制公共权力,一切公共权力的权威与合法性来自于宪法。
有一种说法认为,有宪法即有宪政。中国自有宪法以来就是一个宪政国家,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的就是"社会主义宪政"。社会主义国家虽有宪法,但因为实行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西方观念里当然不属于宪政的范畴。而像英国等国家虽没有成文的宪法,但由于国家的制度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它们仍然是宪政国家。
两个舆论场产生的原因
新华通讯社原总编辑南振中认为,在当下中国,客观存在两个舆论场ヮ:一个是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等“主流媒体舆论场”,即官方舆论场,它忠实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是依托於口口相传特别是互联网的“民间舆论场”,人们在微博客、BBS、QQ、博客上议论时事,针砭社会,品评政府的公共管理。互联网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改写了“舆论引导新格局”。网络为社会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聚集民意的平台。从BBS到门户网站,从博客到微博,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改变著舆论的生成语境,重塑著公共生活。在互联网没有成为舆论表达的主干道之前,官方舆论场在传播、引导舆论方面处於主导地位。随著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打破了官方舆论场掌控舆论的局面,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我国民间舆论力量的快速成长,始终是与网络相辅相成的,并在网络上形成一个决策高层和传统媒体都关注、并产生互动的公共舆论场,这两个舆论场形成了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舆论新格局。
周朝被秦国灭亡后,东周及之后的周王室到底有怎样的处境?
如果要说中国历史上有哪个时代是最令人向往的,举世景仰的孔老夫子自然首推周代。周礼、周天子,这些字眼即使是到今天都容易让我们生出一种肃穆之感。但你可知,周王室也并非辉煌了整个时代?一、 宗周覆灭与王室东迁孔夫子所赞扬的周代自然是曾经真实存在的。自武王灭殷后,周人即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纪,订立了礼法,分封了国家,在久经蹂躏的土地上建立起恢弘的王朝。可惜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在十几代人共筑繁华之后,自周昭王开始,“王道微缺”、“王道衰微”、“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样的描述就出现并越来越常见。到了周懿王时期,人们甚至开始作诗讽刺王政。待到周厉王上任,孔子所向往的周几乎销声匿迹。在周厉王之后,几位周天子也曾努力复兴,但效果乏善可陈。且更可悲的是,在他们苦心经营却无果的情况下,因“烽火戏诸侯”而被咒骂和嘲笑了数千年的周幽王又走马上任。如果说周幽王留给后人的最大谈资是暴虐与“烽火戏诸侯”,那么他给周带去的最大伤害就是王畿溃乱,诸侯背叛,四夷交侵,以致西周倾覆,周平王不得不率领周人东迁至洛邑。而这次迁都,成为西周盛世与东周乱世的分界线,将曾经辉煌无比的周王室带向了覆灭的深渊。二、 春秋争霸与王室式微在东迁后初期,周王室所拥有的京畿还涵盖今河南省洛阳市和沁阳市。周平王之后的周王室也没有再出过周厉王、周幽王这种径自把周王室往火坑里推的后裔。但经过当初周幽王的一番折腾和周平王依靠大量诸侯支持才得以迁都,也没什么大德的周王室显然已无法再好好控制实力日益壮大的诸侯。关于诸侯们不尊王乃至抗王的记载或评述,自古以来可谓不胜枚举。对于周王室而言,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资除了产自京畿,就是靠诸侯们的上贡。京畿那“一亩三分地”的产出自然是有限的。而当诸侯们开始不参加朝会,上贡减额乃至不上贡,周王室自然就只有在财力不足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在军事方面,周天子直属的军队也是极为有限的。自西周以来,周天子所动用之军多半都是诸侯们的军队。当诸侯开始轻视周天子,再要及时调兵遣将也就成为了难事。而连军事这道杀手锏都日益丢了,周王室的影响力也就可想而知。且在公元前八世纪中叶,郑庄公、齐僖公等霸主就已经初露头角。诸侯在会盟、参盟时违背礼制,争夺首位等行为也是层出不穷。于是诸侯的野心与周王室的实力像是此消彼长的两段弹簧。再加上春秋时周王室内部的五次王位危机,周之大厦的将倾便逐渐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三、 战国动荡与王室覆灭在《过秦论》中西汉名士贾谊曾留下这样一段话:“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虽然《过秦论》为论述观点而“误用”过一些史实,但这段涉及周王室的点评却十分到位。经历了春秋数百年的消磨,战国时的周王室成为了一个几乎连象征都算不上的存在。在政治上,周天子的号令再也得不到诸侯的回应,原本该由其组织的盟会也被诸侯主导;在军事上,周天子再也无法调动诸侯的军队,他的军队在几大诸侯军队面前也只能算是蝼蚁;在经济上,诸侯的朝贡已多年不见踪影,京畿的产出也随着京畿不断被诸侯侵占而持续减少……如果不是数百年来周王室已与礼制融为一体,那这个连一般诸侯国都不如的“小国”恐怕连仰人鼻息的机会都没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时实力强大的诸侯开始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原本天下承认的“王”只有周天子一个,其他的最多只是自封的“王”。但此刻自封的“王”们开始相互认可,这便将周天子赖以生存的天下共主的身份也否认了。于是周考王二年(前440),当秦昭王派兵入侵洛邑,周王室只能接受战败。七年后,秦庄襄王又覆灭了周王室仅剩的一脉。周王室的宗庙彻底被毁,领土全部归于秦国,战国还未结束,周即正式覆灭。从创造了一个时代的天下共主,到被曾经的手下轻松覆灭,以致连宗庙都无法保留的时代弃儿,周王室无疑是一个悲剧。自秦庄襄王以后,周王室立即从历史舞台上消失。只余下一些血缘疏远的姬姓子弟,以其他的身份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东周灭亡后,为什么周王室后人没有复国?
感谢大家于百忙之中,还来看小编的文章,你在,或者不在,小编都在辛勤劳作,只为等您到来!小编会一如既往的给大家分享各类穿衣搭配,观看辛苦了,谢谢,祝您阅读愉快,天天有个好心情,健康生活每一天,喜欢小编的动动你发财的小手关注小编吧一韩赵魏三家受封诸侯(前403年)之前的几十年,周天子最后一次分封西周惠公于河南(今河南洛阳伊洛盆地一带)成立西周国,这次分封之后,周天子就寄居在西周国境内(春秋时周天子在洛阳王城公园一带,战国时周天子在洛阳白马寺一带);二又几十年后,西周国再次分封出东周国于巩伯邑(今河南说巩义市康店镇),西周国与东周国以今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镇为界,两小国经常争斗(战国策中有许多记载),著名的合纵家苏秦就是东周国(苏秦自称臣东周之鄙人);三周赧王59年(前256年),秦昭襄王发兵灭西周国,俘虏了周天子和西周公(周赧王不久去世),象征天下的大禹王九鼎在运送咸阳途中丢失;七年后的前249年,吕不韦假借秦王嬴政之名灭东周国,西周与东周灭亡,周朝绝祀;四西周灭亡,周平王在洛阳继续维持天子威仪,是为东周,保留了东方;刘邦建立汉朝被称作前汉,刘秀再造汉朝称为后汉,刘备在四川称王称霸也称季汉;司马睿在建康(南京)称晋王,维系半壁江山,史称东晋;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商丘)称帝,后以杭州为行在,改名临安,史称南宋等;这些王朝都有半壁江山。五成汤起于商丘一带,夏人逃亡北方,后世称为匈奴;周武起于西岐,商人逃亡朝鲜,建立卫满朝鲜;而东周灭亡之时,西有强秦,南有韩国,北有赵国,东有魏国,周天子没有地方流亡,成立不了流亡政府,也没有飞机把他接走,在海外找个岛屿立足。东周不能复国的原因,先要看东周灭亡的原因:1.周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其制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分封了许多诸侯国,周王室实际上直接统治的地区只有国都附近一小片区域。其他区域都是通过诸侯国来间接统治。诸侯国在其统治范围之内拥有一切权力,只是有向周王室朝贡和出兵协助周王打仗的义务。在周王室强大时,可以节制诸侯。但随着诸侯国渐渐强大,诸侯不再听命于周王室的指挥。周朝的宗法和分封制开始瓦解。2.平王东迁就是一大败笔。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平王也不是什么有雄心的君主。一朝被犬戎入侵就吓破了胆,不仅没有奋发图强,而是害怕逃避,迁都了洛阳,国都长安大片地区全封给了秦国。从此周王室式微,从一个中央政府退变成一个势力只有洛阳地区的小方国。而且还出现过郑国抢收洛阳麦子和楚庄王问鼎中原的窘境。3.随着地盘的缩小,节制诸侯权力的丧失。经济实力越来越差,直接控制的军事实力也日益丧失。所以周王室不仅经济上要依靠诸侯国,政治上也受诸侯的摆布。4.周王室虽然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但其号召力只是名义上的,都是空架子。各诸侯国都是利用周王室的旗号,来发展自己的势力。齐桓公尊王攘夷就是这样。到后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也只是需要周王室名义上的承认,让自己名正言顺罢了。再到后来,各诸侯国纷纷自行称王。这表示周王室的号召力一步步消亡,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5.从东周开始到被秦国吕不韦灭掉,东周从来没有出过有作为的君主,虽也有想恢复周王室辉煌的,但打了败仗之后再无力回天,不是真正有作为的。强大的诸侯国都是有伟大的君主,通过改革变法实现强大的。东周倒好,本身已经很弱小了,还有分封,一分为二。这样就使得自己变得更加弱小。这好像就是一个阔少爷落魄后还不改原来的习气一样。这样的周天子也就不能中兴祖宗基业了。通过东周灭亡的原因,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制度跟不上社会发展,地盘不断缩小,经济和政治上都受限制,号召力尽失的政权,就已经相当于傀儡了。拿着这样的一块招牌,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复国的。当时周王室能控制的区域也就是一个小国的面积。即使这样为了维护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名誉后来还不断把周边的土地分封出去,到战国后期所谓的周王室也就洛阳一座城而已,在春秋战国这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各诸侯国只顾自己扩大地盘,连年征伐,周天子的地位和影响力已经到了没人理睬的地步了。不仅没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还被各诸侯国认为是保守贵族势力的代表,阻碍了社会前进和发展的步伐。到战国后期各诸侯人民对国家的概念意识比较认同了,这主要得益于战国后期郡县制的实行和封建集权下国君对人民意识控制的加强。而这时的周王室,不过是一座城的范围而已,早已被外面奔腾发展的世界所抛弃。西周最后一个国君周幽王,腐败无道,不问国事,迷恋于美人褒姒,为讨得她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后来周幽王废了皇后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改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这种废嫡立庶的做法为诸国不齿,废太子宜臼逃到了申国投靠岳父国君申侯,岳父与外孙联手,邀约缯国和犬戎族举兵讨伐,杀了周幽王和伪太子伯服,被诸国拥立为新的周王(即周平王),将周王室从咸阳迁都洛阳,结束了西周250年统治,建立了东周。东周建立,管辖范围大减,规模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周平王杀了生父周幽王,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已威望大减。面对春秋140多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已承担不了天下共主的责任。作为拥有九鼎的“维持会长”,只能经常求助一些强大的诸侯。在这个背景下,大诸侯国便自居霸主。公元前712年,鲁桓公谋杀了兄隐公,自立为国君。破坏了诸侯由周天子册封的制度。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卫等国军队讨伐不听话不觐见的郑国,发生“?葛之战”,周桓王肩膀中箭,大败;周天子“受命于天、辅有四方”已成为笑柄。公元前706年,楚国向周桓王提出要提高楚国等级的要求。不允,楚国国君熊通自行提高等级称为楚武王。周天子已被架空。后来的春秋战国时代,群雄并起,出现韩、赵、魏三家分晋国,齐、楚、燕、秦、韩、赵、魏七雄争霸的混乱时代,东周王室形同虚设,为维护天子地位只得不断赏赐土地贿赂诸侯,成为了弹丸小国。公元前256年,自不量力的周赧王受楚国怂恿,率6国联军讨伐不可一世的秦国,结果只有楚国燕国派出了象征性部队,面对吕不韦率领的虎狼秦师,无疑以卵击石。周赧王只得投降,交出九鼎,东周灭亡。周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世袭统治(分封制)已不符合历史发展要求,封建制王朝统治(郡县制)的替代必定要发生,东周已失去存在的政治基础,这是它不能再复辟(建立北周、南周之类)的根本原因。还有,周天子已向秦昭襄王投降,并交出了象征拥有天下的九鼎,周朝也失去了存在的象征性意义,被淘汰属于历史必然。灭亡周朝就是周室宗亲,这就决定了周王室没有可能复国。周王室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子弟亲信分封到各地去当诸侯,负责打压商王的亲信。结果这个新兴诸侯伴随时间的走远,和周王室的感情越走越远,甚至成了周王的竞争对手。大家希望周王衰落,自己能上位,而不是重新帮助周王强大起来。二竞争有两条路,一条叫竞优,一条叫竞底。在到处是竞底的环境中,竞优是没有出路的。比如说,别人都在抄袭,你却花大钱去开发新品,结果产品刚上市就被别人抄走。周王子弟条件优厚,只能做一些高大上的东西。而后期竞争者多是从草根出身的人,这些人是没有底线的。君子打不过小人,竞优者打不过竞底者。周王室的子弟们就算有复国之志,也难以打得过那些没有底线的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