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时间:2024-09-09 11:15:59编辑:揭秘君

2015诺贝尔奖得主是谁

2015诺贝尔奖得主有:_田隆章、阿瑟·麦克唐纳、安格斯·迪顿等。_田隆章,日本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现任东京大学宇宙射线研究所所长、同研究所附属宇宙中微子观测信息融合中心负责人、东京大学特别荣誉教授、东大卓越教授,中国四川师范大学荣誉教授,荣获文化勋章,并被表彰为文化功劳者。2015年_田因“发现了中微子震荡,证明了中微子具有质量”与阿瑟·麦克唐纳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安格斯·迪顿(AngusStewartDeaton),1945年10月19日出生在苏格兰爱丁堡,是一位微观经济学家。他曾就读于爱丁堡Fettes学院,在那里他是基金会学者,并在剑桥大学赢得了他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5年10月12日,获得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在消费、贫穷与福利方面的研究贡献。

201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分别是谁

201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分别是: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大隅良典(日本)。物理学奖获奖者: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美)。化学奖获奖者:让-皮埃尔·索维奇、伯纳德·L·费林加。和平奖获奖者: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经济学奖获奖者:奥利弗-哈特、本格特-霍斯特罗姆。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奖理由:当地时间10月3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评奖委会决定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对细胞自噬机理的发现。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分解自身成分并再利用的过程,其英文词源为希腊语前缀“自我”和“吞食”。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细胞可以分解自身非必要成分,并输送至一个被称为“溶酶体”的机构进行降解回收。细胞自噬机理的发现,有助于研究人类身体如何适应饥饿和对感染做出反应,此外通过观察自噬基因的变化,也可以对潜在疾病做出判断。获奖者介绍: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桂冠得主大隅良典出生于日本福冈,在埃德尔曼从事研究。1988年,他在东京大学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专注细胞自噬研究。

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谁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为莫言。
莫言,本名管谟业,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主任。2012年10月,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21年,成为河北大学特聘教授。
莫言的作品植根于古老深厚的文明,具有无限丰富而又科学严密的想象空间,其写作思维新颖独特,以激烈澎湃和柔情似水的语言,展现了中国这一广阔的文化熔炉在近现代史上经历的悲剧、战争,反映了一个时代充满爱、痛和团结的生活。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谁?

莫言并不只是凭借某一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很多人误以为莫言是凭借《蛙》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2012年时,《蛙》甚至还未有英语版和瑞典语版,其实莫言获得的是终身成就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布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特别提及到莫言的五部作品:《蛙》《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均已成为当下流传甚广的文学经典。经历2007年7月14日,出版文集《说吧,莫言》,该作品分为三卷,全面展示了莫言的心路历程。2008年,凭借《生死疲劳》获得香港浸会大学红楼梦奖以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蛙》,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2011年7月,获得韩国万海文化大奖,成为首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作家;8月,《蛙》获得茅盾文学奖;11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11月,凭借话剧《我们的荆轲》获金狮奖编剧奖。

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的姓名和事迹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居里夫人: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中国网10月10日讯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10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芬兰前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

诺贝尔委员会说,授予阿赫蒂萨里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其30多年来致力于解决全球国际冲突做出的重要贡献。”

不管是作为一名芬兰高级公务员和总统或者是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任职,阿赫蒂萨里一直在为和平事业而努力。在过去20年里,阿赫蒂萨里一 直在积极参与解决全球暴力冲突。1989年至90年,他在促使纳米比亚的独立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05年,阿赫蒂萨里和其组织“危机管理倡议 ”(CMI)对于解决印尼复杂的亚齐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1999年和2005年至07年,他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试图找到解决科索沃危机的方法。 2008年,通过“危机管理倡议”和与其它机构的合作,阿赫蒂萨里试图为伊拉克问题寻找一个和平的解决方案。此外,他还对解决北爱尔兰 、中亚、非洲之角的冲突作出了贡献。

尽管事件各方对避免战争和冲突负有主要责任,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曾数次将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国际政治的斡旋者。今天,阿赫蒂萨里是一位杰出的斡旋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取得成果,他向人们展示出了外交斡旋在解决国际冲突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希望,阿赫蒂萨里的努力和成就可以鼓舞其他人。

马尔蒂-阿赫蒂萨里1937年6月23日生于芬兰维堡,社民党人。他1965年进入芬兰外交部工作,曾先后出任过芬兰驻坦桑尼亚 、 赞比亚 、 索马里和莫桑比克的大使。1977年进入了联合国 ,担任联合国纳米比亚问题特别代表、芬兰外交部国务秘书、 前南斯拉夫问题特别代表和联合国负责行政管理事务的副秘书长。1994年3月任芬兰总统 ,2000年3月1日去职。在卸去总统职务后,担任联合国负责处理非洲之角人道主义问题的特使等职务。2005年11月11日被任命为联合国科索沃问题谈判特使。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在颁奖文告中赞扬了她为“可持续发展、民主和和平所作的贡献。”肯尼亚助理环境部长马塔伊在得知获奖消息后对挪威电视台说:“非常感谢你们,我感到很吃惊。我感到很激动,我并没有想到会获奖。

出生于1940年的马塔伊于1977年发起了“绿色带运动”,这一项目致力于提倡生物多样性,并同时创造工作机会、使妇女在社会上获得更多地位。这一项目已栽下了3千万棵树。树木的养护机构目前还雇佣了数千人,其中有不少是妇女。她说:“我们对这些植物的生态系统负有特别的责任。如果我们不能保护它们,那么我们也无法生存。”

这位著名的生物学者于1971年成为内罗毕大学的首位生物学女教授,后来成为生物学院的院长。这位著名的生物学学者1978年获得了德国学术交流奖学金,是获得这一奖学金的首位东非国家的女性。她后来获得了生物学博士学位。

马塔伊于2002年12月作为绿党成员在肯尼亚的首次自由选举中当选议员。2003年1月,她出任助理环境部长,负责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她最近因为对国家的贡献而获得了“手握燃烧着的矛的老者”的头衔。

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黑人牧师,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领导了美国五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人逐渐认识到,南北战争所致力解放黑奴运动,并没有产生使美国黑人成为完全平等公民的预效果。十九世纪后期,美国黑人的公民权利受到州和地方歧视黑人的法规和惯例层层约束和限制。在日常生活中,美国黑人常常被隔离开来,不能与白人同在一个学校上学,乘坐同一公共交通工具,同在一个地方居住。黑人不能充分参与美国社会生活,甚至在一百年后仍然和奴隶一样被剥夺各种权利,他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与国家的发展并非完全相称。因此美国黑人的平等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黑人志愿团体和教会以及其它各阶层关心此事的美国人团体,同心合力掀起了一场争取民权的运动。他们敦促国会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清除美国社会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最后残余。

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举行的「为工作的自由进军」是民权运动的重要里程碑。那天最激励人心的,是马丁.路德.金恩牧师代表南方基督教领导会议所作的讲演。 一位新闻记者指出,金氏的演讲「充满林肯和甘地精神的象征和圣经的韵律」。他既义正严辞又有节制;公开宣扬-这是其基本哲学的一部分--非暴力的改革途径;并且侃侃陈词,雄辩有力。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美国国会、总统和法院将金氏在讲演中提到的各种法律障碍解除了
曼德拉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当过律师。曼德拉自幼性格刚强,崇敬民族英雄。他是家中长子而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1944年他参加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1948年当选为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1950年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主席。1952年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同年年底,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为此,南非当局曾两次发出不准他参加公众集会的禁令。

1961年6月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任总司令。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政治煽动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以阴谋颠覆罪而改判为无期徒刑,从此开始了漫长的铁窗生涯,在狱中长达27个春秋,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1990年2月11日,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同年3月,他被非国大全国执委任命为副主席、代行主席职务,1991年7月当选为主席。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同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1997年12月,曼德拉辞去非国大主席一职,并表示不再参加1999年6月的总统竞选。1999年6月正式去职。

主要著作有:《走向自由之路不会平坦》、《斗争就是生活》、《争取世界自由宣言》、自传《自由路漫漫》。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曼德拉“乌弗埃-博瓦尼争取和平奖”。1993年10月,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所作出的贡献。同年他还与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一起被授予美国费城自由勋章。1998年9月曼德拉访美,获美国“国会金奖”,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这一最高奖项的非洲人。2000年8月被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授予“卡马”勋章,以表彰他在领导南非人民争取自由的长期斗争中,在实现新旧南非的和平过渡阶段,以及担任南共体主席期间做出的杰出贡献。

1992年曼德拉与温妮分居,1996年3月19日,法院判定曼德拉与温妮离婚。现任妻子格拉萨·马谢尔(Graca Machel)是莫桑比克前总统萨莫拉的遗孀,1998年7月18日与曼德拉结婚。

1992年10月首次访华,5日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99年5月,曼德拉总统应邀访华,他是首位访华的南非国家元首。
你说的是特里萨嬷嬷(Mother Teresa)吧!
大学英语教材(复旦版)第三册有一个单元就讲了她的故事。她还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这是转贴的关于她的生平简介:
特里萨嬷嬷(Mother Teresa)原名艾格妮丝·巩霞·博杰舒,1910年8月27日出生在前南斯拉夫的斯科普里一个阿尔巴尼亚农民家庭。她的父亲是个杂货商,家境并不富足,但父慈母爱,手足亲睦,她在温馨的家庭生活中生长起来。善良博爱的天性使她对慈善事业着迷。1928年来到印度,并投身于慈善事业。从40年代起,她在印度开展救助孤儿、穷人和老人的慈善工作,并在印度和其他国家创办众多的学校、医院、收容所和孤儿院等。

1952年,特里萨在一座印度庙的旁边建起了“垂死贫民收容所”,以让那些可怜的人在弥留之际能享受一下人间的温暖。至80年代末,大约有3万名身患不治之症又无家可归的穷人在收容所里度过了他们最后的日子。当记者问到挽救这些患有不治之症的人是否值得时,她甚至根本不能理解这个问题的意思,因为这与她的人生观格格不入。
此后,特里萨开始考虑收治麻风病人一事。1964年教皇保罗六世在印度访问期间接见了特里萨,并将自己的一辆高级轿车送给她。特里萨后来将这部车卖掉,用拍卖所得为麻风病人建了一幢楼房,并培训了一些护理人员,使这里成了加尔各彼得堡唯一的麻风病中心。
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印度修女特里萨,以表彰她“为克服贫穷所做的工作”。在授奖仪式上,特里萨嬷嬷说:“我以穷人的名义接受这笔奖金。”在晚祷后,她对记者说:“贪婪——对权力的贪婪,对金钱的贪婪,对名誉的贪婪,这时当今世界实现和平的最大障碍。”获奖后,特里萨嬷嬷卖掉了奖章,连同19万美元的奖金,全部捐赠给贫民和麻风病患者,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美分。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和平教育奖授予特里萨嬷嬷,以表彰她将其一生献给解除贫困,促进和平和为正义而斗争的事业。她创建和领导的慈善机构在120个国家设立了569个服务中心,3500名修女在其中供职。
1997年9月5日,享誉全球的慈善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里萨嬷嬷因心脏病发作在印度加尔各答逝世,终年 87岁。印度政府于9月13日为特里萨嬷嬷举行了盛大国葬。特里萨嬷嬷的灵柩盖着印度国旗,放在运送过“圣雄”甘地和印度国父尼赫鲁遗体的炮车上,缓缓驶向举行葬礼弥撒的加尔各答体育馆。逾百万不同宗教信仰的群众沿途跟随护送,向灵车抛掷鲜花并高举她的照片。
特里萨嬷嬷将毕生献给为穷苦人谋福利的事业,深受全世界人民的爱戴,被誉为“善良与光明的化身”。特里萨嬷嬷逝世的消息传开后,整个加尔各答沉浸在悲痛之中,成千上万的印度人含着泪水与特里萨嬷嬷作最后的告别。如今,她的名字已经飞越千山万水,传遍整个世界。她以献身慈善事业的至诚,直面困苦的精神,赢得亿万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被人们尊为“善良与光明的化身”。


2016年诺贝尔奖候选人有哪些

  2016诺贝尔奖提名预测
  化学
  1. Carolyn R. Bertozzi, 美国斯坦福大学:
  创立生物正交化学,使得观察活体内的生化反应而不影响其进程成为可能,并赋予新的洞见。
  2. Emmanuelle Charpentier, 瑞典 Emea 大学;Jennifer A. Doudna,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发展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 可帮助确定潜在药靶,治疗基因疾病。
  3. John B. Goodenough,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M. Stanley Whittingham,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Binghamton 分校:
  奠定锂电池的科学基础,使移动生活成为可能。
  医学
  1. Jeffrey I. Gordon,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揭示人和肠道微生物的复杂关系,及其对营养、肥胖、和整体健康的影响。
  2. Kazutoshi Mori, 日本京都大学; Peter Walter,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阐明未折叠蛋白反应,为许多疾病及其治疗提供洞见。
  3. Alexander Y. Rudensky, 康奈尔大学 ; Shimon Sakaguchi, 日本大阪大学 ; Ethan M. Shevach,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推进对T细胞及其在过敏、自体免疫性疾病、炎症、和其他生理过程中功能的理解。
  物理学
  1. Paul B. Corkum, 渥太华大学; Ferenc Krusz, 德国 Ludwig Maximilians University of Munich:
  阿秒物理学的先驱性工作,可用于工程与医药。
  2. Deborah S. Jin,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与科罗拉多大学联合研究中心 (JILA):
  在超低温实现首个费米子凝聚态,可用于精密测量、量子计算、和超导
  3. 王中林,佐治亚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发明机电转换纳米能源系统,为微纳器件和传感器供能。
  经济学
  1. Richard Blundell, 英国Univeristy College London:
  推进对政策制定影响劳动力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理解,特别是不良经济条件对家庭的影响。
  2. John A. List, 美国芝加哥大学:
  将现场实验发展至经济学,可通过实验设计衡量个体行为是否符合经济学理论的预期,为一系列问题的理解提供了新的方式。
  3. Charles F. Manski, 美国西北大学
  解释在只有部分知识的情况下社会政策制定及预测的适用范围及局限,如人们在不同的选择下如何做出决定。


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谁

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莫言。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11日13时公布。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在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他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他很善于讲故事。此次莫言获奖将会进一步把中国文学介绍给世界。


莫言是凭借什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

提起《红高粱》,大伙儿的脑海中里一定会出现一个名称: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莫言打开了一扇面向国际的大门。在莫言的小说中,能够非常容易发觉西方国家现实主义文学类的危害。这类危害是各个方面的,有虚构性小说的个人独白、行为心理学、觉得印像、出现幻觉梦镜、时光错乱等;有魔幻现实主义的暗喻、代表、推测、神密、奇幻;也是有荒诞派戏剧的浮夸、形变、荒谬;也有解构主义、感觉主义、象征主义这些。莫言小说构造的较大 特性便是持续的情景转换和时光错乱,具备显著的室内空间方式小说的特点,与福克纳的设计风格息息相通。而他引入神话故事及其小动物视角叙述则显著含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施行时,诺贝尔文学奖评审组尤其谈及到莫言的五部著作,均已变成时下广为流传颇深的文学经典,今日,我就为大伙儿强烈推荐这5本莫言经典代表作品。《红高粱家族》1、莫言最负盛名的小说,诺贝尔文学奖评审组认同的莫言代表作品。2、根据这一部小说,莫言把他的“高密东北乡”放置在了世界文学的板图上。3、《红高粱》获得了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小说原著比电影、电视剧更加精彩。4、酒神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极致融合,呈现了最底层老百姓在遭受凡俗标准挤压时坚强不屈的活力,蕴含强劲的文学类暴发力,是我国当代文学的楷模之作。《丰乳肥臀》1、一部“送给天地妈妈”的小说,纪录百年中国瞬息万变的恢弘“诗史”。2、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丰乳肥臀》为“莫言最非凡的小说”。3、经过一双宝宝的双眼,亲眼看到一个大家族亲身经历的战事、贫困,幸福有欲,有熟有死,有人性的愚昧无知、贪欲,也是有人情世故的温暖、仁德。4、莫言直言:我再写出不来像《丰乳肥臀》那般的著作了。《檀香刑》1、莫言尝试完全解决西方文学危害的一次勤奋,也是莫言用小说的方法向民间戏曲的一次献给。2、一部能够听的小说,一部真真正正来源于民俗、送给大家的小说。扣人心弦的“猫腔”大剧,“凤头-猪小肚-豹尾”的传统式叙述方法,根据五个角色、五种乐句,重现清朝末年严刑与雄霸九州凄凉。3、小说写了屠夫,写了刑虐的志士仁人,还写了吃瓜群众。莫言受鲁迅的启迪,顺着鲁迅先生开拓的路面前行。4、阅读文章《檀香刑》,必须激发全部感观,耳朵里面听高昂民俗文化,双眼看百样人性,味觉吸入暴力行为冷气机,肌肤体会历史时间不光滑。5、这书得到2002年第一届“鼎钧文华奖”,中国台湾《联合报》“2001年十大好书推荐奖”,入选第六届“矛盾文学奖”。《生死疲劳》1、2018年猪年,最合适阅读文章这一部在“狗精神实质”章节目录引向高潮迭起的小说《生死疲劳》2、借六道轮回扛起宏伟的小说构造,用小动物角度透视五十年人世间喜悲3、莫言频繁表明:“《生死疲劳》就是我缺憾至少的著作。4、它是一部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繁杂喧闹、充斥着痛苦的成长历史时间,也是莫言在造型艺术上向中国古代纪传体小说和民俗叙述的杰出传统式献给的鸿篇巨制5、驴瞎折腾、牛犟劲、猪撒欢儿、狗精神实质……六道轮回的荒谬叙述和狂放想像身后,是农户针对土地资源的固执和不断的活力。《蛙》1、第八届矛盾文学奖的参赛作品。2、中国第一部详细描绘计划生育政策和借腹生子等锐利实际难题的长篇小说小说,也是送给经历过计划生育政策与在计划生育政策时代出世的成千上万阅读者的一部作品。3、以一个乡村女医生汹涌澎湃的一生,思考我国六十年计划生育政策史,传递对性命明显的人道主义关爱,展现读书人内心深处的分歧与痛苦,详细呈现莫言文学类帝国的丰富多彩与连击。4、莫言斟酌十余年、笔耕不辍四载、三易其稿,全身心打造出的一部碰触中国人生命最痛点的长篇小说大作。5、不但写下了历史时间、实际,及其人性中充沛的荒谬,也推测式地写出去比小说晚到的荒谬实际,是一部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经典著作。

莫言获得了哪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11日13时(北京时间19时)公布。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在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2月6日,莫言获颁授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凭借他的写作理念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得的是终身成就奖。很多人误以为莫言是凭借《蛙》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其实莫言是凭借他一系列的作品,他一贯的写作理念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得的是终身成就奖,表彰的是莫言的终身成就。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晚上7点,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陆本土作家。
《蛙》以“蛙”为题,从青蛙到女娲,女娲造人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认为蛙是高密东北乡的图腾。在现实中,蛙是壮族的图腾,象征人类强盛的繁殖力和生命力,这也是剧本中蝌蚪关于精子精彩对话的内蕴。计划生育是传媒宣传小说的一种策略,作品根本不是仅仅写计划生育的,我觉得它有更宏大的意图,它写到的是孕育生命。这里面有几个层次的孕育生命,莫言找到一个非常巧妙的切入点,即妇科医生姑姑这个人物形象,而不是孕妇、孕妇的丈夫、孩子的角度,从妇科医生对生命的客观、冷静的角度出发,描述若干个主体对生命的态度,包括孕育者、职业接生人对生命的态度,但更宏大的意图在于时代、社会对生命的态度。依据人道主义观点,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恰恰在中国这个独一无二受到了质疑,把时代历史对生命的态度最终指向一个民族对生命的认识。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是什么?

诺贝尔文学奖是颁给莫言这个人,不是颁给莫言的某部小说。诺奖从来都是颁给人,而非单篇作品。绝少作家因为单篇作品而获得诺奖的。莫言是于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奖经历2000年,凭借长篇小说《酒国》法文版获得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2006年,获得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成为继巴金之后,第二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作家。2011年7月,获得韩国万海文化大奖,成为首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作家。2019年4月,小说《等待摩西》获得第15届十月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莫言

上一篇:龙纹身的女鬼入镜

下一篇:北京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