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

时间:2024-09-09 06:22:45编辑:揭秘君

教育部社科项目什么时候公示?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公示时间7月29日至8月4日。扩展资料:教育部社科项目管理贯彻“科学、公正、高效”的原则。规范管理,择优立项;集中征集选题,集中申报,集中评审,集中公布结果;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扶持青年社科研究工作者和边远、民族地区高等学校有特色的社科研究。教育部社科项目实行分级管理。教育部负责制订社科研究中长期规划和课题指南;制订项目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组织项目申报和评审立项;布置项目中期检查及验收结项;负责重大项目的成果鉴定等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负责组织所属高等学校的项目申报、中期检查、成果验收推广等工作。各高等学校负责制订本校项目管理细则并进行日常管理;组织项目申报、跟踪检查和成果验收;负责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等工作。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指以课题组为依托,以解决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领域重大问题为研究内容的项目。选题由教育部向全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实际应用部门征集,面向全国高等学校招标。基地重大项目。指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立的、围绕基地学术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重大项目。选题由重点研究基地根据基地中长期规划确定,并经基地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教育部统一组织招投标。设立教育部社科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后期资助项目指面向基础理论研究设立的,已完成大部分研究工作并有阶段性研究成果,预期能产生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国家社科的结果什么时候公布?

2023国社科的结果在当年的12月份或次年的1月份左右公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评审时间通常在下半年进行,经过审查和评审后,最终的申报结果会在当年的12月份或次年的1月份左右公布。然而,具体的出结果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受评审申请者的数量、项目复杂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最好还是关注国家社科基金网站的通知,以确认具体的申报结果公布时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请条件和申请流程是什么?其申请条件和流程如下:申请条件:1、主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并在相关领域中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一定的研究经验。2、申请参与的成员可以包括国内外相关学者、专家和研究机构。3、提出的研究项目应当符合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范围和方向,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申请流程:1、申请立项前,需登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系统进行账号注册。2、在系统中选择“申报管理——申报立项”进行申报。3、填写申请表并上传相关资料,并按要求完成其他申请程序。4、其他参与人员需注册成为基金项目成员后方可进行申报。5、经过初审后,进入专家评审阶段。6、经过终审后,最终申请结果公布。

教育部项目申报时间2023

教育部项目申报时间安排如下:1、摸底准备阶段(2022年12月1日-2022年12月31日)请各学院认真梳理本单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教育学、艺术学单列学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潜力人员名单、信息,积极动员,组织拟定申报选题,可参考2023年人文社科项目选题(附件1-1)收集本单位申报信息。2、动员辅导阶段(2022年12月15日-2023年1月15日)学校组织召开社会科学项目申请、撰写相关内容讲座,同时鼓励各学院自行邀请本学科方向专家讲座及组织内部研讨交流活动。各学院积极动员并组建科研项目团队,凝炼科学问题,开展选题论证,确定申报选题。教师选题应思考时代发展、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社会热点等,结合自身研究专长和兴趣点,确定选题方向,并对选题进行研究背景、学术谱系等方面的阐述。3、申请书撰写阶段(2023年1月16日-2023年2月15日):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通知及指南等文件正式发布后,学校将及时召开课题申报说明会,传达有关精神,解读政策精神。申报人员要认真学习研读,结合本人研究基础、研究兴趣和选题指南,开始撰写申请书。4、申请书论证阶段(2023年2月16日-2023年3月15日):各单位可通过学术沙龙、学术研讨等方式开展课题申报论证会,压紧压实课题申请书论证这一关键环节。视项目申报情况,组织校内外专家对项目申请书进行辅导和论证(每个学院至少组织一次专业性申报辅导和论证)。申请人根据专家建议和意见对申请书进行修改、打磨,切实提高申报书质量。5、学校审查报送阶段(2023年3月16日-2023年3月20日):学校对申请书进行形式审查,形成规范、高质量申报书,报送上级部门。

2023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时间

2023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时间如下: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材料提交时间安排(根据正式通知,时间可能调整)如下:1. 12月22日前上午12:00前,请各二级单位汇总纸质版申请材料和纸质盖章版汇总表各1份报至学校科研院202房进行形式审查。2. 2023年1-2月,根据省教育厅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申报通知发布学校申报通知。机构职责 一、 研究拟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草案。二、 研究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和全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拟定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以及教育发展的重点、结构、速度,指导并协调实施工作。三、 统筹管理本部门教育经费;参与拟定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拨款、教育基建投资的方针、政策;监测全国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按有关规定管理国外对我国的教育援助、教育贷款。四、 研究提出中等和初等教育各类学校的设置标准、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文件;组织审定中等和初等学校的统编教材;指导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督导与评估。五、 统筹管理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继续教育等工作。研究提出高等学校设置标准,审核高等学校的设置、更名、撤销与调整;制定学科专业目录、教学基本文件,指导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高等教育评估工作;负责"211工程"的实施和协调工作。六、 统筹和指导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协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援助。七、 规划并指导高等学校的党建工作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品德教育工作、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及国防教育工作。八、 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制定各级各类教师资格标准并指导实施;研究提出各级各类学校的编制标准;统筹规划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工作。九、 统筹管理各类高等学历教育的招生考试工作;制定各类高等学校招生计划;负责各类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籍管理工作;归口管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拟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工作。

教育部人文社科2023年立项结果什么时候出来

教育部人文社科2023年立项结果是七月至八月出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介绍:1、第一条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推进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加强和改进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简称教育部社科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研究质量,制定本办法。2、第二条教育部社科项目管理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鼓励对策研究,支持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注重成果转化,大力提高科研质量和创新能力。3、第三条教育部社科项目管理贯彻“科学、公正、高效”的原则。规范管理,择优立项;集中征集选题,集中申报,集中评审,集中公布结果;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扶持青年社科研究工作者和边远、民族地区高等学校有特色的社科研究。4、第四条教育部社科项目实行分级管理。教育部负责制订社科研究中长期规划和课题指南;制订项目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组织项目申报和评审立项;布置项目中期检查及验收结项;负责重大项目的成果鉴定等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负责组织所属高等学校的项目申报、中期检查、成果验收推广等工作。各高等学校负责制订本校项目管理细则并进行日常管理;组织项目申报、跟踪检查和成果验收;负责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等工作。第五条教育部社科项目是教育部面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设立的各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总称。

中国人民大学占地面积是多少?

中国人民大学面积约为:学校占地面积696,462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510,459平方米。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学院介绍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人大”,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为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39个学院(书院),另设有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深圳研究院等。开设本科专业83个。有博士后流动站2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436.7余万册。专任教师1951人。全日制在校生28501人,其中本科生11354人,硕士生11149人,博士生4792人,留学生1206人。历史沿革学校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首所新型正规大学。1954年,被确定为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大学和首批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院系专业截至2017年3月,学校下设有5个学部、26个教学单位(23个学院、3个研究院)、81个本科专业,另设有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苏州校区、深圳研究院等。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895人,其中教授701人,副教授778人。学校有全国高等教育领域唯二的“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卫教授和高教授。有19名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受聘为第二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65位专家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专家或主要成员,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先后有490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万人计划”入选者2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2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入选者2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2人。有6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5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0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9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科建设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拥有硕士学位学科点186个(其中自主专业35个、交叉学科9个、专业学位22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25个(其中自主专业32个、交叉学科7个),其中,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5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0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拥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8个,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中国前列。还拥有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5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4个。在2012年中国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人大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类、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9个学科排名中国首位。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农林经济管理3个一级学科排名中国前列,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排名中国前列,中国史排名中国前列。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物理学、考古学、世界史、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统计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统计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档案管理、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工程、农业推广、食品加工与安全、工商管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公共管理、会计、图书情报、艺术“双一流”建设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国家重点二级学科:中共党史、国际政治、文艺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农业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档案学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农林经济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86] 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农村发展管理学术研究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拥有13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中国高校首位。拥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有23个跨学院研究机构、174个院属科研机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究基地、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清史研究所、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数据库与商务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与微纳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人文北京”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北京社会建设研究基地跨学院科研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政府统计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治理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案例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与管理大数据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金铁霖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教学建设一.本科生培养中国人民大学本科阶段的课程结构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其他学习三大板块组成,分别占62.8%、27.9%和9.3%。其中,必修课分为全校共同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心理健康、大学汉语、大学英语、公共数学、计算机基础、国防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包括九大类:专业类课程、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原典选读类课程、人文艺术类课程、法政类课程、管理类课程、经济类课程、理工类课程、暑期学校课程。其他学习包括:原典读书笔记、学年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社会调查与研究、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专业/毕业实习。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共有本科课程2993门,其中全校共同课74门,学科基础课605门,专业必修课763门,专业选修课964门,全校通选课571门。在全校通选课程中,包含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9门,原典选读类课程14门,暑期学校课程136门,人文艺术类课程235门,法政类课程53门,经济类课程54门,管理类课程51门,理工类课程19门。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对象为全校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计划”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经费,支持其开展社会调查与科学研究活动,实施内容包括下达至学校的国家级“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市级“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及为配合国家级创新项目和市级创新项目的开展而由学校自主设立的校级“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创新性实验实践项目”。中国人民大学采取“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重创新、国际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重自主”为通识教育理念,初步形成具有人大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注重开展研究型教学,强调专业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注重培育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提倡学生读原著、读原典。加强实践性教学,倡导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在本科阶段,设置了若干跨学科的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空间,培养复合型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暑期学校自2009年起于每年的7月举办,为期四周。暑期学校的主要课程包括中国研究系列课程、学科前沿系列和学科通识系列课程及语言培训系列课程,课程全部使用英文授课。课程结束后,学校颁发结业证书。 二.质量工程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5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北京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12个,北京市精品课程4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新闻传播实验中心、信息技术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不完全名单)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哲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复旦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际政治、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计算机、历史学、会计学、宗教学、财政学、统计学、档案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金融学、法学、新闻学、工商管理、中共党史 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法制史、行政伦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新闻理论、西方文艺理论史、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财务会计学、大学英语、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数字传播技术应用、财政学、国际税收、国际政治学概论、西方哲学智慧、社会学概论、档案学概论、财务管理学、数据库系统概论、管理学原理、国际金融、新闻评论、货币银行学、中国宪法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市场营销学、会计学、新闻编辑、民法学、企业战略管理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计算机科学概论、国际商务伦理、西方经济学、国际商事仲裁法、金融计量学、金融衍生工具、法律英语—美国法律制度北京市“人才模式创新实验区”:财政金融专业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北京市特色专业:农村区域发展、历史学、财政学、档案学、法学、工商管理、国际政治、金融学、经济学、贸易经济、社会学、统计学北京市精品课程:法律经济学、哲学素质培养、西方伦理思想史、行政伦理学、证券投资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及作品教学、古代汉语、数字传播技术应用、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新闻理论、法理学、公共政策导论、外交学概论、国民经济核算、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人身保险、国际政治学概论、国际税收、西方哲学智慧、中国法治史、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学原理、国际金融、新闻评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档案保护技术学、货币银行学、中国宪法学、刑法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新闻编辑、数据库系统概论、档案文献编纂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社会学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三.合作办学项目中国人民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教育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2022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意大利路易斯大学、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开设全球首个“管理学三学士国际项目”,旨在培养具有中国文化意识的未来全球商务领袖。项目学制四年,授予毕业生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路易斯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以及乔治·华盛顿大学商业(或国际商务)学士学位。杰出校友中共十八大中,中国人民大学18名校友当选中央委员、9名校友当选中央候补委员、10名校友当选中央纪委委员,入选校友人数位居中国高校首位。馆藏资源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藏以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为主,文理兼顾,纸本和数字资源协调并重。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共有藏书462.9万册, 其中,线装古籍(1911年以前)40余万册,民国时期(1911年至1949年)出版物10余万册,港台书、刊3万余册。电子图书18173GB。还设有人大文库,藏有人大学者和校友著作、研究生论文8万余册。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是新中国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搜集、整理、编辑、发布的信息资料提供机构,公开出版发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166种期刊和六大系列数据库产品,编辑的年度报刊资料索引是中国四大文献检索索引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的首个大学出版社,是中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著作的重要出版基地。学术期刊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中国人民大学共有学术期刊16种,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115种,文摘卡系列刊14种,报刊资料索引系列刊7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1月创刊,双月刊,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是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刊物。曾两次获得中国期刊界的最高奖——中国期刊奖,并于2004年首批进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2009年入选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评选的“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开设栏目:专题研究、经济学研究、哲学研究、应用伦理学研究、科技与社会、社会学研究、宗教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文学研究、历史学研究、当代学术思潮评价等。科研成果自2004至2014年,学校论文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数量连续11年保持中国高校首位。自2010年起,学校共有32部学术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位居中国高校首位。2016年,学校教授撰写的《社会偏好理论与社会合作机制研究》、《金融分析的制度范式——制度金融学导论》、《后乡土中国》等3部学术专著入选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总数在中国高校中排名首位。成果获奖2015年,在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学校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23项、普及奖1项。2013年,在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学校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1项、普及奖1项。2013年,在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学校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1项、普及奖1项。所获荣誉2021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等12家单位,入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2021年9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青少年宪法教育研究中心入选全国“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候选名单。2022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的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2022年4月,入选2022年北京市工人先锋号拟表彰对象公示名单。2022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被表彰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文化传统徽志学校徽志是圆形篆书人字徽标,以“人大红”为标准色,以三个并列的篆书“人”字图形为基础,寓意“人民、人本、人文”。下方有“1937”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国人民大学”的英文大写,下方是中国人民大学第一任校长吴玉章题写的校名。

中国人民大学面积多少

中国人民大学面积230余万平方米。学校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1954年,被确定为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大学和首批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孔子学院截至2016年12月,作为中方合作伙伴,学校共参与了海外13所孔子学院的建设,其中欧洲7所、美国3所,拉美、非洲和亚洲各1所,分别是:美国麻州大学波士顿孔子学院、美国密歇根大学孔子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孔子学院、哥斯达黎加大学孔子学院、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丹麦哥本哈根商务孔子学院、德国莱比锡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瑞士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孔子学院。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国人民大学

武汉大学学报的社会科学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其前身是1930年创刊的《国立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举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中国高校双十佳社科学报、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和湖北十大名刊。主要开设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栏目。宗旨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繁荣学术事业,开展学术争鸣,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主要刊登中外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新闻传播学、编辑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要刊登法律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两刊均为双月刊,逢单月23日出版,大16开本,128页,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两刊均创刊于1930年,分别由当时的《国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和《国立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发展而来,并分别继承这两刊的历史,自2001年第1期始,都为第54卷,总第252期;两刊均为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一级期刊、首届全国双十佳社会科学学报和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核心期刊。两刊学术质量始终处在中国高校文科学报的前列,与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实力相匹配。从1992年以来,所发文章转载率一直居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前五名;1992年、1995年先后被评为“湖北省一级优秀期刊”;199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列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1998年获湖北省出版优秀佳作奖;现为“中国首届高校双十佳社科学报”(并在第二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评优中继续保持了“双十佳”荣誉)和“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核心期刊”,并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两刊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现有专职和兼职编辑9人,其中4人为教授、3人为副教授、2人为讲师。各位编辑既是相关专业的专家,又热爱编辑工作,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在审稿方面,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制度,保证及时将本校最新、最高的学术成果向外发布;在校对方面,本刊实行5校和通读清样制度,保证校对差错率严格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有武汉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作后盾,有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有严格的编辑制度,两刊不仅能赢得中国读者,也必将能走向世界。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部门分工

规划处:负责拟定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调整增补学科规划评审小组专家;拟定和发布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课题指南;组织年度课题申报和评审立项;组织实施和管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础研究类、跨学科类)和委托研究项目。基金处:负责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费拨款;负责社科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和监督;组织实施和管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应用研究类)和西部项目。成果处:负责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期管理和最终成果的鉴定验收与结项;负责组织和编发《成果要报》;组织实施学术期刊资助和管理;组织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评奖。调研处:负责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动态的调查研究;组织评审出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组织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和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评审。宣传处:负责国家社科基金和社科规划管理工作的日常宣传;负责主编“国家社科基金”专刊、专栏;负责管理全国社科规划办网站。综合处: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内设的综合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日常文秘、行政管理、财务会计、会议组织、网络服务、内外联络、后勤保障工作等。

上一篇: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

下一篇:葫芦娃勇闯冒险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