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是我国乡村治理工作出现困境的主要原因,并且城乡之间存在的差距更易导致乡村治理工作走入困境。由此可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对乡村治理困境进行解决的根本,只有对城乡一体化进行推进,乡村治理的资源和结构才能够得到进一步优化,各项相应的资源也才能够被更好的控制,从而有效缓解和解决城乡间合理分配不均匀的情况,有利于减少农村的人才流失和物质流失。另外,积极发展城乡一体化不仅能够有效缩小城乡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还有利于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在城乡之间进行合理的流动,从而强化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此举不仅能够对我国乡村的治理面貌进行改善,也能够推动我国城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实现小城镇的有效建设以及城乡之间的融合与反哺。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治理格局。我国农村的治理环境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乡村治理工作也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管理型转化成为多元治理的方式,实现了乡村治理结构从制度层面入手的改善,有利于强化乡村治理工作中的结构优势和制度优势,从而充分体现出了乡村治理工作的现代化。当前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完善,与乡村治理体系以及乡村治理格局具有越来越好的适应性,并逐渐形成了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面主体共同进行参与的新型乡村治理格局,从而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转变。对于农村公共利益来说,实现其最大化的主要途径,就是有效供给农村公共产品以及服务,促使我国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得到改善。从而有效提升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并逐渐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从实际上来看,我国公共产品及服务在供给方面出现问题的根源,就是当前我国应用的农村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的供给政策,传统上,主要采用的是政府单一供给,但是目前采用的方式为政府、社会以及市场多方面共同实施供给,在供给方式和供给渠道方面切实实现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多元化。当前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已经成了农民群众的利益聚合体,并且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农村的公共物品供给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供给公共物品的过程中对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并将其应用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体系之中,有利于多元化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系进一步实现和得到保障。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广大农民群众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建设主体,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党委、政府的努力,在于配置好公共资源,创造条件、营造环境,让农民群众用智慧的大脑去谋划新农村,用勤劳的双手去建设新家园。反之,不管你有多少理由,不管你的理由多么动听,违背农民意愿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键在把握好“尊重、引导、激励、支持”这八个字。一是尊重。新农村建设说到底是农民群众自己的事,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让农民群众自己去做主。这些年,无论产业发展、新村建设,还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各级党委、政府都坚持让农民群众自主选择、自主参与、自主评判,最终让农民群众得实惠、说满意。比如,在开展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中,从申报到建设,都先由村支部、村委会组织民意调查,让每家每户充分发表意见,并且白纸黑字,看绝大多数农民愿不愿意干。这正是衡量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码。二是引导。目前,农民群众的建设热情高涨,但热情容易盲目,必须切实加强引导。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注重教育引导,并且用农民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教育农民,让新思想、新知识在农民群众那里入脑入心,培育他们自立、合作、奋进的精神,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我们要注重用规划去引导,强调规划先行,既编制总规、专规,还编制详规,讲究科学规范,照图施工。通过教育和规划,把农民群众的满腔热情引导到新农村建设上来,引导到农民自由全面的发展上来。三是激励。当然,也要看到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受地理环境、二元体制、农耕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相对保守,需要政府激励。对农民群众最有效的激励,莫过于制定并实施符合市场经济法则的政策措施。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建设美好新家园的积极性。在认真落实惠农政策的基础上,许多地方结合实际,研究新问题,拿出了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分类推进新村建设、积极探索建设新农村综合体等新举措、新办法,实施效果越来越好。四是支持。应当看到,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薄弱地区,农民群众的生活相对困难。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工业反哺、社会关注、政府支持。我们各级公务员要重视农村工作,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掌握实情,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给予农民以必要的支持。同时,我们要积极引导金融单位在信贷资金投入上给予新农村建设必要的倾斜,动员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发挥优势积极献策、出力。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上,我们不应该做旁观者。正是尊重、引导、激励和支持,有效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国新农村建设才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可以断言,只要坚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今后几年,我国新农村建设就一定会取得更加可喜的成就。
什么是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其实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是要让农民宜居宜业,用农民的话说,就是农村要有“人气”,政治、文化、经济、民俗各项事业要有新的气象,农民经济没有负担,生活没有后顾之忧,人人安居乐业,家家生活幸福,这才是真正的新农村建设。农村体制改革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部分先后离开农村,村庄空壳,集体经济空壳,个别村庄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这种现实的情况下,国家提岀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农村产业振兴,才是最根本基础。农村没有产业,就很难留住人口,出现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原意。
什么是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就是要缩小城乡差异,实现农民富裕!而决不是盖几所楼,修几条路,栽几棵花之事!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一是科学规划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宜居宜业。 二是建设有奉献精神、有创新能力、有管理经验、政治性强、凝聚力优、村民信的过的村级施政组织。 三是发展优秀的农村传统文化,破除不良的农村风俗,形成具有特色的农村新文明、新风尚,建立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的新型邻里和干群关系。 四是扩展农业发展范筹,创新农业发展业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民创造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条件,走农民共同富裕之路。 新农村建设是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 社会 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 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新农村建设的本质绝不是用城市和工业代替或消灭农村,而是保护和支援农村发展,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功能差别化、互补化、协调化发展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有以下几点原则: 1、坚持统筹城乡协调规划发展 当前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包括了 社会 、 经济、文化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协调,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缩小城乡差距。 2、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新 农村规划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宅基地、荒地 进行建设,积极引导散居农户集聚到规划点居住。 3、保护生态农林景观环境格局 规划应把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到重要位置,充分发挥生态农林景观环境优 势,保护农村自然生态资源,保证资源利用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传承传统地域特色、创造现代乡村风貌 4、新农村规划中,应在尊重地域文化、地方传统、风俗习惯的前提下,创造适 应于现代生活的乡村风貌环境。 应避免“城村同貌”现象,避免农村空间形态从自然化转变成模式化。 很多人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修修道路;刷刷白墙,搞搞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整洁一些,好像这就是新农村建设。 其实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是要让农民宜居宜业,用农民的话说,就是农村要有“人气”,政治、文化、经济、民俗各项事业要有新的气象,农民经济没有负担,生活没有后顾之忧,人人安居乐业,家家生活幸福,这才是真正的新农村建设。 农村体制改革以后,随着 社会 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部分先后离开农村,大部分农村岀现“双空壳”,村庄空壳,集体经济空壳,个别村庄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这种现实的情况下,国家提岀了乡村振兴的战略。 新农村建设,这只是一个切入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农村产业振兴,才是最根本基础。农村没有产业,就很难留住人口,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原意。 说的是一个矿山老板开采一个金矿,他把赚取的利润,大部分分给矿工,矿工见在矿上有钱可赚,就把妻儿全都接到矿上来住,矿主见矿上来的人多了,就在矿上开发了各项生活设施,开办了学校、商店,矿工在矿上赚了钱,然后就在矿上销费,经济产生良性循环,矿山开采完了,矿山变成了一座城市。 农村的发展也是如此,没有人口的村庄,就不会有较好的发展。要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把当地产业做大做强,有了产业,也就有了人气。 新农村建设随着 社会 的发展不断创新。 小时候上学时老师就教导我们努力学习,长大后参加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村。 小学毕业后赶上十年动乱。动乱结束紧接着农业学大寨,干的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们这边热火朝天搞田地平整。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化准备条件。理想中的整齐有序大寨式瓦房成了向往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农村生产责任制打破了出工不出力的现实。改革开放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农民工的转移。钱袋子鼓了的先行建家立业。我们这边石头石板房应时而建。到了二干年,普及了石头房子。 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石头房渐渐的被翻建,砖混结构楼房的多样化。显示了农村农民工的思维模式创新。道路的硬化,道灯普及。溪流水利的建设,卫生的整治,道边空余地带园林绿化。特别是政府把美化乡村建设振兴策略提上桌面。 解决空心村问题十分紧迫。除了有纪念意义的古迹是否考虑保留保护。在一户一宅面前大家应该有整体意识。空心村解决不了何来的美化乡村!环境优美? 随着乡村振兴城镇一体化的实施,很多农村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宅基地确权,土地确权之后,下一步就是农村整体迁移,土地统一征收,人口统一安置。 一些村庄会被安排到城里去,在城市的某个地方建设很多安置房,给搬迁的农村人住。也有一部分村庄不会搬到城里,但是会集中安置,建立新的小镇,合并村庄成为集镇。 而搬迁后的农村,宅基地房屋将会被销毁,土地被征收。征收的土地不是直接领现金,而是每年分红的方式。 由国家统一安排种植生产,建设农业园区, 科技 园区和畜牧园区。赚到的钱会按比例分到每个农村人手中,按土地多少来分红,多的每家能分到五六万,少的一两万。 而搬迁的农村人不用再种地和养殖,直接到城里做事,还可以做生意,或者进厂打工。安安心心工作,年底还能拿到分红上万元。 这样集中了对教育、医疗都是有利的,将之前不好管理的土地合并,不再是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以后是几个村的土地全部统一种植一种农作物,机械化管理,全部安装滴灌,喷灌,无人机打药,自动播种收割,每块地里有湿度检测仪,有养分检测仪,知道农作物需要施什么肥。 农民搬迁后并不是住的高楼大厦,而是三四层楼的小别墅,每家每户都是一样的户型,有2~4人户型,4~6人户型,而且建设得很漂亮。门口有 娱乐 设施,公园公厕,儿童区域,健身设施和球场。 这只是一部分需要合并的村庄,一般是人口较少,大量人不在村里种地的,种植、养殖业都很差,山区,有地质灾害,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 而目前经济较好,人口多,村庄发展较好,交通也方便,有特色产业和农产品的村庄是不会合并的。但是会改变农村风貌,免费的路灯,沼气,化粪池等。地里会免费安装滴灌等工程。每个村将建设一处景点,打造一个特色。 我所在的村庄,以上所说的都已经全部安装好,并达到四川省五星级 科技 农业园区,全国AAA级 旅游 区,明年将提升为AAAA级景区。 我所在的村庄就是示范村,以后全国会有大量村庄以这种模式改变。目前我们村的特色是温泉,金桑庄园,30万亩桑树,桑基鱼塘,古桑展览园,桑树 科技 园,小溪河鱼,无公害绿色蔬菜采摘,桑园民宿,桑间农家乐等。 农村不一定都会搬迁,但是农村会发生大改变,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会变成天堂一般漂亮,越来越多人向往农村。 如果你不信,也希望你来我的村子里看看,我在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碧窝村,这里四季如春,碧海云天,拥有30万亩金桑庄园。 农村越来越好,赚钱方式变多,景色变美,耕作变简单,收益提高。城镇一体化之后取消农村户口,将不再有农村人。 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村任务艰巨,从2006年2019年党中央1号文件对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村指明了向。 新农村建设国家非常重视,在2006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对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推进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要扎实稳步推进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如下: 近几年,党中央、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统筹城乡经济 社会 发展,扎实推进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 1、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 历史 任务。 2、围绕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 3、扎实稳步推进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1、大力提高农业 科技 创新和转化能力。 2、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3、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4、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5、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6、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3、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4、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6、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 7、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8、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五、加快发展农村 社会 事业,培养推进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1、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2、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3、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4、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5、逐步建立农村 社会 保障制度 6、倡导 健康 文明新风尚。 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1、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 2、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3、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 七、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1、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2、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3、培育农村新型 社会 化服务组织。 八、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 社会 关心、支持和参与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 1、加强对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 2、科学制定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3、动员全 社会 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长期处于 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农业人口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比其他国家要大得多,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村必然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 历史 过程,是一个与现代化建设同步的过程。 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有些地方甚至需要上百年。在新形势下推进的农村改革发展,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 历史 任务,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村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下列出了我国近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直指三农。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 科技 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019年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文件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确保经济持续 健康 发展和 社会 大局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根据以上新农村建设具体内容应是“生产发展(水利,电力,公路基础,生态保护,农业发展)、生活宽裕(人均收入增加,有养老保障,有医疗保障)、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卫生好、房屋建设规划好)管理民主。 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规划和内容包括以几条:1.合理利用和开发土地,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开发高效农业,保护土地,守住土地红线。 2,保护和综合治理农村江河湖水系,保护水资源,提升农村饮用水质量。 3.农村将全面实现绿化、亮化行动,基本实现“山地森林化农田林网化、村屯圆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乡村亮化”的乡村绿化格局。 4.进一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在垃圾、污水,垃圾分类和再次利用上建立完整的处置体系,对农村的下水道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和尾水回收利用进行升级改造。 5.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支持和投入,吸引更多的 社会 资金,加大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 6、大力发展乡村 旅游 业,进一步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培养乡村 旅游 的特色品牌,推动乡村 旅游 提质升级。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营销、人才培训等方面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 7、大力发展乡村康养,民俗、农家乐。大力支持农民回乡创业兴业,从政策和资金方面支持农民回乡创业。 8、大力发展和扶持农村电商,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推动农村电商基本覆盖,让更多的农副产品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出去,繁荣乡村经济。 我想要的新农村首选,肯定不是上楼。我想像中的新农村应该是山绿,水清,天蓝。农民吃喝不愁,小孩上学方便,老人老有所养,看病问题容易解决 农村修街道: 危房又改造: 厕所统一修: 自来水必要! 新农村建设涉及的内容就比较广泛了,说的最浅显易懂一点就是农村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农村的整体基础建设进行进一步的加强,重现建设,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全新的农村基础设施,道路建设、房屋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学校、养老设施、公共卫生间)等,以及抽象层面的农村公共环境卫生,大家的整体文化水平等,这些都属于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分为精神层面和现实基础环境设施层面。 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有的农村地区已经完成了相关建设,有的农村地区却还没有开始,这个还没有开始指的是道路建设,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现实情况是我们国家现在还有很多农村地区的水泥路都没有铺好 ,路都没有修好,更别说内部的建设了,因此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目标是什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目标是发展农村经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要坚持五个机制:一、投入机制,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对农村投入增长的机制。二、工作机制,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涉农部门的事,党和政府的各部门尤其是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都要有“一盘棋”的观念,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增加资金投入时都要向农村倾斜。三、引导农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建立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激励机制。四、加快建立吸引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机制。五、逐步建立改变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新体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扩展资料: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发展经济。经济的发展,恰恰需要打破农业产业的界限,把农业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以农林牧副渔业资源、乡村田园资源、乡村风景资源、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等等为依托,开发旅游休闲产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旅游休闲产业,是乡村经济中最具有附加值的产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
2009年4月自学考试《 *** 思想、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概论》真题简答题第4题 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校解析答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2)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3)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4)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5)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
“十一五”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支撑,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保证,突出工业拉动、城市带动、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着力建设好具有吉林特色的高效创新型农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建设好创新型吉林农业
建设创新型农业,就是要把发展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优势产业创新能力,统筹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创新能力,科技支撑创新能力,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培育建设好创新型农业、创新型农村、创新型农民。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和要求,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十一五”末期,农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递增6%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75亿公斤的阶段性水平;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比2005年增长2倍,实现利税300亿元;畜牧业总产值达到775亿元,比2005年增长72%;园艺特产业产值达到363亿元,比2005年增长48.2%;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50万人,比2005年增长45.6%;农村城镇化率达到52%。农村公共事业有长足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重点要在“五个一”上寻求突破
第一,创新思维方式,在“一转多变”上寻求突破。“一转”就是要转变工作思维方式,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多予”上下功夫;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统筹上做文章;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在工业化上找出路,形成一套既有连续性又有创新力的工作路数。“多变”,就是要按照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推进单一农业向复合高效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封闭型农业向开放型农业转变。一是“粮变肉”。大力发展畜牧业,加速推进粮食过腹转化,到“十一五”末期,全省要有30%的粮食转化为肉蛋奶。二是“小变大”。通过发展合作经济、推进土地流转和专业化生产,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整合成大规模、大生产,形成规模效益。三是“少变多”。通过大力推进粮、牧、多、特、加、劳全面发展,实现由“一元”增收向“多元”增收转变。四是“粗变精”。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精细种植业、精品畜牧业和精深加工业。五是“农变工”。通过加大对农民创业和再就业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由农民向市民、向工人的转变。
第二,创新工作方式,在“一策多法”上寻求突破。“一策”,就是坚决贯彻好党中央、国务院“两个重中之重”的战略决策。“多法”就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目标,采取传统创新的.办法、巧用科学的办法、实际实效的办法、统筹协调的办法、政策保护的办法,千方百计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在农业内部挖潜上下功夫。要把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把资源转化为效益;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重大科研成果和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在农业外部拓展上下功夫。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通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多渠道、多途径地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在开放联合上下功夫。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会展经济和订单农业,加快与发达省份、地区和国家的农业交流与合作,推进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四是在政策扶持上下功夫。各地要切实落实好国家各项扶持“三农”政策,深入研究制定加大“三农”扶持力度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办法。通过政策扶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创新经营方式,在“一化多能”上寻求突破。“一化”就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多能”,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把破解“三农”难题的多功能金钥匙。它能够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不断解决农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最终使我国农业走上现代化之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要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集中扶持发展一批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有成长性、对农户和整个行业有较强带动力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到“十一五”末期,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要达到200个,其中,10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龙头企业5~10个,50亿元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50个。二是切实抓好生产基地建设。要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和服务系列化的生产要求,规划建设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积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架起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紧密相联的桥梁和纽带。到“十一五”末期,全省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000个。四是高度重视品牌开发与培育。要支持和帮助龙头企业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以质量打造品牌,以品牌开发市场,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到2010年,创中国名牌产品5个,力争达到10个。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4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一,要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农民尊重和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各项农村政策,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民意表达机制,把他们的合理意愿和要求体现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中。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使他们能够完全自主地根据市场情况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创造,切实维护农民的意愿和创造。要鼓励农民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胆探索、大胆实践,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自主创业的潜能,营造鼓励农民干事业、帮助农民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
第三,要充分尊重农民合法权益特别是物质利益,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特别是物质利益。
第四,要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只有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和经营素质,才能促进农民在农村改革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