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之道

时间:2024-09-07 13:13:57编辑:揭秘君

青城山道教宫观及其对联

道教的宫观建筑是从古代中国传统的宫殿、神庙、祭坛建筑发展而来的,是道教徒祭神礼拜的场所,也是他们隐居、修炼之处所。金元以降,全真道兴起后,建立了道教丛林制度,宫观又成了全真道士出家后集体诵经修养之地。道教历来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相传这些洞天福地都是仙,人居住游憩之处,是通天之境,故后人多在这些地方潜修炼养,兴建宫观。尤其是历代帝王对道教的尊奉,使得道教宫观遍布我国各地,它们虽然规模不等,形制各异,但总体上却不外以下三类:宫殿式的庙宇;一般的祠庙;朴素的茅庐或洞穴。三者在建筑规模上有很大区别,但其目的与功用却是统一的。道教官观在其布局、体量、结构上除十分鲜明地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建筑思想、建筑格局和建筑方法,同时也注入了道家与道教的审美思想和价值观念,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太上老君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见《道德经》)。“道”为宇宙万物之根本,而人则应当效法大而无垠的宇宙自然。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讲得更加明确:“天与地法,上下相应:天有子,地亦有子;天有午,地亦有午;天有坎,地亦有坎;天有离,地亦有离,其相应若此矣。是故丑未者,寅之后宫也。申者属卯,侯王之婿也。”经中将天地与人事相互对应的“天人对应”思想,是道教宫观建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也是道教宫观建筑的重要特点。《云笈七签·二十八治》云:“谨按张天师二十四治图云:太上以汉安二年正月七日申时下二十四治,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应天二十四气,合二十八宿”。“治”是五斗米道政教合一的管理机构,也是早期道教祭神之场所,它的建制便是按照天象方位之原则而设立的。后来的道教官观便本着法天、法地、法道、法自然的思想,顺乎“自然”之规律来建造。道教官观根据八卦方位,乾南坤北,即天南地北,以子午线为中轴,坐北朝南的布局,使供奉道教尊神的殿堂都设在中轴线上。两边则根据日东月西,坎离对称的原则,设置配殿供奉诸神。这种对称的布局,体现了“尊者居中”的等级思想。对称的建筑也表现了追求平稳、持重和静穆的审美情趣。在大的丛林,道众住房多在宫观之东部。按照阴阳五行思想,东方作青龙,为木,属阳,正符合道士修炼达到“纯阳”,返还于“道”的目的。西跨院则为配殿,或是作为云游道众和香客们的临时客房。大多数宫观的建筑格局为传统的四合院、三合院。道教认为这种格局对应了木、火、金、水四正,加上中央土,五行俱全。大的宫观由数进四合院、三合院纵向铺开,层层院落依次递进,形成鳞次栉比的发展势态。道教认为这样可以聚四方之气,迎四方之神,也便于区分神的等级。一些大宫观山门前建有影壁和棂星门,道教认为影壁可以藏风聚气,还有避邪的功能;棂星门是道士们观星望气,迎候神仙之处。又有说法,棂星门为宋人祭祀灵星之坛。因道教官观多建于山中,故其大门称为“山门”。山门多为三个门洞,这样既符合对称的格局,又寓示进山门,过了三界(无极界、太极界、现世界),才称得为真正出家道士。另外宫观建筑在用色和装饰图案也有自己的讲究。

  建福宫

  建福宫位居青城山前山山门左侧。宫观始建于晋代,原址在青城天国山中,唐开元十八年(730)奉敕迁于今址。原名丈人观,南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简称“建福宫”,宫内主祀青城主神宁封真人及杜光庭先生。今建福宫系清代重建,近年又大规模扩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供奉五岳丈人、太上老君、东华帝君等神像。宫前有清溪和缘云阁,宫后有赤诚岩、乳泉、水心亭、梳妆台、林森洞等各名胜古迹,还有长达394字的清代青城山著名长联。建福宫四周林木苍翠,浓荫蔽日,炎夏盛暑,身游至此顿感清凉,大有如入仙境之意。既是青城著名的道教宫观,又是游览青城理想的休息之所。

  吹笛天寒,玉华更控青鸾住,
  缘云路近,杜老倩除白发来。

  董寿平集句题宫门

  樵语落红叶;
  经声留白云。

  佚名题宫门

  一楼和气看山笑;
  半榻禅心印月明。

  佚名题宁封殿

  曲径幽居神道迹;
  高山便是白云乡。

  佚名题宁封殿

  君能玩月登虚府;
  我爱流霞醉静宫。

  佚名题宁封殿

  相鹤有经,来禽名帖;
  画兰订谱,种树成书。

  佚名题宁封殿

  道堪总摄群流,神秘启诸天,偶窥玄妙应如海;
  我亦遨游万里,丈人尊五岳,漫说归来不看山。

  佚名题宁封殿

  华堂瑞绕,喜光辉栋宇;
  兰室香生,贺锦绣阳春。

  佚名题宁封殿

  一潭月影参花影;
  四面山光接水光。

  佚名题宁封殿

  晓钟历历,晚磬泠泠,细参个里机关,凡处境无非梦境;
  岚气重重,云峰乙乙,饱看天然图画,不学仙也是真仙。

  佚名题大殿。 历历:分明可数。 泠泠:声音清越。 乙乙:难出貌

  胜境足盘旋,记曾结队西来,三十六峰频饱看;
  名区堪锁钥,休道大江东去,百千万劫总浮沤。

  佚名题大殿。 浮沤:喻变化无常的世事

  惟名山能留仙住;
  是真传只说家常。

  佚名题大殿

  累尽神仙端可致;
  心虚造化欲无功。

  于右任摘陆游句题丈人殿

  胜境足盘旋,记曾结队西来,三十六峰频饱看;
  名区堪锁钥,休道大江东去,百千万劫总浮沤。

  郑世斌题后殿

  溯禹迹奠岷阜以还,南接衡湘,北连秦陇,西通藏卫,东峙夔巫,葱葱郁郁,纵横八百里舆图。试蹑屐登上清绝顶,看雪岭光腾,红吞沧海;锦江春涨,绿到瀛洲。历井扪参,须臾踏蜗牛两角,争奈路隔蚕丛,何处寻神仙帑库。丈人峰直墙堵耳!回想峨眉秋月,玉垒浮云,剑门细雨,尚依稀绕襟袖间。况乃夜朝群岳,圣灯先列宿柴天;泉喷六时,灵液疑真君唾地,读书台犹存芳躅,飞赴寺安敢跳梁!且逍遥陟檐卜岗,渡芙蓉岛,都露出庐山面目,难遽追攀。楼观互玲珑,今幸青崖径达,问当初华渚姚墟,铜铸明皇应宛在;
  自轩坛拜宁封而后,汉标李意,晋著范贤,唐隐薛昌,宋征张愈,烈烈轰轰,上下四千年文物。漫借瓻考前代遗徽,记官临内品,墨敕亲颁,曲和甘州,霓裳同咏。鸾章翠辇,不过留鸿爪一痕,可怜林深杜宇,几番唤望帝归魂。高士传岂欺予哉!莫道赵昱斩蛟,佐卿化鹤,平仲驰骡,悉缥缈若遐荒事。兼之花蕊宫词,巾帼共谯岩竞秀;貂婵画像,侍中与太古齐名,携古琴御史曾游,吹长笛放翁再往。休提说王柯丹鼎,谭峭靸鞋,那堪他沫水洪波,无端淘尽。英雄多寄寓,我亦碧落暂栖,待异日龙吟虎啸,铁船贾郁定重来。

  李善济题后殿。此联原悬天师洞,后移建福宫。 岷阜:岷山。 衡湘:衡山和湘江,代指湖南。 秦陇:陕西、甘肃的简称。 藏卫:西藏。 夔巫:夔门、巫峡。 雪岭:岷山。 扪:抚摸。 蜗牛两角。 极微小之地。 蚕丛:传为蜀王之先祖,此指蜀地。 神仙帑库:指青城天仓山。 丈人峰。 青城山峰名。 圣灯:青城山谷夜间闪烁的磷光。 柴天:燔柴祭天。 六时:泉名,在青城混元顶下。 真君:此指传道于轩辕皇帝的宁封君。 读书台:青城白云溪畔,杜光庭隐居处。 芳躅:对先贤行迹的美称。 飞赴寺:佛寺名。 檐卜岗:青城山峰名。 华渚姚墟:地名,传为少昊、虞舜降生地。 宁封:轩辕曾设坛拜为五岳丈人。 李意:李意其,汉末人,传刘备伐吴曾问其吉凶。 范贤:范长生,晋末隐居青城,后受拜为大成国丞相,尊号“范贤”。 薛昌:唐玄宗时青城隐士。 张愈:宋仁宗时人,曾入朝为官,后隐居青城。 瓻:陶制酒具。 官临内品:唐玄宗时内品官毛景怀持玄宗诏令赴青城,令飞赴寺僧人还古道常观于道家。 曲和甘州:前蜀主王衍游青城,作《甘州曲》,沿途自歌,宫人和之。 高士传:晋皇甫谧所撰记叙古代隐士事迹的书。 赵昱:隋嘉州太守,传曾入犍为潭斩蛟,后隐于大面山。 佐卿:徐佐卿,唐代道士,传曾化鹤飞到长安沙苑,中御箭仍飞回青城。 平仲:姚平仲,宋代名将,后骑骡隐居青城。 花蕊:花蕊夫人,即孟昶夫人费氏,擅诗文。 谯岩:宋代谯定隐居处。 貂蝉画像:宋代画家孙知微所绘戴蝉文貂尾华冠的范长生像。 侍中:指范长生。 太古:孙知微的字。 御史:指唐代御史大夫溺爱妻子兼剑南两川节度使严武。 王柯:唐代蜀人,隐居青城,传服丹升天。 谭峭:南唐人,传抛靸鞋于东海,入青城成仙。 铁船贾郁:传五代时仙游县主簿贾郁曾驾铁船出游

  草亭闲坐看花笑;
  竹院敲诗带月归。

  佚名题委心亭

  乳泉如鼓瑟;
  层云欲荡胸。

  佚名题乳泉亭

  竹影横画古;
  花香入座清。

  佚名题客堂

  爱月便居前席座;
  搜画如见故人来。

  佚名题客堂

  观书到老眼如月;
  心似秋江水不波。

  佚名题客堂

  圆明宫

  青城山丈人峰后有两座拔地而起的山峰,一称元宝山,因形如元宝而得名;一称木鱼山,山坡上建有供奉圆明道母天尊(即斗姥)的圆明宫。这里孤峰独秀,石径通幽,一年四季,纤尘不染,较其他道观更显宁静。道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宫门两侧翠竹作篱,青松相伴,有楹联云:“栽竹栽松,竹隐凤凰松隐鹤;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进入山门,中路有三重殿堂。依次为灵祖殿,供奉道教护法神王灵官;斗姥殿,供奉北斗众星之母——圆明道母天尊;后殿,供奉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御神。殿堂布局依山走势,错落有致,重檐叠阁,独具风韵。

  圆顶金光充帝阙;
  明宫紫气捧玄门。

  佚名题圆明宫外山门。 帝阙:宫门

  虎踞龙蟠,深藏妙趣;
  山明水秀,大寓禅机。

  佚名题圆明宫外山门

  栽竹栽松,竹隐凤凰松隐鹤;
  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

  佚名题内山门

  一念逵天庭,喜生子承祧,九泉得遂双亲愿;
  五朝崇地敕,叨法师坐鉴,千载犹降众魅心。

  佚名题斗母殿。 承祧:承奉祖庙祭祀

  大地果钟灵,鸟革翚飞光殿宇;
  玄机成妙悟,龙降虎伏度乡人。

  佚名题斗母殿

  瘦蕨长餐,石塌岚晴歌枕梦;
  疏苑不葺,竹桥春水隔溪声。

  佚名题三官殿

  杰阁傍青城,三十六峰停鹤驾;
  仙寰留紫府,百千万载建鸿图。

  佚名题三官殿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黄齐生集句题灵祖殿

  上清宫

  上清宫,坐落在青城第一峰,始建于晋,清代重建,民国初扩建,青城山重点宫观之一。现有老君殿、三清殿、道德经堂、文武殿和玉皇殿。宫门为石砌券洞,上有门楼,“上清宫”匾额为蒋介石1940年手书,联文为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育圣人。”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纯阳祖师和三丰祖师。三清殿供奉三清神像和三清弟子十二金仙。道德堂有楠木板壁,上刻《道德经》全文。文武殿内祀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宫内有五代前蜀所凿之鸳鸯井、麻姑池。宫后有圣灯亭、东华殿,直上第一峰老君阁。宫左侧玉皇坪有前蜀王衍行宫遗址。宫前右侧下有天师池、跑马坪、旗杆石、豹谷等古迹。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曾在此寓居四年多,作画千余幅,留下了麻姑、王母、三丰祖师、张天师、花蕊夫人等画像石刻。夜宿上清宫,可夜睹神灯,朝看日出,雨后观云海,冬春赏瑞雪,奇趣无穷。

  留恩遍黎庶;
  驱虎去青城。

  佚名题宫前土地祠

  神威能逐疫;
  法力可驱蝗。

  题名题宫前土地祠

  望上清绝顶,霞飞彩凤;
  观大面横陈,秀如云龙。

  刘伯龙题古高台山

  于今百草承元化;
  自古名山待圣人。

  于右任题山门

  上德无为,行不言之教;
  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

  冯玉祥集《老子》句题山门

  看三十六峰,雨晴浓淡元章画;
  有百零八景,行吟顾步少陵诗。

  冯健吾题山门

  大道生生生万物;
  真人法法法自然。

  佚名题玄圃门

  玄风肇自太古;
  大道藏心名山。

  佚名题瑶台阙

  钟敲月上,磬歇云归,非仙岛莫非仙岛;
  鸟送春来,风吹花去,是人间不是人间。

  高忠元题内山门

  高拱玉清,尊无二上;
  宏开金阙,默运三元。

  周盛典题正殿

  泯色象于清虚,道非常道;
  宰天地之化育,名无可名。

  高溥题正殿

  无为有为包万象;
  不二不测覆群伦。

  付毓秀题正殿

  长五岳,开九天,峰朝六六;
  统三清,运万化,道妙玄玄。

  高溥题正殿

  万壑遍疏钟,闻道欲来相问讯;
  千山啼杜宇,何如此处学长生。

  高凌霄题正殿

  宇宙大自然,惟在无欲,独观其妙;
  山城多胜迹,苟志于仁,众乐以兴。

  屈鼎勋题正殿

  道德五千,名言通圣典;
  楼台十二,仙境在人间。

  高志元题灵官殿

  一庙全资护荫;
  群魔均赖剪除。

  高志元题灵官殿

  万灵归统御;
  三界总参承。

  高志元题灵官殿

  境入上清,半点红尘飞不到;
  坛开无垢,满天花雨散香来。

  王纯段题灵官殿

  古冽盈池,锡号鸳鸯成一对;
  小廊犹在,嚼无银汉渡双星。

  邓远忠题灵官殿

  尝果山中,扫除白发黄精在;
  种花柱下,迎得朝暾紫气来。

  赵蕴玉题灵官殿

  翠揽平畴,万木凝烟浮秀色;
  红妆丈岳,千山欲醉沁霞光。

  刘蔚题灵官殿

  呼吸化三丹,步步凌空,此中自有长生术;
  鸳鸯传二井,心心相印,由来平担半边天。

  陈漫漫题右廊

  见道发新硎,自叩元门齐宠辱;
  秉均孰为偶,须知嘉会有因缘。

  陈健之题左廊

  峰六六上清翠拥;
  道玄玄妙谛言传。

  寒道人题道德经堂

  阴符三百字;
  道德五千言。

  寒道人题道德经堂。 阴符:即《阴符经》,旧题黄帝撰,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六家注,经文三百八十四个字,一卷。言虚无之道,修炼之术

  月到风来诗意静;
  水澄云在道心闲。

  梁肇鼎题麻姑池

  璀璨启琳宫,有仙则名,凭陵绝顶钟神秀;
  慈祥征福果,为善最乐,管领灵山作主人。

  邓锡侯题麻姑池

  宾客满堂,齐歌尧天舜日;
  英雄遍地,不负绿水青山。

  杜明通题剑仙楼

  秋水长天,百里平畴开眼底;
  春风短笛,千声余韵入耳来。

  杜明通题剑仙楼

  山高林密;
  人杰地灵。

  谭铭题剑仙楼

  翠岚横卧平畴际,四九峰峦绘秀山;
  红日晴开万井烟,千里沧海变桑田。

  杜明通题剑仙楼。此联更像是一首诗

  河声岳色精神在;
  虎仆龙宾左右偕。

  张伯英题剑仙楼

  空山消世虑;
  素琴静客心。

  佚名题东楼台

  览胜宿上清,产药寻源今灌口;
  证名谈往劫,燃灯揭谛旧峰头。

  佚名题东楼

  到九室逍遥,洵是仙姿鹤影;
  看三台隐约,果然福地洞天。

  刘映奎题捎云阁客堂。 九室:“第五大洞室仙九室之天”省语

  占青城第一峰,目空今古;
  到丹铅转九候,骨是神仙。

  刘映奎题捎云阁客堂

  餐赤城霞,偕宁范齐登大隐;
  享黄石寿,共松鹤永葆遐年。

  南溥题客堂。 赤城:青城山别名。《玉匮经》载:“青城山……一名赤城山。” 宁范:曾授轩辕黄帝“龙硚经”的宁封子及晋代著名道教道领范长生。 黄石:即黄石公,又称圯上老人

  隔断红尘三十里;
  直上江源第一峰。

  刘树皆题客堂

  小憩自然凉,何幸今生来福地;
  登临勿谓苦,会当绝顶看朝阳。

  佚名题客堂

  心随流水去;
  身与白云闲。

  谭铭题客堂

  樽中美酒常须满;
  世上虚名好是闲。

  古庵履和题斋堂

  聊借琴书为伴侣;
  且将天地作蓬庐。

  古庵履和题斋堂

  举杯邀明月;
  荡胸生层云。

  佚名集句题斋堂

  绝顶好栖真,听敲窗落叶,嗻啵岩泉,动静相同成妙谛;
  危楼堪极目,看出岫闲云,翱翔飞鸟,和平自在现天机。

  宋国文题茶楼

  弥天宿雾收,万象正恢飞动意;
  一日凌云出,群山齐失自高心。

  魏经略题斋楼

  祖师殿

  祖师殿,位于青城山天仓峰,背靠轩辕峰,面对白云溪。古名“清都观”、“洞天观”、“真武宫”。始建于晋代。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殿内供奉真武大帝、东岳大帝、吕洞宾及张三丰塑像。据载唐代薛昌、唐末五代杜光庭、宋代张愈、费元规等道士曾在此地隐居。现有相传为杜光庭读书处的读书台。南宋陆游《游杜光庭读书台》诗云:“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晴岚画障开。华月冰壶依旧在,青莲居士几时来。”祖师殿附近有闻胜亭、问道亭。闻胜亭为冯玉祥所建。抗日战争期间,冯玉祥寓居于此,闻日本投降,喜而建此亭以为纪念。问道亭相传是黄帝拜见仙人宁封子问道处。祖师殿后有薛昌浴丹池、云松塔、轩辕台等古迹。

  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

  佚名题真武殿

  游福地,入洞天,任许飞琼邀月;
  访仙踪,换俗骨,当思涤虑洗心。

  海晁炜题真武殿

  偶作青城游,得寻洞府须求道;
  何劳黄帝问,但到名山便是仙。

  佚名题真武殿

  闲数阴阳十八峰;
  坐忘道德五千言。

  佚名题真武殿

  学就长生居圣境;
  练就永寿脱尘埃。

  佚名题真武殿

  石磴阴深盘曲道;
  琳宫孤峭入鸿蒙。

  佚名题山门

  长生宫

  长生宫位于青城山进口处,依山而建,山花含笑,青嶂迎人,登临入谷,幽鸟时鸣,为范长生遗址。后废,今为鹤翔山庄。

  东晋尚清谈,功德在民惟隐士;
  西川曾保障,英雄退步即神仙。

  佚名题长生宫

  能教李特倾心,保障资安全蜀;
  直接宁封高蹈,功成选入名山。

  佚名题长生宫

  开国搜蜀才,蒙昭烈帝临存,英雄名士各千古;
  栖真得元寿,锡逍遥公爵号,富贵神仙有几人。

  佚名题长生宫。 昭烈帝:刘备。 栖真:栖身。 元寿:年寿,长生不老。 锡:赐予。 逍遥公:唐韦嗣立封号

  玉清宫

  玉清宫,位于青城山丈人峰下。旧名天真观,建于明代,由上下两殿组成。古迹有莲花石、天然泉等。宫后一径直通圆明宫,前可下木鱼山,是处天宇开阔,景色秀美,为当年张大千居山时画青城十景写生处。

  打不破羁网千重,六根皆是冤孽;
  参得透玄关一点,三宝中属秕糠。

  佚名题玉清宫

  纠片念公私,漏屋也难逃洞鉴;
  震当头赫濯,入门应各检平生。

  佚名题玉清宫


易经里的飞龙在天,潜龙勿用,亢龙有悔,群龙无首是怎么意思

1、飞龙在天,古人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2、潜龙勿用,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势头较好,但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举妄动。3、亢龙有悔,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亦指要懂得进退。4、群龙无首,意思是一群龙没有领头的。以上四个成语皆出自《易经》,《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扩展资料:亢龙有悔成语典故:《周易·乾》:“上九,亢龙有悔。”意为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也指降龙十八掌中的一式(第一式),出自《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乾卦爻位到了上九,以六爻的爻位而言,已位至极点,再无更高的位置可占,孤高在上,犹如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极端的地方,四顾茫然,既无再上进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有了忧郁悔闷了。这一爻,在物理而言,便将有物极必反的作用。在人事而言,便将有乐极生悲的现象。故,此句成语,也指人在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去考虑最终的结局与后果,以及种种可能与变化,所导致的失败与悲剧或是惨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龙在天百度百科-潜龙勿用百度百科-亢龙有悔百度百科-群龙无首

老子经典语录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有名的语录吧,语录具有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什么样的语录才具有借鉴意义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老子经典语录,欢迎阅读与收藏。   老子经典语录1   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5、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6、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9、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1、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2、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3、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5、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16、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8、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2、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2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9、治大国,若烹小鲜。   3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1、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3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3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6、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37、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41、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42、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43、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4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5、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   4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5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5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52、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3、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4、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55、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6、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5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9、治人事天,莫若啬。   60、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64、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6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6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6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6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7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7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7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74、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经典语录2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7、治大国,若烹小鲜。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25、为无为,则无不治。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3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3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3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3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3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37、绝学无忧。   38、我独异于人。   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40、希言自然。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4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4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4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46、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8、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49、柔弱胜刚强。   50、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52、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5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5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5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5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5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6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6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62、圣人在天下,翕翕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63、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6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66、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67、正复为奇,善者为妖。   68、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9、治人事天,莫若啬。   7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71、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72、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7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7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75、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76、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77、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7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79、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8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8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82、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经典语录3   1.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7.将欲取之,必先之。   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经典语录4   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sha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6.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7.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9.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10.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老子经典语录5   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3.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4.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5.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6.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7.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8.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经典语录6   1.书就像雨后的彩虹,阴天的太阳,黑夜的灯光。   2.汲取知识力量,建设美好家园。   3.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飞翔;我读书,我陶醉。   4.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5.书,读起来!   6.享受阅读,品味人生。   7.踏着进步的阶梯,迈向心灵的彼岸。   8.与书香为伴,与智慧同行。   9.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10.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   11.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   12.品读人文社会,开启书香生活。   13.我读书,我进步;我读书,我快乐。   14.索取,只有在一个场合才能越多越好,那就是读书。   15.我读书,我优秀;我读书,我快乐。   16.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17.读书点燃智慧,知识照耀人生。   18.书是生命之源,可让你少一些粗俗,多一些高雅。   19.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0.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21.书需要你慢慢去煮,才能挥发它那诱人的香味。   22.书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桥梁,而学习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选择。   23.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   24.书是唯一不老的东西。   25.读书使人快乐,使人高尚,使人优雅。   26.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27.书如海,平静中积淀,澎湃中升华,品读中成长。   28.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29.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31.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32.读书放飞梦想,拼搏成就未来。   33.绝无三聚氢胺,不含防腐剂,绝对健康。   34.书是智慧的翅膀,让我们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   35.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36.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37.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38.读书吧,它会使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   39.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40.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41.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42.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43.学问须有自己意思;专法他人,而自己无独立之精神,大为不可。   44.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45.多读书多学习多求经验,就是前途的保障。   46.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   47.努力不懈的人,会在人们失败的地方获得成功。   48.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   49.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50.失败是常有的,如果你能站起来,成功就在眼前。   51.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52.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博览群书拓宽视野。   53.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54.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55.书是指引我们走上成功之路的明灯。   56.好书如同好友,一生相伴,可鉴,可勉。   57.沐浴书香,与书为友,快乐成长。   58.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59.书香伴我成长,阅读圆我梦想。   60.矢志向学,敢于胜利。   61.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62.品一杯好茶,读一本好书,愿能与书一生为伴。   6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64.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   65.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66.读书是学习。   67.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68.要痊愈的病人不辞热痛的.针灸,要上进的读者也决不怕恶辣的书。   69.学会读书就是点燃火炬。   70.运动的能量来自食物,思想的光辉来自书本。   71.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因为你的习性受书籍的影响不亚于朋友。   72.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73.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74.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   75.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   76.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7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8.读书是至乐的事。   79.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   80.行万里路,究不若读万卷书之重要。   81.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2.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积累成就辉煌。   83.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   84.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8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8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7.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88.烦躁的你向它诉说,快乐的你和它分享。日记是我的忠实伙伴。   89.书香萦绕,情满外校。   90.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91.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92.生命因阅读而精彩,人生因学习而快乐。   93.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仍嫌少。   94.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95.学得生动,学得深入,学得有效。   9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97.知识改变命运,智慧书写人生。   老子经典语录7   1、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3、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10、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老子经典语录8   1、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2、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损不足以奉有余。   4、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9、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10、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1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12、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3、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1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6、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1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18、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19、子曰郁郁乎文哉,诚不我欺。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经典语录

老子经典语录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并使用语录吧,语录是指一个人的说话记录。你知道什么样的.语录才能算得上是走心的语录吗?以下是我整理的老子经典语录,欢迎阅读与收藏。 老子经典语录1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7、治大国,若烹小鲜。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25、为无为,则无不治。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3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3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3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3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3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37、绝学无忧。   38、我独异于人。   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40、希言自然。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4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4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4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46、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8、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49、柔弱胜刚强。   50、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52、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5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5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5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5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5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6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6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62、圣人在天下,翕翕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63、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6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66、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67、正复为奇,善者为妖。   68、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9、治人事天,莫若啬。   7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71、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72、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7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7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75、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76、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77、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7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79、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8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8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82、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经典语录2   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5、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9、治人事天,莫若啬。   10、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6、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7、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9、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1、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3、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4、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5、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2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9、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3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3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6、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7、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42、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44、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4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49、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5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5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53、治大国,若烹小鲜。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5、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8、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5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0、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62、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6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6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6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6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6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69、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7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7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7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7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7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76、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7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7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7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8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老子经典语录3   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0、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4、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7、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8、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9、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2、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4、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2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飞驰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7、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9、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30、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经典语录4   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2、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17、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9、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1、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4、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6、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7、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虚无之道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虚无之道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虚无之道作者:月咏流云一些必要的说明(以后的会慢慢补充)更新时间2007-10-27 23:05:00 字数:564 道果分为两种:一为“混沌”道果——混沌大罗天道,一为“混元”道果——混元无极太上大道。证得混沌大罗天道就为鸿钧,操控天道运转。证得混元无极太上大道,为圣人,为混元大罗金仙,可炼地风水火,但必须顺应天道。  ******  灵宝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可分为:混沌圣器、混沌至宝、顶级的先天灵宝,普通的先天灵宝,后天法宝。而在这些灵宝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灵宝,它就是用大功德的凝炼的后天灵宝,这种灵宝的等级是按照功德的大小决定的,具体排行要高于后天法宝,低于混沌至宝。  ******  混沌未开时期,盘古给虚无看的《造化玉碟》所含的造化之道,乃是天地最初始的“道”。各人参悟都会演化成不同的“道”,都属混沌大罗天道。  比如盘古演化的盘古之道,虚无演化的虚无之道。当然虚无现在还没有证得混沌大罗天道,演化出的不是完全的虚无之道。  分宝崖上出现的《造化玉碟》,是融合了盘古“道”的造化之道。说白了,就是盘古之道。当然此时的盘古已经感悟混沌大罗天道了,他的道已经可以代表天道。  若是虚无取了《造化玉碟》,用它证混沌道果,那么他就会像盘古一样。没有了喜怒哀乐,圣人蝼蚁,生死幻灭,亦无分别,也不论是非,也不论因果,也不论生灭,也不论善恶,也不讲什么公道私道,一切只有道。  第一章 混沌出身,……确认后请采纳

《虚无道》txt全集下载

虚无道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虚无道作者:虚无混沌123第一章 天缘降世更新时间2008-5-19 15:45:32 字数:2224 茫茫辽阔的木灵妖域,充满了神秘和危险的气息。木灵妖域是妖兽和精怪的领域。在木灵妖域里有许多天材地宝,是修真之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不过没有修真者会靠近这里,因为这里可以用“九死一生”来形容,与海域、鬼蜮、魔域合称为四大绝地。平时,很少人靠近这里,偶尔有修真者前来,也只是在外围走动,寻找一些修真物品。  在木灵妖域的边沿,有一座天蒙山,并不是很大的山,只有方圆百里大小。山呈龙盘旋的形状,低处便形成一个山谷——孕灵谷。谷里住着一个修真者,外号:丹王。修真界的十大散仙之一,至于真名却很少人知道。  孕灵谷并不是很大,谷中有一个十丈大小的孕灵潭,潭边有一座优雅的竹屋。在屋里,丹王穿着一身整洁道袍,在认真地炼丹。他一副谨慎的表情,飘逸的白发微微飘荡,额头不断地渗着汗。而他的手却不停地打着各种法决,丹炉中的火苗也不停地跳动。  “轰——”天蒙山外忽然一阵巨响。紧接着是剧烈的灵气波动。  丹王停下来,身影一闪,在竹屋中消失。是瞬移,只有合体期以上的修为才能使用的法术。这是他少有的中途停止炼丹,那巨大的灵气波动实在让他震惊,如此巨大的灵气波动,就算是极九天劫也不过如此。极九天劫是修真界最厉害的天劫。他觉得应该没有人会来此渡劫才对。  难道是天材地宝出世?  在山谷外的一片树林上,丹王漂浮而立。他放……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留一线生机。那遁去的一在哪?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留一线生机。那遁去的一就是道。大道运转,无私无情。天地万物皆受其操控,如同傀儡,看似永不得脱,但无私无情之中又有一线生机 那就是道 大道三千六百门 皆可得脱 这一就是生死之门玄妙之道。扩展资料“道”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是中国乃至东方古代哲学的重要哲学范畴,表示“终极真理”、本原、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等等。道不是概念,名才是概念。道生万物,道于万事万物中,以百态存于自然。《老子想尔注》:“一者,道也。”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道就是太上老君”。太上体自然而然,在乎三清之前,象帝之先!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终乎无终,穷乎无穷。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道

王重阳内修十论

论打坐一


王重阳云:坐久则身劳,既不合理,又反成病。但心不着物,又得不动,此是真定正基。用此为定,心气调和,久益清爽。以此为念,则邪正可知。若能心起皆灭,永断觉知,入于忘定。倘任心所起,一无收制,则与凡夫原来不别。若惟断善恶,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误耳!若遍行诸事,言心无所染,于言甚善,于行极非,真学之流,特宜戒此。今则息妄而不灭照,守静而不着空,行之有常,自得真见。事或有疑,且任思量,令事得济,所疑复悟,此亦生慧正根。悟已则止,心莫有思,思则以智害性,为子伤本,虽骋一时之俊,终亏万代之业。一切烦邪乱想,随觉即除。若闻毁誉善恶等事,皆即拔去,莫将心受。受之则心满,心满则道无所居。所有见闻,如不见闻,即是非善恶不入于心,心不受外,名曰“虚心”;心不逐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虚,道自来居。

论虚心二

经曰:人能虚心,虚非欲道,道自归之。内心既无住着,外行亦无所为。非净非秽,故毁誉无从生;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挠。实则顺中常,权则与时消息。苟免诸累,是其智也。若非时非事,役思强为者,自为不著,终非真学。何耶?心如眼,纤毫入眼,眼即不安,小事关心,心必动乱。既有动乱,难入定门。修道之要,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终难得定。有如良田,荆棘不除,嘉禾不茂。爱欲思虑,是心荆棘,若不剪除,定慧不生。此心由来依境,未惯独立,乍无所托,难以自安,纵得暂安,还复散乱,随起随灭,务令不动,久久调熟,自得安闲。无论昼夜,行住坐卧,及应事接物,当须作意安之。若未得安。即须安养,莫有恼触。少得安闲,即堪自乐,渐渐驯狎,惟益清远。且牛马家畜也,放纵不收,犹自生梗,不受驾驭,鹰鹯野鸟,为人羁系,终日在手,自然调熟。心亦如是,若纵任不收,惟益粗疏,何能观妙?

论不染三

或曰:夫为大道者,在物而心不染,处动而神不乱,无事而不为,无时而不寂 。今独避动而取安,离动而求定。劳于控制,乃有动静。一心滞于住守,是成取舍,两病都未觉。其外执,而谓道之阶要,何其谬耶!答曰:总物而称大,通物之谓道,在物而不染,处事而不乱,真为大矣,实为妙矣。然吾子之见有所未明,何者?子徒见贝锦之辉煌,未晓如抽之素丝;才闻鹤鸣之冲天,讵识先资于谷食。蔽日之干,起于毫末,神凝至圣,积习而成。今徒知言圣人之德,而不知圣人之所以德也。

论简事四

修道之人,莫若简事。知其闭要,识其轻重,明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犹人食有酒肉,衣有罗绮,身有名位,财有金玉,此皆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众皆徇之,自致亡败,何迷之甚也!

论真观五

夫真观者,智士之先觉,能人之善察也。一餐一寐,俱为损益之源;一行一言,堪作祸福之本。巧持其末,不若拙守其本,观本知末,又非躁竞之情。收心简事,日损有为,体静心闲,方可观妙。然修道之身,必资衣食,事有不可废,物有不可弃者,须当虚襟以受之,明目而当之,勿以为妨,心生烦躁。若因事烦躁,心病已动,何名安心?夫人事衣食,我之船舫也。欲渡于海,必资船舫,因何未度,先废衣食?虚幻实不足营为,然出离虚幻,未能遽绝。虽有营求,莫生得失之心。有事无事,心常安泰。与物同求不同贪,同得而不同积。不贪故不忧,不积故无失。迹每同人,心常异俗。此言行之宗要,可力为之。

论色恶六

前节虽断缘简事,病有难除者。但依法观之,若色病重者,当知染色都由想耳,想若不生,终无色事。当知色想外空,色心内忘,忘想心空,谁为色主。《经》云:“色者想耳”。想悉是空,何关色也?若见他人为恶心生嫌恶者,犹如见人自戕,引颈承取他刀,以害自命。他自为恶,不干我事,何故嫌恶?为我心病。不但为恶者不当嫌,即为善者亦须恶,何也?皆障道故也。业由我造,命由天赋,业之与命,犹影响之逐形声,既不可逃,又不可怨。唯有智者,善观而达识之,乐天知命,故不忧贫病之苦也。《经》云:“天地不能改其操,阴阳不能回其孽。”由此言之,真命也,又何怨焉?喻如勇士逢贼,挥剑当前,群凶奔溃,功勋一立,荣禄终身。今之贫病恼乱我身,则寇贼也;立刻正心,则勇士也;恼累消除,则战胜也;湛然常乐,则荣禄也。凡有苦事来迫我心,不以此敌之,必生忧累,如人逢贼,不立功勋,弃甲背军,逃亡获罪,去乐就苦,何可悯哉!若贫病交侵,当观此苦由我有身,患何由托?《经》曰:“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论泰定七

泰定者,出欲之极也,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毕事。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无取无舍,寂灭之至,无心于定无所不定,故曰“泰定”。《庄子》:“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宇,心也,天光,慧也。心为道之区宇,虚静至有,则道居而慧生。慧出本性,非是人有,故曰“天光”。但以贪爱浊乱,遂至昏迷,性迷则慧不生。慧既生矣,宝而怀之,勿以多知而伤于定。非生慧难,慧而不用难。自古忘形者众,忘名者寡,慧而不用,是忘名也,天下希及之,故为难。贵能不骄,富能不奢,为无俗过,故得长守富贵。定而不动,慧而不用,故得深证真常。《庄子》曰: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天,知而言之所以人。古之人,天而不人。又曰:古之治道者,以恬养智,智生而无以智为也,谓之以智养恬。智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本性也。恬智则定慧也,和理则道德也。有智不用,而安且恬,积而久之,自成道德,自然震雷破山而不惊,白刃交前而不惧,视名利如过隙,知生死如溃瘤,用志不纷,乃凝于神,心之虚妙,不可思议。

论得道八

夫道者神异之事,灵而有性,虚而无象,随迎不测,影响莫求,不知其然而然。至圣得之于古,妙法传之于今。道有深力,徐易形神,形随道通,与神合一,谓之神人,神性虚融,体无变灭,形以道通,故无生死。隐则形同于神,显则神同于气,所以踏水火而无害,对日月而无影。存亡在己,出入无间,身为泽质,犹至虚妙,况其灵智益深益远乎?《生神经》云:“身神并一,则为真身”;又《西升经》云:“形神合同,故能长久。”然虚无之道,力有浅深。深则兼被于形,浅则惟及于心。被形者,神人也;及心者,但得慧觉,而身不免谢。何者?慧是心用,用多则心劳。初得小慧,悦而多辩,神气漏泄,无灵光润身,遂至早终,道故难备。经云“尸解”,此之谓也。是故大人含光藏辉,以斯全备。凝神宝气,学道无心,神与道合,谓之得道。经云: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山有玉,草木以之而不凋;人怀道,形骸以之而永固。资熏日久,变质同神,炼形入微,与道冥一。智照无边,形超靡极,总色空而为用,合造化以成功。真应无方,其惟道德。

坐忘枢翼九

夫欲修道成真,先去邪僻之行。外事都绝,无以干心,然后内观正觉。觉一念起,即须除灭,随起随灭,务令安静。其次虽非的有贪着,浮游乱想,亦尽除灭。昼夜勤行,须臾不替。惟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此法玄妙,利益甚深,自非夙有道缘,信心无二者不能。若有心倾至道,信心坚切,先受三戒,依戒修行,敬终如始,乃得真道。其三戒者,一曰简缘,二曰除欲,三曰静心。勤行此三戒,而无懈退者,则无心求道,而道自来。经曰:“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由此言之,简要之法,可不信哉!然则凡心躁竞,其来固久,依戒息心,其事甚难。或息之而不得,或暂停而旋失,去留交战,百体流汗。久

上一篇:百度ceo李彦宏

下一篇:戎琦 离开地球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