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河时期的气候简介
当时全球多处地区所遭遇的“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的冬天异常寒冷。一万年以前,气温有一段骤然升高的时期,而且保持了相当平稳的状态长达八千多年。这段时期的气温一直在我们经历的二十世纪初期气温上下小幅波动,这样的气候给予了人类发展良好的条件。但是到了1300年后,气温骤然下降,气温最低的阶段是清朝初期及中後期的两段时期(1650年—1700年,1850年—1880年)。中国气象学家竺可桢在1973年指出寒冷的冬季出现在1470一1520、1620一1720及1840一1890年期间,最冷时候是在17世纪,特别是在约1650—1700年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年指出小冰河的时间约於1550年—1770年这220年间,即是中国明嘉靖二十九年到清乾隆三十五年。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年刊也指出,1660年—1680年以及1850年—1880年是小冰河期间中国北方及中部最冷的两个时期。
地球什么时候进入小冰河时期
气象史上有个“小冰河时期”,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这段时期是指从约1350年到约1850年.当时多处地区包括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中国明末清初人叶梦珠撰写的《阅世编》、清朝中后期人陈其元撰写的《庸闲斋笔记》,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灾异志》等等文献中都提到了这种奇特气象。地球其他地方气候:美国恶劣的天气在美国产生了一些相当奇特的场景。1780年的冬天,纽约港被冻结,导致人们可以从曼哈顿步行到斯塔滕岛,冰的厚度甚至可以承受最重的大炮的重量。[6] 英国在1683年至1684年、1715年至1716年、以及1739至1740年冬天,英国伦敦泰晤士河被冻结,期间人们在冰上举行冰冻博览会(Frost fair)。
什么是小冰河时期
小冰河时期的意思是相对而言较冷的时期。小冰河期是相对而言较冷的时期,但是比主要的毁灭大量动植物生命的冰期还是要暖和。历史上的小冰河期都导致了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小冰河期始于13世纪,在17世纪达到巅峰,并最终在大约200年前减缓了活动趋势。在它的巅峰时期,北欧一带饥荒肆虐。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冰雪蔓延,埃塞俄比亚的部分地区白雪皑皑,中国的农作物欠收,苏必利尔湖湖面开始结冰。出现的原因小冰河时期的出现是因为地球或者说太阳系的旋转进入了银河臂旋的范围,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太阳系是围绕银河旋转的,这是一个小星系和大星系的关系。小星系自然就是太阳系,大星系就是银河系,银河系之中存在很多类似于太阳系一样的。小星系在聚集到一块儿的时候会产生引力的相关变化,导致太阳发出的辐射,也就是能量变少了。然后就会出现,地球上温度的下降,也就迎来了地球上的小冰河时期。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小冰河期
什么是小冰河时期?
明朝小冰河时期十分地冷,在南方阳历11月的时候吴江运河冰厚三尺多,而且从吴江一直冻到嘉兴,要壮士凿冰,每天才能前行3-4公里。《明史》中的记载:“景泰四年(1453年)冬十一月戊辰至明年孟春,山东、河南、浙江、直隶、淮、徐大雪数尺,淮东之海冰四十余里,人畜冻死万计。五年(1454年)正月,江南诸府大雪连四旬,苏、常冻饿死者无算。”时代特点:在这场持续了百余年的小冰期中,最为寒冷的一年是清代嘉庆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816年,因为火山爆发加剧了气候的变化。在嘉庆二十年的4月,当时位于印尼巴哇岛上坦博拉火山突然在沉睡数千年后爆发,指数高达7级,直接对当地的百姓和生态环境带来了灭顶之灾,火山灰一瞬间冲入地球平流层,对全球的气候造成剧烈影响。
小冰河期多久出现一次
科学的来说,小冰河期大多是间隔2亿5千万年出现一次,狭义的来说,小冰河期差不多3-4个世纪一次。
据科学家推测,小冰河期的到来与太阳公转息息相关。太阳公转一周是2亿5千万年,太阳公转会受到银河系上一级移动中心潮汐力的影响,致使2亿5千万年期间,太阳与银河系的银心距离也有远点和近点。由于远点,银心辐射热量产生的温度平台低于正常温度平台,致使此时太阳系整体温度就会降低,地球进入冰河时期。
小冰河期在我国一共发生了四次,第一次是出现在殷商时代的末期,这直接导致当时周朝推翻商朝,而第二次则是发生在东汉末年时期,也因此而导致了三国乱世,而第三次则是在唐朝的末期,小冰河期也就使得五代乱世事件发生了,而第四次就发生于明朝的末期,等到清朝才完全结束。
小冰期指的就是小冰河时期,下一次是什么时候?
大家应该经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天气一热就说地球升温,天气一冷就说降温了”,而在寒冷的时候很多人甚至联想到了小冰河时期,包括在今年也是一样的,不少人感觉到气候变化非常强,并且冷在如今的气候现象之中非常明显。所以很多人都说,我们地球是不是进入小冰河时期了,但是世界气象组织又出来说明了,2020年全球仍然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这什么情况,这似乎与地球降温有点不符合,确实事实告诉了我们,地球的气温是在不断上升之中,并且是越来越热了,这主要就是全球变暖的影响明显,虽然如今我们感觉到地球温度处于下降的情况。但是真正的可以说明的是这也是属于正常的气候模式,并不是特殊的天体转变,但是小冰河时期的热议有没有停止,部分科学家们研究还是在说小冰河的到来,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情况。下一个小冰河时期什么时候出现?按照如今的气候情况来看,全球变暖是趋势,而小冰河出现的可能性不高,而说地球可能进入小冰河时期的是来自于《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议上的一个报告,科学研究团队瓦伦蒂娜·扎尔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共同发表的一个说明,科学家警告称,预计在2030年的时候,太阳将会进入到“休眠期”,这个时候将会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所以按照这个科学研究报告来看,下一个小冰河时期就是在2030年的时候可能出现,到时候我们地球将会感觉到明显的寒冷气候,相比如今的情况来说,可能我们感觉到的寒冷真的是太弱了。所以这里大家参考下即可。如果小冰河真的出现了那么全球的气候都会发生改变,人类的生活也将受到明显的影响,这是一个事实存在。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年刊指出,离我们最近的两次小冰河时期,是发生在1660年—1680年以及1850年—1880年期间,所以从时间上来说,上一个小冰河时期并不是很遥远,如果2030年再次进入到了小冰河时期,如今我们就需要多多注意下了,提前做好气候转变的防御,但是如今没有办法确定是否真的出现,这才是焦急的事情。
2030年地球进入小冰河时期是真的吗
假的论证炎热的周末,一则新闻给人们带来了阵阵寒意:“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7月10日报道,近日,科学家警告称太阳将在2030年‘休眠’,这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这是假的。 一、太阳活动≠太阳辐射笔者在查看了《每日邮报》的报道原文,他们称这个报道的依据是英国国家天文学年会上的一项研究成果。 然而,阅读了英国2015年国家天文学会议的官方新闻后可以看出,“气温下降”、“小冰河期”其实来源于记者自己的推测和演绎。 他们所报道的Valentina Zharkova教授的研究结果,的确认为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下降60%。 但是,太阳活动和给予地球光和热的太阳辐射并不是一个概念。 实际上,太阳活动对太阳辐射的总能量影响非常有限,仅仅在0.1%左右。 太阳活动(Solar Activity),指的是太阳大气中爆发性现象的活跃程度。 太阳活动程度高时,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现象就更频繁,产生更多的太阳风暴。 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表面的强磁场区域,从太阳黑子发出的磁场会在太阳大气中形成复杂的磁场结构,为太阳活动提供动力和能源。 因此,我们用太阳在同一时刻的黑子总数来表征太阳活动的强弱程度。 累积的观测资料表明,太阳上的黑子数存在11年的周期性变化,在11年中,太阳黑子会先变多,再变少,最终回到和一开始相似的数量。 图1:比利时皇家天文台记录的太阳黑子数随年份的变化图。 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呈现11年的周期性。 图2:太阳总辐射通量和太阳黑子数随时间变化的变化图。 二、太阳辐射相当稳定一般来说,在11周期里太阳活动最高的年份,可能在一天内连续产生多个太阳风暴。 然而,日常经验告诉我们,太阳并没有在某一天因为太阳风暴的发生而忽明忽暗,每年四季的温度也都相差不大。 太空飞船的观测表明,在地球大气层外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相当稳定,总在1366W/m^2左右。 虽然它会随着太阳活动变化,但太阳活动高年的总辐射量比太阳活动低年仅高出0.1%。 要感受到这样微小的变化,太空飞船上测量这个量的仪器都必须进行特殊设计。 有研究者用模型重建历史数据后,发现即使在1646-1715年的“小冰河期”,太阳的总辐射量不过降低到了1360.0W/m^2,仅比现代平均值低0.4%。 图3:通过重建历史数据得到的过去400年间太阳总辐射通量的变化。 太阳活动的变化无法引起太阳辐射量较大的变化,是因为太阳给予我们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和红外波段。 而太阳活动增强时,辐射增强的主要是波长较短的X射线、极紫外和紫外波段。 它们在太阳辐射的能量中所占的比重较低。 图4:太阳辐射能谱太阳辐射的微小变化,能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多大影响?部分学者认为,太阳活动增强或减弱时,极紫外波段的辐射能量变化会对高层大气的对流产生影响,从而“四两拨千斤”式的影响整个地球的气候。 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发现,太阳在11年活动期里0.1%的辐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在太平洋地球的气候系统中被放大了。 然而,学界对这个问题并没有达成共识,太阳辐射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依然处于激烈争论的状态。 对于太阳活动的蒙德尔极小期和地球气候的小冰河期之间联系的研究,也停留在推测机制的阶段,没有找到确切的因果关系。 然而不管这些研究的结论怎样,Valentina Zharkova教授的研究成果并没有说太阳会休眠,也没有关于冰河期的预言。 2030年地球进入小冰河时期是真的吗?
2030小冰河时期的温度
1、2030小冰河时期的温度现在尚无定论。2030年进入“小冰河期”的说法,来自英国《每日邮报》网站7月10日报道:近日,科学家警告称太阳将在2030年“休眠”,这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
这一发现是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于威尔士兰迪德诺召开的国家天文会议上公布的。瓦伦蒂娜·扎尔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会上介绍了他们研发的太阳活动周期新模型。
该模型关注太阳两个层面——一个靠近太阳表面,另一个深入太阳的对流区——的发电机效应,预测到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左右减少60%,届时地球将很有可能进入“小冰河期”。
2、扎尔科夫的研究发现,在太阳活动的第25周期(该周期的太阳活动在2022年达到峰值),被列为观测对象的太阳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开始相互抵消。进入第26周期(2030年至2040年)后,这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变得完全不同步,导致太阳活动剧烈减少。地球将进入小冰河时期。
太阳即将“休眠”?学者:或会持续30年,小冰期将要到来
你真的会相信预言吗?世界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文明,他们曾经留下了 五大预言 ,而如今已经实现了四个。 玛雅人成功预测了四大预言,并且都成功了,可 唯独第五大预言没有成功实现 。让我们很好奇这没有成功的原因。不禁会想到,这则预言究竟是为了告诉我们太阳的过去,还是推迟了预言的时间, 是否在不久的将来,这则预言就会实现 ? 直到挪威的太阳物理学家鲍尔.布莱克在上海大讲坛时,提出 太阳即将进入休眠阶段 。意思就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太阳将 不再出现,或者是很少出现 ,而时间就是2030年! 在我们国家,太阳一直都充满着神话色彩,“后裔射日”,“夸父逐日”等,以前的我们只知道太阳十分神秘,但是还不算真正的认识它。不过随着世界各国航天 科技 的不断进步,经过我们对地球之外的世界不断的探测和摸索,我们 对太阳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 太阳是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是一颗 黄矮星 ,包括地球在内的8大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公转的,而太阳则是围绕着太阳系的中心公转。大概是在 45亿年前 ,由一个 坍塌的氢分子云 形成的。太阳是一个散发着巨大热量的球体,据统计, 每秒会有超过400万吨的物质在太阳的核心发生核聚变转化成能量 。 地球上曾出现过冰河时期,这一时期分为大冰河期和小冰河期。 明朝后期 ,地球曾经进入过一段 小冰河时期 。据史料记载,在这段时期内,整个地球的温度都要低得多, 夏天频繁的旱灾和大涝,而冬天则异常寒冷 。不仅是明朝后期,而地球诞生至今,一共出现过 四次大冰河期 ,从6亿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到4亿年前的第二冰川期,还有3亿年前出现的第三次冰川期,最后就是距今仅 1万年 的大冰河时代。 最近的一次大冰河时代, 地球表面三分之一的陆地面积被覆盖在240米的厚冰层以下 ,而海洋也被冻结很多,就连南方的一些河流当时都被冰封了。在这一时期内很多生物因为无法抵御寒冷被 灭绝 ,而植物就更不用说了,缺少生存的环境,也让它们 彻底消失 。 冰川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包括 地球引力,大气环流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和 太阳的变化 有关,由于 太阳进入休眠期,释放的能量和热量不够 ,所以才会导致地球上出现这样的变化。 太阳进入休眠期,并不是意味着太阳进入“冬眠”状态,更不是所谓的不发光发热了,而是指 太阳释放热量和能量减少,太阳的活动时间慢慢减弱 。太阳系受太阳影响的 各大行星气温都会降低 ,当然地球也不例外。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但是对于浩瀚无垠的银河系甚至是宇宙来说,它仅仅只能算得上是沧海一粟。在银河当中,一共存在着超过 2000亿颗和太阳一样的,会发光发热的恒星 。这些恒星的大小和质量各有差距,有的比太阳还要大好几倍。 这些恒星都会在银河系当中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点不停地公转和自转,当然由于各大恒星的大小不同,所以它们的速度也各不相同,而同在银河系当中,并且还有这么多的星系,速度的不同就会造成银河系无法稳定均匀地分配恒星的位置,所以 一些地方聚集了较多的恒星,而一些地方的数量就会少一些 。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一旦太阳进入恒星的聚集地,这些地方, 太阳和各大恒星的引力会互相影响 ,而 太阳引力的减弱 ,会造成一系列的 连锁反应 ,最主要的就是受到太阳影响的地球,所能接收的 热量和能量 ,在经过大气层的过滤后又会 更少 ,所以在这一时期内,地球很有可能会 进入冰川时期,地球上的气温越来越低 。 其次就是 太阳黑子的变化 ,太阳黑子是 太阳光球层上会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 ,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具有明显的 磁场 ,太阳磁极的周期也是 11年 ,也就是说,在11年的周期轮回发生的时候, 太阳的南极会转变回北极 ,而在这个时候,日冕会从 太阳黑子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向宇宙喷发物质 。 日冕物质喷发,会 致使太阳自身的能量减少 ,还会在喷发的时候会影响 太阳风 的流动。而经历了物质喷发过后,太阳活动会处于最衰弱的时期,而这也会致使 太阳本体散发的能量和热量减弱 。地球在这段时期内, 气温会逐渐降低 。 太阳进入休眠期,最大的后果,就是地球进入冰川时期。在寒武纪的时候,地球进入大冰河时期,全球气温大幅度降低, 海洋冻结,地表冰冻 。生物缺少了赖以生存的环境, 整目整纲的生物灭绝 ,直到最后,只有极少的生物保留了下来。 地球不能接收到适应人类生存的足够热量,将会 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 。2008年,地球的温度降低,那一年,冬天异常寒冷,在中国很多南方常年没有雪的城市,在2008年都见到了雪,而很多地方甚至爆发了 雪灾 。也正是在那一年,传出全球气温都会降低,因此还爆发出一批 冬季服饰和其它保暖物品的大卖 ,比如,那一年的羽绒服的销量也是往年的好几倍。 太阳休眠后,地球将会处于 全球强震频发的时期 ,海底深处的冷水将会涌上海面,水面降温,冷水能 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致使全球降温 。地质板块开始活动,将会造成一系列的连锁自然灾害, 火山喷发、地震以及海啸 。这些自然灾害和全球气温的变化息息相关。而最近几十年发生了很多的自然灾害,无疑都在暗示我们人类,地球的气候变化较为严重,倘若我们不加控制,届时人类很有可能会 面临着一场真正的“末日灾难” 。 地球南极冰川融化,北极冻土化解,海平面上升,这些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大量碳排放所造成的 温室效应 。而现在有科学家提出,太阳进入休眠期,地球的温度会降低, 平均气温将减少10度左右 ,而刚好可以 遏制住气温降低所对环境造成的持续影响 。 其实以我们目前的 科技 来说,抗击寒冷也并不是很大的问题,但是地球上并不只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还有很多的动植物。很多的动物会因为 无法抗击寒冷而死亡 。植物就更不用说了,特别是我们所需要的一些 农作物 ,它们没有任何的手段来抵御寒冷,再加上它们需要足够的太阳能源来进行光合作用。而蔬菜、粮食又是我们 人类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基本食物。 据记载,2020年是太阳黑子活动的上一个周期,也就意味着 在不久后的2031年,太阳黑子活动又将减少,而地球也会迎来11年一遇的全球降温 。但是,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虽然全球降温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可以抵抗,甚至可以缓解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温室效应这样的环境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肆无忌惮的随意高排放碳物质。 相反,我们应该要做好 未雨绸缪的打算 ,太阳进入休眠期,那我们的农业生产和能源供给必然会有所短缺,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要 做好储备工作 。当然,千万不要试图随意地去改变自然环境,因为这很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自然灾害的发生。 一些关于冰川期气候学者指出,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 地球的气候变化正在朝着“小冰期时代”发展 , 太阳的活动将会从2030年过后减少60%左右,持续休眠30年的时间 。而太阳所散发的热量和能量将会对我们人类的生存造成很大的困扰,最重要的就是 对植物的危害极为致命 ,而植物的缺乏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同样也会作用到地球生物的身上。 太阳进入休眠期,最坏的后果就是地球进入冰河时期。虽然我们能抵抗短时间的小冰河时期,但是我们目前 无法预测到大冰河时期的时间 。 若是遭遇长时间的冰冻,即使我们地球有多少的储备食物和能源,等待我们的 依然会是被灭绝的命运 。当然,我们成功地熬过了2020年所接触到的太阳周期变化,甚至在我们看来,这似乎并没有那么严重。 但是 2030年,很有可能迎来小冰河时期的开始 ,而在这时期内,地球会遭受长时间的干旱和冰冻,农作物,动物活动甚至我们人类生存都会面临很大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能安然自若嘛?这将是我们人类未来所需要面对的最严重的问题。 2020年9月,美国上线了一部末日电影 《雪国列车》 ,这部电影的背景就是我们了解的冰河时期。从电影中我们了解到,冰河时期期间, 所有可供生活和生存的环境都已经十分缺乏,唯独还剩下一辆列车上所储备的食物 。 玛雅文明的五大预言,已经成功了其中的四个,唯独第五个没有预测成功。“太阳不会升起”,其实在很多年前,就有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测,已经了解到,太阳 至少还有接近50亿年的寿命 。可是玛雅文明的神秘,再加上太阳的周期变化规律,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太阳会不会真的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不再升起!
冰河时代是啥意思?
冰河时代是冰期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纪冰期。是一个“冰河时期”(其时间跨度是几千万年甚至2、3亿年)之中,一段持续的全球低温、大陆冰盖大幅度向赤道延伸的时期。在中国大陆学术界冰期称冰河时期(Ice Age)也称之为“大冰期”。相邻的冰河时期之间的地球气候比较温暖的时间段,称之为“大间冰期”。地球史上四大冰河时期:卡鲁冰期、安第萨哈拉冰期、瓦兰吉尔冰期、休伦冰期;冰期内部的冷暖交替的时段,分别称为冰段(或称作副冰期、冰阶)与间冰段(或称作间冰阶)。时间尺度是数万年。地球在40多亿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多次显著降温变冷,形成冰期。特别是在前寒武纪晚期、石炭纪至二叠纪和新生代的冰期都是持续时间很长的地质事件,通常称为大冰期。大冰期的时间尺度至少数百万年。大冰期内又有多次大幅度的气候冷暖交替和冰盖规模的扩展或退缩时期,这种扩展和退缩时期即为冰期和间冰期。具有强烈冰川作用的地史时期。又称冰川期。冰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冰期又称大冰期,狭义的冰期是指比大冰期低一层次的冰期。大冰期是指地球上气候寒冷,极地冰盖增厚、广布,中、低纬度地区有时也有强烈冰川作用的地质时期。大冰期中气候较寒冷的时期称冰期,较温暖的时期称间冰期。大冰期、冰期和间冰期都是依据气候划分的地质时间单位。大冰期的持续时间相当于地质年代单位的世或大于世,两个大冰期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几个亿,有人根据统计资料认为,大冰期的出现有1.50亿年的周期。冰期、间冰期的持续时间相当于地质年代单位的时期。以上资料参考:冰期——百度百科
冰河时代是什么年代?
侏罗纪,约1亿9960万年前(误差值为60万年)到1亿4550万年前(误差值为400万年) 冰河时代,冰期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冰期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纪冰期。是一个“冰河时期”(其时间跨度是几千万年甚至2、3亿年)之中,一段持续的全球低温、大陆冰盖大幅度向赤道延伸的时期。在中国大陆学术界冰期称冰河时期(Ice Age)也称之为“大冰期”。相邻的冰河时期之间的地球气候比较温暖的时间段,称之为“大间冰期”。地球史上四大冰河时期:卡鲁冰期、安第萨哈拉冰期、瓦兰吉尔冰期、休伦冰期;冰期内部的冷暖交替的时段,分别称为冰段(或称作副冰期、冰阶)与间冰段(或称作间冰阶)。时间尺度是数万年。概念简述具有强烈冰川作用的地史时期。又称冰川期。冰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冰期又称大冰期,狭义的冰期是指比大冰期低一层次的冰期。大冰期是指地球上气候寒冷,极地冰盖增厚、广布,中、低纬度地区有时也有强烈冰川作用的地质时期。大冰期中气候较寒冷的时期称冰期,较温暖的时期称间冰期。大冰期、冰期和间冰期都是依据气候划分的地质时间单位。大冰期的持续时间相当于地质年代单位的世或大于世,两个大冰期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几个亿,有人根据统计资料认为,大冰期的出现有1.50亿年的周期。
下一次的小冰河期是在什么时候?以现在的科技发展能安稳度过吗?
根据科学家的预测还有对太阳运行周期的建模模拟,太阳磁场活动在在2030年至2040年期间将下降60%,这段时期可能就会是科学家所谓的小冰川期。在历史上,我国有记载的小冰期一共出现过四次,分别是商周时期、汉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明清时期。其中前三次小冰河时期导致汉族人锐减一半以上,i为明清时期因为农作物种类的增多,所以造成的人口伤亡要少一些,但是有学者认为明朝时期的小冰期是明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庄家减产,导致各地农民起义增多,国力衰减。但是关于小冰川期究竟是否存在,科学界还有一定的争论。有的科学家认为,小冰河期只是世界上两段较温暖时期中间的气候波动。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小冰河期是存在周期性地,对当前全球气候产生较大影响。根据一些科学家的推测,目前地球气候正在向“迷你冰河时代”发展,2020-2030年太阳进入活动“极小期”,类似于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早期的那段低温期。 对于人类来说,冰期肯定会造成冲击,但是并不会对我们的生存产生威胁。因为历史上即便是在科技水平极低下的冰期,我们的祖先依然生活在地球上并且不断进步,如果冰期再次到来,即便是以目前的科技,人类依然能够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不过可能会因为气候地貌的剧烈改变导致社会的动荡和资源的重新分配。所以虽然说小冰川期可能会即将来到,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并不需要太过担心,因为凭借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这次小冰川期并不会对人类造成太大的伤害和损失。
下次小冰河时期是什么时候?以现在的科技能够存活下来吗?
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大概会在2020-2050年之间;按照目前的人类科技水平。是完全不用担心的。地球已经经历过数次“冰河时代”了,每一次的变化都会重新塑造地球上的气候,而在接下来的15-30年间。地球很可能会再迎来一次较小规模的小冰河时期。那么,什么因素可能导致小冰河时期的冰川面积的大小呢?影响地球气候的不只有太阳活动,还有人为因素。 太阳正值中年期,太阳活动程度因质量的减少而减弱在未来,所辐射到地球的光热也会逐步减弱,那么。有人就会想了,地球未来会面临到冰河世纪的危险吗?当然,一些小规模、对人类影响不大的小冰河时期还是有可能会来临的。不置可否的是,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冰川消融这个消息已经不是危言耸听了,人类在盲目最求发展经济的同时,却忽视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的环境问题。如果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那么伤害的不仅仅是海洋生物以及其他的一些物种,同样的也对人类会带来灭顶之灾。随着最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愈发的增多,地球环境不看重负,导致温室气体情况越来越严重,全球变暖是人类目前面临的首要生存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带来的后果可能不可想象。最近研究表明,南极洲冰川消融速度逐渐加快。目前,人类造成的环境问题不能再短时间内及时修复,北极熊因为无法觅食而进一步增加死亡的速度。不少的沿海城市面临到生存的问题,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不加以改变的话,在几十年内,这个城市可能永远在地图上消失。随着全球变暖的速度不断加快,南北极的消融是目前科学家担心的最大问题所在。极地冰川的融化再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冰川消融的速度和毁灭程度。如果全球变暖这种气候有所缓解加上太阳活动减弱,地球未来面临冰河世纪的概率或许会增加。
地球的气温一直备受关注,那么地球未来是会继续变暖,还是进入小冰河时期?
随着人类科技发展,对于气候条件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处在信息滞后性非常小的信息时代,天底下发生了什么事都可以在网络上获得消息。近两年,天气变化巨大,网上关于温室效应的文章越来越多。但是同时,也有许多文章认为,地球马上就要进入“冰河时代”。这是怎么回事?这两种说法哪个说法是正确的?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会儿气温升高,一会儿又说气温降低,这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社会各界对于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争议,许多人为了这个问题吵得“面红耳赤”,类似的争论从来没有消停过。但是,根据科学家的共识,我们所依赖的地球正在处于气温上升的时期。科学家对于气象的研究分析一直非常积极,根据最新研究结果,我们的星球还是以变暖为主,极端的天气条件也正在发生变化,许多地方都经历了大暴雨或者台风,这都是事实。也有很多专家认为,我们星球的“冰河时代”就要到来,气温在未来几年会急剧下降。根据俄罗斯某科研中心科学家的研究,大西洋北部会发生海洋循环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俄罗斯在欧洲部分的气温降低。为什么同样是科学家,对于全球气温结果会有两种判断呢?那是因为根据科学家对气候的研究,全球范围内主要存在着两种气候发展的趋势。01全球气温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是?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产生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的结果,我们的工厂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在空气中久久挥发不去,就非常于给我们的大地盖上了一层棉被,大大提升了地球表面的保温能力,从而导致全球温度升高。由于气体具有非常强大的流动性,一个地方产生的温室气体往往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扩散,温室效应也就在全球大多数地方发生。2、墨西哥湾气流循环的改变大家都知道,海洋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平静,其内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洋流,就好像是空气会存在刮风现象一样,二者都是流体流动的一种表现方式。墨西哥湾洋流带来的结果非常明显,它能够大幅度降低当地的温度,把内陆暖空气带到海洋深处,从而导致气温的降低。这两种气候发展趋势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一个让气温升高,另一个让气温降低。根据俄罗斯科学家的研究,对于欧洲地区,这种气候之间“博弈”的结果可能是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的降低。如果随着墨西哥湾海洋循环的进一步改变,欧洲的温度下降可能更加明显,最终可能会出现程度比较小的冰河时代。结语: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哪怕是科学家都不能准确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只能根据目前条件进行推测。不管是气温急剧升高还是大幅度降低,对于人类都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地球。
有人说地球将进入小冰河期,小冰河期是如何形成的?
据科学家推测,下一个冰河时期可能会到来1.5大约后左右,冰河时期还有很长时间,周期约为1.5一亿年,前提是人类对地球没有严重影响。冰河时期是指陆地和海洋被冰覆盖的时期。据报道,历史上有八个冰河时期,持续时间很长。下一个冰河时期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你不必太担心,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力量已经非常强大,人类有能力应对冰河时期。小冰河始于13世纪,在17世纪达到顶峰,最终在大约200年前放缓了活动趋势。在它的巅峰时期,北欧的饥荒肆虐。有些人认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死于饥荒。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冰雪蔓延:埃塞俄比亚的一些地区被雪覆盖,中国的作物被拖欠,苏必利尔湖开始结冰。小冰河时期的海底沉积物在于小冰河时期的海底沉积物中。火山熔岩速凝层、赤铁矿染红岩层和冷水浮游生物层都出现在相应的位置。有些人认为,20世纪的气候变暖是地球从寒冷时期逐渐恢复的证据,因为小冰河时期一直持续到19世纪初。难怪布勒歇尔说,了解人类在全球变暖趋势中的作用是关键“也许解开小冰河时期终止的谜团”。冰河时期与天文学有关,太阳系的运行周期会影响这一时期的到来。地球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的太阳辐射,当热量较小时,就形成了冰河时期。此外,由于地球黄红交角的周期变化,这种变化与行星的摄入密切相关。当黄红交角相对较大时,有利于冰川的形成,因此形成了冰河时期。目前,人们更接受的是,冰河时期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因为地球上曾经有超大的火山喷发,火山灰笼罩在天空中,所以阳光无法穿透。在长期影响下,地球表面的温度急剧下降,因此冰河时期逐渐形成。此外,一些科学家推断,这是结构运动的影响,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发生了变化,这将使地球变冷。另一个推论是火山喷发下二氧化碳减少的原因。但也许冰河时期是在各种条件下形成的。
科学家警告太阳将在2030年休眠是真的吗
标题党新闻,哗众取宠!“科学家称,太阳2030年将休眠,地球温度恐大幅下降!”在最高气温已经突破40℃的炎炎夏日,微博上流传起来的这样一条消息,有没有给你带来一丝凉意,或者说寒意呢?简单搜索一下,很容易查到这条消息的源头。没错,又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老朋友”——英国《每日邮报》。事实上,这句话的后半截,也就是所谓“科学家称”后面的那句,正是《每日邮报》7月10日报道这条消息时所用的大字标题。考虑到《每日邮报》一贯哗众取宠的鲜明风格,他们的报道必须要戴上批判的眼镜加以仔细审视。那篇报道称,一项新研究预言,到21世纪30年代,太阳活动将减弱60%。首先需要指出,这里说的“太阳活动”,并不是指太阳在发光发热,而是指太阳上出现诸如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之类的活动。以太阳黑子为例,在某些年份,黑子数目特别多,而在另外一些年份,黑子数目又特别少。大约从172年前开始,天文学家就根据前人的观测总结出一条规律——太阳活动发生着周期性的波动变化,时而高峰,时而低谷,而这个周期大约是11年。1991年到2001年间太阳图像的蒙太奇拼图,可以看到在11年的周期内,太阳活动强弱的变化。这是一条经验性的规律,是根据过去的观测归纳出来的。就好像过去每一天太阳都从东方升起,由此我们得出一条规律,预言明天太阳照样会从东方升起一样。只不过,旭日东升背后的物理规律,我们已经一清二楚,甚至可以据此精确计算明天的太阳会在几点几分从哪个方位升起。而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科学家还没有完全弄清楚背后的物理过程。虽然从提出之日起,太阳活动直到今天都还遵循着这个规律,以大约11年为周期发生着强弱交替的波动,但每一个周期太阳活动的确切强弱却又各不相同。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理论或者模型,能够准确预言下一个周期,太阳活动会剧烈或者平淡到什么程度。《每日邮报》提到的那项新研究,便是试图准确再现太阳活动具体强弱变化的许许多多个理论模型中的一个。它的提出者是英国诺桑比亚大学的数学教授瓦伦丁娜·扎尔科瓦(Valentina Zharkova)。扎尔科瓦提出,太阳内部存在两个周期,虽然都是11年左右,频率却稍有不同。这两个周期叠合在一起,时而相加,时而相抵,才导致太阳在每一个周期的活动强弱都各不相同。按照扎尔科瓦的说法,他们的模型能够准确再现当前太阳周期的观测数据,准确率高达97%。他们还对比了此前的3个太阳周期(1976年-2008年),发现模型预言和观测记录相符得很好。这个模型还进一步预言,太阳内部的这两个周期正在错开步调,到下下一个太阳周期,也就是2030年-2040年间,它们就将完全相反而相互抵消,导致太阳活动强度大幅度减弱。这就是《每日邮报》报道里所说的,“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前后减少60%”。再次强调,这里所说的不是太阳发出的光和热会减少60%,而是太阳将处在一个漫长的平静时期,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之类的活动将减少60%。虽然使用了复杂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扎尔科瓦的模型实质上仍然是一个经验性的规律,是从过去3个周期对太阳活动强弱的观测数据中归纳出来的。它背后的具体物理过程,也就是扎尔科瓦提出的两个周期,只是一种科学上的合理猜测。但猜测终究是猜测,在得到更多证据的支持之前,还不能将它视为是地球自转一般确凿的事实。退一步说,如果扎尔科瓦预言成真,那又如何?近400年来对太阳黑子的观测记录,可以看到太阳活动以11年为周期发生着波动,而在1645年到1715年间,黑子的观测记录几乎为零。(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太阳活动长期处于平静状态,这在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最有名便是“蒙德极小期”(Maunder Minimum)。根据历史观测资料,从1645年到1715年,天文学家极少记录到太阳黑子活动,由此推断太阳活动当时处在一个持久的平静期。然而按照《每日邮报》上那篇报道的说法,“这导致了伦敦泰晤士河全部结冰,泰晤士河上举办的‘冰冻博览会’在当时都成了家常便饭”。(注意,这句话可不是扎尔科瓦说的,那项研究从头到尾都都只在讨论太阳活动的变化,根本未曾提及地球上的气候变化。)确实,不论是欧洲、北美还是中国,世界各地在16世纪到18世纪都出现了有历史记录的严寒天气,这段时期因此又被称为“小冰期”(Little Ice Age)。从时间上,这段“小冰期”似乎与“蒙德极小期”确有重合。然而,根据重建的历史气温记录,全球气温下降的趋势始于1560年到1600年间,而“蒙德极小期”要到近50年后的1645年才会出现。将气温下降归咎于太阳活动趋于平静,至少在时间线上是说不通的。地质研究则表明,地质历史上的大多数“小冰期”都出现在大规模火山活动发生的时候。火山活动会喷发出烟尘,包裹住地球,遮蔽一部分阳光——这才是导致地球降温的主要原因。至于太阳活动,2001年《科学》杂志上发表一项研究表明,“蒙德极小期”太阳活动的减弱只使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0.3℃。如果再次经历“蒙德极小期”,地球上的平均气温会有怎样的变化?这张图表显示了气候模型模拟的结果。图片来源:Feulner 20102010年《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甚至已经利用多种气候模型,推演了这样一个假设的场景:如果地球再次经历长达70年的太阳活动极小期,全球气温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结果出人意料:如果再次经历70年的太阳活动极小期,那么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只会比不经历极小期低大约0.1℃;与此同时,由于其他因素导致地球的升温幅度却可能高达到3-4℃。换句话说,无论是否再次经历“蒙德极小期”,未来的地球都要比现在热得多。总而言之,扎尔科瓦提出太阳活动将趋于平静这个预言,是为了让时间来检验自己的模型是否正确,而不是要通过《每日邮报》向全世界发出“凛冬将至”的预警!更何况,就算预言成真,对于越升越高的地球平均气温来说,太阳活动减弱也完全于事无补。
2022年已经进入小冰河时代了吗-小冰河期出现过几次
今年由于冷的时间长,所以大家纷纷期待着天气快点暖和,但由于近期各种地质灾害出现,所以各种言论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像文中讲到的小冰河时代就是其中之一,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看2022年已经进入小冰河时代了吗。2022年已经进入小冰河时代了吗 对于2022年已经进入小冰河时代了吗这个问题当下并没准确的答案,毕竟无论是从科学技术还是人文历史上来讲都无法提前预知未来,所以大家静待官方消息即可。据悉上一次地球进入“小冰河期”是1645年至1715年的70年间,这段时间泰晤士河结冰可行走,埃塞俄比亚的部分地区白雪皑皑,而中国地区气温异常寒冷和干旱,农作物产量降低。其实当时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大量的饥荒人群和饿死的人。小冰河期出现过几次 小冰河期出现过几次是当下大家聊天的时候最爱讨论的话题,不过就以往的数据来看小冰河期在我国一共发生了四次,第一次是出现在殷商时代的末期,这直接导致当时周朝推翻商朝,而第二次则是发生在东汉末年时期,也因此而导致了三国乱世,而第三次则是在唐朝的末期,小冰河期也就使得五代乱世事件发生了,而第四次就发生于明朝的末期,等到清朝才完全结束。2022年寒冷什么时候结束 时下已经立春了,但是很多地方气温却出现了严重的下降,人们因此期待着温度快点回升,而就往年看大概3月份就会气温回升。而从节气上看一般是立春之后的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天气就暖和了。虽说立春后冬天就正式划上句号。但是要想真正的暖和怎么也得到春分之后,据悉大概等到了春分后,天气便会开始逐渐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