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带犰狳

时间:2024-09-06 01:28:22编辑:揭秘君

蛞蝓是什么动物

蛞蝓是软体动物,蛞蝓,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又称水蜒蚰,中国南方某些地区称蜒蚰(不是蚰蜒),俗称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与部分蜗牛组成有肺目。
蛞蝓是腹足纲(Gastropoda)中壳退化的软体动物。壳可退化为一体内片状结构,成一列颗粒,或完全消失。有的危害园林。肺螺亚纲(Pulmonata)俗称蛞蝓,其体软,有黏液,生活在潮湿的场所(淡水产者仅知一种)。温带地区常见的阿勇蛞蝓科(Arionidae)、蛞蝓科(Limacidae)和嗜黏液蛞蝓科(Philomycidae)的种类取食真菌和腐叶。


毛茛科植物的种类都有哪些?

1.芍药别名:赤芍(野生)、白芍(栽培)、没骨花、婪尾春、将离、殿春花等2.牡丹别名:一般无别称。根皮名有牡丹皮、丹皮、粉丹皮、丹根等。3.金莲花别名:旱地莲、金梅草、金疙瘩、金芙蓉等。4.黄花乌头别名:关附子、白附子、竹节白附、黄乌拉花等。5.北乌头别名:草乌、蓝附子、鸦头、小叶芦等。6.大花飞燕草别名:干鸟草、翠雀、萝小花、飞燕草、猫眼花、鸽子花等。7.野棉花别名:打破碗花花、湖北秋牡丹、盖头花、铁丝筋等。


猢狲是什么动物

猢狲是灵长兽类动物。猢狲是灵长兽类动物,也就是猕猴,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目动物,主要特征是尾短、有颊囊,它们多躯体粗壮,前后肢等长,抓握东西时手指十分灵活,前额较低,头部常呈棕色,背部呈棕灰或棕黄色,腹部多为浅灰黄色。猢狲常栖息在草原、沼泽及森林之中,喜群居,族群中个体数量从十只至数百只不等,常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也会捕食小鸟、昆虫等小动物,相互联系传递信息时会发出各种声音、做出各种手势,同时互相梳毛也是它们进行社交的重要途径,它们的适应能力极强,在生理上与人类较为接近,因此常用作医学实验。生活习性猕猴一般于11月至12月发情,次年3月至6月产仔,或3年生2胎,每胎产一仔,妊娠期平均为5个月左右,哺乳期约4个月。雌猴2.5~3岁性成熟,雄猴4~5岁性成熟,但最早于6~7岁参与交配,在饲养条件下寿命长达25~30年。猕猴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也吃小鸟、鸟蛋、各种昆虫,甚至蚯蚓、蚂蚁。采食野果贪婪嗜争,边采边丢,只食甜熟果子,未熟果却丢弃,故猴群过处往往遍地断枝弃果,因而对野果的可利用程度较低,必然要扩大觅食范围,活动时间也往往较长。

蛞蝓是什么动物?

蛞蝓的读音是:kuò yú。蛞蝓为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动物的统称。中国南方某些地区称蜒蚰,俗称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与部分蜗牛组成有肺目。雌雄同体,外表看起来像没壳的蜗牛,体表湿润有黏液,民间流传在其身上撒盐使其脱水而死的捕杀方法的确有用。蛞蝓以成虫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5-7月在田间大量活动为害,入夏气温升高,活动减弱,秋季气候凉爽后,又活动为害。野蛞蝓怕光,强光下2-3小时即死亡,因此均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出动,晚上10-11时达高峰,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处。耐饥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阴暗潮湿的环境适合其生活,当气温11.5-18.5℃,土壤含水量为20-30%时,对其生长发育最为有利。

瑇蝐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拼音名 4 英文名 5 玳瑁的别名 6 玳瑁的处方用名 7 出处 8 玳瑁的来源 9 玳瑁的产地 10 玳瑁的原动物形态 11 玳瑁的养殖 11.1 生活习性 11.2 繁殖技术 11.3 饲养管理 12 玳瑁的采收与初加工 13 玳瑁的生药性状 14 玳瑁的理化鉴别 15 玳瑁的炮制 15.1 玳瑁的炮制方法 15.1.1 玳瑁 15.1.2 滑石粉炒玳瑁 15.2 成品性状 15.3 炮制作用 15.4 贮存方法 16 玳瑁的性味归经 17 玳瑁的功效与主治 18 玳瑁的化学成分 19 玳瑁的药理作用 19.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 玳瑁的用法用量 21 玳瑁的使用禁忌 22 玳瑁组方精选 22.1 治急风及中恶,不识人,面青,四肢逆冷 22.2 治中风不语,精神冒闷及中恶不语 22.3 治痘疮黑陷,乃心热血凝也 22.4 预解痘毒,遇行时服此,未发内消,已发稀少 22.5 治迎风目泪,乃心肾虚热也 23 古人论述 2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瑇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瑇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瑇蝐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玳瑁的内容。 1 拼音 dài mào 2 概述 玳瑁为中药名,出自《开宝本草》。为海龟科动物玳瑁 Eretmochelys imbricata (Linnaeus) 的干燥背甲[1]。玳瑁呈长方形、菱形、三角形、多角形或近圆形板片状,长8~24cm,宽8~17cm,厚13mm,中间较厚,边缘薄似刀刃有不整齐的锯齿状。外表面平滑而有光泽,半透明状,有暗褐色与乳黄色相同的不规则花纹,背鳞甲中间有隆起的棱脊,斜切面显层纹;内表面有条纹形成云彩样纹理。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气微,味淡。玳瑁粉为灰黄色粉末,气微腥,味淡[1]。玳瑁丝呈不规则的细丝状,外表面淡黄棕色,光滑,内表面有白色沟纹,切面角质,对光照视可见紧密透明小点,质坚韧,不易折断,气微腥,味淡[1]。制玳瑁形如玳瑁丝,表面深黄色,鼓起,质脆,微具香气[1]。 玳瑁味甘,性寒[1]。归心、肝经[1]。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平肝的功能[1]。玳瑁多生用,用于热病神昏,谵语惊狂,斑疹吐衄,惊风抽搐,痈肿疮毒[1]。滑石粉炒玳瑁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并可除去腥气[1]。 3 拼音名 Dài Mào 4 英文名 《中华本草》:Hawk *** ill Carapace, Hawk *** ill Shell, Hawk *** ill Turtle Shell 5 玳瑁的别名 瑇瑁(《开宝本草》) 瑇蝐(《桂海虞衡志》) 瑇瑁甲(《本草汇言》) 明玳瑁、文甲(《药材学》) 6 玳瑁的处方用名 玳瑁、制玳瑁[1]。 7 出处 出自《开宝本草》。 《开宝本草》:玳瑁,主解岭南百药毒,人刺其血饮,以解诸药毒。 《本草衍义》:玳瑁,生者入药,盖性味全也。既入汤火中即不堪用,为器物者是矣,与生熟犀其义同。 《海搓余录》:玳瑁,产于海洋深处,其大者不可得,小者时时有之。取用时,必倒悬其身,用器盛滚醋泼下,逐片应手而下,但不老大则其皮薄不堪用耳。 8 玳瑁的来源 《中药炮制学》:本品为海龟科动物玳瑁 Eretmochelys imbricata (Linnaeus) 的干燥背甲[1]。 《全国中草药汇编》:玳瑁为龟科动物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 L.背部的甲片。全年均可捕捉。将玳瑁倒悬,用沸醋泼之,其甲片即能逐片剥下,去掉残肉,洗净即得。 《中药大辞典》:玳瑁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甲片。全年均可捕获。捕得后,将其倒悬,用沸醋浇泼,其甲即能逐片剥下,去净残肉,洗净。 《中华本草》:玳瑁为海龟科动物玳瑁 Eretmochelys imbricata (Linnaeus) 的背甲。 9 玳瑁的产地 《中药大辞典》:栖于温、热带海洋中。以鱼类、虾蟹、软体动物和海藻等为食。分布福建、台湾、海南、西沙群岛等地。主产台湾、福建及广东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地。 《中华本草》: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海南西沙群岛等地。 10 玳瑁的原动物形态 《中药大辞典》:玳瑁体长可达1.6米。背及腹部均有坚硬的鳞甲。头部具前颧鳞甲2对。鼻孔近于吻端。上须钩曲,嘴形似鹦鹉,颌缘锯齿状。背面鳞甲,早期呈覆瓦状排列,随年龄增长而变成平置排列,表面光泽,有褐色与浅黄色相间而成的花纹。中央为脊鳞甲5枚,两侧有肋鳞甲4对;缘鳞甲25枚,边缘呈锯齿状。腹面由13枚鳞甲组成,呈黄黑色。四肢均呈扁平叶状。前肢较大,具2爪,后肢只有1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 《中华本草》:玳瑁体长60~170cm。头部具对称的鳞片,前额鳞2对。鼻孔近于吻端,吻长而侧扁,上颌钩曲,嘴似鹦鹉,颌缘锯齿状。幼时背甲的角板呈覆瓦状排列,随着年齿的增长而逐渐呈平铺状镶嵌排列。颈角板短宽;椎角板5块,中央有一明显的棱脊;肋角板左右各4块,第2块最大;缘角板每侧各11块,相邻第2对肋角板处的缘角板开始排列呈锯齿状;臀角板2块,其间有一缝隙。腹甲前缘有较小的喉角板;两侧自肱角板、胸角板、腹角板、股角板至肛角板中间,均有1条隆起。在腹部中沟两侧形成两条明显的棱嵴,每侧甲桥处有4块下缘角板,在腋、胯区尚有数块小角板。四肢扁平呈桨状,覆被大鳞,前肢较大,具有2爪,后肢短小,仅具1爪。尾短小,不露于甲外,背甲棕红色或棕褐色,有光泽,缀有浅黄色小花纹,头及四肢呈棕色,腹部黄黑色有褐斑。 11 玳瑁的养殖 11.1 生活习性 栖息于温、热带海洋中性凶猛以鱼、虾、蟹、软体动物及海藻类等食物为主。(《中华本草》) 11.2 繁殖技术 春季开始繁殖。产卵期,离水登陆,在沙滩上挖抗穴产卵其中每穴130250枚不等,孵化期为2个月。(《中华本草》) 11.3 饲养管理 池养玳瑁水温以23~30℃为宜,夏季每日换水12次。冬季1~5天换水1次,池水食盐的浓度以1.5%2.0%为宜。(《中华本草》) 12 玳瑁的采收与初加工 警告:捕捉动物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 《中药炮制学》:全年均产,捕捉后,用沸醋浇泼,剥下甲片,除净残肉,洗净、干燥[1]。 《中华本草》:将捕获的活玳瑁倒挂悬起,用沸醋泼之,使其背部鳞片剥落,去除残肉,洗净。 《全国中草药汇编》:全年均可捕捉。将玳瑁倒悬,用沸醋泼之,其甲片即能逐片剥下,去掉残肉,洗净即得。 《中药大辞典》:全年均可捕获。捕得后,将其倒悬,用沸醋浇泼,其甲即能逐片剥下,去净残肉,洗净。 13 玳瑁的生药性状 《中药大辞典》:玳瑁为近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的板片,长10~20厘米,厚1.5~3毫米。边缘较薄,中央稍厚。表面呈暗褐色的半透明体。并有暗褐色与乳黄色的花纹,平滑而有光泽;内面密布白色的条纹或斑点,并有纵横交错的沟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气无。以片厚、花纹明显、半透明者为佳。 《中华本草》:玳瑁呈长方形、菱形、三角形、多角形或近圆形板片状,长8~24cm,宽8~17cm,厚13mm,中间较厚,边缘薄似刀刃有不整齐的锯齿状。外表面平滑而有光泽,半透明状,有暗褐色与乳黄色相同的不规则花纹,背鳞甲中间有隆起的棱脊,斜切面显层纹;内表面有条纹形成云彩样纹理。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气微,味淡。 14 玳瑁的理化鉴别 《中华本草》: (1)本品醇浸出液,置紫外光下观察,显淡蓝色绿色荧光。 (2)取本品烧之,有羽毛焦臭,爆鸣声及闪光,不冒烟。 15 玳瑁的炮制 宋代有细镑,捣罗为末(《太平圣惠方》)及水磨浓汁(《旅舍备要方》)的方法[1]。 明代有锉碎(《本草品汇精要》)、研(《证治准绳》)的炮制方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滑石粉炒等[1]。 15.1 玳瑁的炮制方法 15.1.1 玳瑁 取原药材,刷净,用温水浸软或蒸软,切成细丝,干燥或研成细粉[1]。 15.1.2 滑石粉炒玳瑁 取滑石粉置锅内,用文火加热至灵活状态,加入净玳瑁丝,拌炒至表面微黄色,鼓起,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1]。 每100kg玳瑁丝,用滑石粉30~50kg[1]。 15.2 成品性状 玳瑁粉为灰黄色粉末,气微腥,味淡[1]。玳瑁丝呈不规则的细丝状,外表面淡黄棕色,光滑,内表面有白色沟纹,切面角质,对光照视可见紧密透明小点[1]。质坚韧,不易折断[1]。气微腥,味淡[1]。 制玳瑁形如玳瑁丝,表面深黄色,鼓起,质脆,微具香气[1]。 15.3 炮制作用 玳瑁多生用,用于热病神昏,谵语惊狂,斑疹吐衄,惊风抽搐,痈肿疮毒[1]。 经滑石粉炒后,其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并可除去腥气[1]。如治急风中恶、神志不清、四肢厥冷的玳瑁丸(《太平圣惠方》);另可预防痘毒,治痘疮黑陷等症(《灵苑方》)[1]。 15.4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1]。防霉,防蛀[1]。 16 玳瑁的性味归经 《中药炮制学》:玳瑁味甘,性寒[1]。归心、肝经[1]。 《中华本草》:玳瑁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 《全国中草药汇编》:玳瑁味甘,性寒。 《中药大辞典》:玳瑁味甘咸,性寒。 《开宝本草》:"寒,无毒。" 《品汇精要》:"味咸,性寒。" 《本草纲目》:"甘,寒,无毒。" 《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17 玳瑁的功效与主治 《中药炮制学》:玳瑁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平肝的功能[1]。 玳瑁多生用,用于热病神昏,谵语惊狂,斑疹吐衄,惊风抽搐,痈肿疮毒[1]。 滑石粉炒玳瑁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并可除去腥气[1]。如治急风中恶、神志不清、四肢厥冷的玳瑁丸(《太平圣惠方》);另可预防痘毒,治痘疮黑陷等症(《灵苑方》)[1]。 《全国中草药汇编》:玳瑁具有清热解毒,镇心平肝的功效。用于热病发狂,谵语,小儿惊风,痈肿疮毒。 《中药大辞典》:玳瑁清热,解毒,镇惊的功效。治热病惊狂,中风,谵语,痉厥,小儿惊痫,痈肿疮毒。 《中华本草》:玳瑁平肝定惊、清热解毒的功效。主热病高热、神昏谵语抽搐、小儿惊痫、眩晕、心烦失眠、痈肿疮毒。 《食性本草》:"疗心风邪,解烦热。" 《日华子本草》:"破症结,消痈毒,止惊痫。" 《本草纲目》:"解痘毒,镇心神,急惊客忤,伤寒热结,狂言。" 18 玳瑁的化学成分 《中药大辞典》:玳瑁含角蛋白及胶质等。 《中华本草》:玳瑁的背甲含角蛋白(keratin),其中含有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ine)等多种氨基酸;体脂含有月桂酸(lau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山蘥酸(behenic acid),C14不饱和酸,C16不饱和酸,C18不饱和酸,C20不饱和酸,C22不饱和酸,C24不饱和酸及非皂化部分。 19 玳瑁的药理作用 19.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玳瑁的乙醇提取液,在体外对鼻咽癌患者T调节细胞亚群的T4和T8阳性细胞,仅有微弱诱导作用。(《中华本草》) 20 玳瑁的用法用量 《全国中草药汇编》:1~3钱。多入丸、散剂用。 《中药大辞典》:内服:煎汤或磨汁,1~2钱;或入丸,散。 《中华本草》:内服:煎汤,9~15g;或磨汁;亦可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21 玳瑁的使用禁忌 虚寒证无火毒者禁服。(《中华本草》) 22 玳瑁组方精选 22.1 治急风及中恶,不识人,面青,四肢逆冷 生玳瑁五两(捣罗为末),安息香五两(用酒煮似糊,用绢滤去滓),朱砂二两(细研,水飞过),雄黄半两(细研),琥珀一两(细研),麝香一两(细研),龙脑一钱(细研)。上药都研令匀,以安息香糊和丸,如鸡头实大。用童子小便三合,生姜自然汁半合,相合暖过,不计时候,研下三丸。(《太平圣惠方》玳瑁丸) 22.2 治中风不语,精神冒闷及中恶不语 瑇瑁(镑)、丹砂(研)、雄黄(研)、白芥子各半两,麝香(研)一分。上五味,捣罗为末,再同研匀,别以银石器酒煎安息香一两为膏,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温童子小便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玳瑁丸) 22.3 治痘疮黑陷,乃心热血凝也 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一合。入猪心血少许,紫草汤五匙,和匀温服。(《痘疹论》) 22.4 预解痘毒,遇行时服此,未发内消,已发稀少 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匀;温服半台,日三服。(《灵苑方》) 22.5 治迎风目泪,乃心肾虚热也 生碡瑁、羚羊角各一两,石燕子一双。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下,日一服。(《飞鸿集》) 23 古人论述 《本草纲目》:玳瑁,解毒清热之功,同于犀角,古方不用,至宋时至宝丹始用之也。 《食性本草》:疗心风邪,解烦热。 《日华子本草》:破ZHEN结,消痈毒,止惊痫。

蟛蜞介绍

  1、蟛蜞是淡水产小型蟹类。又称磨蜞、螃蜞。学名相手蟹。甲壳纲,方蟹科。头胸甲略呈方形,体宽3-4厘米。

  2、蟛蜞是一种小的螃蟹。螃蟹是吃荤的蟛蜞与其相近是食腐的。 夏天的蟛蜞吃芦苇叶子,一股草腥味。夏天的蟛蜞平时不能吃。捉回来是当肥料的。 到芦苇滩上,大家围住蟛蜞往中间赶。

  3、蟛蜞爬成一堆,赶快用麻袋装。装回家后,蟛蜞已经死了。每四棵稻秧中间放一个蟛蜞。三天后,稻秧疯长。 到了冬天,蟛蜞冬眠,它们都在洞中,这个时候它们已经不吃东西了,用铁锹挖出来是可以吃的。


犰狳和穿山甲的区别是什么?

一、科属不同1、犰狳:犰狳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贫齿目、犰狳科九个属的哺乳动物。2、穿山甲:穿山甲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鳞甲目、穿山甲科、穿山甲属地栖性哺乳动物。二、分布不同1、犰狳:犰狳分布于中美和南美热带森林、草原、半荒漠及温暖的平地和森林,在非洲南部地区(博茨瓦纳)也有出现过。2、穿山甲:穿山甲生活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较潮湿的丘陵杂灌丛,挖洞居住,多筑洞于泥土地带,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非洲的部分国家。三、食性不同1、犰狳:犰狳是杂食性动物,多吃甲虫、蠕虫、白蚁、黑蚁、蝗虫、小蜥蜴、鸟蛋、坚果和蛇类等,特喜欢吃腐烂的动物尸体,在草原上哪里有死牛、死马及其它动物腐烂的尸体,哪里就有犰狳在打洞,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这些食物。2、穿山甲:穿山甲其主要食物为白蚁,此外也食蚁及其幼虫、蜜蜂、胡蜂和其它昆虫幼虫等,食量很大,一只成年穿山甲的胃,最多可以容纳500克白蚁。

有谁认识这是什么动物?

如图 , 鼬獾 鼬科 Mustelidae 鼬獾属 Melogale 食肉动物下图为 鼬獾 Melogale moschata ,俗名 拨田猪、小豚猫、田螺狗、鰗鳅猫体长35~40厘米,体重1~1.75公斤。脸部呈黑褐色,由头顶经后颈至背中央有一白色纵带,额头至眼睛周围有明显的白毛,神似国剧人物之化妆脸谱,故有“花脸狸”之称。吻端突出似猪鼻,又有“小豚猫”之称。全身披深灰褐色粗毛,身体瘦长,四肢细短呈污灰色,爪尖锐而长,尾部具白色长毛,略为蓬松。鼠蹊部有味道浓厚之臭腺,故又有“臭狸”之称。

上一篇:企业高端培训

下一篇: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