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祭

时间:2024-09-06 01:02:58编辑:揭秘君

“封禅祭礼”仪式是什么意思?

封禅祭源于中国古代祀拜天地的一种仪式,封为报天,禅为报地。
首位封禅泰山皇帝编辑
秦始皇
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位,22岁亲政,39岁称帝。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秦朝,而把古时的皇与帝合称为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义,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废封建,行郡县,以集权中央;统一度量衡与文字;开辟驰道,修筑长城,以巩固国防;为消除反侧与箝制思想,没收民间兵器,偶语诗书者弃市,又有焚书坑儒之事。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于始皇三十七年 (公元前210),死于巡游途中(河北广宗西北 )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行东方,依照“五德终始”理论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泰山封禅大典。
关于秦始皇封禅泰山的过程,《史记·封禅》书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秦始皇即帝位的第三年 ,就率文武大臣开始了千里东封泰山。
秦始皇一行先到峄山(今山东邹城市境内),在山上立 石铭记秦之功业。向齐鲁人士明确展示秦朝的千古功勋,表示自己在功业上已具备封禅资格
之后秦始皇才来到泰山脚下,召集齐鲁儒生博士70多人,商议封禅大典的具体仪式。但商议的结果不符已意,于是决定自带文武大臣上泰山封禅。
封禅大典分两步进行,首先辟山修路,从泰山之阳登上山顶,“立石颂秦始皇帝德 ,明其得封也。”是为封礼。
从泰山之阴下山,“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天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 也”是为禅礼。
秦泰山刻石位于岱庙东御座大殿露台前西侧,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品。镌刻着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斯撰书。刻石原文222字,历经沧桑,现仅存十字:“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残泐。秦泰山刻石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

2封禅泰山皇帝次数之最编辑
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西汉第六位皇帝,汉高祖刘邦之曾孙,景帝刘启第三子,母王美人。 15岁登基,在位54年,开创了西汉自高祖以来的鼎盛局面。
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获得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二是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行察举、削王国、改兵制、设刺史、统一货币、专管盐铁、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
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理想以及价值标准。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五是设计制订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
班固称之为“雄才大略”
汉武帝登基后,采取了许多富国强兵的措施,慑服了匈奴,平定了内乱,出现了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的局面。汉武帝好大喜功,对自己开创的天下一统的西汉王朝十分得意,便大规模地到泰山进行封禅活动,并首次明确提出了封禅泰山必需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扫平宇内、一统天下;第二,必须天下太平、长治久安;第三,必须不断有吉祥的天象出现。 在前后二十一年的时间,封禅之礼便行了8次之多。
汉武帝第一次封禅泰山是在他即位后的第30年(公元前110年),
公元前110年3月,汉武帝率18万大军从长安出发东巡。先到嵩山祭中岳,而后兴致勃勃地东往泰山。此时泰山花草未生,登山未免扫兴,武帝便命人立石于泰山顶,自己则转而往海边巡游去了。四月,泰山草木已生,武帝返至泰山,自定封禅礼仪:至梁父山礼祠“地主”神;其后举行封祀礼,在山下东方建封坛,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书;
行封祀礼之后,武帝独与已故将领霍去病的儿子登泰山,行登封礼;第二天自岱阴下,按祭后土的礼仪,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今莱芜市西北) 。
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泰山脚下的明堂接受群臣朝贺,并因首次封禅改年号元鼎为元封。
然后,武帝广赐牛羊酒布等,又免奉高、历城等地年租,大赦天下,而且诏许凡天子车驾所经之处,免除一切劳役。
武帝封禅后广施仁德,俨然盛世天子,他随后下令,在泰山脚下为诸侯修建官邸,以备他们随驾迎驾封禅泰山之朝宿,泰山附近因此宫殿馆舍群起,常年有达官要人往来住宿,逐渐繁荣起来。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从记载来看,汉武帝封禅泰山平均不到三年即有一次,频繁程度大大超出“古者天子五年一巡狩,用事泰山”的古制 。
历代史家评价汉武帝最多的有三件事:一是平定边患,扩大疆土;二是独尊儒术,治国安邦;三是“尤敬鬼神之祀”。
汉武帝封禅泰山留下的遗迹,比较有名的有三处:明堂、汉柏和无字碑。
3、

3东汉开国皇帝编辑
汉光武帝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
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父钦曾任南顿令。庙号世祖,谥光武帝。赤眉、绿林起义爆发后,公元22年,刘秀与其兄为恢复刘姓统治,起事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南),组成“舂陵军”。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于(今河北柏乡北),重建汉政权,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经过12年时间,刘秀终于完成了统一事业。
为了巩固新建的东汉封建政权,光武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权和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措施。集权于尚书台 ;简化机构,裁减冗员 ;提倡儒学,表彰气节 ;注意民生,与民休息 ;因各项政策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为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垦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奠定了东汉前期八十年间国家强盛的物质基础。他统治的时期,史称“中兴”。
汉光武帝刘秀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大度。他长于用兵,知人善任,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他注意讲求策略,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
在统一全国之后,光武仍能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每旦视朝,夜分乃寐”。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刘秀于公元二十五年称帝,至公元五十七年逝世,在位三十三年。关于他封禅泰山,说来还有一点戏剧性的变化。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五六年)正月,刘秀夜读《河图会昌符》,决定要到泰山进行封禅。
在即位32年后,东汉光武帝刘秀才以“受命中兴”的理由,于公元56年二月东去泰山封禅。
秦始皇上泰山,其事皆秘,司马迁慨叹无从述证。汉武帝上泰山,随从极少,所以《史记》和《汉书》都语焉不详。只有东汉光武帝刘秀上泰山,随从众多,有关记载较细:
刘秀封禅泰山后,中国进入三国二晋南北朝等近500年的大混乱大分裂时期。泰山也因此寂寞冷清了500年。

4唐代封禅泰山的皇帝编辑
唐高宗、唐玄宗
唐太宗欲封禅泰山而未成。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 ,为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后娶妻长孙氏,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贞观五年(631年),群臣请求唐太宗封禅泰山,遭到了太宗的拒绝。
贞观六年,公卿大臣们再次请求举行封禅大典。藉以炫耀功德和国家富强,只有魏征表示反对。魏征引喻确切,言词诚恳,忠贞之情溢于言表,唐太宗无言反驳,便决定暂时不去泰山封禅。
公元641年,唐太宗终于下诏有事于泰山,但车行到洛阳,一颗彗星划过天空,不久边境传来战事,太宗只好打道回府。他的梦想最终由他的儿子李治和曾是他小妾最后成儿媳的武则天实现了。
唐高宗和武则天同封泰山
唐高宗李治(628~683) ,太宗第九子 ,公元643年以“仁孝”被立为太子,22岁即位,在位35年,显庆(656~661)末年,高宗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皇后武则天得以逐渐掌握朝政,朝廷内外称他们为“二圣”。而高宗也因此被后人评为“昏懦”。
李治即位后,虽无能但仁厚,有“贞观之治”的基础,加上著名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辅助 ,武则天的精明强干,在位34年,却也天下太平,生产发展,史家有“永徽之治”的美誉 。
在大臣的敦请,特别是皇后武则天的“密赞” 之下,李治决定携皇后同封泰山。
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封禅的时间,选取在一年的开始——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并且随从众多,各国的蕃王和少数民族的首领皆参与盛会,令人瞩目。
据《旧唐书》记载,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于这一年阴历的腊月中下旬到达当时的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在齐州住十天,于除夕的那天,从齐州到泰山。中经灵岩寺佛教胜地,于正月初二(公元六六六年二月十一日)在泰山开始一系列的祭祀活动。
现存岱庙中的“双束碑”,俗称:“鸳鸯碑”。这块碑上刻着高宗李治、武则天、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代宗李豫、德宗李适等七人在泰山建醮造像诸事。唐玄宗封禅
李隆基(685~762),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李隆基713年先发制人,尽诛太平公主及其余党。改元开元。唐代进入了开元至天宝长达40余年政局比较稳定的鼎盛阶段。史称“开元盛世”
作为唐代的第六位皇帝,唐玄宗在位44年,他即帝位之初,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以至形成了唐朝以来国家兴盛的又一个高潮,出现了“开元盛世”,朝中大臣上书力请玄宗东封泰山。玄宗经过一番谦让之后,欣然首肯,于公元725年12月16日到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
唐玄宗于开元十二年(725年)十月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东至泰山封禅。封禅礼沿袭乾封旧制。封禅后, 封泰山神为“ 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
玄宗亲自撰书《纪泰山铭》,刻于岱顶大观峰,并令中书令张说撰《封祀坛颂》、侍中源乾曜撰《 社首坛颂 》、礼部尚书苏撰《朝觐坛颂》,均刻石纪德。
唐摩崖碑,高13.3米,宽5.7米,碑文书24行,满行51字;碑额高3.95米,隶书“纪泰山铭”。摩崖碑上刻序言、铭文及额款共1008个字,是唐玄宗东封泰山歌功颂德的纪事碑,曾多次贴金。它体伟幅巨,飞龙蟠首,金光夺目,蔚为壮观。碑文共分五段:首先叙述封禅的始因及唐玄宗东封泰山的气派“张皇六师,震叠九寓,旌旗有列,士马无哗,肃肃邕邕,翼翼溶溶,以至于岱宗”;第二段考证了封禅的来历,
改革“秘而不传”的封禅旧制,公开宣称自己是为“苍生之祈福”;第三段叙述了封禅仪典的过程,并颂扬天下太平、国富民强;第四段是李隆基向昊天上帝表示“永保天禄”的决心;第五段则以铭文的形式歌颂了高祖、太宗、高宗及中宗、睿宗等五圣的功绩,进一步表明“至诚动天,福我万姓”的改革精神,并谆谆告诫后来者“道在观政,名非从欲”,反映了唐玄宗开元盛世时的雄心壮志和务实的特点。
碑文通篇为隶书,文词雅驯,字体遒逸,既有古隶遗意,又有唐代新态。明代史学家、文学家王世贞评论说:“穹崖造天铭书,若鸾飞凤午于烟云之表,为之色飞。”由于此碑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所以保护较好。铭文的西侧原有从封者诸王群臣的题名,作数层而刻;又有唐高宗封泰山时中书舍人李安期于乾封元年即公元666年撰写的《封禅朝觐坛颂》,后来均被铲毁。
唐玄宗玉牒文:有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天启李氏,运兴土德。高祖、太宗,受命立极,高宗升中,六合殷盛。中宗绍复,继体不定。上帝眷,锡臣忠武,底绥内艰,推戴圣父。恭承大宝,十有三年。敬若天意,四海宴然。封祀岱岳,谢成于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
唐玄宗禅社首玉册文:惟开元十三年,岁次乙十一月辛已朔十一日辛卯,嗣天子臣隆基,敢昭告于皇地祗:臣嗣守鸿名,膺兹丕运,率循地义,以为人极,夙夜祗未,迄未敢康。赖坤无隆灵,锡之景,资植庶类,屡惟丰展。式展时巡,报功厚载,敬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备兹瘗礼,式表至诚。睿宗大圣真皇帝配神作主。尚飨。


5末位封禅泰山皇帝编辑
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封禅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发,千乘万骑,东封泰山。
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
诏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颂》、陈尧叟撰《朝觐坛颂》,各立碑山下。现唯王旦《封祀坛颂碑》尚存于岱庙院内。
一、帝王封禅的由来
1、封禅的含义。所谓“封”,是在泰山极顶聚土为坛以祭天。所谓”禅”,是在泰山脚下找一座小山,扫出一片净土来祭地。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于是,凡是所谓“受命于天”的帝王,为答谢天帝之恩,便到接近天神的泰山祭祀:积土为坛意味着增泰山之高,表示对浩荡天恩的感激;到泰山附近的梁父、社首等小山丘堆积泥土增加地的广厚,以酬谢大地之神对万物苍生的恩赐。
2、封禅来源于人类的原始崇拜
原始崇拜(包括自然崇拜、祖宗崇拜、生殖崇拜)是人类最早的准宗教形式之一。崇拜的对象是日、月、星、辰、山河、土地等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自然物。
太阳为世上万物带来光明、温暖和生命,人类自古就有太阳崇拜。
太阳升起于东方,所以东方就是万物发育、阴阳交替之所,于是又产生了东方崇拜。
在地理位置上,泰山位于神州大地的东方,因此就成为历代帝王与天对话的最佳场所。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死后头化为东岳,向着东方。
3、封禅制度的前身-“柴望”
“柴望”是最古老的祭天仪式,是原始崇拜与原始统治结合的产物。
当原始社会进化到氏族部落并向国家的雏形发展时,部族首领往往要通过大山崇拜等原始崇拜来体现自己的统治区域。
这种统治手段,有史记载的形式为“巡狩“
巡狩是一种带有视察性质的政治典礼,巡狩要到四岳,主要与原始自然崇拜中的大山崇拜有关。
巡狩到泰山,舜在极顶亲手燃起柴火,“燔柴以祀天”,意味和上天沟通,代天理民,为天行远,替天行道,愿天保佑。此谓“柴于上帝”。同时,舜依次四面遥望。同时,四方部族也各自登上境内高山向泰山遥祭。此谓“望秩山川”。
整个仪式合起来就叫“柴望”
显然,巡狩和柴望的结合,是部落联盟时期的统治手段。它的制度化,表明了原始国家雏形的出现。这种宗教仪式,使生活在黄河领域的部落逐渐形成了朦胧的民族意识,培养了共同体的向心力、凝聚力,为这一地区最终进入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大融合进行了神学和世俗的政治准备,完成了文化和意识的铺垫。
而作为东方最高大的山岳,泰山把原始宗教中的太阳崇拜、东方崇拜、大山崇拜集合起来,从而形成统一的泰山崇拜。并理所当然的成了中华民族先民的神山。
此后,祭祀泰山成为历代君王的心中梦想。《史记·封禅书》、《论衡》和《韩诗外传》等典籍均记载了自炎帝以来七十二王封泰山的事实。
春秋时代,“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欲行封禅之礼,被名相管仲以祥瑞不现即天帝不承认而阻止;鲁之季孙氏亦有泰山之旅,结果被孔子所讥,理由是资格不够。
4、封禅理论的提出
从最后一位君王周成王祭祀泰山后,泰山寂寞了800年。这时期,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从奴隶制走向中央集权的封建制统一国家。
在激烈冲突的战国时期,学者们预感到更高形态的大一统国家即将出现。而在理论上,他们为这种新变化开始制造理论依据。其代表人物为齐国都城临淄稷下学宫里的一位思想家邹衍。他的理论为“阴阳五德终始说”
邹衍认为,江山不可能为一姓永久天下,江山易姓是控制宇宙的五种力量“木、火、水、土、金”相克相生,循环运转的结果。朝代更替是“顺天而行、受命于天”。而为了新朝代取得“应运承天”合法性,向天下昭告德运转移,应到泰山上举办一个仪式祭天祭地,即封禅泰山。为何到泰山?一是泰山自古就是天子祭天的神坛,二是泰山居于东方,按“五行”理论,东方是阴阳交代、万物发生发育的地方,今泰山近南天门的盘道东壁上,刻有“峻极于天,发育万物”八个大字。
邹衍把古代最早出现在《周易》一书的“阴阳”观念和“五行”观念糅合到一起,倡导阴阳五行说,用来解释历史上的朝代兴替的原因.认为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又配之五德,每一个朝代都代表其中一德,如黄帝尚土德、夏尚木德、殷尚金德、周尚火德。五德循环往复,朝代便兴亡绝续。
显然,阴阳五德终始说是为新兴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随着五行思想的盛行,它被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所利用,赋与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成为两汉纤纬学说的主要来源之一。
摘自百度百科——封禅祭


封禅和祭祀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是身份的不同,祭祀谁都可以做,也都应该做,每年的清明,端午,中元,重阳等传统佳节都会祭祀神明和祖先。皇帝也会在自己的宗庙前祭祀祖先。而封禅普通老百姓是不能做的,就是皇帝没有昭示古今的卓越功勋也是不能做的。

  其次是地点,封禅往往是在泰山,古人认为泰山是五岳至尊,去泰山封禅就是向天神禀告自己的卓越功勋同时向天下宣告自己作为华夏天子的合法性,宣扬君权神授的封建思想。

  封禅二字中,封指的是祭天,禅指的是祭地。皇帝首先在泰山下进行“禅”的仪式,然后登上泰山进行“封”的仪式。


“封禅祭礼仪式”是什么意思?

封禅祭礼是中国古代祀拜天地的一种仪式,封为报天,禅为报地。封禅【fēng shàn】基本释义: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详细释义: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即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禅,最早出现于《管子·封禅篇》,后太史公在《史记·封禅书》中曾引用《管子·封禅篇》中的内容,并对其内容加以演释,唐代张守节解释《史记》时曾对“封禅”进行了释义,并指出了封禅的目的,大意是说,在泰山顶上筑圆坛以报天之功,在泰山脚下的小丘之上筑方坛以报地之功。即《史记·封禅书》中的“登封报天,降禅除地”。战国时齐鲁有些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为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所以封禅活动实质上是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关于封禅还有另外一种解释,《白虎通》中说“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后世学者认为这是封禅过程中的仪式,是指将封禅所用的文书以“金泥银绳”或“石泥金绳”封之,埋于地下。太史公《史记·封禅书》也有“飞英腾实,金泥石记”之记。起源:在中国政治制度中,封禅可说是最盛大,但也争议最多的一项典礼。民初疑古派的史家认为,这纯粹是战国至秦汉间,齐儒凭空杜撰,并为好大喜功的君主利用来巩固政权、夸侈政绩的活动。但从近年考古资料看来,其起源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先民筑坛祭祀的习俗,是非常悠远的。封禅的起源多与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和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有很大的联系,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不能准确地把握,因此产生原始崇拜,特别是在恐惧的状态下,对日月山川、风雨雷电更是敬畏有加,于是“祭天告地”也就应运而生,从最开始的郊野之祭,逐渐发展到对名山大川的祭祀,而对名山大川的祭祀则以“泰山封禅”最具代表。

封禅大典是什么意思

1、封禅大典是泰山独有的古老礼仪,构成了泰山崇拜与信仰的重要内容。由于这种礼仪的执行者是历代帝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其影响更为深远,形成了从传说中的古史到宋代皇帝,贯穿于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延绵相续的礼仪传统。封禅,是一种表示帝王受命有天下的典礼。它起源于春秋至战国时期,是当时齐、鲁的儒生为适应兼并争霸趋于统一的形式而提出的祭礼。 2、他们认为泰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人间的最高帝王应当到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至高无上的上帝。封是祭天,禅是祭地。泰山封禅,便赋予了帝王取得上天承认、证明白已是“天子”的神圣意义。封禅大典便成了泰山独有的古老礼仪,也构成了泰山崇拜与信仰的重要内容。


唐朝乐队<封禅祭>歌词?

封禅祭 - 唐朝乐队


其实唐朝的梦回唐朝我很喜欢。
祝快乐.

作曲:丁武.老五
填词:方无行


酒正酣 醉在物欲横流的时代
色迷乱 推波纸醉流金的潮骚
花灿漫 挥弄声色峥嵘的罗网
月当圆 对歌毁弃黄钟的音律

我相信你们说的
登峰造极的历史时刻
沿着记忆的缝隙出走
遁入太虚
我相信你们说的
大梦鹜醒的春秋时节
随着指掌 舞动冲浪
虚似实境

看看如何撰刻盛世丰碑
试试能否气贯天地玄黄
看看如何撰刻盛世丰碑
试试能否气贯天地玄黄

今宵梦醒映着明月
神驰泰山之颠 俯望世道景片
今宵梦回琴瑟崩离
浩浩皇天是烟 泽泽后土是尘

封禅不济而能不祭
丰隆且大化 虚无还很绵密
封禅不济而能不祭
风靡非一世 繁华还很吃紧

增泰山之高以报天 附梁甫之基以报地
干元资始 品物流行 首出庶物 万国咸宁
看看如何撰刻盛世丰碑
试试能否气贯天地玄黄

今宵梦醒映着明月
今宵梦回琴瑟崩离
浩浩皇天是烟 泽泽后土是尘

封禅不济而能不祭
丰隆且大化 虚无还很绵密
封禅不济而能不祭


谁有唐朝乐队的《封神祭》歌词?

唐朝乐队歌词? 问题补充: 封禅祭 - 唐朝乐队 作曲: 丁武.老五 填词:方无行 酒正酣 醉在 物欲横流的时代 色迷乱 推波纸醉流金 的潮骚 花灿漫 挥弄声色峥嵘的罗网 月 当圆 对歌毁弃黄钟的音律 我相信你们 说的 登峰造极的历史时刻 沿着记忆的 缝隙出走 遁入太虚 我相信你们说的 大 梦鹜醒的春秋时节 随着指掌 舞动冲浪 虚似实境 看看如何撰刻盛世丰碑 试试 能否气贯天地玄黄 看看如何撰刻盛世 丰碑 试试能否气贯天地玄黄 今宵梦醒 映着明月 神驰泰山之颠 俯望世道景片 今宵梦回琴瑟崩离


历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区别

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在概念、内涵、特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
(一)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概念的差别。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而历史文化是在朝代更迭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各个民族、各个地区互相学习、互相融合,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文化价值体系。
(二)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内涵的差别。传统文化的内容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其包括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等;而历史文化则是从历史发展规律中总结出来的文化,具有衍生文化特征,更多的体现在精神层面,包括经济、文化、军事、政治体制、艺术等。
(三)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特点的差别。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历史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有容乃大、国体统一、影响深远等。
(四)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差别。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有传统理论、传统技艺、传统文字、传统文学、传统宗教、传统节日、传统民俗、传统神话等;而历史文化则包括历史沿袭下来的建筑文化、亭台寺阁、医学养生、政治色彩、国家或民族精神等。


霍去病身为人臣为什么敢登狼居胥山封禅祭天?原因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霍去病之所以作为一个臣子,竟然敢登狼居胥山封禅祭天祭地,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霍去病没想那么多,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清楚,霍去病在封狼居须的时候,还是一个20岁的小伙子啊血气方刚,一腔热血受到汉武帝的欣赏,所以他没想那么多,他根本没想封狼居胥这件事情只有天子能做,而他作为臣子这样做是大逆不道的。其次,这是一次战略行为霍去病封狼居胥是向北匈奴宣誓,这块土地将永远属于我们,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再有,霍去病恃宠而骄的性格,霍去病说来说去也就是个孩子,20岁的大孩子,他知道汉武帝宠爱自己,所以他认为这件事情就算做出来也不会受到很严重的处罚。年轻的霍去病简单的想法一个20岁的年轻小伙子,一个汉朝最年轻的将领,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惊叹的战绩之后。他就觉得自己该登上狼居须山进行封禅祭天的大典,他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所以他就做吧,想的非常简单根本没多想些什么。向匈奴展现力量这也是一个原因,就是霍去病要通过封狼居胥山,向匈奴展示大汉王朝的力量。并且宣誓大汉王朝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权告诉匈奴人以后这就是一条边界线,你们不可以逾越,否则的话就要挨打。霍去病知道不会受到惩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霍去病是汉武帝最宠爱你的军事才能,因为霍去病了解汉武帝是怎么想的,在汉武帝身边多年的霍去病,当然知道汉武帝是个怎样的人。也许汉武帝早就想做这是风扇大点,但是没有机会也没有这样一个合适的场地,而霍去病现在做的一切就是在替汉武帝做,所以霍去病知道他不会受到惩罚才敢这样做。

霍去病就是一大臣,为何敢登狼居胥山封禅祭天?

封禅祭天是古代封建王朝中最高级别的祭祀礼仪。只有古代的君王才有资格参加这样的祭祀礼仪。霍去病制作以在狼居胥山中进行这样的礼仪,主要是因为这里不是汉朝的统辖区域。狼居胥山是匈奴人的圣山,他们把这里看作自己的出生地,看作自己民族当中最神圣的信仰。霍去病在这里进行自己国家的祭祀,其实就是在精神层面上给予了匈奴人最大的精神打击。他现在匈奴人宣告着说匈奴人的天已经成为了汉人的天。霍去病是受了天命来收服匈奴人,在精神上给予了匈奴人一个巨大的压力。毕竟当时的古代封建王朝的人们是遵从上天的旨意。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征服匈奴,这样精神层面上的打击才是最致命的打击,比起胜利的战争来说给匈奴人心理上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们已经失去了和汉朝军队作战的动力,失去了人生最重要的信仰。在心理上已经惧怕了霍去病,惧怕了汉朝的军队,这是霍去病最高明的一点,霍去病打得是一场心理战。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兵法上最高的境界,霍去病真正的做到了这一点。虽然不是在自己的国家之内举行封禅,但是这样胆大妄为的行为只有霍去病敢做,也足以证明汉武帝对霍去病是多么的信任和宽容。也有一些小人在汉武帝的耳朵旁边说霍去病的坏话,但是汉武帝从来都没有信任过这些小人的谗言。登狼居胥山封禅祭天极大地鼓舞了士兵的士气,确立了汉朝的权威性。霍去病不但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十几岁就成为了军事统帅,还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懂得如何击破敌人的心理防线,匈奴人这次真的遇见了对手。

手下劝刘秀泰山封禅时,为何刘秀拒绝了?

手下劝刘秀泰山封禅时,为何刘秀拒绝了?公元54年,官居司空的张纯为给东汉建国30年大庆献礼,向汉光武帝刘秀上了一份奏章。他援引古代受天命而称帝者必行封禅礼的惯例,建议开创中兴伟业的皇帝去泰山举行一场隆重的庆祝仪式,为刘汉江山树立万世之基。见到这份奏章后的刘秀用一份公开化的诏书回应了张纯的提议,诏书文字虽不长,但用语却极为严厉:“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你们这些做大臣的别忽悠朕玩,在位30年的朕岂能不知现在百姓的心理?封禅封禅,封来封去骗得了谁,难道还能骗老天吗?以后若有郡县长官派人到京师给朕贺寿送礼,虚妄地赞美盛世,朕就让人剃光他的头发,让他去修理地球!纵观专制时代的泱泱中国史,敢在诏书中公开承认自己统治之下的百姓怨气满腹,这样的皇帝还真不多见,而直接拒绝“封禅”这种隆重的庆典仪式并做出上述承诺者,更是史上罕见。刘秀这么有自知之明,能这么关心百姓疾苦,难怪人家能成为国史上的中兴明君—唯一一位能让已经断了线的王朝成功复活!和那些一吹就飘甚至不吹都飘的庸君相比,刘秀实属英明。但是,诺言在承诺时越是信誓旦旦,有时越不靠谱。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正月,刘秀在翻阅一部著名的“谶纬”经典时,发现了其中的几句预言性的话:“赤刘之九,会命岱宗。不慎克用,何益於承。诚善用之,奸伪不萌”—这明明就是告诉现在的皇帝,若不遵循古代的成例,到泰山祭告天地一番,刘汉江山就无法传承下去。为求顺应“天命”,巩固刘汉江山的长治久安,曾经坚决拒绝封禅的刘秀下诏,从故纸堆里查出了“九世时,应该要完成去泰山祭祀天地等总计36件大事”的话语。在皇帝这若隐若现的“暗示”指导下,当初在封禅之事上碰了一鼻子灰的张纯立马心领神会,他以最快的速度联合其他大臣再次奏请封禅泰山。有“天意”支持的刘秀这次当然不会再违背这些大臣所代表的“民心”了,他很迅速地批复了张纯等人的建议,让各有关单位抓紧着手准备。不出一个月,皇帝的出巡仪式便宣告隆重开始了。与以往秦始皇和汉武帝只带领少数人封禅泰山不同的是,为了这次“顺天应人”的形象工程,刘秀摆出了极大的排场,带上众多的随从和护卫,并让随行史官对封禅典礼进行全程报道和追踪记录,场面宏大到让人震撼。“一切有权力的人都会滥用权力。”当初空有皇族血统、却在体制内得不到升迁机会的“愤青”刘秀,未见得不是怀着一腔救民报国的理想起兵血拼的。但是,权力使人异化,实现了个人命运华丽转变后的皇帝刘秀,却熟练地玩弄起语言游戏,把民心化作他表演政治秀的借口。这样反讽式的悲哀,自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刘秀个人的虚伪,其背后的根源难道不是中国那套垂几千年而不朽的专制体制吗?

刘秀曾经拒绝封禅,为何后来却大办“封禅”仪式?

刘秀一开始是拒绝封禅的,公元54年,当时作为司空的张纯为了给东汉建国30周年献礼,于是就向刘秀上书了一封奏折,说的就是古代人都是要进行封禅的店里的,现在正值开创中兴伟业的好时候,你也应该去泰山封禅一下,这样不仅仅是为了个人,也是为了刘家的万代江山所考虑的。一、刘秀拒绝封禅。没有想到,刘秀看多这份奏折之后,居然大为恼火,用一封书信回应了奏折,内容并不长,但是却很严厉:“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你们这些人啊,虽然现在是三十周年,但是百姓过得并不快乐,你们是在欺骗我,还是在欺骗老天爷呢?再吹这样的彩虹屁,就送去修地球。于是大臣们都不敢再提封禅的事情了。二、刘秀转变思想。但是后来刘秀自己却改变了这个观点。公元56你那,刘秀在翻看一篇著名的经典时候,上面有这么几句话给了刘秀很大的启发:“赤刘之九,会命岱宗。不慎克用,何益於承。诚善用之,奸伪不萌”。封禅是古代传统的管理,你现在连传统都不遵守了,天地也不再祭祀,你们刘家的江山,是无法传承下去的。刘秀一看到这些文字,不免有些担忧,但是自己之前的信誓旦旦,又不能出尔反尔,于是就暗示了一下张纯。张纯立马明白了刘秀的暗示,于是联合其他大臣一起上书请求封禅,刘禅这次当然迅速同意了封禅的请求。三、刘秀前去封禅。和之前传统的封禅有所不同,刘秀将这次封禅的规模进行到了最大,带上了很多的护卫和随从,还让随行的文官随时记录一下封禅的进程,而且规模极其宏达,是前所未有的。其实,皇帝有权利,也有血性,权利也会让人们忽略本心。

浪漫骑士的唐朝乐队专辑

整张专辑歌曲已超越普通意义的摇滚乐,也是乐队经历了几次整合时隔8年的心血之作,老中青三代中国摇滚乐先锋顶级碰撞,唐朝一直以来保持着自己独有的风格追求大气的民族精神及诗化意境,完美结合曲风多样,西为中用,古为今用;音乐坚持保留中国特色,这次的新专辑特别的邀请了女子十二乐坊的加盟共同演绎摇滚与民乐的精彩撞击、使音乐更加精彩和独特化。新专辑特邀唐朝首张【梦回唐朝】录音师颜仲坤先生担当录音制作,将唱片争取做到发烧品质达到极致的效果

上一篇:托尼-贾

下一篇:湖北省博物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