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绩武,徐蚌会战的徐指什么?

时间:2024-09-05 15:22:44编辑:揭秘君

徐蚌会战的徐指什么?

“徐”指的是徐州,蚌指的是蚌埠。徐蚌会战就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扩展资料:淮海战役分为三个作战阶段:第一阶段(11月6日至22日),歼灭黄伯韬兵团,攻占宿县,孤立徐州。1948年11月6日晚,华东野战军按预定计划向新安镇地区的黄伯韬兵团发起进攻。7日晨,黄兵团自新安镇地区沿陇海铁路西撤,华东野战军立即展开猛烈追击、截击。在追击黄兵团的作战中,第9纵队“潍县团”2连1排共产党员范学福等10名勇士,用身体架起一座人桥,保证追击部队顺利通过10米宽的沂河,创造了“十人桥”的壮举。8日,第3绥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3个半师共2.3万人在贾汪、台儿庄起义,为人民解放军迅速截断黄伯韬兵团的退路创造了有利条件。至11日,华东野战军将黄兵团合围于碾庄圩及其周围约18平方公里的地区内。激战至11月22日,全歼被包围于碾庄地区的黄伯韬兵团。黄伯韬自杀身亡。中原野战军于11月15日攻克宿县,隔断了徐蚌联系,孤立了徐州,并将由平汉路东援的黄维兵团阻止于宿县西南的南坪集地区。第二阶段(11月23日至12月15日),歼灭黄维兵团,合围杜聿明集团。中原野战军于11月25日将黄维兵团合围于以双堆集为中心的纵横各7.5公里的区域内。27日,黄维集中4个主力师向东南方向突围被击退,其第85军第110师师长、中共地下党员廖运周在突围中率部起义。华东野战军于12月4日将由徐州撤退的杜聿明集团合围于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一带,并于6日歼灭突围的孙元良兵团,仅孙元良率少数人脱逃。鉴于淮海战场态势,总前委决定采取“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的方针,首先集中兵力吃掉黄维兵团,挟住杜聿明集团,看住由蚌埠北援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至15日,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协同下,将黄维兵团10万余人歼灭于双堆集地区,生俘黄维。第三阶段(12月16日至翌年1月10日),全歼杜聿明集团。首先为配合平津战役,淮海前线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央军委部署,暂停对孤立无援、陷入绝境的杜聿明集团的军事攻击,进行战场休整和政治攻势。成批的国民党军士兵向解放军投诚,20天内即达1.4万余人。当华北战场上完成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后,华东野战军于1949年1月6日,对拒绝投降的杜聿明部发起总攻,至10日将其全歼,生俘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化装逃脱。至此,淮海战役结束。战役期间,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原局和冀鲁豫分局全力组织支前工作。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日夜活跃在战场上。支前民工共543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1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8539只,汽车257辆,向前线运送弹药1460万斤、筹运粮食9.6亿斤,向后方转运伤员11万余名,有力地保障了大规模作战的需要。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经过66天的激烈作战,歼灭和争取起义、投诚国民党军1个“剿总”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万余人,其中包括号称“五大主力”的第5军和第18军。人民解放军伤亡13万余人。至此,南线国民党军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均获解放。人民解放军兵临长江北岸,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等地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毛泽东欣喜地指出,淮海战役的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基本上解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淮海战役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淮海战役

张绩武的人物简介

张绩武生,号振瑞。国民党军中将。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7期毕业。曾任第13军89师265旅上校参谋长,1938年参加徐州会战,1939年任第13军参谋处长,1945年任第3方面军新兵集训总处参谋长,1946年1月任交通警察第2总队总队长,1948年9月任交通警察第1旅旅长,11月兼任津浦路南段护路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和宿县城防司令,11月16日宿县被攻克时被俘。1967年获特赦后在呼和浩特新生塑料厂劳动改造,1970年1月回乡,后任湖北省罗田县政协副主席。1991年9月10日病逝。张绩武一生几乎跨越整个20世纪。他20世纪50年代前投笔从戎,参加过北伐、抗日和内战,曾任国民党津浦铁路交警护路司令部中将副司令,是一位鄂东籍的国民党重要将领;50年代以后经改造重获新生,释放还乡,曾任罗田县政协副主席、常委等职,又是鄂东的一位重要统战对象。张绩武一生经历坎坷,赋有传奇色彩,他曾说:“我一生抗日最痛快,内战最痛苦,回乡最幸福!”一生中,他写过大量古体诗,正是他一生经历的写照和人生体验,真可谓诗情洒满人生路。?

徐蚌会战为什么失败

问题一:徐蚌会战为什么会失败,原因只有一个,不服来辩 是什么原因?

问题二:国军为什么在淮海战役中失败? 淮海战役上败双方都有不少的胜败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大会战中的协同与配合,各位请看: *** 在大陆的败亡,真正决定性的还是淮海会战上惨重失败, *** 虽然输掉了辽沈会战和平津会战,但只要能在淮海战役中获胜,基本还能够维持江南半壁江山,淮海之战的失败则注定了它在中国大陆的彻底溃败,所以,淮海战役应该称得上国共内战决战中的决战。在这场决定双方命运的最大战役里,国军进入该战场有8个兵团和大批地方和特种部队(国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人民 *** 进入该战场的是最能作战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参战部队达60万人),以及大批地方武装和数已百万计的支前民兵,国共双方都极尽全力拚博,历史已作了定论:历时65天、国军失败了,被歼兵团5个,被歼部队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 *** 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 *** 的直接威胁之下。这样一场大战,胜与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民 *** 参战将士团结一心、合力死拚、配合协同极为到位是取胜根本;而国军参战将士分心、各自死拚、配合协同被打乱效果极差是其失败的根源。双方的统帅高层,都可以用一句概括,“都没有想到”。中国 *** 领导集团的人们都说是这一仗一锅夹生饭,硬是我军一口一口地吃掉了(换言之就是没有想到有这么大、而且也能吃下去),充分证明此战事之前没有进行如此规模大打的计划和一场吃掉对方如此多的能力, *** 的军事思想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仗”,由于淮海战役前人民 *** 还没有达到优势兵力,自然也就没这样大的打算。在mm的 著作里“淮海战役总方针”一文里,也只是提到的第一阶段打法设想,第二阶段如何打根本没有方略,也说明没有想到。而蒋介石为首的国军高层更是没有想到,他们也在进行布置调整,将连云港海洲一线的44军编入黄百韬兵团并放弃这一线,就是调整兵力,组成徐州国军战略防线的右翼,但还未完成,就被共军包围歼打。蒋公虽然也还是想到了此战很大,但无论如何也想不会仗会打到如此的规模,从国军逐渐增添部队投入战场的态势看,中国 *** 一方根本上没有想到此战的规模会大到如此的程度。直到大战已经开始,国军在这一极为重要战略区的军事指挥核心还未有效形成,刘峙无此能、杜聿明为付职(虽有一定能耐)但资格不够、且在东北有败绩,难以在南线的国军精锐部队的官长前发号施令;国军里有此能的白崇禧上将一说要出任指挥一职、但又时儿反悔不来,最后,只蒋公自已亲自统督全局。蒋介石是 *** 全局的首脑、在一个战场里的应变应战的能力是不高的。再说说双方参战的部队。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国共两军伤亡最大、战斗最为残酷的一个。国民革命军在淮海战役上拼得最狠的一仗,超过那两大战役。整个战役中虽然也有个别部队的成建制叛变,但至多也只是军一级,而且还基本都是杂牌部队,基本上所有参战的蒋介石嫡系部队都战斗到了最后,即使在战局最不利的情况下,也没有出现辽沈战役中的长春郑洞国部、沈阳周福成部成兵团建制的缴械投降的情况,而平津战役中傅作义守北平,一次性就不战而降二十五多万。 国民革命军在淮海一战中有两个兵团司令官战死(2兵团司令邱清泉、7兵团司令黄伯滔),军长、师长以下战死者数十计(部队死伤达30多万人),其作战的坚决程度是整个国共内战中绝无仅有的。人民 *** 方面为了胜利也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淮海战役是人民 *** 在三大战役中伤亡最大的一个,其伤亡人数比其他两个战役(辽沈死伤6万多、平津死伤3万多)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达到惊人的14多万人)。而双方在战区里的战场总指挥,人民 *** 一方成立了总前委,人民 *** 中最优秀军事......>>

问题三: *** 在徐蚌会战中为何会失利? 一是共党实行土改,深得民心,有老百姓支援前线,后勤保障充足。前线士兵真心卖命,作战顽强。国军许多部队战斗意志不强,一打就溃。
二是 *** 没有实行杜聿明的冒险战略,关键时候不敢压出去赌,一味求稳。比如黄百韬兵团被围时,杜本想集中徐州三个兵团30余万人先向西冲破刘伯承的六个纵队,其实当时国军在整体上还是有优势的,华东粟裕部围住黄百韬以腾不出身,李延年和刘汝明两兵团东西对进企图打通津甫线,另外蒋介石还从华中调来了黄维兵团,10几万人压上来了,而且都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尤其是它的18军,战斗力是很强的。而刘峙被扑空,徐州空城一座,这样国军就失去了积极的行动,只能保守的跟着共军的行动而行动,其实是步步消积被动。
三是蒋介石在关键时候喜欢插一手,影响了前线指挥战略。当黄维兵团被围时,杜聿明曾找蒋谈过,要么坚守徐州,要么退守长江,考虑要坚决。蒋同意了杜率邱李孙三个兵团退守江南,结果中途变卦要杜去解救黄维兵团,导致了整个杜集团被包围在陈官庄,天寒地冻,没吃没穿,30多万人被葬送。
四是李延年和刘汝明两兵团作战不力。在共军未包围川维兵团时,李延年害怕被包围,行军很慢,当黄维被包围时,李延年没有尽全力去增援,最后退回蚌普。而刘汝明兵团则离得远,跑得快。这样一来,黄维被孤立的留在包围圈内。

问题四:徐蚌会战失败后 *** 主力还有吗 三大战役之后, *** 主力被消灭。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 *** 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1948年, *** 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 。毙伤 *** 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济南战役是人民 *** 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2] 。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 *** 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 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问题五:和谐讨论,淮海战役,国军为什么失败 最重要的我觉得是两样,情报和民心!情报 *** 由我们的周总理一手组建并负责!毛人风怎么和总理比!后勤更不用说, *** 到哪儿2民兵推车跟到哪儿!还有作战指挥, *** 由号称大兵团运动战指挥天才粟裕将军统一指挥!由军中元老陈毅元帅负责协调指挥!军队调度一路顺畅!而反观国军一方!总体编制军队机动能力。火力投送力都占优!可是由于情报失利不仅指挥调度是按着 *** 预想的!连战役中的某些战术预演也是按着演习进行一般!还有最好指挥能力程诚杜律明根本无法和粟裕比,还有越级指挥也严重!

问题六:淮海战役 *** 失败的主要原因 是历史必然性所致,用马克思主义的名来解释就是这样。

问题七:淮海战役 *** 失败的主要原因 指挥混乱:蒋介石数次直接干涉杜聿明指挥,使本可安全撤退的杜聿明集团被包围.
判断失误:黄伯韬浪费时间等待海州守军汇合,结果被 *** 包围,未能进入徐州.
互相肘制: *** 军各兵团,除黄维外,其余各将领各怀私心,都只顾各自逃命,徐州大撤退时,本应互相掩护,但却变成了各自逃亡.
人心丧失:当时支持 *** 作战的有百万民工,而 *** 军已丧失人心,无心恋战.

问题八:和谐讨论,淮海战役,国军为什么失败 最重要的我觉得是两样,情报和民心!情报 *** 由我们的周总理一手组建并负责!毛人风怎么和总理比!后勤更不用说, *** 到哪儿2民兵推车跟到哪儿!还有作战指挥, *** 由号称大兵团运动战指挥天才粟裕将军统一指挥!由军中元老陈毅元帅负责协调指挥!军队调度一路顺畅!而反观国军一方!总体编制军队机动能力。火力投送力都占优!可是由于情报失利不仅指挥调度是按着 *** 预想的!连战役中的某些战术预演也是按着演习进行一般!还有最好指挥能力程诚杜律明根本无法和粟裕比,还有越级指挥也严重!

问题九:徐蚌会战 *** 为什么输得那么惨 就像瞎帅说的,五心不定,输个干干净净
看看全过程,上下决心不定
一开始杜聿明提出,索性几个兵团云集徐州,缩成一团,相互支援
可杜去了东北救火之后,部队沿着陇海路一字长蛇摆开,给了粟裕各个击破的可能
战役开始后,更是一团糟,李弥兵团撤向徐州,把黄的7兵团留在海安,暴露在外
加上三绥区起义,华野得以通过台儿庄,强行分割7兵团
7兵团被围困后,国军救援迟缓,2兵团和13兵团无法打开正面防御
12兵团则行进路线不当,落入包围
最后徐州突围的时候,又要去救12兵团,结果就是全部完蛋
客观的说,淮海战役的时候,国军在质量上甚至不如昔日重点进攻山东时期的水准,而共军水准上升,岂有不败之理
看一下战斗序列,国军中,能打的也就是5军(2个主力师)、18军(2个主力师)、10军(2个主力师),70军(1个主力师),25军(2个主力师),8军(2个主力师),64军(2个主力师)74军(重组)(2个主力师)
这个阵容已经有所下降,而共军可以说是兵强马壮

问题十:徐蚌会战国军必败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一、三大败笔
1、黄百韬西撤误时
如果快速西撤,与徐州集团会合,则共军作战难度会大很多。
2、二是刘汝明、李延年两兵团不敢北上
如果积极北上,国军即使不能取胜,也不至于五个兵团全军覆没。
3、蒋介石严令杜聿明南下
如果杜聿明从西线撤退,则徐州集团大部可保全。
二、直接原因
1、黄百韬被歼
(1)顾祝同乱指挥,让黄百韬在新安镇等海州的44军2天,没想到粟裕行动会如此迅速;
(2)黄百韬着急,急昏了头,没有在运河上架浮桥;
(3)刘峙惊慌,没等黄百韬到达,便令李弥从曹八集撤回徐州;
(4)何基丰、张克侠起义。
国军一方自上而下都还没有进入良好的决战状态。东北的溃败,使国军在心理上非常紧张。
2、刘汝明、李延年两兵团犹豫
(1)刘汝明不想加入徐蚌会战;
(2)顾祝同瞎指挥,惊弓之鸟。
共军全部主力已经被吸引在徐州附近,哪还有兵力南下蚌埠?刘、李两兵团犹豫,是因为顾祝同担心淮河和长江防线。顾祝同此举太短视!徐州主力丧失,淮河和长江防线还有什么意义?
3、杜聿明被围
(1)蒋介石被共军假象迷惑;
(2)蒋介石还是舍不得黄维。
三、深层原因
1、军队战斗力
国军战斗力弱于共军,士兵并不清楚为何而战。
2、军事将领的素质
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利益,协同不力。
黄百韬急、刘峙惊、顾祝同瞎指挥。
3、蒋介石的战略意图
蒋介石的战略意图不清晰,犹豫、多变。退守淮河不坚决;留守徐州不主动;放弃徐州目的不明确。
四、结论
国军的失败本质上是政治原因。
蒋介石战略意图不清晰,关键是因为政治与军事错位。 *** 在政治上早已处于劣势,但军事上还处于优势。如此, *** 进攻没有底气,防守又不甘心。
高级将领的政治素质本来就是政治问题;军事素质失常,很大程度上也是政治形势导致的。
士兵的战斗力,归根结蒂也是政治原因。共军士兵为土地而战,国军士兵又为何而战呢?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一、区别1、定义不同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2、表现形式不同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二、联系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扩展资料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什么意思

樵夫词
[清] 朱景素
白云堆里拾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这是一首唯美的诗歌,通篇采用白描手法,通过对樵夫打柴、回家的情景的生动描写,营造了明净、清幽的意境,成功地刻画了樵夫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樵夫式”的自由生活的向往。诗歌情景交融,诗意浓厚,独具匠心,具有意境美、人物美、生活美的特点,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意境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歌的意境清、静、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远处,早晨的山林,干净清爽,幽深宁静,白雾升腾、卷曲,形如白云堆,雪白明丽,与苍翠的山林辉映成趣,将山林点缀得更加美丽迷人。鸟鸣声声,打破了山林的沉寂,使原本清净的山林,显得更加清幽。近处,樵夫挑着柴禾,挑着翩翩起舞的蝴蝶,满意而归。远景,近景,色调分明,布局巧妙;静景,动景,搭配和谐,烘托有致,仿若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画。这幅美丽的画卷,情景交融,美化了樵夫劳动生活的场景,使樵夫艰辛的劳动、艰苦的劳动场景富有诗情画意,令人神往。
人物美:诗人理想的艺术形象
山林茂密,雾霭升腾,樵夫在雾霭中拾柴的身影若隐若现,那一低头、一弯腰、一伸手的动作是那么的舒展,那么的惬意。他哪里是在拾柴,简直就是传说中的神仙在云中漫步。樵夫是山林受欢迎的常客。他勤劳,善良,山林中的鸟雀喜欢他,和他嬉戏,与他唱和;山林中的蝴蝶亲近他,成了他的朋友,愿意和他一起回家。朴实厚道的樵夫,安贫乐道,无欲无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回报了他美丽“蝴蝶”。巧妙的景物描写与人物刻画,使诗歌的意境美与人物的心灵互相映衬,突出了樵夫形象的深刻内涵。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樵夫却判若两人,他们默默无闻,艰辛劳累,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樵夫是一个被美化的艺术形象,是诗人理想人生的寄托。诗歌中的樵夫自由自在,无欲无求,乐观旷达,是诗人现实生活中久违的人,也是诗人苦苦寻觅的人。
生活美:追求随心如愿的自我
诗歌中描绘的樵夫的生活是令人羡慕的。樵夫早出晚归,一边拾柴,一边欣赏山林中的美景,还有鸟雀、蝴蝶、野花陪伴,不孤独,也不寂寞,饿了饮山泉,吃山果,累了停下来,听鸟雀唱支歌。打柴回家,换取自己生活之需。生活自由、快活,没有劳心之累,没有欲望之困,也没有尘世的喧嚷。生活中有鲜花、有“蝴蝶”,甚至有美好的“风景”,追求的是平淡、真实、随心如愿的自我。这样的生活,在尘世中是无法找到的,当然也是闺阁生活无法比拟的。作者描写樵夫的美好生活,托物言志,点出自己心中理想生活的方式,表达对自由、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含蓄、优美,虽言志,却蕴藉深远,不显山露水,以巧妙的构思,高超的手法,生动的语言,给人感受、思考,从而令读者获得情感的体悟,审美的享受,生活的启迪。


槐奇路地铁站到白云山南门坐地铁怎么 ?

公交线路:广佛线 → 广佛线 → 地铁1号线 → 地铁6号线 → 广从10快线,全程约18.6公里1、从魁奇路乘坐广佛线,经过1站, 到达季华园站2、步行约570米,换乘广佛线3、乘坐广佛线,经过12站, 到达西朗站4、步行约780米,换乘地铁1号线5、乘坐地铁1号线,经过4站, 到达黄沙站6、乘坐地铁6号线,经过5站, 到达团一大广场站7、步行约110米,到达越秀南客运站8、乘坐广从10快线,经过1站, 到达白云索道站9、步行约820米,到达白云山风景区-南门公交线路:广佛线 → 广佛线 → 220路 → 旅游公交1线,全程约13.7公里1、从魁奇路乘坐广佛线,经过1站, 到达季华园站2、步行约570米,换乘广佛线3、乘坐广佛线,经过15站, 到达沙园站4、步行约420米,到达凤凰新村(宝业路口)站5、乘坐220路,经过11站, 到达小北花圈站6、乘坐旅游公交1线,经过5站, 到达云台花园总站7、步行约520米,到达白云山风景区-南门

广东十虎铁桥三之王者归来演员表

欧锦棠饰黄澄可、吴廷烨饰周泰、黄仲昆饰梁坤、高雄饰黄麒英、林志豪饰苏灿、袁文杰饰黎仁超。清代末年,朝政腐败,中国惨被列强瓜分,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生于渔村的黄澄可(欧锦棠饰),为替身世可怜的冬至(陈炜饰)寻访亲人,并开拓视野,遂离开家乡来到省城,因缘结识了九位忠肝义胆、重情重义的江湖好汉。为了保家卫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抛却儿女情长,救民于水深火热,谱写了一段段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更成为日后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英雄广东十虎,亦称“英雄十虎”。创作背景广东十虎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产物, 由于清代末年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堪,清政府根本无力保护良民, 广东省地处南方治安更为恶劣,民间为了保护自己纷纷习武。各村镇行会争相聘请武术高强的武师任教,一来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二来亦可使子弟强身健体,故一时之间练武之风异常炽热,特别是广州有许多武馆相继设立而且公开招揽学生。 正所谓同行如敌国,各武师为了争夺市场利益,彼此间踢馆和接受别人公开挑战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 一场比武决战后,胜者有更多学生慕名而至,败者漏夜回乡关门大吉。可想而知在残酷的竞争下,没有真材实料是不可能在广州吃武师这行饭的,更无用说要在广东打出名堂了,然而,这种环境却促进了近代南派拳术的发展, 许多现在还流传的南拳均始创于这个时代背景。

广东十虎铁桥三是谁

清末广东省有十位德高望重的武林奇人,被称为“广东十虎”。很多人从粤语专题片或电视剧中听说过。这十个人被公认为(排名不分先后):王、黄、苏黑虎、、周泰、谭、李、陈铁志、和。1990年,广东十虎的故事被拍摄成同名电视剧搬上银幕。但是关于“十虎”的说法很多,因为这种说法基本上只是普通人之间的口口相传,而不是武侠人士的一种选举或共识。除了人们熟悉的黄飞鸿,其他的武术家是谁,他们的排名如何,一直充满争议。比如有人认为铁桥三是“广东十虎”之首,也有人认为是第二甚至第五。

上一篇:上海市税务,上海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下一篇:合肥拓展,拓展基地建设有要求吗?建设一个拓展训练基地大概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