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共有五位大将军,他们五人的结局分别是什么?
在东吴官制中,大将军的职位仅次于上大将军。据不完全统计,从东吴立国至覆灭期间,先后有五位将领被晋升为大将军。不过,这五人之中,只有三位是通过努力建立功勋,由吴国皇帝亲自晋升的,而另外的两人,则是擅权篡政自封的大将军。本文按照任职时间,对东吴的五位大将军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第一位大将军:诸葛瑾,在职时间为黄龙元年(公元229年)至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在职历时十二年。诸葛瑾是被孙权直接任命的东吴首位大将军,同时也是五人当中在职时间最长、唯一得以善终的一位。诸葛瑾是孙权执掌江东初期礼聘的名士,是东吴前中期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重臣。诸葛瑾相对于他的弟弟诸葛亮来说,在东吴的表现并没有特别突出之处,甚至不如他儿子诸葛恪的名气响亮。但是,诸葛瑾却因超凡的才略与独特的劝谏方式,而备受孙权的信任和重用,在仕途上一路攀升。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登基后,晋升诸葛瑾为大将军。第二位大将军:诸葛恪,在职时间为赤乌八年(公元245年)至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在职历时八年。诸葛恪少有才名,是东吴中后期军政舞台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虽然他父亲诸葛瑾、叔父诸葛亮对他都不看好,但是,唯独孙权对他“见而奇之,深器异之”,为他在仕途上的发展提供了机会、铺平了道路。当然,孙权对诸葛恪极为欣赏,诸葛恪也同样没让孙权失望。诸葛恪二十八岁时干了出仕以来的第一件大事,用时三年平定了丹杨纵深地区的山越叛乱,这是当时东吴群臣都不看好的差事,诸葛恪竟然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这让孙权非常欣慰。陆逊病逝后,诸葛恪被孙权晋升为大将军,后又以大将军领太子太傅成了当朝首辅,直到建兴二年(公元253年)被权臣孙峻诛杀。更为悲惨的是,诸葛恪被杀后,其三族也被诛灭。第三位大将军:孙峻,在职时间为建兴二年(公元253年)至太平元年(公元256年),在职历时三年。孙峻是孙氏宗族中的一个奸佞之子,是孙氏宗室成员。孙权在世时,对孙峻非常信任及重用,给了他建功立业、平步青云的机会。但是,孙权去世后,孙峻却成了祸乱朝政、败坏纲纪的东吴权臣。建兴二年(公元253年),诸葛恪发动了一场劳民伤财的北伐战争,最终惹得大臣离心、民怨沸腾。孙峻趁此机会,设计诛杀了诸葛恪一族,并擅权乱政,自封为丞相兼大将军。孙峻在职期间,在军政方面毫无建树,却在铲除异己、为非作歹方面堪称一绝。不过,孙峻坏事做得太多,最终也遭到报应,只在任上待了三年就被一场噩梦给吓死了。第四位大将军:孙綝,在职时间为太平元年(公元256年)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在职历时二年。孙綝是孙峻的堂弟,孙氏宗族中的又一奸佞之子,是孙峻病逝前上位的东吴大将军。所以,孙綝这个大将军跟他堂兄一样来路不正。孙綝上位时只有二十六岁,是五人当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同时,也是在职时间最短的一个。孙綝上位之初,为了巩固地位迫害良将朱异等人,安插自己的亲信接管兵权,随后又废旧拥新,扶孙休登基称帝。孙綝在任期间独揽军政、恶事做尽,最终于太平二年(公元257年),被他亲手扶植的孙休用计诛灭三族。孙綝被诛时才二十八岁,死后与他堂兄一起被移出了孙氏族谱。第五位大将军:丁奉,在职时间为太平三年(公元258年)至元兴元年(公元264年),在职历时六年。丁奉不仅是东吴十二虎臣中的最后一位,同时,也是史料中记载中东吴最后一位大将军。丁奉是东吴著名猛将,一生经历了东吴四位皇帝,战功赫赫、威名远扬,他的大将军完全是依靠战功换来的。孙休继位后,不堪忍受权臣孙綝的欺辱,求救于丁奉。丁奉遵循君臣之义,因铲除孙綝及其党羽立下了大功,太平三年(公元258年),丁奉被孙休晋升为大将军。孙休病逝后,丁奉与丞相濮阳兴等人于元兴元年(公元264年)共同拥立孙皓继位,随后丁奉迁任右大司马、左军师。不过,丁奉最终的结局也不好.孙皓即位后,丁奉日益骄横,遭到不少大臣的指责,郁郁而终。丁奉病逝后,其家属、族人皆被流放。
东吴后期两位猛将,分别是谁,各自的结局怎样?
在整个三国当中,东吴在用人策略方面跟魏、蜀有着很大的不同。孙氏主要是依靠宗亲的血缘关系来维持延续自己的人才体系。这种方式说白了就是继承制,父亲死了之后由儿子或者宗室当中比较优秀的后辈来继承前者的功业,所以在东吴中后期的主将当中大部分都是前期名将的子孙。本文介绍两位东吴后期的猛将,他们虽然在历史的舞台上延续着父辈们的光芒,但是最终的结局却是一场悲剧。第一位后期猛将:吕据。据《三国志•吕据传》载,吕据字世议,是东吴前期名将吕范的次子。起初由于其父亲为东吴作出的巨大贡献被出任郎官,后来吕范生病的时候,被晋升为副军校尉帮助统领军事。黄武七年(公元228年),吕范病逝之后,吕据被晋升为安军中郎将开始独立统兵作战。从此便开始在东吴独当一面,并逐渐的成为了东吴后期的一名主要将领。关于吕范在世时的功绩,在这里就不用过多的介绍了,我们单从史料当中的一个小片段就能看出来他的成就。据《三国志•吕范传》载,吕范的一生功勋卓著,最后被孙权晋升为大司马,印信还没有下达的时候就病逝了。孙权得知消息之后悲痛欲绝,一面穿素服为其举哀,一面派遣使者死后追赠印信。后来孙权迁都建业的时候正好路过吕范的墓地,孙权就扶着吕范的墓碑大呼:“子衡(吕范字子衡)!”痛哭流涕,许久方止。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吕据接班之后在军事上的表现跟他父亲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据《三国志•吕据传》载,吕据接班之后,“数讨山贼,诸深恶剧地,所击皆破。”后来又率部征讨五溪,跟朱异攻樊城,数战有功被晋升为偏将军,并“入补马闲右部督,迁越骑校尉”。太元元年(公元251年),长江水暴涨并多处溃堤泛滥发生了水灾,严重的地方都淹没到了城墙根儿。孙权命人视察水情,但见长江之上唯有吕据派出大船在一面排涝救灾,一面防备敌军趁机偷袭。孙权对此非常欣慰,随即晋升吕据为荡魏将军。同年十一月孙权重病,任命吕据为右部督辅佐太子。建兴元年(公元252年)四月,太子孙亮继位之后吕据被晋升为右将军。随后便参加了东兴之战,因征战授功被晋升为骠骑将军。五凤二年(公元255年),授假节,跟随孙峻出征寿春时在高亭大败魏将曹珍。太平元年(公元256年),吕据受命督师再度伐魏,率部走到半路上的时候听到了一个令他气愤的消息:孙峻病逝之后,他的弟弟孙綝串联部众取而代之。吕据大怒,随即率部掉头返回准备废除孙綝。结果孙綝提前得到了消息,挟持朝廷下了一道诏书,命文钦、刘纂、唐咨等将率部攻伐吕据。这个时候吕据的属下都劝他叛吴投魏,吕据说:“耻为叛臣”,然后就自杀了,吕据死后孙綝诛灭了吕氏的三族。第二位后期猛将:朱异。据《三国志•朱异传》载,朱异字季文,东吴前期名将朱桓的儿子。他的升迁跟吕据基本相似,起初也是因为朱桓为东吴作出的贡献被任命为郎官出仕。朱桓疯病发作被孙权召回建业看病的时候,朱异被晋升为骑都尉代父领兵,从此拉开了在军武上建功立业的帷幕。关于朱桓的功绩我在前面的文章当中有专门的介绍,在濡须之战中以五千兵力大败曹魏名将曹休而一战成名并声震敌国,以至于濡须之战后魏军看到朱桓的旗帜就吓得紧闭城门不敢出战。朱异则继承了朱桓身上的优点,勇武有谋且善于治军。朱异自统兵之后,于赤乌四年(公元241年)跟随朱然进攻樊城,献计破其外围防御而建功被晋升为偏将军。后来魏将文钦屯住六安并“多设屯砦,招诱亡叛”,在东吴边境为害,朱异奉命率部前往征讨平定。在此战中,朱异仅率两千部众就顷刻间“破钦七屯,斩首数百”,不仅击溃了文钦辛苦组建起来战线,而且凭此一战也成了一位名震曹魏的东吴将领,战后授功被晋升为杨武将军。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魏将文钦设计想要除掉朱异,于是就诈降并致书朱异要求他率部接应。朱异看到文钦的信后,就上书全权点破了文钦的阴谋。但是孙权觉得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既然文钦有意归降还是要前去迎接的,如果怕他有阴谋就多派兵马,在他不轨的时候举兵把他给拿下。于是就命吕据亲率两万人跟朱异合力,一同去迎接文钦。结果文钦一看弄巧成拙,朱异一下子带了那么多人,所以就紧闭城门,既不说投降的事儿也不敢出战。建兴元年(公元252年)太子孙亮登基之后,朱异被晋升为镇南将军,并在随后参加了东兴之战。太平二年(公元257年)被授假节并任命为大都督,统率三万大军在外部负责救援寿春的诸葛诞。但是由于魏军实力强劲,朱异数次进攻都被击退,加上军中缺粮,朱异下令全军撤退。没想到此举却引发孙綝的愤怒,认为朱异有意拒战,下令将其斩首示众。吕据、朱异二人都是名将之后,在东吴的中后期通过个人的努力屡建功业,成为了当时极为耀眼的新一代主将。只可惜生不逢时,一个为了锄奸辅国被迫自杀,死后三族被悉数诛灭;另一个却因为作战不利被按了一个拒战的由头给斩杀了,这不得不说是两个人的一大悲剧。
东吴四英杰分别是谁?他们的实力如何?
周瑜和鲁肃能力出众周瑜是东吴集团的第一任大都督,也是东吴四英之一,有着极强的军事能力和战略眼光。周瑜早年跟随孙策辅佐孙策成为江东之主,后来孙策死后又帮助孙权在赤壁之战击败了曹操大军,以少胜多名留青史;后来更是为东吴集团提出了两分天下的战略方案,可惜英年早逝。鲁肃是周瑜之后的第二任大都督,虽然军事能力比不上周瑜,但是大智若愚,品行优良,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鲁肃做大都督期间用和平的方式为东吴拿回了荆州三郡,功劳巨大,可惜也早早生病去世。吕蒙鼠目寸光背信弃义吕蒙是鲁肃之后的东吴第三任大都督,但是这个人物却遭到人们所不齿。因为吕蒙所在的东吴集团和关羽所在的蜀汉集团在赤壁之战后就一直是盟友关系,而在关羽军队进攻曹魏集团的时候吕蒙竟然率兵偷袭关羽荆州,导致蜀汉集团荆州丢失,同时还派兵和曹魏集团一起夹击关羽军队,导致关羽军队大败;同时吕蒙鼠目寸光,不明白关羽的战略价值和赤壁之战曹操的价值一样,谁杀了关羽就会遭到蜀汉集团的猛烈报复,吕蒙还是为了一战成名埋伏杀了关羽,但是在关羽死后没多久吕蒙也暴毙而亡。陆逊居功自傲未得善终陆逊是东吴的第四任大都督,在蜀汉集团失去荆州和关羽之后刘备亲自率军发动了进攻东吴的战争,一开始高歌猛进东吴损失惨重,但是在夷陵之战陆逊领兵火烧七百里联营,导致蜀汉集团大败,刘备也在此战后郁郁而终,陆逊一战成名。但是后来在孙权晚年时期陆逊居功自傲,甚至想要干涉孙权立诸的问题,最终被孙权杀害,未得善终。
下列不属于“东吴四英杰”的是?
下列不属于“东吴四英杰”的是?
1.陆逊
2.孙策
正确答案:孙策
东吴四英杰是指在东汉末期及三国早期的孙吴重要大臣,分别为周瑜、陆逊、鲁肃、吕蒙。他们皆是吴大帝孙权的心腹近臣和孙吴政权的股肱之臣,先后为孙吴政权的建立立下了功勋大业。
四人并提的说法最早出自陆机的《辩亡论》。《容斋随笔》中把他们概括为“东吴四英杰”。
东吴四英将谁最牛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四人合称东吴四英将,都是一等一的人才。论政治鲁肃第一,论军事周瑜第一,论悟性吕蒙第一,论综合实力陆逊第一。
一、周瑜
政治不错,军事超强,才华横溢。
论政治,他有自己的见解,也能给孙策、孙权提出较高明的政治思路。
论军事,他绝对是整个三国时期数得上的人物。赤壁大战对曹操,是他周瑜力挽狂澜的。演义上说诸葛亮在这战役中很重要,其实那只是演义美化罢了。历史上诸葛亮的作用仅仅促成联盟,实际军事作战总指挥还是周瑜。
论才华,公谨那更是千古风流。“曲有误,周郎顾”。
二、鲁肃
论政治,鲁肃应该是整个东吴第一高人。孙权版的“隆中对”,就是鲁肃的杰作,比诸葛亮的那个“隆中对”不差。在为孙氏服务的时期,鲁肃的种种政治见解也是非常独到,而且有大智慧的。单以政治而论,或许能和诸葛亮放在同一档次。
论军事,鲁肃恐怕稍微差些。但注意,这个差是和其他三人做比较。比起一般将领,鲁肃的军事水平可是高多了。论为人,鲁肃慷慨豪迈。当年对周瑜指窨相赠,可见一斑。
三、吕蒙
此人是个全才。政治、军事、武功、勇猛都有上等表现。
最难得的是,此人的悟性非常高,学习能力超强!
吕蒙出生白丁,初期,仅仅是个小兵,而且是个文盲。打仗时,只知道勇敢杀敌,只会猛往前冲。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名言就是吕蒙的事迹留传下来的。
论战绩,吕蒙打败了关羽。
四、陆逊
年轻,成大事。力挽狂澜!——天才!
陆逊成事的时候,还非常年轻。当已经显示出过人的能力。
东吴四大将
第1名:太史慈(兵器:双铁戟,座驾:疾云)
战绩:号称双戟无敌的子义兄。北海解围,大战程普,孙策,指东不打西,近战,远程攻击能力都超强,东吴第一武将非他末属
第2名:甘宁(武器:星月刀,冰铁铃铛(暗器)坐驾:闪电)
战绩:射杀凌操,射杀黄祖,一合斩马延张凯,20合败曹洪,不数合平乐进,射中乐进面门,百骑劫曹营,尝5000精兵屯于陆口,唬得关羽10万精兵不敢攻之(详见《三国志》),水战,骑兵都为经典,全能型
第3名:周泰(武器:风影刀)
战绩: 10余合败曹仁,1合斩张南,尝于江面上一跃至曹船,号称三国第一轻功高手,最主要是其两度救孙权于乱军之中,第一次只身以后背挡敌锋,共计30多刀仍不死,骨骼超健壮,第二次在乌需口五进五出,救出孙权,徐盛。
第4名:程普
战绩:数合杀胡轸,数合杀吕公,三英战吕布加二鬼,30合平太史慈,数合败蔡瑁,赤壁之战中东吴武将中的领导者
吴国名将都有哪些?
吴国名将有周瑜、陆逊、鲁肃、吕蒙、陆抗等。1、周瑜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2、陆逊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战成名。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3、鲁肃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建安二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4、吕蒙早年依附姊夫邓当,跟随孙策征战,以胆气著称。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吕蒙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破曹仁于南郡,从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进占荆州南部三郡,并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掩护孙权逃生。在濡须抵御魏军。官拜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袭取荆州西部三郡,彻底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5、陆抗赤乌八年(245年),陆抗袭封江陵县侯,起家建武校尉,统领父亲陆逊五千部众。赤乌九年(246年),迁立节中郎将,把守柴桑。建兴元年(252年),拜奋威将军。太平二年(257年),拜柴桑督,后因功迁征北将军。永安二年(259年),迁镇军将军,镇守西陵。
吴国的名将有哪些?
吴国的名将有:周瑜、陆逊、孙策、丁奉、黄盖、朱然、凌统、甘宁、吕蒙、鲁肃、程普、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徐盛、潘璋等等。1、吕蒙。(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从孙权转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旋病逝。2、黄盖。三国吴国将领。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为郡吏,举孝廉。后从孙坚起兵,为别部司马。继从孙策、孙权征战。为安抚山越,曾相继任九县令长,杀不法官吏,所在平定,迁丹阳都尉。3、程普。三国吴国将领。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初为州郡吏,从孙坚征伐,镇压黄巾军,破董卓。后助孙策经营江南,官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4、甘宁。三国吴国将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初依附刘表,后归孙权。曾从周瑜破曹操,又从吕蒙拒关羽,以功拜西陵太守、折冲江军。5、陆抗。(226—274)三国吴国名将。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子。年20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5000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6、太史慈。太史慈(166—206年),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黄县东黄城集)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将。
西蜀有五虎上将,北魏有五子良将外家八虎骑,那么东吴有什么呢?
东吴有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十二虎臣: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1、周瑜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2、吕蒙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掩护孙权逃生,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3、程普程普,字德谋,生卒年不详,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斩华雄、破吕布。后来,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作战不利,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赤壁之战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打败曹操,之后大破曹仁于南郡。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在“江表之虎臣”中位列第一位。4、黄盖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5、甘宁甘宁(?—215年?220年?存疑),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甘宁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持弓弩,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崇尚奢华,人称锦帆贼。青年时停止抢劫,熟读诸子。曾任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未受重用。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曾经力劝孙权攻破黄祖占据楚关,随周瑜攻曹仁夺取夷陵,随鲁肃镇益阳对峙关羽,随孙权攻皖城擒获朱光。率百余人夜袭曹营,斩得数十首级而回。在逍遥津之战,他保护孙权蹴马趋津,死里逃生。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吕蒙曾说:“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 甘宁虽然粗野凶狠,暴躁嗜杀,甚至违反承诺、违抗命令,但是,开朗豪爽,有勇有谋,轻视钱财,敬重士人,厚待士卒,并深得士卒拥戴。陈寿在史书中将他列为“江表之虎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甘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程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瑜
西蜀有五虎上将,北魏有五子良将外家八虎骑,那么东吴有什么呢?
东吴有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十二虎臣: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1、周瑜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2、吕蒙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掩护孙权逃生,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3、程普程普,字德谋,生卒年不详,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斩华雄、破吕布。后来,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作战不利,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赤壁之战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打败曹操,之后大破曹仁于南郡。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在“江表之虎臣”中位列第一位。4、黄盖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5、甘宁甘宁(?—215年?220年?存疑),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甘宁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持弓弩,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崇尚奢华,人称锦帆贼。青年时停止抢劫,熟读诸子。曾任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未受重用。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曾经力劝孙权攻破黄祖占据楚关,随周瑜攻曹仁夺取夷陵,随鲁肃镇益阳对峙关羽,随孙权攻皖城擒获朱光。率百余人夜袭曹营,斩得数十首级而回。在逍遥津之战,他保护孙权蹴马趋津,死里逃生。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吕蒙曾说:“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 甘宁虽然粗野凶狠,暴躁嗜杀,甚至违反承诺、违抗命令,但是,开朗豪爽,有勇有谋,轻视钱财,敬重士人,厚待士卒,并深得士卒拥戴。陈寿在史书中将他列为“江表之虎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甘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程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瑜
东吴的大将都有谁
东吴人物大全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大概孙武后代,破虏将军,豫州刺史,乌程侯,后在行岘山侦察,被刘表将军黄祖军士射杀。 孙羌,字圣壹,孙坚兄。 孙静,字幼台,孙坚季弟,昭义中郎将。 孙策,字伯符,孙坚长子,讨逆将军,吴侯。 孙绍,孙策子,上虞侯。 孙奉,绍子,上虞侯,被吴帝孙皓杀死。 孙权,字仲谋,孙坚次子,大皇帝。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东中郎将。 孙璠,登子。 孙希,登子。 孙英,登次子,吴侯。 孙虑,字子智,登弟,建昌侯,镇军大将军。 孙和,字子孝,虑弟,孙权子,南阳王。 孙皓,字元宗,孙和子,吴国末帝。 孙瑾,孙皓长子,中郎。 孙德,孙皓弟,钱唐侯。 孙谦,孙皓弟,永安侯。 孙霸,字子威,和同母弟,鲁王。 孙基,霸子,吴侯。 孙壹,霸子,宛陵候。 孙奋,字子扬,霸弟,孙权子,齐王。 孙祺,孙奋弟,孙权子,都亭侯。 孙纂,孙祺子,都亭侯。 孙休,字子烈,孙权六子,琅邪王,吴国第三代皇帝。 孙(雨+单),孙休子,豫章王。 孙亮,字子明,孙权少子,吴国第二代皇帝,废为会稽王。 孙翊,字叔弼,孙坚三子,偏将军,领丹杨太守,为左右所杀。 孙松,孙翊子,射声校尉、都乡侯。 孙匡,字季佐,孙坚四子,孙翊弟。 孙泰,孙匡子,长水校尉。 孙秀,孙泰子,前将军、夏口督,后被迫去晋。 孙韶,字公礼,孙策赐姓孙,列入家谱,幽州牧、假节,扬威将军,建德侯。 孙楷,孙韶子,武卫大将军、临成侯,后被迫去晋。 孙越,孙韶子,楷弟,右将军,建德侯。 孙异,孙韶子,楷弟,领军将军 孙贲,字伯阳,孙羌子,豫州刺史,都亭侯。 孙邻,孙贲子,夏口沔中督、威远将军,都乡侯。 孙苗,孙邻子,都乡侯。 孙旅,孙邻子。 孙辅,字国仪,孙贲弟,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 孙兴,孙辅子。 孙昭,孙辅子。 孙伟,孙辅子。 孙昕,孙辅子。 孙皓,孙静长子。 孙绰,孙皓长子。 孙綝,字子通,孙绰子,大将军,假节,永宁侯。 孙超,孙皓次子,偏将军。 孙恭,孙皓三子。 孙峻,字子远,孙恭子,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假节,富春侯。 孙瑜,字仲异,孙静次子,丹杨太守,绥远将军。 孙弥,孙瑜子。 孙熙,孙瑜子。 孙耀,孙瑜子。 孙曼,孙瑜子,将军。 孙纮,孙瑜子。 孙皎,字叔朗,孙静三子,左部大督。 孙胤,孙皎子,丹杨侯。 孙晞,孙皎子,丹杨侯。 孙咨,孙皎子,羽林督,为滕胤所杀。 孙弥,孙皎子,无难督,为孙峻所害。 孙奂,字季明,孙静四子,扬威将军,封沙羡侯。 孙承,孙奂子,昭武中郎将。 孙壹,孙奂子,镇军将军,假节督夏口,后被迫逃魏。 孙封,孙奂子,自杀。 孙谦,孙静五子。 孙河。 孙桓,字叔武,孙河子,建武将军,丹徒侯。 孙安,孙旅叔父。 孙熙,孙旅叔父。 孙绩,孙旅叔父。吴景,孙坚舅舅,丹杨太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折冲中郎将。 太史享,太史慈子,越骑校尉。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左将军。 士廞,士燮子,武昌太守,因为士徽一事被废。 士徽,士燮子,自署交阯太守,被诛。 士祗,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颂,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壹,士燮二弟,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匡,壹子,中郎将,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黄+有),士燮三弟,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武,士燮四弟。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二张之一,绥远将军,由拳侯。 张承,字仲嗣,张昭长子,卫尉,都乡侯。 张休,字叔嗣,张昭次子,羽林都督,平三典军事,扬武将军,由拳侯。 张奋,张昭弟,平州都督,封乐乡亭侯。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丞相,平尚书事,醴陵侯。 顾邵,字孝则,雍长子,豫章太守。 顾谭,字子默,顾邵子,太常,平尚书事。 顾承,字子直,顾邵子,奋威将军,领京下督。 顾裕,雍次子,醴陵侯。 顾济,雍少子,骑都尉。 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宣城侯。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大将军,荆、扬州牧,恪阳都侯。 诸葛竦,恪子。 诸葛融,瑾子,恪弟,奋威将军。 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骠骑将军,领冀州牧,临湘侯。 步协,骘子,抚军将军,临湘侯。 步阐,协弟,西陵督,昭武将军,西亭侯。 步玑,协子,临湘侯。 步璿,玑弟。 周昭,字恭远,中书郎。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张玄,纮子,南郡太守、尚书。 张尚,玄子,侍中、中书令。 秦松,字文表,广陵人。 陈端,字子正,广陵人。 裴玄,字彦黄,下邳人,太中大夫。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卫尉。 程秉,字德枢,汝南南顿人,太子太傅。 刘略,刘颖弟,零陵太守。 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太子太傅,领中书令。 唐固,丹杨人,尚书仆射。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长史,太子少傅。 薛珝,综子,威南将军。 薛莹,字道言,珝弟,综子,光禄勋,著《新议》。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周循,瑜子,骑都尉。 周胤,循弟,瑜子,兴业都尉,都乡侯。 周峻,瑜兄子,偏将军。 周护,峻子。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汉昌太守、横江将军。 鲁淑,肃子,昭武将军,假节,夏口督,都亭侯。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左护军、虎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候。 吕霸,蒙子,孱陵候。 吕琮,霸兄,孱陵候。 吕睦,琮弟,孱陵候。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荡寇将军,江夏太守。 程咨,普子,亭候。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偏将军,武锋中郎将,武陵太守。 黄柄,盖子,关内侯。 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石城侯。 韩综,当子,石城侯。 蒋钦,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汤寇将军,领濡须督。 蒋壹,钦子,宣城候。 蒋休,钦子。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汉中太守、奋威将军,陵阳侯。 周邵,泰子,裨将军,陵阳侯。 周承,泰子,陵阳侯。 陈武,字子烈,庐江松滋人,偏将军。 陈修,武子,校尉,修都亭候。 陈表,字文奥,武庶子,偏将军,都乡侯。 陈敖,修子,别部司马。 陈延,修子,别部司马。 陈永,修子,将军。 董袭,字元代,会稽余姚人,威越校尉,偏将军。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升城督,折冲将军。 甘瑰,宁子。 淩操,破贼校尉。 淩统,字公绩,吴郡余杭人,操子,偏将军。 淩烈,统子,烈亭侯。 淩封,统子,烈亭侯。 徐盛,字文响,琅邪莒人,建武将军,领庐江太守,都亭候。 徐楷,盛子,都亭候。 潘璋,字文珪,东郡发*人,襄阳太守,右将军。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大将军,左右都护,假节,领徐州牧,安丰侯。 丁封,奉弟,后将军。 朱治,字君理,丹杨故鄣人,扶义将军,毗陵侯。 朱才,治子,偏将军,毗陵侯。 朱琬,才子,镇西将军,毗陵侯。 朱纪,治子,才弟,校尉领兵。 朱纬,治子,纪弟。 朱万,治子,纪弟。 朱然,字义封,治姊子,本姓施,后为治继子,左大司马、右军师,当阳侯。 朱绩,字公绪,然子,左大司马,乐乡督。 吕范,字子衡,汝南细阳人,大司马,南昌候。 吕先,范长子。 吕据,字世议,范次子,骠骑将军,平西宫事,南昌候。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前将军,领青州牧,假节,嘉兴侯。 朱异,字季文,桓子,镇南将军,大都督,嘉兴侯。 朱据,异叔父,骠骑将军。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骑都尉。 虞汜,翻第四子,监军。 虞忠,汜弟,宜都太守。 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郁林太守,偏将军。 陆宏,绩长子,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绩次子,长水校尉。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本名仪,江东大族,丞相,荆州牧,江陵候。 陆延,逊长子。 陆抗,字幼节,逊次子,大司马、荆州牧,镇军大将军,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治乐乡,江陵候。 陆晏,抗子, 陆景,抗子,晏弟,裨将军、夷道监,江陵候。 陆玄,字士仁,抗子,晏弟,偏将军、中夏督,毗陵侯。 陆机,抗子,晏弟。 陆云,抗子,晏弟。 陆瑁,字子璋,陆逊弟,议郎、曹尚书。 陆喜,瑁子,曹尚书。 陆苟,逊族子弟。 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逊族子,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领荆州牧,左丞相,嘉兴侯。 陆祎,凯子,陆式从兄,太子中庶子,嘉兴侯。 陆胤,字敬宗,凯弟,西陵督,都亭侯。 陆式,胤子,柴桑督、扬武将军,都亭侯。 张温,字惠恕,吴郡吴人,辅义中郎将。 张祗,温弟。 张白,温弟。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偏将军,新阳亭侯。 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屯骑校尉、少府,太子太傅。 朱据,字子范,吴都吴人,骠骑将军,云阳侯。 朱熊,据子,骠骑将军,云阳侯。 朱损,据子。 谢景,字叔发,南阳宛人,豫章太守。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安东将军,山阴侯。 贺达,齐子。 贺景,齐弟。 全综,字子璜,吴郡钱唐人,右大司马、左军师,徐州牧,钱唐侯。 全怿,综子,钱唐侯,降魏…… 全祎,怿兄子,降魏。 全仪,怿兄子,降魏。 全静,怿兄子,降魏。 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上大将军,都乡侯。 吕凯,岱子,副军校尉,都乡侯。 周鲂,字子鱼,吴郡阳羡人,裨将军,关内侯。 周处,鲂子,东观令、无难督。 钟离牧,字子*,会稽山阴人,汉鲁相钟离意七世孙,前将军,假节,领武陵太守,秦亭侯。 钟离袆,牧子,秦亭侯。 潘浚,字承明,武陵汉寿人,奋威将军,刘阳侯。 潘翥,浚子,刘阳侯。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本姓氏,偏将军,都亭侯。 胡综,字伟则,汝南固始人,右领军,乡侯。 吴范,字文则,全稽上虞人,骑都尉,领太史令。 刘敦,字子仁,平原人,军师。 赵达,河南人,会异术。 滕胤,字承嗣,北海剧人,都下督。 濮阳兴,字子元,陈留人,太常,卫将军、平军国事,领青州牧,外黄侯。 王蕃,字永元,庐江人,常侍。 王著,蕃弟。 王延,蕃弟。 楼玄,字承先,沛郡蕲人,大司农。 贺邵,字兴伯,会稽山阴人,左典军,中书令,领太子太傅。 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太史令。 韦隆,曜子。 华核,字永先,吴郡武进人,中书丞,除陵亭候。 随春,偏将军。 戴良,交州刺史。 陈时,交阯太守。 宋谦,将领。 鲜于丹,将军。 吴硕,裨将军,关内侯。 张梁,裨将军,关内侯。 饶助,永安人,襄安长。 颜连,无锡人,居巢长。 马普,济阴人。
三国之东吴名将的结局都怎么样?
东吴名将病死的多,战死的少,还有一个被骂到忧愤而死。病死再勇武的将领,一旦被病魔缠身,也是难熬太久。比如演义的东吴“四都督”中的周瑜和吕蒙,有的则是不知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比如“十二虎臣”中的黄盖、蒋钦、凌统。周瑜,208年赤壁之战后,周瑜在争夺荆南时大破曹仁,在这场209年的征伐过程中,周瑜曾被箭矢射中,伤势严重到不得不撤兵回营,为了激励士兵强行起身。不过在210年返回驻地江陵时,刚到湖南岳阳就突然病死。有可能是当年的箭伤并未好全,中途又强行出战,埋下了病根,后复发而病死。吕蒙,219年,吕蒙趁关羽北伐曹操时,一举袭取了荆州。孙权非常高兴,给予了大量封赏,可封赏还没下来,吕蒙就病发。孙权想办法为吕蒙诊治护理,在国内花千金招募医者,就是为了把吕蒙从死亡线上夺过来,虽然中间略有好转,不过又再次加重,于220年病死。黄盖,赤壁之战,黄盖提出的火攻战术非常成功,不过也是被箭矢射中坠入水中,幸运的是捡回了一条命。后来武陵蛮发生叛乱,黄盖被调任为太守镇压,接着长沙郡也发生了叛乱,黄盖前往平定后,没多久病死在任上,时间上并没有具体年份。韩当,一直追随孙氏家族的老同志,从孙坚起就四处征战,在226年平定丹阳叛乱后,病死在任上。蒋钦,吕蒙袭取荆州时,孙权让他带着水军出征,班师途中,不幸突发疾病死亡。凌统,215年在逍遥津,孙权的十万兵马被张辽杀得七零八落,要不是凌统的舍命断后,孙权估计就交代了。后来,被任命去平定山越,在任上时死于突发疾病。非正常死亡对武将来说,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最为荣耀的归宿。比如“十二虎臣”中的陈武,淹死的董袭算“工伤”,还有被骂到忧愤而死的陆逊。陈武,早年跟随孙策,后来跟随孙权,在215年的逍遥津之战中,面对张辽的800精兵突袭,陈武奋力迎战,不幸战死,孙权这一仗输的很惨,对陈武之死也十分悲痛,还让陈武的爱妾给他陪葬。董袭,在曹操进攻濡须口时,董袭跟着孙权前去御敌,并率军前往濡须口,运气不好碰上暴风,又因为大风导致船体倾覆,不少士卒乘小舟逃走,董袭不跑,然后船沉淹死。虽然不是被敌人杀死,好歹也在战场上死亡的,算个“工伤”。陆逊,作为东吴唯一的大都督,因为222年的夷陵之战一战成名,后又在228年的石亭之战中大败曹休,令曹魏的二代核心、东部防线的军区司令最终气愤而死,可他也在孙权两个儿子的争夺太子事中受到牵连,被孙权派使多次辱骂忧愤而死。老死除去暴病而亡和战死的外,剩下的基本老死,这里的老死也可能是有隐疾,历史没有记载。太史慈,“大丈夫在世,当带三尺长剑,立不世之功”这句话,正是太史慈死前所说的演变而来,他在海昏、建昌一带,对抗刘表从子刘磐和黄忠,南方诸多大事,孙策一并委任给他,可惜英年早逝,四十一岁死亡。鲁肃,在与关羽约定双方都单刀赴会后,虽然没有结果,但是一直促使孙权维持孙刘联盟、共抗曹操,217年死亡,才46岁,有可能操劳过度、无疾而终。周泰,孙权的贴身保镖啊,跟赵云、典韦、许褚类似,多年征战导致身上伤疤几十处,关羽兵败后,孙权准备伐蜀,封周泰为汉中太守,随后死亡。甘宁,逍遥津之战是他出战的最后一次战争,之后再无记载,大概率正常死亡,《演义》里加戏,延长到夷陵之战,被沙摩柯一箭射中额头而死。徐盛,在224年的曹丕南征中,曾献计“百里疑城”,在建业周边百里筑起围栏,围栏上设下假楼稻草人,在江面设置浮船。碰巧魏军碰上暴风,差点被淹,于是引军撤退,后来正常死亡。潘璋,《演义》里戏份很多,实际上夷陵之战后,还多次参与了迎战魏国大军的战争,孙权229年称帝时,还受到加封,直到234年正常死亡。丁奉,这是个老寿星,原先在甘宁、陆逊、潘璋等人麾下,经历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代,最后官拜右大司马、左军师,不过在268年的进攻合肥、269年的进攻谷阳、270年的进攻涡口中,都失利了,没有什么所获,于271年正常死亡。周瑜属于箭伤过重,可能一直未好,旧病复发;吕蒙当年一并死亡的人数不少,这一阶段瘟疫横行,就连赤壁之战曹魏也受到影响,按记载孙权多方救治,可惜无效,吕蒙的襄阳战略也就此破产没有实行;陆逊完全是受牵连被骂死,孙权都没出手暗害,摆明派使者去,陆逊60多岁人没挺住。
三国五虎将的称号都是什么
三国五虎将的称号需分三个阶段:
1、刘备为益州牧,时建安十九年,群臣、武地位:马超为平西将军,关羽为荡寇将军,张飞为征虏将军,黄忠为讨虏将军,赵云为诩军将军;
2、刘备为汉中王,时建安二十四年,群臣、武地位: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为诩军将军;
3、刘备称帝,时章武元年,群臣、武地位:关羽为大将军,马超为骠骑将军,张飞为车骑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为诩军将军。
三国五虎将的称号都是什么
三国五虎将的称号需分三个阶段:
1、刘备为益州牧,时建安十九年,群臣、武地位:马超为平西将军,关羽为荡寇将军,张飞为征虏将军,黄忠为讨虏将军,赵云为诩军将军;
2、刘备为汉中王,时建安二十四年,群臣、武地位: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为诩军将军;
3、刘备称帝,时章武元年,群臣、武地位:关羽为大将军,马超为骠骑将军,张飞为车骑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为诩军将军。
三国演义中的五虎将有哪几个人
三国演义中的五虎将分别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陈寿最早作《三国志》时,将五人并列合为一传,但还并未提出五虎上将的概念,而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将,并在文学作品、历史书籍、个人作品集都有不同程度的记录。在民间更是以艺术的形式被广为流传,随着时代的发展,五人的人物顺序也出现各种版本的改变。清乾隆皇帝主持修订的《四库全书》也将五虎收录。五虎将民间地位关羽在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五虎上将里最高的,从北宋开始,历朝历代就开始了对关羽的追封,逐渐成为武圣,在民间以各种方式对其进行祭拜,被尊为“三界伏魔大帝”;张飞的庙宇仅在阆中享有祭祀。马超庙祠于成都、汉中等地都建载录,正统道藏中马超被封为“马超元帅护羌神”。黄忠祠已于文化大革命时被毁。赵云庙在四川、河南、河北等地都有,道教尊其为“南宫辅佐真君”,台湾人尊其为“赵圣帝君”。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五虎上将
三国里蜀国五虎将是哪五个?
三国里蜀国五虎将分别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1、关羽:关羽汉末亡命涿郡,与张飞从刘备起兵。刘备得徐州后,使关羽行太守事。建安五年,曹操东进,击破刘备,关羽被俘,遂随曹操于官渡迎击袁绍军,刺袁绍大将颜良于万众之中,封汉寿亭侯,不久辞归刘备。后随刘备依附荆州牧刘表。建安十三年,曹操入荆州,刘备率众南逃,关羽与之共至夏口。及曹操败于赤壁,刘备收江南诸郡,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刘备西定益州,使关羽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年,关羽尽逐孙权所置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吏。建安二十四年,拜为前将军。2、张飞: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勇武过人,与结拜兄弟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关羽年长数岁,张飞兄事之。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公元196年因交恶曹豹而被吕布所破。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3、赵云: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4、马超:建安十六年,曹操治兵关中,马超联合关中诸侯韩遂等抵抗曹操,曾一度对曹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被曹操用离间计击败退走,而后聚拢部队再次攻取陇上诸郡,失败后依附汉中张鲁。刘备攻打刘璋时,马超投降刘备,与刘备军合围成都,汉中之战后联名上书尊刘备为汉中王。蜀汉建立后,马超官至骠骑将军、斄乡侯。5、黄忠:黄忠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景耀三年,追谥为刚侯。
东吴四英将是哪些人?
东吴四将又称东吴四英将,是指周瑜 鲁肃 吕蒙 陆逊四人。此四人都是三国里赫赫有名帅才,都担任过东吴的都督,掌握着东吴的军事大权,也都创造过属于自己的辉煌。 东吴四将之周瑜 周瑜文武全才,曾在赤壁之战中立有大功。但是周瑜也有不足,他的战略眼光不行。当时曹操最强,孙刘两家必须联合才能对敌,若是两家相争,只能是相继灭亡。也许刘备力量弱一些,若孙刘相争刘备必然先灭亡,但孙家到时孤军对敌,灭亡是必然的事。所以,孙刘若相争,孙家只会比刘家晚些灭亡,却改变不了灭亡的命运。周瑜作为东吴大都督,整天以灭刘为已任,却丝毫不想两家有着共同的大敌,还不到相争的时候。所以,周瑜只是个优秀的战术家,对战略则不在行。 东吴四将之鲁肃 鲁肃则与周瑜相反,是个战略家而不是战术家。在东吴四将中,就数鲁肃最默默无闻了。试看其他三将,都曾在某场战役中立功,周瑜不用说了,吕蒙有袭取荆州之功,陆逊有彝陵之功,鲁肃指挥了哪场战役?鲁肃虽然未单独在一场大战役中立功,但他的功劳其实在其他三将之上。鲁肃最大的功绩就是促成了孙刘联合(在刘备方面则是诸葛亮促成此事),从而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否则,单凭周瑜,东吴能战胜曹操吗?另外,再看一下后来东吴的战略,就知道孙权还是采用了鲁肃的战略,自从东吴再次与蜀汉联合后,双方再未交战,而是联手对抗曹魏,可见鲁肃的战略影响了东吴政权的后期决策。由此可知,鲁肃虽未在某场战役中扬名,其实他的才能和功绩更胜于其他三人。 东吴四将之吕蒙 吕蒙则是四人中最名不符实的一个。虽然他有袭取荆州之功,但那是什么功劳呢?昨天孙刘还把酒言欢,突然间吕蒙向友军开火,并取得了“胜利”。如此说来,吕蒙之功其实是投机取巧,否则让他和曹军对抗一阵,双方是早就交战了的,彼此互相防着,吕蒙能取得荆州那么大的功劳吗?从友军手中立功,这种“功劳”不立也罢。而且,他打破了孙刘联合的基础,从此以后,东吴面对曹操没有大的进展,在三国中最无所作为,这不能不说是吕蒙之“功”。 东吴四将之陆逊 陆逊很有些象周瑜,而且他的战略眼光似乎比周瑜还强。他在打败蜀军的同时,又防着曹魏军队,后来又赞成与蜀汉联合。看起来,陆逊不仅是个优秀的战术家,其战略水平也很高。只是他的战略是沿袭前人没有创意,所以略逊于鲁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