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防护知识
个人辐射防护知识 1.公众如何应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 一旦出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可能获取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应通过各种手段保持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切记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第二件事是,迅速采取必要的保护自己的防护措施。例如可以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应关闭门窗、关闭通风设备。根据地方政府的安排实施有组织、有序的撤离。当判断有放射性散布事件发生时,切记不能迎着风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采取呼吸防护,包括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过滤放射性粒子。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性污染。防止食入污染的食品或水。 出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要特别注意保持心态平稳,千万不要惶恐不安。 2.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早期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早期是指发生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后的1~2天内,对人员可以采用的防护措施有:隐蔽、呼吸道防护、服用稳定性碘、撤离、控制进出口通路等。其中呼吸道防护是用干或湿毛巾捂住鼻子的行动,可防止或减少吸入放射性核素。服用稳定性碘能防止或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碘进入体内后在甲状腺内沉积。 3.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中期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在事件中期阶段,已有相当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沉积于地面。此时,对个人而言除了可考虑中止呼吸道防护外,其他的早期防护措施可继续采取。为避免长时间停留而受到过高的累积剂量,主管部门可采取有控制和有计划地将人群由污染区向外搬迁。还应该考虑限制当地生产或贮存的食品和饮用水的销售和消费。根据这个时期对人员照射途径的特点,可采取的防护措施还有:在畜牧业中使用储存饲料、对人员体表去污、对伤病员救治等。 4.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睌期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在事故晚期(恢复期)面临的问题是:是否和何时可以恢复社会正常生活?或者是否需要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在事件晚期,主要照射途径为污染食品的食入和再悬浮物质的吸入引起的内照射。因此,可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控制进出口通路、避迁、控制食品和水,使用储存饲料和地区去污等。 5.什么情况下采取隐蔽措施,公众应注意什么? 有较大量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的突发事件的早期和中期,隐蔽就是主要防护措施之一。大多数建筑物可使建筑物内的人员吸入剂量约降低一半。 隐蔽一段时间及烟羽通过后,隐蔽体内空气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会上升,此时进行通风是必要的,以便将空气中放射性浓度降低到相当于室外较清洁的水平。因而对持久的释放而言,隐蔽的防护效果较差。隐蔽时间一般认为不应超过2天。 6. 什么情况下需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公众应注意什么? 当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时就需要采取一些个人防护措施。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可使吸入放射性物质所致剂量减少约90%。体表的防护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包括帽子、头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 对已受到或可疑受到体表放射性污染的人员进行去污,方法简单,只要告诉有关人员用水淋浴,并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起来,直到以后有时间再进行监测或处理。要防止将放射性污染扩散到未受到污染的地区。 7.什么情况下服用稳定性碘?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此时服用稳定性碘就可减少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的碘。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性碘,就能阻断90%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仍可使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量降低一半左右。对成年人推荐的服用量为100毫克碘,对孕妇和3~12岁的儿童,服用量为50毫克,3岁以下儿童服用量为25毫克。 8. 服用稳定性碘应注意什么? 对出生后一个月内的新生儿,稳定性碘服用量应保持在有效的最低水平。对有些人,例如甲状腺有结节者、突眼性甲状腺肿已经治愈者、曾接受过放射性碘治疗者、甲状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甲状腺单侧切除者、有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对碘过敏者、某些皮肤病(痤疮、湿疹、牛皮癣)患者等,应慎用或不用稳定性碘。 9. 碘片(KI)能防辐射吗?它是如何防辐射的? 生理学上,人体碘的主要来源是甲状腺的吸收,甲状腺靠碘来产生甲状腺激素。KI是稳定性碘,它可以使甲状腺内的碘饱和从而阻止放射性碘的摄入。 切尔诺贝利的经验表明,放射性碘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的主要因素,它导致超过5000个儿童甲状腺癌病例的发生,受照人群的年龄均在0~18岁之间。因此,KI分配的首要对象是幼儿和怀孕妇女。 碘片不能保护来自于体外的放射性和被身体吸收的除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这就是为什么碘甲状腺阻断在多数场合将与其它防护措施(如隐蔽待于室内、关闭门窗等)综合使用。 为了充分发挥稳定碘对碘甲状腺阻断效果的作用,需要在受照前或者受照后尽快服用稳定碘片。即使在事故后几小时,通过服用仍然可以阻止甲状腺对50%碘的吸收。为了防止吸入放射性碘同位素,通常一片剂量的稳定碘就足够了,它可以起到24小时持续保护作用,在含放射性碘同位素的烟云来袭时对甲状腺起到充分的保护作用。 10.吃碘盐能不能预防放射性碘摄入? 碘盐中碘的存在形式是碘酸钾,在人体胃肠道和血液中转换成碘离子被甲状腺吸收利用,我国规定碘盐的碘含量为30毫克/千克。按人均每天食用10克碘盐计算,可获得0.3毫克碘。而碘片碘的存在形式是碘化钾(KI),碘含量为每片100毫克。按照每千克碘盐含30毫克碘计算,成人需要一次摄入碘盐约3千克,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远远超出人类能够承受的盐的摄入极限。因此,通过食用碘盐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是无法实现的。 11. 什么情况下应控制食物与饮水? 当食品和饮水中的放射性核素的浓度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水平时应禁止或限制食用或饮用这些受污染的食物和饮水。国家标准将食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消费食品,一类是牛奶、婴儿食品和饮水;对不同核素分别规定了需采取干预行动的浓度水平。 12. 公众在突发事件中及事件后应如何控制情绪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涉及核与辐射的突发事件易引起人们的恐惧心理。对此首先要贯彻预防的原则。对于受到心理打击的受害者,可以采取一些对内心有安抚作用的方法来解除精神紧张。有的受灾者可能会出现某些不良行为,也有的表现为抑制、退缩、被动和消极的特征,可能还有一些人出现失态的表现。这些情况要求心理学家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法。患者的家属和相关的人员应及时为有这些表现的人员安排心理治疗。
核爆炸时应怎样进行防护?
答:(1)人防工程防护。人防工程深入地下,具有抗力高、防“核、化、生”武器性能全面、可长期使用等特点。只要核武器不直接命中,人员在工程内是安全的。因此,对核袭击的最好防护措施就是进入人防工程。在战时,利用人防工程能坚持生活和工作。在平时,城市发生地震、漏毒等突发性事故时,人员也能利用人防工程做应急防护之用。(2)室内防护。室内人员发现核爆炸闪光时,应立即在墙的内拐角或者墙根处卧倒,最好在靠近墙角的桌下和床下跪趴,也可以在较小的房间或门框处躲避。掩蔽位置应避开玻璃门窗和易燃易爆物,以免造成间接伤害,尤其要避免被抛出的玻璃碎片击伤。待瞬时杀伤因素过后,可采用个人防护办法防止放射性灰尘沾染或迅速进入人防工程。(3)室外防护。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和其他掩蔽场所的室外人员发现核闪光后,应立即就近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暴露人员的防护动作要领是:立即背向爆心卧倒,双手交叉垫胸前,脸部尽量夹于两臂之间,两肘前伸,双腿伸直并拢,闭眼、闭口,停止呼吸15~20秒。就近利用土丘、矮墙、花坛等地形地物防护,地形地物较小的可面向爆心,较大的可横向爆心卧倒。也可以利用沟、坑、渠等地形防护,方法是立即跃入坑内,跪、坐或卧于坑内、双手掩耳,闭眼、闭口,暂停呼吸。在防护时应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压电线及易燃易爆物。待瞬时杀伤因素过后,应立即进行呼吸道和皮肤的简易防护,戴上防毒面具或口罩,披上防毒斗篷或雨衣、塑料布,按人防部门的指示转移出沾染地域或就近进入人防工程掩蔽。
核辐射基本预防措施。有哪些。
发生核辐射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以下是防核辐射的基本措施:1.一旦核反应堆的安全壳出现破损,就要尽量把释放的污染物控制在广区内,同时控制地下水水源和土壤。避免放射物质和灰尘碰在一起,否则放射性物质将会随着的空气流扩散。2.核电站平时也会给周围居民发放应急物品,如典制剂,一旦发核泄漏就服用。
3。和泄漏发生时,居民应尽量留在室内密闭空间。如果一定要出门,就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减少裸露的皮肤和空气接触。4.如果核电站发生漏泄,附近居民首先应该撤离,距离防护是第一位的。
对核袭击最好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对核袭击的最好防护措施是进入人防工程,但必须在听到空袭警报时完成,否则,就只能视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行动。空袭来临时,对于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和其他掩蔽场所的人员,见到闪光应立即就近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遇到较大的土丘、坑沟、矮墙等时,横向爆心卧倒;地形地物如物较小时,面向爆心卧倒;无地形地物时,背向爆心卧倒。待瞬时杀伤因素过后,应立即进行人员呼吸道和皮肤的防护,戴上防毒面具或口罩,掸掉身上的尘土,披上防毒斗篷或雨衣、塑料布,按防空部门的指示转移出沾染地域或就近进入人防工程掩蔽。人防工程的等级:1、按抗力等级划分,可分为1、2、2B、3、4、4B、5、6、6B等9个等级,工程可直接称为某级人防工程。2、按战时用途划分,可分为指挥通讯、人员掩蔽、医院、救护站、仓库、车库等。3、按平时用途可分为商场、游乐场、旅馆、影剧院(会堂)等。4、按防化等级可分为甲、乙、丙、丁4个等级。
对核袭击最好的防护措施是
对核袭击的最好防护措施是进入人防工程,但必须在听到空袭警报时完成,否则,就只能视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行动。空袭来临时,对于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和其他掩蔽场所的人员,见到闪光应立即就近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遇到较大的土丘、坑沟、矮墙等时,横向爆心卧倒;地形地物如物较小时,面向爆心卧倒;无地形地物时,背向爆心卧倒。待瞬时杀伤因素过后,应立即进行人员呼吸道和皮肤的防护,戴上防毒面具或口罩,掸掉身上的尘土,披上防毒斗篷或雨衣、塑料布,按防空部门的指示转移出沾染地域或就近进入人防工程掩蔽。人防工程的等级:1、按抗力等级划分,可分为1、2、2B、3、4、4B、5、6、6B等9个等级,工程可直接称为某级人防工程。2、按战时用途划分,可分为指挥通讯、人员掩蔽、医院、救护站、仓库、车库等。3、按平时用途可分为商场、游乐场、旅馆、影剧院(会堂)等。4、按防化等级可分为甲、乙、丙、丁4个等级。
对核武器的防护方法有哪些?
由于核武器袭击范围广、杀伤破坏因素多、防护措施复杂,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护。(1)遭受核武器袭击前的准备:准备好简易防护器材和生活必需用品,如口罩、毛巾、雨衣等。熟悉就近民防工事的位置、路线等,了解紧急疏散撤离方案。(2)遭受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听到警报后,家庭人员应迅速拉断电闸,关闭煤气,熄灭炉火,关好门窗,带好个人防护用品和生活用品,迅速有序地进入指定的民防工事。来不及进入民防工事的人员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防护。(3)遭受核武器袭击后的行动:服用预防药物;及时撤离沾染区;集中处理受污染服装;对人员和物品进行洗消。
核武器能防御吗?
原子弹固然能力大,但是依然有东西能够抑制它的,并且有很多方式。 第一、原子弹爆炸前对它的办法目前人类对付原子弹的办法主要是拦截,把原子弹摧毁在高空,或者无人区,从而降低原子弹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这是人类当前技术前提下独一能完成的办法,所以各国都开展防御系统,努力把原子弹消灭在空中。不过当前的拦截办法是直接把原子弹摧毁,缺陷也很明显。由于这种拦截无法阻止原子弹爆炸,所以原子弹的杀伤力同样会释放出来。其实这是最落后的拦截方式,这个工艺是能够改良的。 我们能够发射一枚马力更大、速度更快的火箭,并且给这枚火箭装置抓捕功用。当这枚具有抓捕功用的火箭,靠近飞袭而来的核武器时,一把抓住核武器,再用极快的速度把它拖到太阳去,让它在太阳那里爆炸。那么问题来了,人类有没有办法让原子弹不爆炸?答案是:有原子弹的原理是核团结,而核团结依赖中子数量,假如在原子弹发作爆炸前,大量的给原子弹添加中子吸收剂,那么能够遏制原子弹里面的核团结,从而让原子弹无法爆炸。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和当前的防空拦截系统分离起来,把原来的摧毁式拦截,改为中子吸收剂浸泡拦截。原理很简单,就是对飞袭而来的核武器发射一枚高速的拦截弹,当拦截弹接近核武器时,释放出一个“大章鱼”紧紧地攀附在核弹头上。“大章鱼”释放出大量能够消融核武器外表金属的液体,等金属被蚀穿后,往核资料里面灌入大量的中子吸收剂,以极快的速度吸收掉里面的中子,那么核武器就无法爆炸了。第二、核武器爆炸后抑制办法。在核武器爆炸的那一霎时,我们能够运用空间武器,直接把核武器爆炸产生的能量与辐射汲取另一个空间中。但是开发出空间武器,就人类目前的科技技术而言十分的难,毕竟我们如今对空间理解并不深。假设某一天我们有方法让时空产生扭曲,改动时空的构造,那么我们就能够空间来对付核武器了。在核武器爆炸发作后,核污染则是让我们最头疼的事情,消弭核污染,我们能够运用时间加速器,或者衰变加速器来降低它的危害。 时间加速器目前我们没方法制造出来,但是衰变加速器倒有一点头绪了。当前世界各国为了处置核废料,都在研讨放射性物质衰变加速器。办法很简单,就是运用高强离子束对放射性物质停止不时地轰击,让发射性物质的衰变加度。
怎样预防核武器?
1、人防工程防护,人防工程深入地下,具有抗力高、防核化生武器性能全面、可长期使用等特点。只要核武器不直接命中.人员在工程内是安全的。因此,对核袭击的最好防护措施是进人人防工程。2、室内防护,室内人员发现核爆炸闪光时,应立即在墙的内拐角或墙根处卧倒,最好在靠近墙角的桌下或床下跪趴,也可以在较小的房间或门框处躲避。3、室外防护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和其他掩蔽场所的室外人员发现核闪光后。应立即就近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扩展资料相关危害:大多数核武器空爆造成的破坏就是由静态超压和动态的疾风合成的效果。较长时间的超压拉动建筑结构使其变得脆弱,这时吹来的疾风再一举将其摧毁。压缩、真空和拉扯效应总共会持续若干秒钟,或者更长。而这里的疾风比世界上任何可能出现过的飓风都要更加凶猛。核武器的爆发的主要机制(冲击波和辐射)所造成的效果可以和传统炸药相比较。主要的不同是,核武器的能量释放更迅速也更强烈。
怎样预防核武器?
1、人防工程防护,人防工程深入地下,具有抗力高、防核化生武器性能全面、可长期使用等特点。只要核武器不直接命中.人员在工程内是安全的。因此,对核袭击的最好防护措施是进人人防工程。2、室内防护,室内人员发现核爆炸闪光时,应立即在墙的内拐角或墙根处卧倒,最好在靠近墙角的桌下或床下跪趴,也可以在较小的房间或门框处躲避。3、室外防护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和其他掩蔽场所的室外人员发现核闪光后。应立即就近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扩展资料相关危害:大多数核武器空爆造成的破坏就是由静态超压和动态的疾风合成的效果。较长时间的超压拉动建筑结构使其变得脆弱,这时吹来的疾风再一举将其摧毁。压缩、真空和拉扯效应总共会持续若干秒钟,或者更长。而这里的疾风比世界上任何可能出现过的飓风都要更加凶猛。核武器的爆发的主要机制(冲击波和辐射)所造成的效果可以和传统炸药相比较。主要的不同是,核武器的能量释放更迅速也更强烈。
核辐射怎么防御?
核辐射有α、β、γ三种辐射形式。α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辐射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呕吐、腹泻等。有时甚至还会增加癌症、白血病、畸变、遗传性疾病的患病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当遇到核泄漏发生时,要做到不轻信谣言,请马上收听、收看当地的官方广播、电视、报纸新闻,以政府发布的信息为准,不信谣,更不要传谣;要服从职能部门的统一指挥,不自行其是、盲目行动;在户外的人员应尽快进入室内,关好门窗,不要随便外出,并按规定及时服用预防药;注意广播、电视等媒体对事故的跟踪报道,等待官方的通知
如何防核辐射
1、采取屏蔽措施,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剂量。主要材料有铅、钢筋混凝土、水等,我们的楼房对外部照射来说是很好的屏蔽体。
2、百姓自身多添加长袖衣物,尤其防雨绸质地的衣物。
3、多使用含碘实物,每天适当增加维生素供给。
4、如果事故严重,需要居民撤离污染区,应听从有关部门的命令,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到安全地点。撤离出污染区的人员,应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进行监测和处理。
5、受到或可疑受到放射性污染的